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母女

时间:2024-07-21 23:40:02编辑:奇事君

第二次人生李洋个人资料

李洋个人资料
李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在校期间曾参演话剧《北京大爷》、《天下第一楼》、《雷雨》、《北京往北是北大荒》等话剧。2011年进入影视圈,参演影视剧作《冬雪》、电影《遥远的天熊山》、电影《一生有爱》、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等剧。
李洋基本信息

姓名:李洋
出生地:北京
身高:180公分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冬雪》、《遥远的天熊山》、《一生有爱》等都市情感大戏《第二次人生》云集了芦芳生、王媛可、倪虹洁、奇道、庹宗华、郭艳等演员,该剧已于11月10日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首播。《第二次人生》讲述的是生活在富裕家庭的林舒(王媛可 饰)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穷小子张扬(奇道 饰),最后惨遭背叛。堕入社会底层的林舒一直奋斗在生活边缘,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爱情、事业的双丰收。青年演员李洋在剧中饰演林舒的弟弟“林诚”,喜欢鼓捣吃的东西。
演员李洋参演的影视剧

  2014年《第二次人生》饰演:林诚
  2013年《我在北京,挺好的》饰演:周天禹
  2011年《冬雪》饰演:童年严铮
  2012《遥远的天熊山》饰演:叶小平
  2012《一生有爱》饰演:李朔

演员李洋参演的话剧作品

  《北京大爷》饰演:德文满
  《天下第一楼》饰演:卢孟实
  《雷雨》饰演:周萍
  《北京往北是北大荒》饰演:臭子


[create_time]2014-11-23 21:32:17[/create_time]2014-12-08 21:28: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3[alue_good]左拉公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537de1d.1nds3BFS4dR_AZe7nbBqdg.jpg?time=7588&tieba_portrait_time=7588[avatar]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79[view_count]

