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欣赏

时间:2024-07-16 07:17:59编辑:奇事君

西方古典音乐家

1. 475年至1450年--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和一切艺术的是基督教。这种纯粹宗教用途的音乐只限于在教堂中由唱诗班演唱,没有乐器伴奏,是纯粹的单音音乐(不分声部,大家都唱一样的旋律),单声的圣咏后来开始在旋律线下方四度加上平行的旋律线,形成了最早的和声。
2.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罗马教庭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挫败,威信与势开始衰落;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起始于1450年左右。到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线、五线谱记谱,教会调式逐步解体,大-小调体系逐渐形成。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在16世纪后期,中世纪的调式音乐逐渐进化成以大小调为基础的调性音乐;单声音乐随著古希腊和罗马衰亡而消失1000年后再次回到了历史舞台上。
3. 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
巴罗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大体上自十六世纪末到1750年间的音乐称为巴罗克音乐, 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梯安·巴赫去世之年,代表巴罗克的对位法音乐可以认为以巴赫的去世而告结束.巴罗克一词,原来的意思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巴罗克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特征,是不拘泥于典型美,表现比较自由,从语义上来说,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的强度的一种形式.总而言之,巴罗克的形式比文艺复兴的形式在感情上更为丰富,且具有戏剧性的起伏,而使用绘画式和幻想式的手法者为多.也很能说明总是另外巴罗克音乐在技法方面的一个特征,是在整个那一时代所通用的通奏低音.这就是在演奏时根据低音的旋律在键盘乐器(古钢琴、管风琴)上,按一定的规则,弹奏出半即兴式的和声伴奏.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中存在,各有它们的地位。许多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家使用协奏曲或复协奏曲形式,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体裁叫做“单声部歌曲”(monody)
4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逝世后。大约从18世纪中后叶海顿的带助奏性声部的主调音乐至19世纪初的贝多芬晚期的开端为止的这一时期,产生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由三位伟大的作曲家组成,即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及风格方面较为接近,所以三者被称为一派。而海顿在创造这种风格方面可谓开先河之人。,莫扎特紧紧追随海顿,贝多芬在其音乐方面也有其相同之处。他曾随海顿学习过作曲,在他的早期或中期创作中也体现出这些风格, 但是,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表现出他强烈的个性,成为过渡到浪漫主义的先驱.古典主义音乐得以在维也纳兴盛,维也纳乐派初期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为数不少,最初出现一位大师是格鲁克.继而出现了海顿和莫扎特,之后贝多芬又来到此地,以维也纳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以上四人都不是维也纳出生的人.他们都是被维也纳的音乐气氛所吸引来到这里,创造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光辉传统,并在维也纳结束了自己的生涯。
5. 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
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上半个世纪,在欧洲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由此带来了从理性转向为可理解的神秘和超自然力。音乐家的眼光开始投向自然,在那里投入自己的情感。在所有艺术中,音乐被绝大多数的画家、诗人和哲学家认为是最理想的形式。这是由于音乐似乎能以最不明确的方式来表达最多的内容,而且由于它存在于时间中,因此有条件来表现感情状态中的流动、变化发展及活动。观念的变化,也带来音乐的技法方面的变化,虽然调性和声在19世纪的和声规则仍然起主导作用,但是浪漫主义的宗旨是要在调性和声系统不崩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它扩展。浪漫时期的音乐由于使用变化产和附加音,大量啬没有准备的和不解决的一协和和弦,以及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的使用,调性和声扩展了。以至于到了李斯特、肖邦、瓦格纳的晚期创作,其各自通过不同途径达到调性和声的更远边缘。
6.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
自十九世纪末的浪漫主义的圆熟期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音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变得更为复杂.音乐脱离了注重形式的纯音乐领域,向着标题音乐的方向发展,其最大的表现之一就是印象主义.创始并完成印象主义音乐的人是以法国的德彪西为代表.正如在印象主义绘画中轮廓不明确一样,印象主义音乐也不以旋律为生命,而以作为色彩和光线的和声来代表.但印象主义音乐的和声已超越了古典式的和声理论,把和声当作画具一样,不管它是三和弦还是不协和弦,任意地混合使用.因此即使旋律得到承认,也只是次要的或偶然的现象.其作品只是模模糊糊地反映被描写的事物所散发的气氛。


