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孝感动天

时间:2024-07-22 07:25:09编辑:奇事君

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动天的故事

孝心是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要的,古代若是有人不孝那么一定会是被所有人唾弃的,有些人为了孝而做出了许多的努力,孝心也并非不能感动天。随本期民间故事一起去了解一下孝感动天的故事是怎样的吧!

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

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空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

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

虽然继母和弟弟的不继怕害,但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create_time]2023-03-14 16:04:36[/create_time]2023-03-23 11:49: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哲哥聊历史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bc5058.uDLqq7qJv72XkTo3E4qqOA.jpg?time=6618&tieba_portrait_time=6618[avatar]TA获得超过231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孝感动天——二十四孝之第一孝

20210118(萍心而论729):孝感动天——二十四孝之第一孝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孝子叫舜,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继母来到了他家,他的父亲很听继母的话,总是叫舜不停地干这干那,有时候还打他,骂他呢;后来继母生下了弟弟象,也不喜欢他,还经常欺负他;因为父亲对继母非常的宠爱,而继母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她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舜常被父亲责打;但舜却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担心舜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想把舜除掉,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可是舜却一点儿也不介意,邻居们见到了舜,都说舜真是个好孩子。

        当时的皇上想实行禅让制,就问大臣,朕想找一个百姓信服之人,把皇位传给他,以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众爱卿有何建议?有一位大臣就说:陛下,民间有一个以品行孝行闻名之人,叫做舜,应该可以担此重任。皇上一听,马上下旨:爱卿速速查明此事,如若属实,宣舜上朝;

        这一年舜刚刚才二十岁,正是因为他的孝行传遍了千里,天子尧才接受了地方官吏的推荐接见了他,见面后他的言行举止让皇上感到非常满意,并且非常赞赏他的为人,居然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还给了他好多好多粮食,于是舜就带着两位公主还有粮食回老家了,两位公主到舜家以后经常洗衣做饭,和舜一起孝顺父母;舜的孝行最终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过上了快乐的日子;而尧也把皇位禅让给了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舜以孝德治天下,使自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皇帝。

        舜做了皇上以后,但他对父母的孝心依然不改,仍然恭恭敬敬的侍奉他们。舜的孝行可谓感天动地,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也因此被尊为圣贤。

        这就是孝感动天的故事,这也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让我们都拥有孝心,要孝顺父母,要大度,要对周围的人友爱团结,要学习像舜一样的人,以孝行天下。


[create_time]2022-06-07 02:04:19[/create_time]2022-06-20 07:38: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89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view_count]

孝感动天什么意思

孝感的解释旧谓孝行的感应。《晋书·王祥传》:“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幙,复以供母。乡里 惊叹 ,以为孝感所致焉。”《北史·孝行传·王颁》:“﹝ 颁 ﹞夜中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为孝感。”《宋史·孝义传·易延庆》:“ 延庆 居丧摧毁,庐於墓侧,手植 松柏 数百本,旦出守墓,夕归侍母。紫芝生於墓之西北,数年又生玉芝十八茎。本州将表其事, 延庆 恳辞。或画其芝来 京师 ,朝士多为诗赋,称其孝感。” 词语分解 孝的解释 孝 à 对父母 尽心 奉养并顺从:孝敬。孝廉(a. 中国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 之一 ,“孝”指孝子;“廉”指 廉洁 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孝道。 孝子贤孙 。 居丧的事:守孝。吊孝。 丧服:戴孝。孝衣。 感的解释 感 ǎ 觉出: 感触 。感觉。感性。感知( 客观 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 直接 反映 )。感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 刺激 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 感动 。感想。反感。好感。 情感 。 敏感 。感染。感召。感慨。 感喟

[create_time]2023-03-13 02:09:05[/create_time]2023-03-28 02:09: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蚊子91005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7126859.ARK83uih7vcNqNKE-4PDqA.jpg?time=3432&tieba_portrait_time=3432[avatar]TA获得超过54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8[view_count]

孝感动天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孝感动天的意思 是“感动”的意思,“孝感”主要是因为古代一些孝行事迹而得名,像黄香为父暖被、董永卖身葬父等

问题二:二十四孝的孝感动天是什么意思 24个孝事感动了上天

问题三:感恩父母,孝德感恩,孝感动天的意思 就是孝顺的人让人尊敬和感动。

问题四:孝感动天的孝心故事 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迦尸国王非常着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么不吃东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在日本美浓国(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着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么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着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便再喝一口,“这是真的酒吧。 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抚摸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着了 赶紧擦擦药吧!”“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 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

问题五:孝天感动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成语的话,是“孝感动天”。就是孝顺到感动天地