求文档: 中国古代戏曲概述txt文档

  中国戏曲

  1中国六大戏曲剧种
  2发展时期
  3黄金岁月
  4主要特色
  5与民间文艺


  1 中国六大戏曲剧种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

  2 发展时期
  1、萌芽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 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繁荣
  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3、延展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 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3 黄金岁月
  1、元代戏剧
  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 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
  2、明代戏剧
  由于传奇这种戏剧样式一直延续至清代,故又被人习惯地称作明清传奇。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明清传奇包括众多的地方声腔。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昆山腔和弋阳腔。昆山腔经过嘉靖时期的魏良辅(生卒年不详)的改革,创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的“水磨调”,讲究宇清、板正、腔纯。将弦索、萧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建立了规模完整的乐队伴奏。而一出《浣纱记》的演出,使昆山腔通过舞台的光大流布,成为全国性剧种。产生在江西的弋阳腔则主要流行于民间,由江湖戏班演出,每流传到一地,即结合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衍变为地方化的声腔。弋阳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锣鼓为节奏,一唱众和,采用徒歌、帮腔的形式,通俗性、民间性和注重演出效果是它的特色。它与昆山腔典雅、清细的风格,形成中国戏曲内部的两种不同走向。明代戏曲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角色分工更加细密。比如昆山腔就有12个角色,主角不限于正生、正旦,净、丑也不止是调笑了。
  明后期的舞台,开始流行以演折子戏为主的风尚。所谓折子戏,是指从有头有尾的全本传奇剧目中摘选出来的出目。它只是全剧中相对独立的一些片断,但是在这些片断里,场面精彩,唱做俱佳。折子戏的脱颖而出,是戏剧表演艺术强劲发展的结果,又是时间与舞台淘洗的必然。观众在熟悉剧情之后,便可尽情地欣赏折子戏的表演技艺了。《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拜月亭记》中的“踏伞”、“拜月”,《玉簪记》中的“琴挑”、“追舟”等众多的折子戏,已成为观众爱看、耐看的精品。
  3、清代戏剧
  《长生殿》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恋爱故事。从帝妃之间产生了一点真情的那一刻,杨玉环为卫护自己与李隆基稳定的关系,她妒忌、侦审、吵闹、百般邀宠;而作为天子的唐明皇则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朝纲废弛,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禄山的叛乱和军民的怨恨。在军士哗变的逼迫下,唐明皇在马嵬坡赐死杨玉环。然而,马嵬之变不是戏剧的结束。此后,洪升把情感的实现寄托到理想的天国。男女主人公飞升仙境,在情悔与梦幻中,爱情最终得到升华与净化。《长生殿》不是简单的爱情剧,它是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诉说众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故事。帝妃间“真心到底”的海誓山盟与天上人间的不尽思念,是洪升对至情理想的讴歌与悲剧性呼号;与此同时,在剧中展示的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长幅画卷里,又分明寄寓着洪升的民族兴亡感和对帝王“溺情误国”的政治批判。所以,《长生殿》对李杨形象的塑造,赞扬针砭兼而有之。洪升笔下的情,包容着善与否两个对立的方面,这是他和他的作品难以克服的矛盾。
  4 主要特色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5与民间文艺
  【一、最早的起源在原始歌舞】
  许多古文物和古文献的记载都这样地告诉我们: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耕、战争生活和男女爱悦,并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以及对生殖的崇拜。歌舞产生之始,就与先民宣泄情绪的心理和寄托祝愿的观念结合在一起,具有氏族群体祀神娱神的性质。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去看,先民们创造的这种宣泄情绪、寄托祝愿的歌舞,显示出这么几个特点:⑴对生活的再现。对表现对象的模拟,已是在表演了,属于原始的表演艺术。⑵它把歌唱、舞蹈(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⑶祭祀娱神的仪式性和审美娱人的观赏性兼而有之。于是,我们就有理由这样认为,在那些如醉似狂的状态中,在那些象征性、拟态性的动作中,就含有戏剧的因子,它们是原始的表演艺术。
  1、装神弄鬼--巫傩
  最初的歌舞,无不是全民性的歌舞,后来分化出擅歌擅舞的专门人才。在歌舞中分化出这种特别善歌舞的能人,女性称为巫,男性称觋。殷商占卜卜辞中的“巫”是象形文字,即一人双手执牛尾的象形,这说明“巫”是从舞者中分化出来的。巫觋主祭司舞,装神弄鬼。先民相信他们可以上达人的祈愿,下传神之旨意。在氏族部落和奴隶社会的神权、族权统治下,巫觋享有特殊地位,他们又是人类中最早的歌舞艺术家和教师。
  别小看这些手舞足蹈的装神弄鬼之徒。他们是专职的装扮者,即从衣着、动作、形貌上来摹拟、装扮成神和鬼。这种装扮就存在着戏剧的萌芽。因为戏剧是以化身表演为根基的。从最终的意义上说,戏剧可以无歌、可以无舞,却绝不可没有装扮。都说中国戏曲是“载歌载舞”,那么歌舞的载体又是什么呢?是装扮,是化身表演。久远的年代,使巫觋活动掩埋于尘埃。所幸的是,我们还可以从诗人屈原创作的《九歌》里,领悟到他描画的祭神礼仪载歌载舞的盛况。其中有的段落是以各种神的口气写的,在祭祀时需要由男巫或女巫分别扮演,以被扮演的某个神的身份唱出。巫觋的装扮伴随着炽烈的歌舞,且被别人认可并观赏着。这种歌舞不就向着戏剧走近了一步吗?
  2、优孟衣冠
  春秋(前722—前481),从古巫中又分化出“优”,优以歌舞、诙谐、作乐、耍杂技等,服侍于帝王左右,娱人而不娱神。优,统称乐人,他们能歌能舞,又能调笑滑稽。擅词令调笑的称俳优;善演奏器乐的称伶优。以服侍国君的特殊条件,优常能在调笑戏谑、隐寓的谈吐中发挥讽谏作用。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有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楚国宰相孙叔敖为楚国争夺霸权地位,立下过汗马功劳。不想死后家境萧条,儿子的生活都很困难。优孟便穿上孙叔敖的衣服,扮做他的模样去讽谏楚庄王。楚王听后很受感动,反省自己对故旧照顾不周的错误,马上改正,给孙叔敖的儿子封赠田地奴隶。优孟把一个已死的人扮演得维妙维肖,去打动劝说君王。他是在以演戏的方式从政。“优孟衣冠”后来成为演剧的代称。虽然它算不上是真正的戏剧,但完全是一段扮演人物,且有情节的表演。内中孕含着戏剧的因素,是极其明显的。其谐谑调笑的语言艺术,对后来的戏曲有着深远影响。
  汉代出现了“百戏”(又称散乐,与宫廷中的“雅乐”相对应),它实际上是汉代民间歌舞、杂技、武术、魔术的总称。汉武帝时,设置乐府,采集巷陌歌谣,推动乐舞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艺术汇合。于是,百戏演出盛况空前,连宫廷也开始主持大规模的百戏集演活动了。
