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试读:一 谁是最受欢迎的主讲人
我和马瑞芳教授是在录制《百家讲坛》节目的时候认识的。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吃过饭,魏学来对我说,马瑞芳老师也住在影视之家,你们要不要见个面?我当然乐于从命,马老师也欣然同意,就见面了。这里要交代一下。《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下面,分若干编导组。每个组有一个组长,若干编导,都归制片人万卫管。具体地说,就是万卫管组长,组长管编导,编导管我们。主讲人的“归属”,原则上是固定的。一开始归哪个组,以后也归哪个组,算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马瑞芳和我,都在一个组,当时的组长(现在叫“执行主编”)就是魏学来。所以魏学来才会问我,要不要见见马老师。不过我觉得魏学来的意思,也不见得仅仅就是“牵线搭桥”,介绍两个主讲人认识认识而已。他其实是用心良苦。因为那时我刚到《百家讲坛》,两眼一抹黑,属于“生瓜蛋子”。马老师的《说聊斋》早已录制成功,算是“驾轻就熟”。魏学来让我见马瑞芳,实际上就是想要这位老大姐“传帮带”了。这一来二去,就结下了深厚情谊。故事就不多讲了。马老师比我讲得好,都在书里,大家可以看,我还是讲点印象。马瑞芳给我的印象有三条:直、爽、好玩。那天晚上见面,刚一落座,她就侃侃而谈,口无遮拦,也不考察一下对面这个人可靠不可靠,这叫“直”。后来交往多了,她给我提意见,我也给她提意见。她觉得对,马上就接受,痛痛快快,这叫“爽”。再后来,她写文章,说她帮助我是“照顾智障儿童”,把我肚子笑疼,这叫“好玩”。直、爽、好玩,这三条都是我最喜欢的。所以《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当中,我们两个关系最好。这种关系,说得好听,叫“惺惺相惜”;说得难听,叫“臭味相投”。其实“臭味相投”也并非贬义。因为这里的“臭”,原本读如“嗅”。“臭味”就是“气味”,“相投”不过“合得来”。换个文雅的说法,就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直、爽、好玩,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马瑞芳。第二就是要有见解。作为一档“有一定学术含量”的电视节目,或者说,作为“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平台”,《百家讲坛》不但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思想、传播文化。观众也不但要听你“说什么”,还要看你“怎么说”。这个“怎么说”有时比“说什么”还重要。我讲《汉代风云人物》时,讲到“鸿门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制片人万卫问我为什么不细讲。我说,“鸿门宴”谁不知道呀?万卫说,正因为大家都知道,才要听您讲。观众不是要听“鸿门宴”,而是要听您怎么看待这段历史,要听“易中天版的《鸿门宴解读》”。这事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百家讲坛》是怎么回事。是的,《百家讲坛》“要讲故事”,但不能“只讲故事”。不明白这一点,就弄不懂这个栏目。它的主讲人也“要有学问”,但不能“只有学问”。不明白这一点,就当不了主讲人。有学问,又有见解,在中央电视台的这个讲坛上,大体上就站得住脚了。但是,你要让观众喜欢,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极其喜欢”,光有这两条还不行,还得要有个性。实际上《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也都是有个性的,只不过有的鲜明有的不鲜明,有的张扬有的不张扬而已。有媒体问我,《百家讲坛》挑主讲人,有形象方面的要求没有?我说有啊,越丑越好。众人皆笑,以为我又在调侃。其实这话背后的意思,是要有个性。个性与长相有什么关系呢?难道长得漂亮就没个性了?话当然不能这么说。不过,一个主讲人,一个靠学问和见解吸引观众的主讲人,如果太漂亮,脸蛋也好,身材也好,普通话还特标准,站在台上光彩照人就像“青春偶像”,说起话来字正腔圆就像《新闻联播》,那个性就不容易彰显了。话说清楚,不是“没有个性”,只是“不易彰显”而已。此外,女主讲人另当别论。比如讲《红旗渠》的李蕾就很漂亮,照样大受欢迎。其实并不单是马瑞芳,别的人也一样。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有学问,有见解,有个性,就会受到观众欢迎。当然,他(或她)还得会讲课。有学问,有见解,有个性,会讲课,这就是《百家讲坛》选择主讲人的标准。会讲课是最起码的,既会讲课又有学问就算合格,既会讲课又有学问还有见解就能成功。
[create_time]2013-11-11 17:01:45[/create_time]2013-11-15 18:03: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是K哥9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6075598.ju-8W34gxdyOvutmLKsmIg.jpg?time=3679&tieba_portrait_time=3679[avatar]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view_count]
《百家讲坛》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讲师是谁?