问题六:24孝是什么意思 24孝的故事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

问题七:以孝是什么意思 关于孝的名言警句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01 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03 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释然。04 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孔子家语・致思》)

问题八:孝的含义 【拼音:xiào】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基本释义① 孝顺:尽孝| 孝子② 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③ 丧服:穿孝| 戴孝④ 孝姓“24孝” 一、虞舜孝感动天 二、老莱戏彩娱亲 三、郯子鹿乳奉亲 四、仲由为亲负米 五、闵损单衣顺母 六、曾母啮指心痛 七、刘恒亲尝汤药 八、郭巨为母埋儿 九、江革行佣供母 十、蔡顺拾椹供母 十一、涌泉跃鲤奉亲 十二、黄香扇枕温席 十三、董永卖身葬父 十四、丁兰刻木事亲 十五、陆绩怀橘遗亲 十六、王裒闻雷泣墓 十七、孟宗哭竹生笋 十八、王祥卧冰 十九、打虎救父 二十、吴猛恣蚊 二十一、黔娄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奉亲不怠 二十三、寿昌弃官寻母 二十四、庭坚涤秽事亲基本字义⒈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filialpiety):~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⒉ 居丧的事:守~。吊~。⒊ 丧服:戴~。~衣。


[create_time]2022-11-06 06:53:32[/create_time]2022-11-17 13:52: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一袭可爱风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395ef26.n9N8duaooP2iWjvaRSNI0A.jpg?time=4591&tieba_portrait_time=4591[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view_count]

《二十四愚孝》(1)

这个故事,传得有点神乎其神,主人公是三国至西晋时代的修水人吴猛(公元200年-374年)。

话说东汉末年仍然还是举孝廉的形式推荐官员,大家知道曹操,阿瞒也是举过孝廉的,然而《三国志》写的清楚,阿瞒小时候都耍心眼把叔父和老爸都坑了,这种人都能举孝廉。可见伪孝普遍存在。

东汉非要至孝,才能被推荐做官。于是吴猛开始在朋友圈吹嘘,自己小时候8岁就懂得孝敬父母。

吴猛说那时家里贫穷,没蚊帐,蚊虫叮咬使得老爸不能安睡。每到夏夜,他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我们仔细去思考当时那种状况就知道,吴猛是在吹嘘,把名声吹起来,吴王孙坚乃至后来的孙权都听说了他的孝名。于是他做了西安县令(今天修水县),这个西安可不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我不能因为他是我的祖上,我就要多么夸他,他既然被封建统治者推出来愚弄老百姓,那我也要“大义批亲”,把他的事迹抖出来。╯□╰

一个8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知道让蚊子咬而无动于衷,只是为了不让父亲被咬。我估计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吴猛他老爹故意让他这么做,否则不给他饭吃,先替他搏一个名声。第二种吴猛被父母引导至孝才能混得好,他自己确实想感谢一下父母的养育恩,无意间的一次小举动,但也不可能持续做这种事。第三种,这个根本就是假的,是吴猛编出来的故事,家人为了他有个好前程,也没人反对。

除了第二种还有些孝道在里面,另外两种都假得很。哪怕第二种也很夸张,故事说吴猛老是这么干,这是没可能的。除非是个傻儿子,父母才会忍心他如此送血给蚊子吃啊!

史书记载黄龙(230)年间,吴猛得到白云符,遂以道术大行于吴晋之间,人称大洞君。晋武帝时,以所得秘法尽传许逊。

传说这个吴猛一直活到东晋宁康二年(374年),才羽化成仙。这么算来他岂不是至少活了一百七八十岁。

所以,道教里面吹嘘的话,这还能有真话嘛?所以二十四愚孝第一的“恣蚊饱血”必为愚孝和伪孝。


[create_time]2022-07-29 09:07:45[/create_time]2022-08-07 20:21: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view_count]

《二十四愚孝》(21)

《二十四愚孝》(21)






这个故事主人公又是一个儒家学者,名叫曾参,也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把孙子子思,托孤给了这位最得力的弟子。

曾参(BC505年-BC435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

曾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郭居业的《二十四孝》中原文如下:

意思是说,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他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这个故事有些神话意味,好比心灵感应。真不真不管他,也可能曾子他老娘身体一向抱恙,曾子砍柴心不在焉,至于说咬完手指,曾子就知道家里有事,那不是比电话还厉害了。╯□╰

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心灵电话啊!老妈的手疼,都能传出资讯电话,把很远地方的曾子感召而来,这个曾子感知力很强啊!

后人也以诗颂之:

不知道是这位客人传出来的传奇故事呢,还是曾子的妈妈传出来的故事,不论是谁,那也是讲故事的绝佳高手了啊!