  在百戏集演之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这就是角抵戏。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后世的相扑、摔跤即源于此。它有着很好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当时的艺人力图用角抵的技艺去表现生活故事。这样就促使角抵向戏剧的转化,成为角抵戏。
  角抵戏《东海黄公》演的是秦朝(前221-前206)末年一个能施法 术的黄公到东海去降服白虎,可惜法术失灵,自己被虎打杀的故 事。表演中有人虎相斗、人被虎杀的固定情节。表演中的两个人,都有与扮演对象相适应的装扮:黄公头裹红绸、身佩赤金刀;白 虎是人装成的虎形。
  《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人物、情节、冲突、结局,都是排定了的,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的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难怪有戏剧史家把《东海黄公》视为中国戏曲的雏型,把百戏集演视为孕育中国戏曲的摇篮。
  3、角抵之戏
  汉代出现了“百戏”(又称散乐,与宫廷中的“雅乐”相对应),它实际上是汉代民间歌舞、杂技、武术、魔术的总称。汉武帝时,设置乐府,采集巷陌歌谣,推动乐舞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艺术汇合。于是,百戏演出盛况空前,连宫廷也开始主持大规模的百戏集演活动了。
  在百戏集演之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这就是角抵戏。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后世的相扑、摔跤即源于此。它有着很好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当时的艺人力图用角抵的技艺去表现生活故事。这样就促使角抵向戏剧的转化,成为角抵戏。
  角抵戏《东海黄公》演的是秦朝(前221-前206)末年一个能施法 术的黄公到东海去降服白虎,可惜法术失灵,自己被虎打杀的故 事。表演中有人虎相斗、人被虎杀的固定情节。表演中的两个人,都有与扮演对象相适应的装扮:黄公头裹红绸、身佩赤金刀;白 虎是人装成的虎形。
  4、唐代歌舞戏
  历史演进到隋(581——618)唐代,中华大地经历了许多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各民族之间强烈的政治冲突,却推进着彼此的文化融合。隋代出现了集中外乐舞的“九部乐”,唐代增为十部,足见歌舞之盛。在民间艺术的浸染下歌舞向戏剧又靠拢了一步。
  这时有所谓大面,又称代面,即戴着面具演出的戏。著名 剧目是《兰陵王入阵曲》。据说,北齐(550——577 )兰陵王高长恭勇冠三军,但容貌俊美。他觉得不足以威慑敌人,便戴 上木刻面具上阵。此戏曾传至日本。
  《兰陵王》、《拨头》、《踏摇娘》这三个唐代有名的歌舞戏, 都各有简短却完整的故事,有人物,有冲突。情节的发展,走向规定的结局。
  5、参军戏的催化
  唐代除了歌舞戏的铺衍,还有参军戏的兴起,它是在俳优表演的优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参军戏名称来自一名犯官。因他原是个参军,故曰参军戏。在实际演出中,参军一词已失去了官职的含义,而衍化为脚色名称,并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两个演员相互问答,以滑稽讽刺为主,在科白、动作之外还加进了歌唱及管弦伴奏。其中一个叫参军,即那被讽刺的对象,比较愚笨迟钝;戏弄参军的叫苍鹘,比较伶俐机敏。参军、苍鹘都是扮演戏中人物的脚色名称,实际上已构成“行当”。中国戏曲有脚色行当之分,就是从参军戏开始的。不少戏剧史家不无根据地指出:“参军”这个脚色,就相当于后世戏曲中的净角、“苍鹘”的脚色,即相当于丑角。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骄儿》一诗中有“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之句,足见晚唐时期连做游戏的孩子也懂得如何按既定的行当,来摹仿参军戏了。
  参军戏与歌舞戏的亲和关系,加速了二者间的渗透,为即将形成的中国戏曲预示了一种将歌舞、科白、表演融为一体的基本格局。
  【二、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是融诗歌、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这个综合形态不是拼凑杂陈,而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它是以叙事诗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演员装扮、表演人物形象的原则来进行结构的。其它艺术成分进入这个戏剧结构形态,必须承认、服从这个原则。如果说,民间歌舞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做好了第一种准备的话,那么叙事诗就是第二种准备,即文学准备。
  这种文学准备,是由说唱艺术提供的。因为说唱艺术一方面为之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有说有唱的艺术表达方式。
  1、僧尼讲经也是娱乐
  唐中期经过一场“安史之乱”的政治灾祸之后,中央政权削弱,社会生活动荡,民心不安。这时的统治者非常提倡宗教,寺庙活动频繁。它既是百姓祈福求佛的所在,又成为散乐在民间活动的中心。在庙台戏场演出的有歌舞、伎艺,也有僧尼讲经。这时的僧尼讲经也就成了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讲经有“讲经”与“俗讲”两种。讲经自是出家人的必修课,而后者则是僧尼专为世俗人做通俗化的讲经。为取悦施主,招徕听众,他们模仿佛经有散文、有偈颂(即和尚唱的词颂)的形式,采用散文与韵文结合的体裁,有说有唱地叙述佛教经义,而更多时候还是在叙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乃至当代人物。
  因俗讲的发达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宗教或世俗题材的长篇“变文”,又因长篇“变文”的发达而提高了中国叙事文学的水平。在这种且说且唱的长篇叙事文学里,无论是故事情节的组织,还是人物形象的描绘,都获得了充分地施展。这样,它们为日后的戏曲在文学上如何结构故事,如何塑造人物创造了条件。
  俗讲又是以歌唱、说白相间,反复说唱一则曲折故事的艺术形式。它唱白相间、韵散结合的表达方法,奠定了中国戏曲唱念并用,韵散结合的文学结构。这种艺术形式除了说唱者以第三人称身份叙事之外,还出现了说唱者模拟第一人称口吻叙事的情形。所谓第一人称,就是说唱者隐去自己的身份,去模拟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态度、声音和口气。于是,俗讲与变文就具有了表演人物的戏剧因素,在文学上开启了由说唱转化为戏剧的大门。
  2、一个讲唱艺人的创造
  顺应着长篇故事边说边唱的讲唱方式,一位生活在北宋(960-1127)中期的讲唱艺人孔三传(生卒年不详),首创了一种以唱为主的讲唱艺术,叫诸宫调。
  诸宫调在演唱时,不再限于一支曲子,也不再限于一个宫调了。它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连缀不同的宫调、曲子。宫调曲子的更替,依循着故事起伏的脉络,以故事为音乐的命脉,用音乐渲梁故事。这样,诸宫调就成为以故事为重心的文学——音乐组合体。可以说,这是讲唱艺术的高级形态,它把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整体性带给了戏剧。最著名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改编的。原作只有几千字,董解元却用14种宫调、1993套曲子来唱叙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对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产生了直接影响。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样精彩的叙事文学,一旦与“可以扮演出来”的戏剧因素相结合,势必孕育出中国戏剧。因此,说它是在文学——音乐的组合上奠定了中国戏民的最初格局,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三、终结戏剧之果】
  1、接近戏剧的宋金杂剧

