中国少了一味药

时间:2024-08-05 19:58:07编辑:奇事君

清朝一种神奇的“刀尖药”,为何解放后却消失了?

清朝有一种神奇的药叫作“刀尖药”,据说他有神奇的疗效,人们出血的时候敷一敷接着就好了。他的另一个名字就是金创药。神奇的“刀尖药”在清朝末期,人们都是留着长辫子的,因此,理发师们便会在剃头条子里,准备几包刀尖药,以免自己在手滑的时候不小心打破顾客的头皮,万一出事了没有一点准备的话,还是不好的,还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而自己的这个工作也就丢了。这种刀尖药药效神奇,只要有人破皮擦伤或者是被被划伤,敷上它,不出几天就会痊愈了,当时刀尖要在各大药铺都有售卖,甚至是在大街上的小孩子,也会买几包去兼职卖。因为当时老百姓也没有多少钱,而这种要价便宜不贵,要笑又好,因此很多百姓家里都会背上几包,甚至戏称“除了砍头,一敷就好”。虽然这只是戏言,但是也证明了这个药的功效。神奇“刀尖药”的由来。清末1880年左右,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耕种翻地的时候,偶然从地里挖出几块骨头。有经验的老人一看就说了:这是龙骨,能入药。龙骨,其实就是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中医很早就拿来入药,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这次挖出来的几块龙骨,还是有点不一样,这些牛骨头和乌龟壳子,上面还刻着一些乱七八糟的符号……没关系,不妨碍入药。于是,在随后一次偶然的尝试中,村民发现把这种龙骨磨成粉,治疗外伤止血效果非常好。于是,给它取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刀尖药!小屯村的农民们,在翻地的时候经常能发现这种带符号的龙骨,于是都收集了起来,拿来赚钱。比如说,安阳地区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办一次庙会。四面八方的人都赶过来,做买卖看热闹,人挤人货挨货,难得的好机会。村民们就把龙骨磨成粉,打着刀尖药的招牌,在庙会上当特产来买。这一来二去的,刀尖药也就火了,也有药店专门来收药了。就这么,刀尖药流行了十几年,各大药店里都有龙骨这味药卖。为何解放后却消失了?《甲骨年表》记载,说是金石学家王懿容生病了,他的好朋友刘鄂,也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从达仁堂买了药去看望他。当刘鄂看到药店的伙计在捣龙骨的时候,发现龙骨上面有奇怪的文字,他就把这一现象告诉了王懿容。王懿容对古物文字有研究,听到这个事后很惊讶。他病好后就前往药店,把所有字迹清晰的龙骨都买了下来。从王懿容发现甲骨文开始,龙骨就越来越珍贵和稀少。全国解放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甲骨的保护研究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众多的博学专家开始尝试破解甲骨文字,并将其列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学科,为研究殷商文化找到了诸多文字依据。随着国家对甲骨的大加重视,它们也成了重要的国宝级文物,被相关部门重点保护起来。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流行在大街上的神药“刀尖药”也就此绝迹,毕竟用甲骨制造止血良药实在是暴殄天物,更是对古代文化的极大不尊重。现在如果真的在民间发发现了一件甲骨,要么是被国家收有,就算作为个人收藏其价格也是高出了天价。再加上现在的各种消炎药还有治疗伤口的药效果也很好,自然不会有人拿这么贵重的东西去做这么鸡肋的药物了,所以刀尖药这个药物也就失传了。总结:刀尖药之所以会被传的如此灵验,并非是因为它的止血效果优于其他金创药,而是在民间医疗药品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刀尖药似乎是性价比最高的良药,毕竟当时的甲骨价格极低,能够被广大的百姓所接受。

清朝一种神奇的“刀尖药”,为何解放后却消失了呢?

“刀尖药”是由龙骨研成粉末而成的。“龙骨”在清朝时是一味药材。其实不是龙的骨头,而是大象或者犀牛这些古代珍贵动物的骨头化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比如山东,河北、甘肃和青海等地区。这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挖出龙骨以后,放在空气中极易破碎,由此很容易研制成粉末。发现龙骨有止血功效的是清末一个老农民。清光绪六年(1880年),安阳附近的老王头在一片闲散地里翻耕土地,突然翻出了几根大骨头,清去泥土,发现骨头上刻着字。老王头很好奇,于是就把这些骨头装在布袋里拿回了家。他的邻居是一个老夫子,他拿着这些骨头让老先生辨认一下上面的字。当老王头拿出这些骨头后,老先生马上认出这是大象、犀牛等之类的骨头化石,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老先生说这是“龙骨”,医书上记载这是一味中药材,有止血的功能。老夫子说:“药店里回收这些东西,你不妨卖给他们换点零用钱”。老王头一听喜出望外,想不到自己误打误着能挣点外快。于是老王头把骨头卖给了药店,药店研制成粉末,起了一个很商业化的名字——“刀尖药”。据说这种药对止血很有特效,把粉末撒在伤口上,止血、收敛有特效,堪称神奇的“云南白药”。老王头尝到了甜头。更加卖力的翻耕土地,还别说,陆陆续续又挖出了一些龙骨。老王头有钱了,人们也知道了他这种赚钱方法,于是纷纷效仿在地里寻找龙骨,逐渐在安阳地区形成了买卖龙骨的市场。转眼19年过去了,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人的出现垄断了龙骨市场,所有的龙骨都到了他的手中。这个人为什么要垄断龙骨市场?他是谁?这个人就是清朝的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长)王懿荣。原来这一年他得了“伤风感冒”,由于平时他通晓一些医术,于是自己就去北京乐仁堂去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王懿荣(1845~1900年),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赏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光绪六年进士,三次荣任国子监祭酒。顺带说一下,龙骨是一种多用途的中药,它不仅只有止血的功效,与其他药材配伍具有多重功效。

中国,少了一味药的内容简介

《中国,少了一味药》内容介绍:在作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吃喝拉撒,而是那些无用的东西:音乐、美术、诗歌、小说……这些东西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却可以丰富人的心灵,让人于贫穷中富足,于孱弱中坚强,于困顿中怡然自得。教育家晏阳初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人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在生而有之的诸项自由之中,以此项自由最为重要,无此则无任何自由,若此项自由被剥夺,一切自由都将不保,因为这是“自由中的自由”。一个民族的强大绝不仅是GDP的强大,更要看其在精神领域有多少发明创造。弗里德里希·谢林评价歌德,说“只要他还活着,德意志就不会孤独、不会贫穷。”而如果没有歌德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思想和艺术上的杰作,所谓“富强”就只是一句空话,建再多高楼、修再多机场,也只不过是一片高楼与机场的荒漠而已。本书不能帮助任何人脱离苦难,只能让人认识一部分苦难。我不能帮人做梦,只愿意指出哪些是梦,而哪些是现实。

上一篇:郑雪儿图片

下一篇:星纯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