这个至孝故事,虽然传奇了点,不过我也持保留态度,儒家学说太多这种后人附会典故。

说到编写典故我就想到苏东坡,苏轼是爱编故事的高手,所以,他不论到了哪里,都是大家喜爱的博学老师。

这种至孝故事,苏东坡坐在地上,一天能编它一百个。话又说回来,给出这么一个传奇故事,总给人以希望的素材,也很不错的。

这也是儒家积极入世值得称赞的地方,因为够积极,这也算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体现吧。

想起来个搞笑的故事,王安石变法,引发新旧两党之争,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人开始互相攻击对方,而且是各种编故事。

这种可笑的故事,衙门官员们也编得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儒家士大夫阶层,您说逗不逗。都不用去找证据,张口就来啊!

所以,这种咬指头就通电话的事情,大抵上也是儒家士大夫们编故事而已,我不说没有这种可能,毕竟双胞胎据说就能很好地进行心灵感应。

但是,母子心灵感应这么强的不多。儒家把双胞胎身上的心灵感应,放大到儒家大学者曾子身上来,也绝对是这种可能。

所以,此篇“啮指痛心”传奇故事,咱们也鉴定为伪孝,如果把它编在孟子身上,我们还不好怀疑了,毕竟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入人心嘛!


[create_time]2022-06-07 21:47:39[/create_time]2022-06-16 13:33: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温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ab3c6b.EGWNOK5JoOudI3wwHvt0TA.jpg?time=4578&tieba_portrait_time=4578[avatar]TA获得超过977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2[view_count]

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典籍来源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弃官寻母。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create_time]2023-02-24 22:48:07[/create_time]2023-03-09 04:09: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哲哥聊历史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bc5058.uDLqq7qJv72XkTo3E4qqOA.jpg?time=6618&tieba_portrait_time=6618[avatar]TA获得超过231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

求 .

∵ . 3yz 表示一个百位数是3的三位数∴300≤ . 3yz <400∴ 7850 400 < . x5 ≤ 7850 300 ,即:19<10x+5≤27∴x=2∴ . 3yz = 7850 25 =314∴y=1,z=4.


[create_time]2016-08-27 02:04:36[/create_time]2015-02-04 13:10: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手机用户2036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b962e94.kGUEgchNjGuv8l9qoL7Pgw.jpg?time=4887&tieba_portrait_time=4887[avatar]TA获得超过16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

求! 求!!

解:AB=√(AC^2+BC^2)=10;BC'=BC=6,则AC'=4.∠BC'D=∠C=90°,则∠AC'D=∠C=90°;又∠A=∠A,故⊿AC'D∽⊿ACB,AC'/AC=AD/AB.即:4/8=AD/10,AD=5,CD=AC-AD=3,BD=√(CD^2+BC^2)=3√5.


[create_time]2014-10-26 14:20:51[/create_time]2014-10-26 14:43: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

孝感动天作文

  孟子曾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做儿女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做人,古代怀橘遗亲,拾葚异器的故事,足以让我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为母,弃学为母的故事更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山挤取鹿乳。到了山上,郯子披着鹿皮混进鹿群中,挤取鹿乳,恰好碰上猎人打猎,正当猎人举起猎、枪准备发射时,郯子急忙起身,跑到猎人身边,把父母眼疾,需饮鹿乳的事告诉了他,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了,送郯子挤好的鹿乳并护送他下山,这就是令后人十分感动的鹿乳奉亲,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那么当他们有困难时,我们也应该向郯子一样,即使有生命危险,也要不顾一切。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相传他的父亲及继母,异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他修补谷仓顶时,从谷仓下放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跑,让舜掘井时,父亲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挖地道逃跑,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恭敬敬,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舜在历山耕种时,大象替他耕地,鸟儿替他除草,帝尧听说舜非常能干,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并选定为继承人,舜登上王位后,看望父亲仍是恭恭敬敬,并封为诸侯。对于父母,无论他们对我们是好是坏,他们都依旧是父母,我们不能因他们的作法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侍奉他们的孝心。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郭巨的孝子,他家中贫穷,没有什么可用来侍奉父母的,就每天省吃俭用,为了让母亲吃饱饭。后来,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郭巨为此十分痛苦,因为他知道家中本已十分贫穷,连让母亲吃饱都十分困难,所以他左思右想,最终告诉妻子还是把儿子埋了吧,妻子万分不舍,郭巨便劝道说:“孩子还可以再有,母亲只有一个啊。”夫妻俩最终决定埋掉孩子,他们在田里挖坑时,挖到了一坛黄金,之后一家人一起快乐的生活,这个故事虽然让我们觉得有些残忍,但站在孝的角度上,还是让我们敬佩不已。