  宋代的都市生活开始活跃,唐代首都入夜实行宵禁,宋代京城却是通宵夜市,买卖不绝。如此繁华热闹,市民娱乐的夜生活也就必不可少了。大量聚集而居的城市平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催发了固定演出场所的出现,叫做勾栏(或称瓦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游艺场。勾栏(瓦棚)的百戏杂陈,为戏剧的全面综合,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丰沛的艺术滋养。
  宋代承继了古代的古优的传统精神和参军戏的表演成就,又吸纳了其它歌舞伎艺,形成了宋杂剧。从现存文献记载里,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宋杂剧的演出情况。戏一般是以一场三段或两段的方式进行。第一段叫艳段,表演寻常熟事;第二段称正杂剧,表演故事内容比较复杂一点的事;第三段是散段,专演引人发笑的趣事。宋杂剧已有四五个演员。其中“末泥”、“引戏”行当的任务,似乎主要还在于组织演出。来源于参军、苍鹘的行当,在这里叫副净、副末。扮演女脚的叫“装旦”,还有一个专门演官员的叫“孤”。宋金对峙以后,宋杂剧传入金朝统治的北方,称金院本或统称宋金杂剧。
  2、南戏——戏剧之果
  一切条件都已具备,中国戏剧之果成熟了;它成熟在地处东南的温州。南戏在温州一带静悄悄地成长,并比北方杂剧提前成熟,是客观原因的。
  宋代的温州,是南方一个重要的商埠与口岸,市民阶层壮大,环境又宁静,文化也比较发达。和那些北方大都市相比,它虽没有与封建朝廷中枢系统相毗邻的敏感集中,热烈繁华,但也没有受到封建朝廷中枢系统那么多的牵制和制约。这座南方的商城,享有更多的散漫自由、放达流逸的社会气息,而这些犹如适宜果木成熟的温度和雨水,于是,南戏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内部、外部条件都已具备的时候,它当然要成熟结果。
  南戏又称戏文,因为形成地点在永嘉(温州),也被称作“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之所以称为南戏,是与北方的杂剧相对而言。最早的南戏有《赵贞女》和《王魁》两个剧目,可惜剧本已失传,只知道它们都是描写书生高中以后,结亲权贵,弃亲背妇的故事。由宋至元的二百年来,南戏的剧目肯定不少,可能因为是民间编演,所以都没有刊刻流传。我们所能获得的材料,只是一些残文佚曲。
  3、古剧《张协状元》
  1920年中国一位学者从伦敦古玩肆中发现并购回了一卷散失在外的《永乐大典》(第13991卷),上有三种戏文,《张协状元》即是其中之一。而它, 终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南戏剧本。
  作品是一部描写婚变的故事。书生张协进京赶考,路过五鸡山时,被强盗洗劫。多亏住在山神庙的贫女精心救护,张协才得伤势痊愈。经邻居李大公夫妇撮合,两人结为夫妇。后张协要进京求取功名,贫女剪发卖发,为夫筹措盘资。张协中状元后,贫女又上京寻夫,不想被拒门外。在无奈和绝望中,贫女只得乞讨回家。封官后的张协离京赴任,路过五鸡山,为了杀人灭口,竟剑劈贫女,幸未致死。正巧另一个官员也去张协任职的地方为官,途中认贫女为义女。后经同僚斡旋,终将她许嫁张协,破镜重圆。
  《张协状元》因更多地保留了南戏的本来面目,而备受学术界的青睐。戏的开端,是由一个演员以局外人身份进行讲述,说到男主人公遇到强盗时,才把讲唱变为戏文,进入由演员的扮演脚色的戏剧性演出。所以说,古剧《张协状元》残存着从说唱过渡的痕迹。而它的文化价值也正在这里。
  4、戏曲艺术特征的确认
  南戏在艺术上虽然还是比较粗糙,但它已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首先综合歌唱、念白和动作等表现手段,去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叙说在剧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总要有头有尾,因果分明。根据内容的需要,结构是弹性的,可以自由伸缩,长的可达五六十出,短的只有二三十出,这为戏剧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戏曲的曲调,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像民歌、词曲歌体、诸宫调等音乐成分,均被广泛吸收。宫调音律不拘一格,民间词曲、新兴的村坊小调,只要相互协调,便可联缀起来。演出时,各行角色都可以唱,其演唱形式亦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念白既有韵文式的朗诵,也有口语化的散白,它与歌唱相互搭配,彼此穿插,形成唱念结合的音乐架构。
  演员的形体动作,被称为“科”、“介”。科介,即为模拟
  生活的虚拟表演。比如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去义仓请粮,久久未归。蔡公在家凝望,与她见面时,“外跌介。旦扶。外虚打旦介”。这段舞台表演提示就是说,蔡公因年迈不慎跌倒,赵五娘连忙搀扶,却遭公公责打。这其中的“虚”字,即指动作的虚拟。南戏的科介,还吸取了民间舞蹈动作,使戏剧性的舞台动作舞蹈化了。
  在南戏的舞台上,是以7个角色来分别饰演剧中的所有人物,其中扮演男、女主人公的,称为生、旦,还有源于“参军”、“苍鹘”的净、末(亦即副净、副末),他们与民间歌舞戏中的丑一起,合成一组滑稽角色,这就是南戏的5个主要角色。它们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以生、旦、净、末、丑组成的角色阵容与行当格局。“外”是牛角之外又一生角,“贴”是旦角之外再贴一旦角。全剧围绕生、旦展开故事,以此构成情节的主干,内容往往比较严肃,他们的表演也相应地具有正剧的色彩。这与“务在滑稽调笑”的前代演出相比,艺术上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净、末、丑的插科打诨,对愉悦观众、调节气氛也是相当重要的。
  南戏对戏剧演出的假定性原则不但做了肯定,而已进行了运用。一部大型戏剧,常常需要表现许多不同的地点和较长的时间,这个需要自然与简陋的舞台条件发生矛盾,也与舞台自身的表现能力发生矛盾。南戏的艺人便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现灵活流动的舞台时间和空间。比如《张协状元》中,张协一行离京赴任,跋山涉水,这时,演员只是轮唱四支曲子,“不觉过了一里又一里”,便从京城到了五鸡山。总之,自从戏曲成熟之始,无论演员还是观众,就不求逼真地模仿生活,他们相信:戏就是戏。