《百家讲坛》中最令人深刻的讲师我觉得还是易中天。因为不管是从他的讲述方式来看,还是从他的渊博知识来说,他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下面我就分别来说一说。首先易中天品三国并不是子虚乌有,而是在以历史事实为主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搞笑语言,把三国讲的是栩栩如生。因为加入自己有趣的讲述方式可以调动观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观众学到更多历史的知识。所以他的讲述并不像历史老师讲的那么死板,而是贯通运用。他不仅注重趣说、正说,还注重妙说。妙说主要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让观众产生自己的想法,明白其中的历史道理,这才是达到了一定讲的境界。而且在讲的时候必须要把自己的思想与历史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向观众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就是他在讲述的时候声音抑扬顿挫,不仅让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就连观众们也连声赞叹。因此,在面对枯燥乏味的诸子百家时,他更让我佩服到五体投地。因为在听他讲课的学生中,几乎没有几个是不认真听讲的。所以他和其他教授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把自己与知识融为一体,让知识成为自己,自己成为知识。还有就是敢于质疑,在讲解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会因为历史是什么就讲解成什么。除此之外,是易中天让诸子百家在新时代发光发热,让国人更加重视中国的历史文化。是易中天让沉睡已久的诸子百家睡醒,引发国学热潮。易中天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让我们沉浸在历史文化中。这主要是因为他把自己置力于那个时代,与哪个时代背景相呼应。不过再后来,易中天逐渐淡出了荧屏。虽然他作为一名名师,但他从来不骄傲,也不和其他名师相比,相反他却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把自己的个性特点融合到知识中,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与历史相融合。反复研究讲解剖析历史,用最新颖的方式来迎合大众的需要,向广大的中学生以及观众们普及更多的历史知识。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历史的讲解也越来越注重大众文化,所以在讲解的时候需要把说话与媒体电视情景表演相结合。可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历史,易中天不得不面对这个当代新难题。之所以对易中天这个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他作为一名名师,而且对于历史的讲解,他有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可以根据自己所讲述的历史事迹来评价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就算是对于历史故事的讲述,他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都很有趣,让人听了难以忘怀。即使是用十年的时间去吹三国,他也会采取不同有趣的方式去吹。那么面对如此渊博知识的讲师,怎么不会令人印象深刻呢?
[create_time]2018-12-08 17:44:00[/create_time]2018-11-16 19:11:47[finished_time]21[reply_count]16[alue_good]评说名嘴[uname]https://gss0.bdstatic.com/7Ls0a8Sm1A5BphGlnYG/sys/portrait/item/050c4069236f25705e79efc1.jpg[avatar]娱乐圈最事件大盘点[slogan]娱乐圈最事件大盘点[intro]15531[view_count]百家讲坛上的刘心武、于丹为什么不受知识界欢迎?