[create_time]2011-06-26 19:28:03[/create_time]2011-07-06 03:35:0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7[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942[view_count]

古典乐派作曲家

更新1: 出名一点的 更新2: 有中文翻亦吗 Classical Period: 1750 - 1825 Most Famous Classical Period Composers Name Quick Bio Detail Bio Fun Way to Learn History and Music Beethoven Ludwig van 1770-1827 Austria Beethoven home page Classical Music Pages cambridge.edu.uk sjsu.edu usyd.edu.au stanford.edu Beethoven Lives Upstairs The Story of Beethoven Clementi Muzio 1752-1832 Italy posers naxos n/a Haydn Franz Joseph 1732-1809 Austria Classical Music Pages Inter Public Library posers naxos Haydn and Classical Era stanford.edu The Story of Haydn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 Austria Mozart home page Classical Music Pages Inter Public Library naxos stanford.edu Mozart's Magic Fantasy Mozart's Magnificent Voyage The Story of Mozart Schubert (/Romantic) Franz 1797-1828 Austria Schubert home pageClassical Music Pages Inter Public Library posers stanford.edu Hearts Ease Bio The Story of Schubert Classical Period Composers A to Z Name Quick Bio Detail Bio Albeniz Mateo c1755-1831 Spain n/a Albrecht *** erger Johann 1736-1809 Austria naxos classical Bach Carl Philipp Emanuel (C. P. E.) 1714-1788 Germany nau.edu Hearts Ease Bio classical stanford.edu Bach Johann Christian (J. C.) 1735-1782 Germany nau.edu classical Bach Wilhelm Friedermann (W. F.) 1710-1784 Germany nau.edu classical Boccherini Luigi 1743-1805 Italy posers classical Hearts Ease Bio Breval Jean-Baptiste 1753-1823 France n/a Capuzzi Antonio Giuseppe 1755-1818 Italy n/a Cimarosa Domenico 1749-1801 Italy naxos artaria posers Crusell Berhnhard Henrik 1775-1838 Germany n/a Danzi Franz 1763-1826 Germany naxos back to the top Devienne Francois 1759-1803 France n/a Dussek Jan Ladislav 1760-1812 Bohemia Dussek page Francouer Francois n/a France n/a Gluck Christopher Willibald von 1714-1787 Germany Classical Music Pages Inter Public Library nau.edu Baroque Music Hearts Ease Bio Gossec François Joseph (F. J.) 1734-1829 France Gossec page artaria Grétry André 1741-1813 Belgian posers Heine Heinrich 1777-1856 Germany stanford.edu Hoffmann Ernst Theodor Amadeus 1776-1822 Germany Hearts Ease Bio Hoffmann page Hook James 1746-1827 Enghland n/a Hummel Johann Nepomuk 1778-1837 Slovakia naxos artaria Hummel page Jadin Hyacinthe 1776-1800 France Jadin page Kramer (Krommer) Franz 1759-1831 Moravia n/a Kuhlau Friedrich 1786-1832 Germany Kuhlau home page posers naxos back to the top Kummer (/ Romantic) F. A. n/a n/a n/a Molter Johann 1696-1765 Germany magazine article Mozart Leopold 1719-1787 Austria Mozart home page nau.edu naxos posers Nardini Pietro 1722-1793 Italy n/a Neefe Christian Gottlob 1748-1798 Germany Neefe page Neruda Johann Bapist Ge (J. B. G.) c.1708-c.1780 Germany n/a Paradies M. 1710-1792 n/a n/a Pleyel Ignaz Joseph 1757-1831 Germany Pleyel page Reichardt Johann Friedrich 1752-1814 Germany n/a Romberg Bernard 1767-? Germany Romberg page Sammartini Giovanni n/a n/a n/a Stamitz Carl 1745-1801 Germany artaria naxos naxos Stamitz JohannWenzel Anton 1717-1757 Germany nau.edu artaria hoa *** Vanhal Johann 1739-1813 Austria artaria hoa *** Vanhal Viotti Giovanni 1753-1824 Italy Catholic Encyclopedia hoa *** Vranicky (Wranitzky) Pavel (Paul) 1756-1808 Moravia Vranitzky page Weber (/Romantic) Carl Maria von 1786-1826 Germany Classical Music Pages posers naxos Wolf Ernst Wilhelm 1735-1792 Germany Wolf page 参考: my musical knowledge + the inter Haydn Mozart Beethoven 古典乐派既作曲家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 不可能一一列举.