[create_time]2011-10-03 00:35:54[/create_time]2011-10-16 16:08:0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alue_good]追根溯源[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b5ae022.-tNHVN82YjaGNJ72-AxgFg.jpg?time=2827&tieba_portrait_time=2827[avatar]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84[view_count]

杜月笙传奇一生,爱上母女三人,到底为何呢?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的这一生充满了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了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他所建立的庞大黑帮王国在中国现代史上刻下了独特印记,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杜月笙这一生共有两个爱好,一个是赌,另一个就是听戏。从小杜月笙就喜欢赌博,发财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而听戏是杜月笙后来才培养的爱好,十分痴迷。杜月笙一共有五位夫人,分别是沈月英、陈帼英、孙佩豪、姚玉兰、孟小冬。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爱情故事,但其实他和他的四夫人姚玉兰之间也有很多故事,比如他曾经爱上了姚玉兰她们母女三人。梆子青衣姚长海早逝后,他的妻子筱兰英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女儿姚玉兰和姚玉英四处奔波演出,相依为命。戏台上的姚玉兰和姚玉英美丽动人,卸了妆的她们又更加楚楚动人,杜月笙对她们一见倾心。再加上虽然那个时候的筱兰英已经五十岁左右了,可也依旧是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也进了杜月笙的眼。据说杜月笙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这母女三人都跟了他,不过可惜的是妹妹姚玉英在20岁的时候就因病早逝了,在后来杜月笙也娶了姚玉兰为他的第四位夫人。姚玉兰也是陪伴杜月笙最久的夫人,后来还在杜月笙追求自己的好友孟小冬的过程中,起到了牵线的作用。

[create_time]2019-07-19 12:47:58[/create_time]2019-08-02 00:00:00[finished_time]12[reply_count]85[alue_good]顽固的谭污污[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19684c9.rafVAqRbEvR5nhuMbRg97w.jpg?time=9659&tieba_portrait_time=9659[avatar]TA获得超过256个赞[slogan]我很懒[intro]45249[view_count]

杜月笙传奇一生,爱上母女三人到底为何?