  孝顺父母,不一定要像古人一样做一件大事,平常生活中多跟父母说说话,捶捶背,父母就会感到温暖。

  孝就像一棵坚韧的松矗立在我们心中,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倒下,让我们将孝埋在心中,让它茁壮成长。


[create_time]2022-07-02 10:26:48[/create_time]2022-07-12 12:08: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少盐刮油c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d5d0ef0.rNJPyVt5g9LXarIzm9S80Q.jpg?time=4732&tieba_portrait_time=4732[avatar]TA获得超过455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精选15篇) 二十四孝故事1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己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   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还有待我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2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就铭记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它不仅仅是道德所在,也是人类进步的渊源。《二十四孝图》里面的,《扇枕温衾》中,黄香自幼丧母,几年来,却仍对母亲念念不忘。为了不让父亲难过,将自己对丧母的苦楚隐藏。他很尊重父亲,也很体谅父亲。在炎炎夏日,替父亲把床扇凉,在冷冽的深冬为父亲将床暖热。《孝感动天》中,舜同样都是早年丧母,之后被官人推举,父亲瞽叟和傲慢恶毒的弟弟象,总是想千方百计弄死舜想得到他的财产。但都凭舜的智慧躲过,后来舜顺应民意成为了帝王,但他并没有因此嫉恨他的家人,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孝离我们本不遥远, 它不是任务,而是后辈对长辈无怨无悔的爱。只有不谋所求的爱,才是孝的价值所在。 二十四孝故事3   姑姑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很特别,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马上打开,看了起来。我读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有一个圣贤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取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伤害他。他父亲还扬言要杀了他。但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马上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犁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是他却一点也没事。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就把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还把己的王位让给了舜。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动了。我要向他学习,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和同学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姑姑说: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儿时必读的书。 二十四孝故事4   中华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已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虎口。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难之时,爆发了身上的潜力,置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已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 ‘孝’ 字当头,挺身而出吗? 二十四孝故事5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我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悲哀,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咱们现代人就更就应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发奋领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亲和我在家。突然,母亲的肚子疼了起来,母亲叫我拿药来,但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母亲,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母亲,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母亲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坚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领悟,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6   中国的孝道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都一直推崇孝道,正所谓古话“百善孝为先”,孝敬我们父母长辈是良好品德的核心。   今天我先观看了《拾椹供亲》的故事,讲的是蔡顺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剩下娘俩相依为命,一直在一起生活,但是蔡顺在一次摘完草回家的路上听到了别人说,有一个叫王莽的人专政害民,把人们都害苦了,蔡顺听到后便回了家,为了孝顺母亲,蔡顺上山给母亲采摘桑椹,但不料遇到了赤眉贼,在一番争斗后,赤眉贼看到了他的孝心,感动极了!便给了蔡顺三斗米和一只牛腿拿回去孝顺母亲。   接着又看了《怀橘遗亲》的故事,讲了陆绩小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去袁将军家做客,袁将军用新鲜的水果接待父子俩,陆绩拿起一个橘子吃,发现橘子特别美味,他便想到了母亲最爱吃橘子了,为了让母亲尝到好吃的橘子,陆绩藏在了袖筒里两个,可是在他要与袁将军告辞的时候,忽然橘子从袖子里掉了出来,袁将军和他的父亲不相信陆绩,在陆绩澄清了事实后,袁将军夸赞了陆绩,便又给了陆绩一篮子橘子让他和母亲一起去分享。   看了这两个故事,蔡顺和陆绩对父母的孝顺让我的感触特别深,再次让我深刻的理解了“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爸爸妈妈都把最好的给我,我也要回过头来尽全力去好好孝顺他们。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做一个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7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咱们从中得到领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咱们追捧和领悟,咱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咱们从中去领悟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甜蜜爱情签名)   孝的传递者源于咱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咱们就应领悟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咱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好求咱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期望咱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咱们着想,时刻为咱们担忧,唯恐自我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咱们最可爱的人。