[create_time]2022-11-18 00:41:04[/create_time]2022-11-29 05:09: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吃瓜小能手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95b900.250mZy7Mgsa65cLTTlQ_Zg.jpg?time=4627&tieba_portrait_time=4627[avatar]TA获得超过486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西方古典音乐推荐

先给你中文的,原文后面核查之后再给。(不同的版本,采用不同的文本,英语、德语、意大利语等等,以德、意二种居多)。
有——
“十大弦乐小品”
1、 埃尔加《爱的赞颂》
2、 蒙蒂《查尔达什》舞曲
3、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
4、 德沃夏克《幽默曲》
5、 克莱斯勒《美丽的罗斯马琳》
6、 维尼雅夫斯基《D大调波兰舞曲》
7、 马斯捏《沉思曲》
8、 贝多芬《春天奏鸣曲》
9、 德沃夏克《吟游诗人之歌》
10、今元中《韩国悲歌》
“十大钢琴小品”
1、 巴达契夫斯卡《少女的祈祷》
2、 海顿《小夜曲》
3、 舒伯特《音乐的瞬间》
4、 贝多芬《致爱丽丝》
5、 李斯特《钟》(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
6、 肖邦《降E大调夜曲》
7、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8、 舒曼《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
9、 格里格《致春天》
10、门德尔松《春之歌》
“十大小提琴协奏曲”
1、 维瓦尔第《四季》
2、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3、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No.3》
4、 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No.1》
5、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6、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7、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8、 维尼雅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No.2》
9、 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协奏曲No.1》
10、巴伯《小提琴协奏曲》
“十大钢琴协奏曲”
1、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No.5》
2、 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No.1》
3、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No.1》
4、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5、 肖邦《钢琴协奏曲No.1》
6、 舒曼《钢琴协奏曲》
7、 拉赫马尼诺夫《钢琴协奏曲No.2》
8、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No.20》
9、 巴托克《钢琴协奏曲No.3》
“十大钢琴奏鸣曲”
1、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454
2、贝多芬《月光》
3、贝多芬《热情》
4、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960
5、勃拉姆斯钢琴奏鸣曲No.3
6、斯卡拉蒂G大调钢琴奏鸣曲
7、肖邦钢琴奏鸣曲No.2
8、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
9、舒曼钢琴奏鸣曲No.2
10、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No.7
“十大小提琴与乐队作品”
1、 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
2、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3、 圣桑《哈瓦捏斯》
4、 维尼雅夫斯基《传奇曲》
5、 肖松《音诗》
6、 拉威尔《茨冈》
7、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8、 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
9、 帕格尼尼《摩西主题变奏曲》
10、伯恩斯坦《小夜曲——根据柏拉图而作》
“十大钢琴与乐队作品”
1、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2、 李斯特《死亡之舞》
3、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4、 肖邦《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波兰舞曲》
5、 肖邦《唐璜主题变奏曲》
6、 莫扎特《回旋曲》(为钢琴与乐队而作)
7、 莫扎特《回旋曲》(为钢琴与乐队而作)
8、 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
9、 安丁塞尔《华沙》
10、普朗克《舞蹈之诗》
“十大大提琴协奏曲”
1、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2、 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3、 圣桑《大提琴协奏曲No.1》
4、 海顿《大提琴协奏曲No.1》
5、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6、 博鲁凯尼《大提琴协奏曲》
7、 米亚柯夫斯基《大提琴协奏曲》
8、 普罗科菲耶夫《大提琴协奏曲》
9、 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No.1》
10、布洛赫《所罗门—希伯来狂想曲》
“十大其他乐器协奏曲”
1、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2、 莫扎特《圆号协奏曲No.1》
3、 海顿《小号协奏曲》
4、 罗西尼《引子、主题与变奏》(为单簧管与乐队而作)
5、 韦伯《单簧管协奏曲No.1》
6、 理查·施特劳斯《双簧管协奏曲No.2》
7、 莫扎特《长笛协奏曲No.1》
8、 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为吉他与管弦乐队而作)
9、 法伯曼《爵士鼓协奏曲》
10、卢里埃《室内乐协奏曲》
“十大音乐会序曲”
1、 苏佩:《轻骑兵》序曲
2、 苏佩:《诗人与农夫》序曲
3、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
4、 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5、 约翰·施特劳斯《护林员》序曲
6、 德沃夏克《狂欢节》序曲
7、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8、 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
9、 贝多芬《埃格蒙特》序曲
10、柏辽兹《罗马狂欢节》序曲
“十大单乐章交响诗”
1、 西贝柳斯《芬兰颂》
2、 李斯特《前奏曲》
3、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4、 圣桑《死亡之舞》
5、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6、 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
7、 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8、 德彪西《牧神午后》
9、 勋伯格《华沙幸存者》
10、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十大交响诗套曲或组曲”
1、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2、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3、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
4、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西班牙随想曲》
5、 科普兰《阿巴拉契亚之春》组曲
6、 格罗菲《大峡谷》组曲
7、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8、 雷斯芘基《罗马三部曲》
9、 圣桑《动物狂欢节》
10、德沃夏克《捷克组曲》