先说于丹老师。于丹本身不是文学院的老师。她是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老师。所以人家不是专门研究《论语》什么的,对她来说,喜欢大于专业。这就导致了一些基本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给人留下了这个人很不咋地的印象。文学院的老师上课又是会谈论别的老师的研究成果,很遗憾,于丹老师从来没有出现在这种谈论中。对比一下,师大在百家讲坛却讲过课的其他两位老师:康震和李山。二位都是科班出身,专业水准很高。没听过康震的课,听过山爷的,非常受震撼。专业水平毋庸置疑,旁征博引、历史文献引用的也充分合理。至于于丹为什么会火,个人以为,她是研究传媒的,她知道受众想听什么而她本身也真的比较喜欢《论语》之类的看的比较多,她自己真的发自内心的有所感想。但这种感想够不上学术水准。私以为,她登上百家讲坛,不是去传播知识而是去分享感受的。在学校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她主持的论坛。口才非常好,这可能和她读书讲课都有关系。总的来说,对于于丹的夸奖和批评都太过了。再说刘心武老师。我在看《红楼梦》以前就看了他的红楼研究系列。以致于我一度百分之百相信他说的。高一的时候我开始看红楼,随后一直反复看,以致于前八十回基本上倒背如流,我在看刘心武老师的书,我自己都能感受到很多疑问。进入大学,我是文学院的,经常回去蹭各种老师的课,有一个课就是郭英德老师讲的红楼梦。慢慢我就发现刘心武的书中更多的问题。大二下我们上了当代文学史,其中一章介绍了刘心武老师,很遗憾,并没有以红楼研究者的身份提到他,而是以作家的身份提到他。这个时候我就慢慢发现,还是专业度的问题。当然刘心武老师的书中有很多引用、史料,但是对史料的裁选和应用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包括书中一些大胆的假设,都是有待考证的。但我本人还是比较喜欢刘心武老师研究红楼的书的。在我家人想看这方面的书的时候,我还是首先推荐刘心武读红楼的系列,主要原因就在于,通俗易懂。
[create_time]2017-11-16 10:41:37[/create_time]2018-08-21 13:20: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ylMelody9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830ca21.4c3v1Wm-BlhYsJh47P73Iw.jpg?time=5116&tieba_portrait_time=5116[avatar]超过7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5[view_count]百家讲坛上的刘心武、于丹为什么不受知识界欢迎?
刘心武为什么能红?!首先,刘心武抄袭,他抄杨珍的书抄的最多,而且还能抄与杨珍观点相对立的学者的书,同时还能把互相矛盾的内容揉在一起,真是叹为观止,这种人品能红还有天理么?第二,他胡说八道!至于他如何胡说八道,去看看他写的和硕淑慎公主就知道了,他关于秦可卿是胤礽之女的观点完全不值得推敲,雍正收养胤礽之女,并且封为和硕淑慎公主就是对刘心武最有力的回击。结果面对如此铁证,刘心武啥证据没有,就在那污蔑说是雍正此举绝对不是善心,是政治阴谋!呵呵!这种欺负死人不能开口的文痞,也能称之为学者么?!学者讲求真实。你所表达的东西必须是实实在在研究出来并且有理有据的。他俩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自己并没有研究到那个水平,却喜欢拿一些高深的东西博人眼球,把严肃的东西娱乐化。就像我说林黛玉这个人物是根据雍正的第二个皇后的真实事迹加工而成,她现在埋在陶然亭公园下面,你信吗?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很多是拼凑而来少有学术价值的……说到底,两个可能:一种,他们根本不算是学者;另一种,他们早已浮躁,无法沉潜。
[create_time]2017-11-06 20:28:03[/create_time]2018-08-21 17:42: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糖福禄[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b90d945.D6RDcKE3H37oM2DRAIKuAA.jpg?time=3976&tieba_portrait_time=3976[avatar]TA获得超过15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百家讲坛rmvb[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44集全+八十回后真故事17集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Lu_NcgKZ89ctLlDGrrEAg 提取码: 9ypc2010年百家讲坛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主讲刘心武。众所周知,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一本书能像《红楼梦》这样引起人们喋喋不休的争论,也没有哪一本书能像《红楼梦》这样引发那么多人关注和研究。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曹雪芹留下了一本不完整的书稿,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话语空间,《红楼梦》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多少人在想象着它完整的样子。那么人们是不是真的就不能窥见《红楼梦》的全貌了呢?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通过多年对《红楼梦》的研究,他认为全本的《红楼梦》是存在过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故事是可以探佚出来的,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那么八十回后曹雪芹的《红楼梦》写的是什么?全本的《红楼梦》真的存在过吗?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为您讲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故事。