杜月笙性格怪癖,钟爱戏曲,无论是旧上海滩还是现在,有钱就是任性的确很能够受用。听戏是那个时代上海滩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杜月笙究竟为何爱上了母女三人,这其中和戏曲以及杜月笙的性格脱不了干系。母女三人分别是筱兰英,姚玉兰和姚玉英,她们一家人都来自梨园世家,唱戏极好。与戏曲结缘,在旧上海滩上,杜月笙更是一方称霸,黑道皇帝,声名赫赫。钟爱于听戏的杜月笙在梨园结缘了母女三人,与她们有一段不解情缘。话说杜月笙传闻爱上了母女三人,这其中可能也有一些误会。不过杜月笙喜欢上姚玉兰和姚玉英是极其有可能。姚玉兰那个时候正是20多岁,正值青春里最好的年华,风华正茂,身材和容貌都是最好的时候并且她唱戏更是让人能够陶醉。杜月笙非常容易动心,谁能够对正值年少又有才貌的女孩子不动心呢,更不要说杜月笙这个一方的黑霸了。杜月笙经常为母女三人的戏曲捧场,他在上海滩的名声也是有的,作为弱女子的她们只能对他言听计从。有一天晚上,杜月笙邀请了母女三个人一起去搓麻将,赢了的钱也都给了她们,安排她们住下。对于她们来讲,只能听从和服从他,因为她们得在上海滩生存下去。爱情对于杜月笙来说也许是不存在的,他喜欢就要了过来,因为他的性格是如此,他的地位更是如此。

[create_time]2019-08-03 07:16:26[/create_time]2019-08-17 00:00:00[finished_time]12[reply_count]39[alue_good]柠乐城会玩46eb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72228bc.hEuOSLympK1Nd6D_xJFC5Q.jpg?time=7672&tieba_portrait_time=7672[avatar]TA获得超过376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160[view_count]

在真实历史上,杜月笙真娶了姚氏母女三个人吗?