[create_time]2012-12-02 08:39:07[/create_time]2012-12-16 22:03:07[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4[alue_good]cosmos14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e3e3eff.581J-2iuMN3DAcwsOURDiA.jpg?time=4024&tieba_portrait_time=4024[avatar]TA获得超过24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37[view_count]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困惑。

请先看看你提出的几个关键词: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织体,调式。
古典音乐是所有艺术中创作过程最为复杂的(构思-起草-创作-修改-二次创作-再修改;最后两步甚至可以无限循环),是时间的艺术,比较抽象;另外,欣赏周期也较长(首次聆听-感性反射音乐形象-反复多次聆听--理性欣赏纯音响;最后两部也可以无限循环),需要长时间的集中对声响注意力,对声音的记忆也是一种考验。而这些都离不开你对音乐基本元素的理解程度。我不能说你在欣赏过程中一定要懂得乐理,要懂得配器或者其他种种技术。但是你对这些元素的理解程度越高(比如音高感和节奏感),则对欣赏越有利。

对于具体的欣赏作品。最好是先了解,多收集资料,然后再欣赏。不然你的“想象”和音乐本身永远是南辕北辙。理性欣赏音乐是最重要的。


[create_time]2011-09-14 11:17:13[/create_time]2011-09-17 14:32:2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5[alue_good]百度网友7e27ae92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59a905e.6KOS4u-dOQ1LOYzJLrSmnQ.jpg?time=2880&tieba_portrait_time=28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31[view_count]

关于西方音乐鉴赏的论文 1500字左右

偶去年在音乐选修课上写的论文...完全原创 但是交给过老师 而且发在自己的博客上 不过应该米关系吧...
|
音乐:巴黎圣母院
图:对残酷的世界SayFuck(自己画的)
|
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和石块上面
|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
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奔向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
|
曾经每夜梦到这个场景,燃烧着的大教堂,被火光映红的天空,龟裂的大地,充满灾难的国度,一个年轻的红发神官渐行渐近,竖起的手指代表他极度绝望过后的玩世不恭,——这是智者心中的世界。耳边回响的却是那首华丽高蹈的"大教堂时代"。
|
在那个神权至上的年代,华丽圣洁的表面下有多少腐烂的东西。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被人们疯了般迷恋,瞬间又被视为祸端。虚伪的主教自私地爱,却把爱人亲手推下地狱,后悔已来不及了。善良的畸形敲钟人百般庇护女孩,却在疯狂愚昧的人群中太过无力。正直的卫队长同样爱莫能助。三个男人痛苦地目睹了爱人的消逝,其中两个还得装作满脸漠然,继续维护着世间那所谓的信仰与正义。可怜的女孩还没绽放幸福就被永远埋葬了,敲钟人失去了生命中的唯一阳光也将回复成为黑暗怪兽。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悲剧和牺牲者,铁房子里痛苦的是已经觉醒的人们,做着幸福梦的是睡着的麻木的人。
|
现代歌剧"巴黎圣母院"是我很喜欢的很少几部歌剧之一。高潮迭起的序曲象征了永远光鲜亮丽的时代表面,而女孩死时三个爱人的男声重唱却映出了觉醒的人内心隐藏的悲哀。当逝者已矣,生者已默,我们再也无法忘却那些起承转合的旋律,那段精神灾难的历史。
|
圣母院的钟声依旧在响,延续几千年的世界并不是几个渺小的声音能颠覆的。美丽的拉斯米拉达死了,而人们将继续腐烂地活下去。当信仰崩塌的瞬间,我们或许只能在心里像那年轻的神官一样,对残酷的世界说声Fuck。
|
当时还配图的...图片也给你吧 是偶自己画的= =


