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时间:2024-08-04 00:12:58编辑:奇事君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
非常详细,这个文档为两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时间。建议楼主先踏踏实实地看一遍课本,买一本配套图册辅助阅读。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小节地球的运动精细讲解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形式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
2.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一太阳日为(24小时);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0),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0);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A.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产生及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地球持续做着(自转)运动,其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它把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太阳日)。
B.产生(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东边比西边(早),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并且把180°经线规定为(国际日界限);其中北京位于(东八)区,东京位于(东九)区,开罗位于(东二)区,伦敦位于(中时)区,纽约位于(西五)区。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相隔时区数(东加西减:在已知地点东面要+,在已知地点西面要减)
C.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3.地球的公转
(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每年的(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较(快),在远日点较(慢)。
(2)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的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二者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A.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最北到达北纬(23°26′),此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达赤道位置,此时北半球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继续南移,最南到达南纬(23°26′),此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然后直射点向北返,再次到达赤道,此时北半球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接下来直射点继续北移,做(回归运动)。
B.昼夜长短变化:自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自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南半球刚好相反。
C.产生(四季):夏季是北半球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现在北温带国家一般上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刚好相反。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物理特性













5、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地轴和公转轨道面间的夹角ε,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夹角为(90°–ε)。黄赤交角的大小与五带的跨度有关,其角度变大,温带就会缩小,热带和寒带相应扩大;角度变小,温带则扩大,热带和寒带就缩小。
6、晨昏线(专题)

晨昏线的判读技巧例析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1.晨昏线的结构特征和判定
(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0°。如图1所示。

图1
(2)晨昏线的区分: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判断方法有:
①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如上图1中的弧线AB为晨线。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如图1);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如图2中弧线AM为昏线,弧线BM为晨线。在有的图中,还要根据具体要求先判断昼夜状况,再判断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晨昏线的运动特征
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自转15°,因此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幅度为46°52′。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
如图1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

图2
如上图2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
(3)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由东向西。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3.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
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当晨昏线与经线相交时,其夹角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相等。
在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晨昏线与纬线垂直。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纬线斜交,但是总可以找到两条与之相切的纬线,它们分别是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两条纬线。如6月22日,太阳直射23°26′N,故晨昏线与经线成23°26′的夹角,与66°34′N、66°34′S相切。
4.晨昏线在解析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右图中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若弧线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AB为晨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东西经度:
以0°经线为起点,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则为西经度。
(3)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次日0时(或当天24时)。
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 地方时增加4分钟。
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例 如果右图中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天,伦敦的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这天,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
C.此时,“北京时间”是两点钟
D.此时,P点和悉尼在同一时期内
解题思路:由题意,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则有北京时间与0°经线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差为8小时,而P地的地方时是6点,故北京时间为次日的2点。答案:C
(4)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12月22日。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也可以用:直射经线=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90°或直射经线=赤道与昏线所在经线—90°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纬度值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6)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也可以直接采用“查格”的方法,也就是以已经知道的某条经度为准,按照较东的地方有较早的时刻;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一般地,如果是求某地的昼长,则经过该地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看其昼弧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数所代表的时间数,如果图示是侧视图,还应该乘以2的倍数;如果是极地为中心的图示,则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所代表的时间数即可(如右图)。

例 看右图,用“查格法”判断B点的夜长是 小时。

解析:如右图6所示,该图是侧视图,正对着我们的半个球面是180°,被均分成6格,每格30°;因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则每格时长为2小时;如果用“查格法”来解的话,其步骤是:①经过B点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该纬线被图中的昏线分为两部分;在昼半球的为昼弧长度,在夜半球的为夜弧长度。②因为是求B点的夜长,就查经过B点的夜弧的长度经过的格数。从图中得悉,经过B点的夜弧长有4个完整格数,每格2小时,则有8个小时。③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半个地球球面,B点的夜长还有一半被遮住,故其夜长还应该乘以2,即4格×2小时×2(倍)=16(小时)。也即B点的实际夜长应为16小时。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例 北京时间3月21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120°E,66°34′N)起飞,沿北极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落,一次日出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O次日出,一次日落
②飞机上的昼夜更替时间是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③如果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则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落,一次日出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O次日出,一次日落
解析 右图为地球太阳光照俯视图,B所在半球为黑夜,A所在半球为白昼,虚线圈为北极圈。
①飞机起飞时,机场位于A位置,飞机向东飞行,12小时后返回机场,此时机场位于B位置。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机飞行了一圈半(图中带箭头的实线),具体地说,就是:飞机沿北极圈由西向东飞行,12小时返回原地,说明飞机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在北极圈上向东飞行经度30°,即1小时后飞机飞到了150°E。由于地球的自转,则晨昏线和165°W重合,这时飞机和晨昏线的经度差缩小45°,再过1小时飞机将穿越180°经线,此时180°经线和晨昏线重合,再过8小时(360°/45°=8),飞机将再次穿越昏线,即飞机经过10小时两次穿越昏线。同理,飞机第一次穿越晨线在飞行6小时(270°/45°=6),第二次穿越晨线将又要经过8小时(360°/45°=8),所以,飞机两次穿越晨线需经14小时。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飞机两次穿越昏线,一次穿越晨线,也即两次日落,一次日出。正确答案是B。

②因为飞机12小时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行了一圈半,所以,一圈所需的时间为8小时。正确答案是B。
③如果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自东向西),12小时后,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机飞行了180°(上图9中带箭头的虚线),从图9中可以看出,飞机由昼到夜经历了一次日落。正确答案是D。
(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9)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般地,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0°。
(10)判定是否为晨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因此在题目中太阳高度为0°的弧线一定为晨昏线,再结合试题中隐含的其他信息就能够准确判定。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为“生物钟”现象)。