在杜月笙的不少传记里,为了表现杜月笙青帮大亨的身份,便有一些的作家,根据小道消息,给他编造了一个“欺男霸女”的“恶”事,他竟一口气娶了“姚氏母女”三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母亲:筱兰英(真名姚佩兰,筱兰英为其艺名),大女儿:姚玉兰。小女儿:姚玉英。(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后来,姚玉英被杜月笙虐待至死,而筱兰英一气落发出家,可事实是这样吗,答曰:这事儿纯属造谣,等于冤枉了杜月笙。一、 一旦不顺老娘的心,老娘就用出家吓唬你们筱兰英不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完全可以当得起“女汉子”三个字,她本名姚佩兰,河北香河人,6岁的时候,便入天津宁家班(坤班)学艺。坤班是个啥玩意,因为当时大清朝,男女是不可以同台唱戏的,故此,戏中的女演员,全都由男演员代替。而坤班做得更绝,那就是无论“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全都由女孩子来演。在新社会的时候,唱戏是光明正大的职业,而且还被人尊称为艺术家。可是在清朝,唱戏一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才会“干”的事儿,因为那是不上进,从事“下九流”,死后都不能入祖坟的。筱兰英学艺是积极的,训练是辛苦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的。在历史资料中,有这样的记载“(筱兰英)唱老生没有“雌音”,唱花脸能有“炸音””很显然,这种不多见的素质,完全就是一家剧团挑大梁的角色。筱兰英可是命运是捉弄人的,因为女人唱花脸,违反自然规律,筱兰英唱罢多年,嗓子出现了问题,没有办法,她只能降低了自己的声调,在戏台上,用更加工整的身段,精致的念白和漂亮动作来弥补自己声调上不去的不足。有道是,屋漏偏遭连夜雨,筱兰英嫁的丈夫,即:男伶“一斗金”也出了问题。“一斗金”原名姚长海,主唱秦腔,如果做个比喻,他就是一个用筷子都“夹不起来”的角色。姚长海唱得是秦腔青衣,在旧社会的演员,为了能在戏台上抖擞精神,他们都有一个邪招,那就是演出之前,抽几口阿芙蓉。可是阿芙蓉是害人的,少抽几口,确实能够“长”精神,可是一旦控制不住上了瘾,人还快就会“完蛋”了。姚长海偏偏不是能控制住自己的人,阿芙蓉上瘾,让他单薄的身子更差劲了。人要是走了背字,真是喝凉水都塞牙,秦腔因为是地方小戏,缺乏新意,再加上人才储备不够,以至于演出机会渐少,最后姚长海失业了。姚长海下岗失业,如果老实地呆在家里也成,可他偏不消停,他左手阿芙蓉,右手是大美妞,一来二去还搞出了一个私生女——姚玉英(因为留下的资料太少,故此姚玉英是姚长海的私生女之事,没有100%的证据,但根据以后事情发展的脉络来看,应该有60%的可能,故此引用,真假请读者自己甄别)。筱兰英急了,我在戏台上累死累活地赚钱养家,你却不务正业,她操起剪子,就开始剪头发,她扬言:自己要落发出家,佛门清净,不生气,还省心。筱兰英戏装照姚长海吓坏了,筱兰英就是家里的财神爷,她一出家,自己估计就得饿死,便连声保证:我一斗金以后一定好好干活,听老婆话,跟剧社走,不再惹“财神爷”生气。可是姚长海还没等好好表现,便因病早早去世了,历史对这个小人物也不客气,甚至他哪年生,哪年去世,这样最基本的信息,都没有留下一点点。二、 上海滩绝对不是筱兰英的福地,而是她的“伤心”地当时的戏曲演员,想要“蹿红”有一个现成的路子,那就是先去上海镀金,然后再到北平演出,这一圈如果能完整地走下来,想不红都很难。筱兰英也想走通这条路子,可是万没想到,她刚刚在上海有“蹿红”的迹象,同样是唱女伶老生的恩晓峰却不干,她这样认为:为何我比筱兰英唱得好,你却能在上海大红大紫,而我恩晓峰就不成?恩晓峰让上海的大戏院,给自己发了一张邀请函,随后便乘坐火车,来到上海滩,接下来,她铆足了劲儿,开始在上海唱戏,果然恩晓峰是实力派,她的唱念做打,舞台扮相,都超过嗓子受损的筱兰英一筹。筱兰英在这场戏曲大PK中,落败了。她为了挽回面子,做了一个“狂野”的决定:恩晓峰你在上海唱吧,我巡回演出去了。筱兰英不仅在奉、直、鲁、燕等地先后演出,而且还坐船去新加坡和小吕宋等地唱戏,筱兰英果真是有魄力的,她虽然丢掉了上海的阵地,但却赚得了誉满海内外的名声。筱兰英一圈转下来,俨然成了戏曲名家,这时候,上海的青帮大亨黄金荣,开了大世界剧场便向筱兰英发出了邀请,筱兰英思考再三,终于同意了这次上海之行。筱兰英为何会同意大世界剧场的邀请,应该有以下三个原因:1、夺回失地,报当年恩晓峰中途“搅局”之仇。2、有黄金荣力捧,应该能蹿红上海滩。3、筱兰英唱功虽然没有进步,可是她多了两个帮手,那就是大女儿姚玉兰和小女儿姚玉英。姚玉兰主唱花旦兼老生,而姚玉英主唱文武老生兼花旦,当时放眼后辈女伶,她们应该处于无敌的状态,只要一炮而红,唱上几年,那就会名利双收,筱兰英母女这辈子也就值了。可是筱兰英的一箭三雕之计,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折戟沉沙”了。黄金荣对筱兰英绝对是处于“超级”力捧状态,大世界剧场的头牌上,赫然写着姚氏母女三个人的名字,这在大上海的戏剧历史上,可是绝对没有的事情。在黄金荣的力捧之下,姚氏母女三个人声名鹊起,而她们主唱的大世界剧场,成了大上海最“火”剧场,而且没有之一,可就在这时候,杜月笙出手了,他找到黄金荣的儿媳妇李志清,请她出面当“红娘”,她想娶筱兰英的女儿,当自己的第四房夫人。杜月笙想娶筱兰英的哪个女儿?要知道姚玉兰珠圆玉润,而姚玉英俊俏美丽,可以说姚氏姐妹各有千秋。在沈寂先生留下的资料中,并没与提及此事。这也许是杜月笙的高明之处,故意含混,他甚至想一箭双雕都说不定。李志清见到了筱兰英后,说:“杜老板在上海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相中了您的女儿,托我来当这个红娘,我想筱老板不会不给我这个薄面吧?”三、 筱兰英出家不真,最后又“还俗”登上了戏曲舞台筱兰英不愧是老江湖,精通人情世故,她被黄金荣请到上海唱戏,而李志清作为黄金荣的儿媳妇,自然代表着黄金荣,故此,这个红娘的面子够大,她实在是无法拒绝。但江湖经验还是让她说出了一句“刀切豆腐两面光”的话:“女大不由娘,她们的婚事,全凭自己做主!”当时,杜月笙已经42岁,而姚玉兰24岁,姚玉英虽然岁数不详,但也应该是20岁出头。再看杜月笙已经有了三房太太,他作为青帮大佬,声名在上海滩绝对不佳,筱兰英很自信,她的两个女儿,谁也不会同意嫁给杜月笙这个老男人。可是李志清和筱兰英来到后台,筱兰英当面问自己的两个女儿,是否愿意嫁杜月笙时,一个让人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姚玉英脸颊微红,低头不语,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一切都凭筱兰英做主。而姚玉兰口中不说话,却一个劲地用手指绞着衣襟,很显然,她正在权衡着这个“鱼跃龙门”的机会,是不是对自己最有利。筱兰英嫁给“一斗金”的时候应该是28岁左右。要知道,在提倡“早婚早育”的民国,十五六岁的女孩子,都已经可以当娘了,28岁堪称是老姑娘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道理很简单,女坤伶一嫁人,因为家事所绊,丈夫不支持,基本就没法再上台演戏了。姚玉兰当时,已经24岁,绝对是大姑娘了,她来到上海滩,耳朵里灌满了杜月笙的名字,杜月笙虽然已经42岁,但“多金大佬”“青帮大亨”“上海闻人”这些令人炫目的标签,确实可以填平他们之间年龄的鸿沟……双方沉默了一会,姚玉兰开口说道:“婚姻大事,不能让妹妹受委屈……”李志清当时一听,急忙恭喜筱兰英,筱兰英话已出口,婚姻全凭女儿做主,现在姚玉兰要嫁杜月笙,她只有硬着头皮,同意了这门婚事,不过她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杜月笙要明媒正娶自己的大女儿。第二、姚玉兰嫁过去之后,要另辟宅邸,不与杜府的三位夫人住在一起。杜月笙一听李志清回话,当即答应了筱兰英提出的两个条件,就这样,杜月笙用八抬大轿,将姚玉兰娶进了杜府,后来又给她在迈尔西爱路的十八层楼,租了一个西式公寓,姚玉兰摇身一变,就成了杜月笙面前最吃香受宠的“正宫娘娘”。如果看当时的情形,姚玉英也有嫁给杜月笙的心思,可是她晚了一步。当时上海的老戏迷们都知道,在戏台上,筱兰英安排自己的亲生女儿姚玉兰的戏多,给姚玉英安排的戏就少,这就是所谓的“偏心眼”。姚玉英不是不聪明,可是面对李志清给杜月笙提亲的大场面,姚玉英心里觉得这是个机会,可是脸皮薄,没有抢先说出来自己的心思,她错误地认为,嫁给老男人杜月笙,等同于“跳火坑”,筱兰英一定不会让自己的亲闺女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姚玉英准备守株待兔,静等着嫁人的时候,姚玉兰却用爱护妹妹的借口,应下了这门亲事……从此之后姚氏姐妹的命运,就开始判若云泥,变得完全不同。没用一年时间,姚玉英因为演出的劳累,还有嫁人的机会被抢走的郁闷,她就奄奄而病,很快香消玉殒了。筱兰英辛苦半生,面对两个女儿“一去世,一分离”的悲凉局面,便将牙一咬,来到庵堂,落下三千烦恼丝,穿上缁衣便出家去了,可是20多年后,她又脱下袈裟,登台唱戏……直到1954年去世。姚家母女三人的经历,堪称传奇中的传奇,但传奇里面,并没有杜月笙凭着自己“青帮大佬”的身份,而强娶姚氏母女三人的“卑劣”之事。黄金荣和张啸林才是真正的“流氓”大亨,而大家对杜月笙的称呼是上海闻人。杜月笙不能算一个好人,但他却是“坏人”堆里的君子。经商要学胡雪岩,而做人却要学杜月笙。这个是历史学者给出的定论,相信一定有他的道理。