[create_time]2013-07-14 17:54:50[/create_time]2013-07-28 16:51: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647[view_count]

音乐鉴赏论文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 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create_time]2010-12-30 21:24:51[/create_time]2011-01-13 13:48:1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89[alue_good]ys520hdm[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0e0547.EB1QsGg6-gVihTl-c6JX1g.jpg?time=3262&tieba_portrait_time=3262[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696[view_count]

西方音乐鉴赏相关论文范文

  对西方音乐的鉴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热爱高雅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篇一
  《关于西方音乐的鉴赏》

  摘 要: 巴洛克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的 音乐欣赏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鉴赏;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其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历史背景; 西方音乐史; 文艺复兴

  在这音乐的长河中,一部分的经典之作都来自于西方,西方音乐的起源大致始于巴洛克时期以前,而这一部分又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古希腊时期;②中世纪时期;③文艺复兴时期。而后又在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歌剧,歌剧《优丽犹茜》就是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歌剧,其作者是李努基尼和佩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歌剧及器乐的发展。如:喜歌剧,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奏鸣曲、协奏曲……

  “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也必然有快乐。”是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对音乐的认识,他的这一精湛见解揭示了音乐和人生的关系。

  的确,当我们陶醉于优美的乐海时,那典雅抒情的小夜曲使你心旷神怡;那流畅轻盈的舞曲使你温文尔雅;那铿锵雄壮的进行曲使你精神振奋;那优美如梦的室内使你充满冥想;那史诗传奇般的交响乐使你情志高远;那刚劲有力的时代曲使你豪情满怀。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道德素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一般认为音乐的目的有三种:即道德 教育 ,消遣闲瑕和精神方面的享受。音乐中所含有的情感与理想,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影响人们情感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意志。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一曲解围”“四面楚歌”的 成语 ,就是音乐战胜对方的例子。我们熟知的《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列宁格勒交响曲》都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引导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音乐在这几个时期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的音程理论——悲剧——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克劳苏拉——孔杜克图斯——经文歌——游吟诗人——恋歌诗人——名歌手——新艺术——法国歌谣曲——意大利牧歌。

  古希腊优秀的音乐 文化 持续了约650年,它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世纪起止时间的上、下限在学术界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通常较公认的上、下限时间是公元476(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按照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习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专指从1430年前后至1600年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音乐。

  古希腊音乐最基本的音乐理论是音程的理论,这归功于毕达哥拉斯。古希腊音乐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也出现支声复调,古希腊音乐在音乐创作与表演上有即兴的传统,音乐的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在一种法则的控制下进行。古希腊人一开始使用希腊字母指示的简单记谱法,最早的记谱法大约是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出现,是用希腊文的24个字母来标记的字母谱,分为声乐记谱法和器乐记谱法两类。在历史的记述中,曾提到希腊人所使用的各种乐器,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弦乐器乐里拉琴和基萨拉琴,阿夫罗斯管。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达到黄金时期,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底得斯,他们创作的悲剧作品使古希腊悲剧这种音乐戏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古罗马帝国的世俗教育是帝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希腊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它的具体模式,它的具体表现、特点等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适应,反应了罗马帝国的社会文化情况以及罗马民族的特征。