  二、使地表温度相对均匀,不让一部分地面长时间受阳光加热而过热,一部分长时间收不到光照而过于寒冷,气候相对稳定的条件,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一。

  三、自转是地磁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磁场保护着地表生物免受宇宙高能粒子的辐射。没有地磁场,被阳光直射的区域均不适合生物生存。此外,地磁场还与很多生物的生理活动有直接关系(如迁徙)

  四、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转偏向力又是全球几大风带和洋流的形成原因之一,没有地转偏向力世界气候不可想象。

  自转规律:速度、周期

  地转偏向力:

  河岸侵蚀

  风向偏转:如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

  洋流流向偏转:如秘鲁寒流离岸

  实验模拟:伞

  光照图(侧视、俯视、斜视、变形、局部)与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某经线的交点(日出或日落)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春秋分

  除春秋分外,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即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地方时为0时或12时

  日出先后顺序(晨昏线的移动)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地方时计算

  我国太阳接近正南:接近12时

  春分时我国各地升旗时间

  已知该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确定该地经度

  已知经度求时区:

  区时计算

  夏令时

  日界线:

  今天或昨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计算经过多长时间进入新的一天

  由某天范围计算某经度地方时

  由某地区时计算某天范围

  地球公转示意图

  公转方向

  局部:某一节气光照图(注意图中所绘的公转方向)

  画某一天地球位置:如2001年10月4日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经度的确定:地方时为12:00所在经线

  纬度确定:正午太阳高度为90°

  移动方向:某季节某日内:由东向西

  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黄赤交角变为0°

  黄赤交角变为35°

  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纬度的变化,随季节的变化)

  某段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

  某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

  由昼夜长短确定纬度高低(注意半球)

  由昼夜长短确定节气或月份(注意半球)

  由某段时间的变化确定季节或月份

  昼长变化幅度大小:纬度越低,幅度越小

  由日出时刻确定昼长:昼长=(12-日出时刻)×2飞机上日出早

  由昼长确定日出时刻:日出时刻=12-昼长/2

  由夜弧确定日出时刻

  由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两者互余

  由某纬度日出时刻确定月份(季节):由日出时刻确定昼长。记住夏至、冬至南北纬20°昼长

  两个日期昼长最接近:距某节气日数相等

  观察日食必须在白天

  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计算并比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由某日不同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其纬度高低

  已知节气计算影长:如楼间距

  由影长、杆长计算确定太阳高度角

  影长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方向

  由影长及方位确定当地纬度

  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所在纬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角度的调整

  日出日落方位太阳视运动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太阳方位:0:00正北,6:00正东,12:00正南,18:00正西

  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太阳方位:0:00正南,6:00正东,12:00正北,18:00正西

  借助手表定向:手表时针角速度30°/小时

  由光照图或其它确定某一节气或时间,该时间段

  近日点、远日点、公转速度快慢

  日出、日落时刻(与6:00、18:00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晨昏线(圈)与极圈的关系

  极昼极夜

  物体影长在一年中最大或最小:如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气候:气温高低某地该季节降水最多、最少(注意该地气候类型及所在半球)如季风、地中海气候梅雨

  农业:油菜花盛开-春;麦翻金浪-初夏冬小麦播种-秋

  植被:热带、温带草原绿或黄森林火险等级最高枫叶正红-秋桃红柳绿-春春暖花开寒梅绽放

  水文:河流丰水期或枯水期河流与湖泊、地下水的互补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 运动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 春分 日、 秋分 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2)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 方法 :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2 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 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 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θ(θ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 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 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 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日。 8.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9.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10.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11.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始终太阳直射光线向垂直; 晨昏线与经线圈相重合时,该日为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切点为12时或24时。 12.纬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1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区从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与东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夹角,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θ°S(N)。 14.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长; 3.21~6.2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 6.22~9.2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而且极昼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小; 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小;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15.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太阳高度>0为白天;太阳高度<0为黑夜;太阳高度=0为晨昏线。 太阳高度相同的各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相等; 太阳直射h°N时,(90°-h°)N内出现极昼,其正午太阳高度为2h;(90°-h°)S内出现极夜,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相等为h°。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16.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南天空;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北天空。 17.正午的判定: 太阳高度为全天最大时; 地方时为12时; 日影为一天中最短时; 把昼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18.0时的判定: 把夜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 自西向东,由旧一天进入到新一天的经线为新一天的0时。 19.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逢百年时,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20.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比例尺=; 大小:由于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其大小必须根据整个分式判断,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缩放:新图比例尺变为原图的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n;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2。 表示内容:图幅相同,表示实地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三种表示方法:直线式;文字式;数字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3 1.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距离北极点近,则在北;距离北极点远,则在南; A地位于B地东(西)大于180°,则方向相反。 即实际A地位于B地的西(东)方。 在无经纬网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甲图剖面图 在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一般判图原则是: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同线等值) 中心高,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中心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等高线可以重合但不能相交。 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为d,则陡崖高度:(n-1)d 四周高,中心低的等高线表示谷地或盆地; 四周低,中心高的等高线表示山顶。 4.时区中央经线=15°×n(n为时区数) 时区的范围=15°×n±7.5° 5.自西向东,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 自东向西,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少1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为新一天的0时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为180°经线(日界限)。 6.热水器和地面之间的夹角=△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7.自东向西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大于1太阳日; 自西向东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小于1太阳日。 每小时向西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1天时间=360/(15-n)小时;每小时向东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的一天时间=360/(15+n)小时。(n<15°) 8.经线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线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自转速度相同。 9.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无论是否经历日界限:到达时间=出发时间+途中时间±时区差(东+西-) 10.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简洁 ★ 高中必修一地理笔记知识点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齐的组词

下一篇:郑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