[create_time]2021-08-05 17:23:46[/create_time]2012-05-05 17:17:39[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渠漫弼868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4663b3e.jnqPiSqJpx2GNwtySBFeow.jpg?time=1094&tieba_portrait_time=1094[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74[view_count]第九期《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
以前我对四大名著总有这样一种情节在,看原著。现在想想,以前真是执拗的可以。其实,人的理解力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每个年龄段的理解力是不同的,没必要非纠结于原著。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首,早就有心给我家小朋友看了,可原著太过成人。在我查找适合孩子看的红楼版本的时候,看到一妈妈评论说“娃快9岁了,对《红楼梦》特别有兴趣,直接买了原文,一天放学在车上娃问,妈妈,**是什么意思,惊出妈妈一身冷汗,赶紧停车,问她是从哪儿知道这个词的,她说《红楼梦》里的……” 嗯,这也是我忌讳当下给小朋友看原著的主要原因。再看适合青少年看的红楼版本又多的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幸运的,让我找到了这套《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拿到书后,我又跟着一起看了。话说,这套红楼,不以时间为故事发展脉络,只写书中美好的人与事。通俗易懂不像古文那般晦涩,归纳了几个打动我的点,总结如下:
1.原版《红楼梦》的每个章节都是一句押韵的诗句,第一回的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虽然押韵,但是,小朋友看了未必能理解,而这版红楼第一章的标题就4个字“石头下凡”,直入主题,好理解。
2.过滤了少儿不宜的内容。比如,这套书里也有警幻仙姑,但是将那些性启蒙的事情一并删去了。这里的警幻仙姑是住在天上太虚幻境中,掌管神仙和物件下凡,安排和记录他们在凡间的一切经历,并指挥仙女表演的神仙,也是她安排神瑛侍者(下凡后变为贾宝玉)和绛珠仙子(下凡后变为林黛玉)下凡的,完全没有原著中那些涉及性的描写。
3.对于国学的启蒙。《红楼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材、考试常考的内容。小时候,我们的课本里就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断葫芦案等内容,可以说我的红楼梦启蒙是从书本开始的。而这套红楼中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一个都不少,反而精选出部分原著的诗词,做了详细的解读。如“元妃省亲”这一节,从诗的题目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整首诗的意思,对于生僻的字,标注了拼音,方便阅读。
4.书里面穿插科普。《红楼梦》里有很多涉及到古代物品、地名、官职、宗族关系等等。本书在介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会特别做注解。注解的方式有两种:“小字注解”和“红楼小百科”。 “小字注解”,穿插在书里的各个部分,只要内容有涉及,注解就会立刻给出。 “红楼小百科”,每讲结束后都有一个“红楼小百科”的部分,小百科里会根据内容和故事的推进,给出补充知识点。比如第一讲的红楼小百科,讲的是讲女娲补天的传说。
5.人物的关系图。《红楼梦》人物众多,我记得小时候看红楼的时候,两大家子复杂的人物关系总是让我很蒙圈,而这套红楼给我们图示出了人物关系,别说孩子们就连我们这些成人看也方便了很多。
一句话,如果想给小朋友做红楼启蒙,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create_time]2022-07-26 00:33:06[/create_time]2022-08-08 23:44:3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清宁时光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66817d0.sg2uptlA4rVTuV_qaAgZJw.jpg?time=582&tieba_portrait_time=582[avatar]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你最认同的红学家是谁?畅所欲言,我只看过刘心武的百家讲坛说红楼梦,觉得很到位,希望博学的来指点指点
红学研究历史很长,我就把我看过的红学家大概给楼主说说吧:
1. 索隐派,代表人物蔡元培等,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红楼梦》的故事有表里两层,也就是说明面上的故事是为了暗示、影射其他的东西,比如清朝的时政和宫廷隐私等,他们做的事情就是设法把《红楼梦》里隐藏着的那些内容给挖掘出来。有很多假说,比如“纳兰家事说”,“世祖出家说”等等。但是这种研究方法十分不靠谱,主要靠猜,而且大部分是没有根据的瞎猜,偏离原著可想而知。后来胡适说蔡元培是“猜笨谜”,我觉得说的还是比较中肯的。
2. 考证派,代表人物胡适、俞平伯。胡适是首先对曹雪芹这个人的来历出身和家世进行考证的,他提出红楼梦应该是一部家族史,而不是在影射朝政和宫廷,可以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但胡适的很多观点也不对,比如他就说带脂批的本子是比不带脂批的本子后出现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天真得过头了。俞平伯是第一个提出后四十回是续作的,他写的《红楼梦辨》笔挟风雷之气,对文本的分析十分精当,是我最喜欢的红楼梦专著之一。
3. 周汝昌。严格来说周汝昌也算是考证派的,他早年写过一本《红楼梦新证》,下的功夫很深(为了找康熙给曹家批复的奏折都找到故宫里去了),里面包含极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几乎可以当作业余研究《红楼梦》的字典来看。但我深深地觉得楼上的童鞋们没必要把周汝昌抬到那么高的位置上,他考据还行,但学术观点有挺多都不靠谱的,比如他非得说脂砚斋就是史湘云,还有史湘云才是《红楼》的第一女主角什么的,完全无视原著,有时候简直气得我恨不得打他一顿。