因此在咱们没有潜质的时候,咱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咱们放心,而在咱们有潜质给予的时候,咱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咱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齐是他们很愉悦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咱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咱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咱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此刻真是就应重新温习咱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领悟如何孝奉父母,领悟在咱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咱们每个人都就应懂得的,还有待咱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8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爸爸妈妈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因为每个父母都曾经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二十四孝故事9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教育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客观性,班主任老师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教育我们,从小要培养孝敬长辈的好习惯。   我利用星期日,节假日在电脑上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下面这个短片,颇有感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卡通画描写的是亚男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虽然她是不幸的,但在不幸的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妈妈临死前把她托福给了一个卖盒饭的老婆婆,这位老婆婆非常有爱心,并且很善良。婆婆含辛茹苦地的把她养大。为了亚男,婆婆除了卖盒饭,她心灵手巧,还会做风筝,把挣的钱供亚男读书与生活。后来婆婆患脑瘤离开了人世。婆婆的亲生女儿担起了抚养亚男的重担,她白天上班,晚上帮忙洗车赚钱,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甚至还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短片内容,充分体现了人世界爱的伟大!把起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甚是感人。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今年重阳节,我和几个同学跟着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来的张渚敬老院,买了老人喜欢吃的水果看望老人,与老爷爷、奶奶一起交流,为他们打扫卫生,梳头,唱歌,跳舞……互相祝愿,可开心啦!这难道不是爱的表现吗?   想着写着,爸爸教我的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我耳边萦绕。   看了我这篇观后感,那以后就要多孝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 你们也要记住喔! 二十四孝故事10    二十四孝——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二十四孝——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故事11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正因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之后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钟爱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必须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咱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咱们此刻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正因咱们此刻不愁吃,不愁穿,一向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能够由家长代劳,咱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联的也是他们,指导领悟,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咱们太多的爱,咱们就应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咱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故事12   最近,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值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记得为我们担扰,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结合公司实际,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估一个孝顺的好员工,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和继续发扬的。 二十四孝故事13   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其中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在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14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窜出来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全心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逼得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顺利脱离了虎口,保全了性命。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险之时,不惧危险,爆发出了身上的潜力并治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我们生活中的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者是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孝”字当头,挺身而出吗? 二十四孝故事14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爱那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就应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   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貌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这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期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样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正因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我们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故事15   《二十四孝》这本书里的二十四个故事,每个都很精彩,每个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个故事——《哭竹生笋》这个故事,它主要是讲了晋朝的孟宗,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有个成就。孟宗十分孝顺。有一年,母亲突然病倒了,难以咽下饭菜,只是很想喝竹笋煮的羹汤之类的东西。可当时是冬天,哪儿有新鲜的竹笋呢?孟宗跑到竹林里找啊找,可是找不着,他急得扶着竹子大哭。这时,奇迹发生了,他泪水飞洒处,都长出了新鲜的竹笋。孟宗很高兴,挖了几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汤,母亲喝了汤,病也治愈了。   说是竹笋羹汤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说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会在如此矛盾的情况下手足无措。   但孝心还是感动了天地,使冬天长仙笋。无论这是真的故事还是神话,孟宗的孝心十分难得呀!   总之,《二十四孝》这本书几乎每个故事都这么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