  有的学者把中世纪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总的说来,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经历了封建社会从兴起到繁荣,最后走向衰亡的时代。中世纪的音乐依照类型可以分为宗教类型的音乐与世俗音乐。宗教类型的音乐泛指的是格里高利圣咏,此为单音音乐的作品,后来也发展成为复音音乐,奥尔加农等等。这类音乐都是为了____教会的仪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里,依照教会的年历而举行不同的仪式,其音乐就是为了要配合诗歌的朗诵而作的。宗教类型的音乐一路发展下来就成了后来的弥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时期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会有这样的创作作品产生,例如海顿的创世纪,莫扎特都有这样的作品留下来。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就更为广泛、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阶级,其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在教堂里演出。

  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的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乐器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这一时期 五线谱 已得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 曲谱 上,这都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较有影响力的乐派:尼德兰乐派,主要音乐活动在尼德兰的一批音乐家,创作内容多为弥撒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班舒瓦、奥克冈等。乐派:在1530—1620年间的一个器乐乐派,其特点是音响气势宽广宏大,对比效果鲜明。创作内容有铜管乐与弦乐的重奏曲,管风琴的前奏曲,幻想曲与托卡塔等,代表人物有维拉尔特,加布里埃利等。

  罗马乐派:此时期的一个专门制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莱斯特里纳、纳尼诺索里亚诺。

  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学习,我对西方音乐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对西方音乐长寿了浓厚的兴趣,在优美、激昂的旋律里感受到了温暖、坚强……,在1838年某个下雨的日子,一间漏雨的屋子成了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灵感的来源,生病的他因被“困在”屋里感到了烦躁与惧怕,因而起身写下了《雨滴》,这道作品自始至终重复着一种单音调,其音色低沉,节奏稳定仿佛滴滴答答的雨声,而主旋律流畅舒适,轻柔变化的音色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在开始部分幽静的旋律恬谈而自然就像细细的雨滴正在渐渐落下,然而到中段部分,主旋律与伴奏的音色都明显降低,变得沉重低落,仿佛可以看见肖邦一个人静坐,看着窗外的 雨水 逐渐变大,屋里的漏水也变的一发不可收拾,情绪也跟着悲伤与惆怅。在音乐的最后部分,音调与节奏变得相对轻而缓踵而来,犹如细微的哀伤缠绕心头,给人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哀愁,与《雨滴》不同,同为浪漫主义代表的舒曼所谱写的《梦幻曲》让人感觉简单而温暖。据记载《梦幻曲》是为 儿童 所创作的,但在成年人听来,同样能勾起他们对儿时的回忆。其节奏缓慢柔和,主题简单纯洁就像单纯美好的童年生活。在心情低落时,静静的聆听这首曲子,在略微变化的重复着主题的旋律里回到简单的童年,抛开世俗感受单纯的温暖。也可以听听格里格的《晨景》,感受双簧明朗清亮的音色里感受第一束阳光让海买你波光粼粼的炫目,并在太阳缓缓升离海面,照亮明眸时的喜悦以及普照大地时万物苏醒的希望。

  西方的音乐就像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巨作,不仅仅是因为有贝多芬、亨德尔、肖邦、海顿这类的音乐巨匠,还有它从社会中散发出来的那种浓厚的艺术素养,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这也恰恰是西方音乐发展如此蓬勃的原因了。高雅的意大利歌剧、完美的维也纳、塞维利亚等等,他们自内而外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无一不打动人的心灵。

  最后,就以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为结束吧:“艺术正如生活那样,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篇二
  《论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西方古典音乐教学》

  摘要: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最难接受的学习内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在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以《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等三个标题,展示出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并选取各时期代表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引领学生走进西方音乐殿堂。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 西方古典音乐 湘版教材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修养情操的提升及对美感的认识,离不开古典音乐的熏陶。如何能在高中生对古典音乐兴趣不高、音乐基础知识贫乏的学情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接受古典音乐,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难点。湘版教材中,将西方古典音乐教学按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顺序结合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设计教学内容。现笔者就实际的音乐课堂 教学 总结 出一些策略。