4. 刘心武。说实话我看红学也是从刘心武开始的,他那个“秦学”当时闹得动静真是十分地大。到现在我也同意他的某些观点,比如林黛玉更像是沉塘而死的,妙玉最后应该是“红颜不得不屈从与枯骨”,而不是沦落风尘,但他非要把秦可卿和废太子扯上关系我觉得太不靠谱了,曹雪芹在全书开头说得很明白,红楼梦是没有朝代背景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泛指意义和普世意义,换句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一类人的缩影和典型代表,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确实的某个人。如果一部小说写得仅仅是刘心武所说的“家族史”,那这部小说不如说是家谱,是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刘心武错就错在他把《红楼梦》坐实了就是一部家族史,非要把书里的人物都和现实对上号,跑偏可想而知。刘先生自己也是写小说的,怎么连小说必然有虚构成分,不可能完全写实这个最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呢?再说,就算《红楼梦》真是家族史,曹雪芹也不一定就是那个曹家的人,胡适当时只是提出一种猜想而已,只是我们今天大都采用了这个猜想。鲁迅给自己起个笔名叫鲁迅,难道他就真的姓鲁吗?
5. 张爱玲。张爱玲写的《红楼梦魇》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红学著作,这部书更像是一本很有才华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不过写得还是很好的,才气横溢,值得一看。不过也是个人见解,不可尽信。
6. 霍氏姐弟。他们是我见过的最令人惊悚的红学研究者。考证出来林黛玉就是香玉皇后,还有香玉皇后竟然跟曹雪芹通奸,最后被雍正拆散,看得我冷汗那个冒啊。其实他们早就走上了索隐派的老路,自己还惘然不知呢……
7. 冯其庸、蔡义江。他们代表的是目前红学界的官方观点,比较中肯,也比较保守,但我到觉得这样也不错,起码比那些标新立异最后想入非非的强多了。
总的来说红学研究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东西不要迷信一家之言,兼听则明嘛。不过我觉得红学研究最基本的是好好读读文本,最起码要做到尊重作者原意,《红楼梦》首先是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应该按照研究文学的方式去研究它,它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现在的红学研究太过于花里胡哨了,反而落不到实处,提不出真正有价值的见解。对了,建议楼主读一下沉香写的《闲话红楼》,那篇文章从头总结了一下红学研究的历史,几乎所有有较大影响的学派和红学家都提到了。
[create_time]2013-03-03 01:28:48[/create_time]2013-03-17 10:17:53[finished_time]9[reply_count]27[alue_good]宁湮060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d81fa1c.4VeVhrAG8OZZYQBS382elg.jpg?time=9998&tieba_portrait_time=9998[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72[view_count]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解了关于《红楼梦》的哪些谜?
第一讲 追寻“红学”迷踪(上)第二讲 追寻“红学”迷踪(下)第三讲 贾府婚配之谜第四讲 秦可卿抱养之谜第五讲 秦可卿生存之谜第六讲 秦可卿出身之谜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第九讲 日月双悬之谜第十讲 蒋玉菡之谜第十一讲 北静王之谜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第十三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第十四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第十五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第十六讲 贾元春原型之谜第十七讲 贾元春判词之谜第十八讲 贾元春死亡之谜第十九讲 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第二十讲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之谜第二十一讲妙玉身世之谜第二十二讲妙玉情爱之谜第二十三讲妙玉结局大揭秘第二十四讲玉石之谜第二十五讲贾宝玉人格之谜(上)第二十六讲贾宝玉人格之谜(下)第二十七讲黛钗合一之谜第二十八讲黛钗婚配之谜第二十九讲黛钗结局之谜第三十讲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谜第三十一讲迎春、探春、惜春命运之谜第三十二讲王熙凤、巧姐命运之谜第三十三讲李纨命运之谜第三十四讲金陵十二钗副册之谜第三十五讲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谜第三十六讲情榜之谜第三十七讲情榜之谜第三十八讲情榜之谜第三十九讲情榜之谜第四十讲情榜之谜第四十一讲情榜之谜第四十二讲情榜之谜第四十三讲情榜之谜第四十四讲情榜之谜
[create_time]2017-10-31 18:25:55[/create_time]2018-08-21 00:58: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X神拳[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6d066bc.1eTaqdjB1oizNtaJpUOnNQ.jpg?time=5141&tieba_portrait_time=5141[avatar]超过1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5[view_count]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主要讲什么?