[create_time]2022-07-21 17:44:33[/create_time]2022-08-01 20:37: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900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48[view_count]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集合15篇 二十四孝故事1   百善孝为先,孝道不仅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每一个家庭所遵循和传承的。看了《二十四孝图故事》之后,我对孝顺这两个字理解的更深了。这是不需要太多语言表达、不需要别人赞扬、更不需要父母要求而发自内心做出来的事。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对孝道的直接践行就是在学习上不让父母操心、在生活上多帮父母做家务、在父母的工作上多理解多关心。我也认识到自己有时候不够独立、不够仔细,让父母多操心、惹父母生气。对于以后,在家庭生活上,我相信我可以将孝道更好的发扬,一杯水、捶次背、说句关心的话都会成为我对父母的感恩与孝顺。   无声的爱才最深沉,希望各位同学也能动起来,多理解父母、多关心父母,让他们知道我们小孩子也是会心疼父母、呵护大人的。 二十四孝故事2   暑假我观看了《二十四孝故事》系列视频,里面介绍了孝感动天的舜;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有百里负米的仲由……我最喜欢仲由百里负米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仲由少年家贫,他去百里之外购买便宜的粮食,一路拿野菜充饥,把省下来的粮食背回百里之外的家中供养父母。后来父母去世了,他自己做了大官,生活的条件也好了,但是他看着自己丰富的餐食每每感叹:就算我想吃野菜,把粮食拿给父母,也在没有机会了啊。他的老师孔子称赞他说:你父母在世的时候,你孝顺他们;父母过世了,你怀念他们,可以说尽力而为了。   想想我自己,爸爸妈妈让干个什么我都不耐烦,真是不懂事,没有体谅父母的辛苦。   从此,我要向仲由学习,孝顺父母,不找麻烦,让他们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再让他们筋疲力尽。常怀感恩之心,我一定会继承“孝”这个传统美德。 二十四孝故事3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当时社会和儒家的孝道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许多故事是不可思议的,像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埋儿奉母的郭巨,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这样的父亲值得学习吗?这使我刚看《二十四孝故事》,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耐心把书本读完后,竟为书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动。“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当前许多老人的新声,谁又能像刘恒那样亲尝汤药,为母担忧,像王裒那样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像庾黔娄那样为父尝粪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于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孝经人物中的一片真诚孝心,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对于现在不知孝为何物的“小皇帝”,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孝经中的故事,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二十四孝故事4   你读过《二十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二十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舜是一个品行兼优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又是个双目失明的人,继母对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儿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补粮仓,后母想趁这个机会烧死他,舜在仓顶上看见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两顶斗笠当做翅膀,然后像鸟一样往下跳,结果他轻轻地落在了地上,一点也没受伤。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过从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尧,最终促使尧把他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故事5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感人,我来讲一讲吧!   比如黄香,他夏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热,就用凉水倒在父亲的凉席上,再用扇子扇干,床就变得很凉快。他冬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冷,所以他在父亲耕地回来前钻进父亲的被窝把床暖热,床就会变的很暖和。总,之我要向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大孝子学习!   这边书就算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一定要看哦! 二十四孝故事6   扼虎救父   原文: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才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二十四孝故事7   故事原文:《二十四孝》:“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恣蚊饱血的故事   恣蚊饱血吴猛,东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字世云,以孝行闻名。又传说吴猛年四十,得神方,能以羽扇划水而渡。这里举了一个例证,吴猛八岁时侍奉亲人就已行孝至极。他家里贫困,没有钱购买床上的蚊帐。每当夏天的晚上,很多的蚊子来叮咬他,但是他听之任之,从不驱赶,恐怕驱赶这些蚊子,蚊子就会去叮咬自己的父母亲。   文中的攒肤 ,就是指蚊子聚集在皮肤上叮咬。   攒,就是聚集的意思。 恣 ,恣肆、肆虐的意思。 渠 ,第三人称,这里指蚊子。 膏血之饱 ,指蚊子吸血而饱食。 噬,咬,叮咬。   这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心理活动与逻辑推理。他认为自己被蚊子叮咬了,让恣肆的蚊子吸饱了自己的血,就不会或会减少对亲人的叮咬。虽然事实上并非如此,但是孩子幼稚想法的深层,是对亲人的深爱,爱亲人而可以让自己受罪。   今天的儿童听了此则故事,可能马上会反驳吴猛的做法,甚至嘲笑他的愚蠢 。   现今的孩子确实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根本不是古代的那些儿童可比的。但是孩子们天性中的孝之本性,我们注意引导、培养了吗?我们是否可以从表面上的不成逻辑却深合人性逻辑的行为中,摄取其中孝文化的精华来滋养孩子的心灵呢?   赵云的完美走到了今天,已加入了诸多现代人的诠释,成为“大众明星”和"第一男神"。