[create_time]2020-12-13 15:46:50[/create_time]2020-12-26 19:50:56[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樱花不知夏0F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38bdb2.n-a9jUYYyds_03qGNv3f8Q.jpg?time=4261&tieba_portrait_time=4261[avatar]TA获得超过33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9[view_count]

求YY小说,网游,玄幻,都市,最好是御姐和母女的....

网游之修罗传说
网游之纵横天下
网游之堕落天使
网游之冰龙战士
网游之双剑传说
网游之紫风传说
网游之傲龙传说
网游之王者平凡
网游之御剑风流
网游之风流邪神
网游之风流骑士
网游之幽冥刺客
网游之魔临天下
网游之龙腾天下
网游之职业人生
网游之混沌至尊
网游之天地限量版男人
天才传说
天王
校园风流邪神
校园风流霸王
现代风流霸王
超级校园小霸王
超级异能
异能师
超医风流
近身保镖
校园狂少
重生校园狂少
都市法神
都市邪才
邪神归来
天才杀手


[create_time]2020-02-20 05:54:55[/create_time]2018-11-18 02:53: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少磬改修诚[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0f24018.Sy03WgRuDEOOTTd5GVp7LA.jpg?time=10705&tieba_portrait_time=10705[avatar]TA获得超过372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78[view_count]

上一篇:第85届奥斯卡红毯

下一篇:第四届相声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