因为刘心武是红学的研究家,所以在《百家讲坛》主要揭秘红楼梦。百家讲坛有一个《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集》,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复原了《红楼梦》诞生时的时代风貌。然后一系列,贾府婚配之谜,秦可卿抱养,生存,出身之谜,然后帐殿夜警之谜,曹家浮沉之谜,日月双悬之谜,蒋玉菡之谜,北静王之谜。又讲解了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宝玉的各种事件的谜。还有全本《红楼梦》之谜,《红楼梦》结构之谜,贾迎春之谜 香菱之谜,贾家获罪之谜,贾惜春之谜,袭人、麝月之谜,贾探春之谜,王熙凤、巧姐之谜,李纨之谜,狱神庙之谜。金陵十二钗副册、又副册之谜,“情榜”之谜,八十回后回目之谜。
[create_time]2017-11-04 20:37:12[/create_time]2018-08-21 17:37: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设置昵称NTNs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ed236fd.4KYoofanfTfzZvtW_TPq0g.jpg?time=6567&tieba_portrait_time=6567[avatar]超过2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刘心武简介及作品 刘心武个人简介及主要作品介绍
1、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2、2019年9月23日,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3、《飘窗》著名作家刘心武20年来首部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书中透过飘窗展开了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包括薛去疾在内的近三十个人物,展现出当代各层人等的生存困境、人性尊严以及斑驳的世间风景。书中浸润着人道主义思想、知识分子自省意识、风俗世相中人的生命状态,是一部地气丰沛、思力深沉,性情、感应和生趣都格外丰饶的长篇小说。
4、《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
5、《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
[create_time]2023-01-30 09:02:34[/create_time]2023-02-10 06:00: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吃辣的小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669f28f.k2iSNiHBhu1nROJ7JYxWOw.jpg?time=7461&tieba_portrait_time=7461[avatar]TA获得超过24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view_count]
刘心武简介及作品 刘心武个人简介及主要作品介绍
1、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2、2019年9月23日,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3、《飘窗》著名作家刘心武20年来首部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书中透过飘窗展开了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包括薛去疾在内的近三十个人物,展现出当代各层人等的生存困境、人性尊严以及斑驳的世间风景。书中浸润着人道主义思想、知识分子自省意识、风俗世相中人的生命状态,是一部地气丰沛、思力深沉,性情、感应和生趣都格外丰饶的长篇小说。
4、《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
5、《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
[create_time]2022-07-04 15:06:53[/create_time]2022-07-18 03:45: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影视达人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fdb0df4.1R9HbxUmgzjnefs5MxoiUQ.jpg?time=4643&tieba_portrait_time=4643[avatar]TA获得超过47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百家讲坛的第二位主讲人是谁
易中天:百家讲坛魅力主讲人排行榜 作为CCTV-10科教频道的主打品牌栏目之一,《百家讲坛》为文化科学通往大众和传播普及起到桥梁的作用,颇有贡献。 自开播以来,一直收视不错,广受好评。 挺喜欢这个节目的,看的多了,难免会对讲坛上的大师们评论一番,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虽云百家,不过看后自己喜欢的,能真正记住的,也就是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位了。 第一位:于丹 上榜理由:《论语》是常读常新的经典,在于丹老师的解读下,我们每个人都可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均有所获。 她掀起了全国的"论语热",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实乃幸事。 伴随孔子庄子,与圣贤对话,感悟经典,感悟成长。 魅力指数: 第二位:易中天 上榜理由: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百家讲坛让易中天如日中天,易中天让三国烽烟四起,我们一起做着英雄梦,在刀光剑影中看那飞扬着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不断重复着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不愿醒来。 魅力指数: 第三位:阎崇年 上榜理由:自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之后,其他人在写历史人物时,都不敢"邪说"了,都争先恐后地在自己书的封面上乖巧的大书特书"正说"二字,以示正统。 (这样下来,难免就有人拿着萝卜根冒充野山参了。 其实土八路也没什么不好,照样打败反动派和小日本,干嘛非得夸口自己是正规军呢!) 魅力指数: 第四位:纪连海 上榜理由:百家讲坛上肢体语言最丰富的一位,无论是历史上的多尔衮、和珅还是李莲英,他都讲的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听纪连海讲课,我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听课,而是在听评书。 