这时他早已不是那个纯粹的、默默无闻的、历史上的赵云,而是偏离中的超越。   网络时代的赵云,已不仅仅属于三国,属于某些英雄的传说,更多时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大众心态的体现。在一次网上“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投票活动中,赵云在十几位英雄中占37%,遥遥领先;在一些三国游戏论坛中,他的历史、文化、情感……一切都被炒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   然而走出了网络与游戏文化的赵云,除了完美,似乎是一片寂寞。   《蜀书·赵云传》的寥寥数语,留给后人的只有种种传说和猜测;自建国以来,专题论述赵云的史评著作只有两篇;评书《三国志》《赵子龙》的津津乐道者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就连历史剧的编导们似乎也只对“大英雄”题材的古装片垂青----秦始皇,诸葛亮,曹操,岳飞……子龙非大英雄乎?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不是统治阶级的杰出代表,他没有逆转乾坤的历史地位。他那口耳相颂的孤胆英雄形象,是属于人民的。   如今,网络与游戏文化几乎成了新生代文化层的专利。而赵云,在人们的众说纷纭中越来越透明,同时也越来越迷离;猜测得再多,也不过是个影子。“赵云”成了一种代号,一个观念杂合体,一个意识的产物。   他的精神内涵是随着一千八百年的历史走到今天的,必然带着种种历史的痕迹。传统评书以及学术研究中的赵云,形象和品格大多已经定位----忠义、神勇、胆气、德才……并日趋完美。而网络使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与重构的年代。情感、个性成为大众文艺最广阔的切入空间----这个空间自觉不自觉地在传统民间英雄赵云的世界中扩展。种种猜测、想象、艺术创作的延伸,打碎了赵云那种艺术真实的完美(说到艺术真实,必然不排除虚构),使他介于一种人生“真实”的完美与遗憾之间。他的人性也不断“内化”,逐渐丰满。赵云的完美走到了今天,已加入了诸多现代人的诠释,成为“大众明星”和"第一男神"。这时他早已不是那个纯粹的、历史上的赵云,而是偏离中的超越。(这不是针对某一观念节点,而是从总体趋势上来说的.。)这是新文化的价值重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价值错位。   赵云“完美”的颠峰始于八十年代。长篇评书《赵子龙》使赵云变得有血有肉---由于时代所限,仍然只是在政治、军事斗争中浓墨重彩。艺术赋予他完美,而又导致新文化打碎并重新寻找另一个方向。 二十四孝故事8   我们自打开始受教育,就知道“孝”是一种好品德,我们要做到孝。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二十四孝故事》,不仅为我们讲述了“孝”之天子的孝行,更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孝”的含义,并深刻的做到孝。   “孝”有很多种,可以用自身去做孝,做事表达孝,容忍表示孝。假如你做到了“孝”,天必有眼,奇迹出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孝一孝有何难?就算父母对我们不佳,也应孝。这种宽之孝道,定会感动父母,感化他人,孝感动天,不是吗? 二十四孝故事9   这首诗讲的是汉朝人蔡顺孝敬老母亲的故事。蔡顺,汉代汝南(今河南)人,“以至孝称”。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施行暴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琅琊人樊崇率领一百多名饥民起义。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部下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不久,赤眉军打到汝南地区,为了避战祸,老百姓都外出逃难。由于连年的兵荒马乱,又遇灾荒,许多百姓不是死于饥饿,就是背井离乡、出外求生。有个叫蔡顺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只有老母和他二人相依为命。为了养育他长大成人,母亲一直守寡,为此吃了很多苦头。所以蔡顺对母亲特别孝顺,眼下遇上了荒年,母亲经不起逃荒之苦,蔡顺便陪伴母亲留在了乡间。由于家中无粮,无奈之下,蔡顺只好到林中拾取桑葚以求果腹。   这一天,蔡顺拿起篓子,对母亲说要出去拾些桑葚。母亲看着瘦弱的儿子,忙叮嘱道:“孩子,外面兵荒马乱的,不要跑远了让娘牵挂。”蔡顺恭恭敬敬地对母亲说:“母亲,您的身体要紧,不要顾念孩儿。您就安心在家中等我吧!”   蔡顺背着一个篓子,抱着一个篓子,来到林中。林子里的桑葚都被采光了,饥肠辘辘跑了好长时间也没看到一棵有果实的。就在他焦急的时候,忽然,隐隐约约看到远处有一片桑林。他急忙跑过去,看到地上落着不少桑葚,他如获至宝。他把红色的桑葚放在一个篓子里,把黑色的桑葚放在另一个篓子里。拾了许久,蔡顺看看天色,已经很晚了,母亲恐怕早就饿了。想到这儿,便准备回家。   刚走出丛林,忽然,一队人马到了跟前。一个士兵见了他,厉声问道:“你是何人?为什么一人在此?”蔡顺见这些人眉毛上都涂上红颜色,他曾听人说过赤眉军的事,知道遇见了起义军,就回道:“我叫蔡顺,就住在山脚下。因为战乱,家中没有粮食充饥,只好上山拾些桑葚果腹。”   那个士兵见蔡顺带着两个篓子,将黑色的桑葚和红色的桑葚分开,不知搞什么名堂,就把他带到头领面前。头领看了看蔡顺,问他为什么不外出求生。见他篓子里采的桑葚并不多,却用两个篓子将黑色和红色的分开,就问他为什么。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是熟透的,比较甜,是给老娘吃的;红色的桑葚还没有熟透,是酸的,要留给我自己吃。   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分开来母亲好拿。”那个头领一听,心里不由一震,一下想起了家乡的老母亲。是啊,自己加入赤眉军很久了,家里的老母现在怎样了呢?再看看眼前之人,语真心善,颗颗桑葚充满了对母亲的孝敬之心。蔡顺的孝子之心深深打动了这位头领,他令手下快去拿来两斗白米,还有一头牛。他要把米和牛送给蔡顺,要蔡顺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   谁知蔡顺却拒绝了,他说:“就是因为战乱我才拾取桑葚给母亲果腹,战乱不知让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父母挨饿受冻。你们快回家吧,白发苍苍的父母正盼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呀。”士兵们看到蔡顺如此孝敬母亲,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都不想再四处征战,想尽快回到父母身边,以尽孝道。   那个头领对蔡顺说:“是啊,我也要回家照顾年老的双亲,以尽孝心。这头牛你就收下吧!你母亲那么大年纪了,天天吃桑葚,时间久了身体受不了!”接着,又把两斗白米给了蔡顺。想到家中的母亲,蔡顺只得收下了。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也许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所谓“百行孝为先”,不就是尽其尊亲、养亲、孝亲之心吗? 二十四孝故事10   最近,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值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记得为我们担扰,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结合公司实际,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估一个孝顺的好员工,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和继续发扬的。 