魅力指数: 第五位:金正昆 上榜理由:金讲授讲礼仪,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总会有笑声,即使不敢放声大笑,至少也会忍俊不禁。 没人会在他的课堂上睡觉,这样好的现场气氛与他的幽默诙谐是分不开的。 魅力指数: 第六位:王立群 上榜理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十四史中的龙头老大--《史记》,王立群解读的是细致严谨、温文尔雅。 他被公认是百家讲坛中最具学者风范的一位。 魅力指数: 第七位:孔庆东 上榜理由:北大醉侠赴会百家讲坛,自然是身手不凡,有板有眼。 当这位醉侠遇到鲁迅金庸,自然又是千杯不醉嗬。 魅力指数: 第八位:周汝昌 上榜理由:自胡适等人以来,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研究红学的没人不知道这个名字,这位红学泰斗--周汝昌。 现已90高龄的他依然笔耕不辍,著书育人。 让我们向周老师致敬! 魅力指数: 第九位:马未都 上榜理由:文物、中国传统工艺,在百家讲坛上作为专题长时间讲解,极少,马未都填补了这一空白。 瓷器、明清家具收藏,门槛不低,非职业玩家不能道其真谛,马未都以他多年收藏经验给我们作了生动的诠释。 魅力指数: 第十位:康震 上榜理由: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中,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都是扛鼎级的人物,影响深远。 听康震解读他们的灿烂华章,评说他们的传奇人生,感受大师们的人格魅力。 魅力指数:
[create_time]2022-10-06 08:40:44[/create_time]2022-10-19 18:09: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4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
《百家讲坛》有哪些明星讲员?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限于小圈子里,但在央视走了一遭,他们名气爆增,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他们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成为观众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孙丹林教授的爱好。孙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讲坛》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的原因:《百家讲坛》充当了桥梁,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让《百家讲坛》这个安静的节目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另外,《百家讲坛》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与普通百姓见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近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上说清史。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马瑞芳,著名学者、作家,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讲坛》,以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项羽》、《吕后》,赢得满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create_time]2022-10-28 16:54:56[/create_time]2022-10-03 14:29: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3[view_count]
看完刘心武讲完红楼梦后的感受
看到很多人批评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的品味。
我们所学的知识层次不一样讨论的东西不一样。刘先生讲的是个人的观点是红学爱好者的自己探索,然后得出的论断,就好比一个简单的科普。但到了学术研究的范畴时,就要有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给出充足的证据,严密的逻辑推理,还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讨论,不能我一个搞人脸识别算法的跟一个搞基因测序的讨论图像处理的算法吧。红学所的学者肯定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的知识储备是不一样的,他们肯定是反复研究所有的相关资料,以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去批评的。刘心武先生的研究是一种个人的研究,是草根的,不一定是严谨的。当以学术研究的高度去讨论的时候,我们很多普通人没有看过那么多史料及知识很容易先入为主。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出现的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建设大型量子实验室,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就没法跟专家进行交流,只是跟风瞎起哄。就跟最近的疫情相似,许多人还要喷专家疯狂发论文。论文的发表才是专家的努力工作的成果,才能让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加快,才是专家的本质工作。很多人是普通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一些普及教育也是简单的讲解,必须要有多年的学习才能跟专家相互交流,就好比你跟家里人讲你大学所学专业,你只是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方法解释,但家人依然无法和你流畅的交流。我觉得不是所有人都能学术研究的红学,也不是所有人能达到那个高度。用一个清华学长的话说看不懂的别看别听别说。我想说爱好不等于研究,红学爱好我们普通人聊聊就行了,到了学术研究的范畴最好还是自己去看论文资料,不要瞎起哄。
[create_time]2022-06-15 22:25:07[/create_time]2022-06-28 17:21: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74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