二十四孝故事11   尝粪心忧   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二十四孝故事12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再从老人到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很多人都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二十四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孝子们的孝心及行动。他们为了尽孝可以付出一切,时间,骨肉,生命。。。。。。   《卧冰求鲤》中的王祥,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继母朱氏对他非常不好,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还对他百般的挑剔刁难,年幼的王祥受尽了委屈。   一天后母病了想吃鱼,就叫王祥去抓鱼,可是当时正值天寒地冻,冰河封面,哪里抓得到鱼呢?于是王祥顶着严寒来到河边,脱掉衣服趴在冰面上,希望用体温化开冰面,可以抓到鲤鱼。这时,冰面忽然自己裂开,尽然有两条鲤鱼跃上岸来,冻得浑身发抖的王祥终于如愿以偿。   是什么力量支撑王祥这么做的呢?我觉得唯有一个“孝”字。最终也正是王祥的一颗孝心感动了后母。   历史上感恩的故事很多。黄香九岁温席,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替父从军,陈毅元帅为生病的母亲洗尿裤,还有失去父亲的八岁女孩唐银花,唐银花安慰自己失明的妈妈说:“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他们那一颗颗滚烫的孝心,凝成了一道道爱的长城。   我们的父母曾经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等我们长大,本应该享福的他们却还在为他的孩子们操心。同学们,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成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却不能没有,也不能改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的去感恩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13   中华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已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虎口。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难之时,爆发了身上的潜力,置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已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 ‘孝’ 字当头,挺身而出吗? 二十四孝故事14   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具备的品德,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要承担的责任。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辛劳都是我们要铭记的恩德。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更是深有体会。   父母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身为儿女的我们要以行动来报答父母。虽然还是孩子的我们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事。但是当父母下班回到家,我们为父母泡一杯温暖的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这就是孝顺。   对于传授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我们心存感激,这也是孝顺。老师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从调皮的小孩变成懂事的少年,从初生的牛犊成长为翱翔的雄鹰,从胆小的丑小鸭变成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我们长大了,一道道皱纹却毫不留情的爬满在老师的额头,乌黑的长发也一根根的变白,每个人都该对教师心存感激。记得上三年级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她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只要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不懂之处,她就会不厌其烦的讲解,直到我们全部懂了为止。有一次,一个女生在语文老师讲一道难题时玩塑料玩具,老师朝她扔了个粉笔头,示意她认真听讲。这个女生瞅了一眼老师,接着玩,语文老师走向她时,被地面的一滩水渍滑了一跤。我们赶快跑过去把老师扶起,询问老师是否受伤,为老师端来茶水。而那位不听讲的女生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羞红的脸。临危不乱,遇事不惊,让父母、老师放心,尊重他人、保护好自己,快快乐乐长大,这应该也是一种孝顺吧。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是孝顺,冬天里的一杯温茶,过节的一束鲜花,生日的一个小礼物,也是孝顺。好好学习,明辨是非更是孝顺。但我认为孝顺应该是理智的,而不能是愚孝。《二十四孝》故事中,也有一些必须摒弃的,比如“埋儿奉母”,寓意对母亲的孝心足够诚挚能够感动天地,出现奇迹。但这种违背常理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是我们社会的毒瘤。提倡孝顺,是为了感化冥顽,减少罪恶。是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国家社会的尽责,以孝的名义违背常理、违背人性不是真正的孝,是社会所不容的,这不是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故事15   今天我和同学们在学校观看了《二十四孝故事》短视频,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亲尝汤药》这个故事对我我印象深刻,故事的大致内容如下:   汉朝初年,有一位很贤能孝顺的皇帝叫汉文帝刘恒,他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了,刘恒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就让太医给母亲医治,还亲自给母亲喂药。每次给母亲喂药自己都先尝一尝,苦不苦呀,烫不烫呀,觉得不苦也不烫了才喂给母亲。天气冷了刘恒就守在母亲身边帮她盖被子,天热了就忙着给母亲扇扇子。就这样一直照顾母亲三年,直到病好了,他的母亲也很感动,欣慰。汉文帝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他的故事流传到现在。   身为皇帝的刘恒,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一直照顾生病的母亲,还为母亲尝药,他是多么的孝顺呀!身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做一个文明懂事的小学生,才能把孝道,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开来,做新时代中国孝顺小学生和祖国文明、友善的小花朵。

[create

上一篇:二十四孝故事视频

下一篇:统帅与副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