  一、合理运用对比,把握时代风格

  湘版教材中的标题很清晰地向学生阐述了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引导性地将两个时代的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如在学习巴洛克音乐与维也纳古典音乐时,让学生从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海顿的《时钟交响曲》进行比较,平稳而庄重的宗教色彩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格调反映出宗教与世俗的时代背景,细听复调织体与主调音乐的不同音效,不易吟唱与歌唱性的旋律区分,固定规整节拍与灵活变化的节奏律动,通过音乐要素的不同呈现方式,学生在比较中对时代风格有了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同样是《月光》,贝多芬持续的三连音,微弱的音响勾画出忧郁、哀愁的月夜,在德彪西笔下,明亮的音程散落地跳动,月光时而点滴坠落,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流水倾泻,思绪随着音符走走停停,飘渺如梦。贝多芬内心的表达与德彪西月光印象的景致变幻正透过《月光》,向我们诠释着古典的传统和声与印象的朦胧意境。

  对比除用在纵向的时代风格比较上,也可用于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片段上,帮助学生对音色、节奏、和声有更灵敏的感知。如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弦乐重奏与人声合唱版的对比聆听,音色变更带来的不同感受,复调织体在人声的演唱中也更清晰。在《蓝色狂想曲》中主题音乐从乐首法国号与萨克斯稍显慵懒的奏出,到乐中庞大乐队以强有力地节奏雷鸣般奏响,再到乐尾钢琴以渐慢的速度陈述。截取这三个片段对比听赏,提高学生在变化中把握音乐原型的能力,音乐音色、速度、配器的转变带来三种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音乐的神奇。对比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致爱丽丝》,气势磅礴的命运抗争与倾诉衷肠的爱意表达,学生便不难理解这位音乐家是连接古典与浪漫的音乐巨匠。

  二、以熟知引入经典,由浅入深

  总结学生熟悉的古典音乐如《哈利路亚》《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我们会发现学生所熟知的都是极强旋律性,乐句短小,易记忆,易哼唱的开头片段,由于音乐篇幅过长,即使后面也有动人的音符,也因听觉疲劳失去了兴趣和音乐的记忆而中途放弃。

  用熟知的片段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再延伸至同类题材作品,同一作品的整曲欣赏或不同乐章。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将新作品较清晰易哼唱的旋律主题提取出来,片段性地让学生品味,可用钢琴或小提琴等器乐范奏及范唱方式,加入互动讨论、节奏律动等活动让每一次聆听有不一样的体验,在反复中加强音乐的记忆和感受,融入音乐的深层次赏析如动机展开、变化再现等手法,将这些有趣的音乐片段设计成听辨游戏和情境想象。当新作品多个主题旋律已熟悉后,让学生在整曲欣赏中找出新鲜出炉的音乐记忆和感受,学生便不会因陌生、听不懂而无法进行下去。选择多片段聆听,片段与整曲相结合的欣赏方式,将欣赏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巧用流行乐和影视片段激发兴趣

  充满时代气息、情感直白的流行乐一直是学生们的钟爱。选择运用古典音乐元素创编的歌曲如《不想长大》与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remember》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不同配器处理,加入歌词,增强节奏感和律动感的流行表达方式给古典音乐带来全新的听觉感受。这些曲目通过音乐方式的演变,让学生探求其中不同韵味,究其根源。在流行与古典的对话中,激发学生探求古典音乐的兴趣。

  很多古典音乐也被运用到影视作品中,如《不能说的秘密里》,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这些影视片段都能勾起学生对原作的好奇与欲望。同时,纪传影片如《一曲难忘――肖邦传》《贝多芬传》《莫扎特传》,在反映作曲家性格、情感、人生经历的影像中学生走进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就不难体会肖邦赤忱的爱国之心,贝多芬不屈的抗争,莫扎特超脱困境的乐观和激情。此外,为古典音乐创编的动画片也能帮助学生听赏篇幅较长的音乐,如《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动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等。

  四、关注音乐的形象性与抽象性

  古典音乐的欣赏,不宜让学生一开始就把握作品的风格、形式体裁、价值和意蕴,音乐形象和情感才是学生易于体会的信息。湘版教材就此选取了大量形象鲜明的作品,如维瓦尔第的《四季――春》、海顿的《时钟交响曲》、瓦格纳的《飞行的女武神》等。在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文学、建筑、绘画等综合艺术感受音乐形象。在《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一课中,听赏《哈利路亚》时展示两幅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学生很快就将华丽洒脱的巴洛克音乐与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结合在一起。此时,引入《四季――春》的主题旋律,让学生体会想象,小提琴明亮的断奏激情而蓬勃,鲜明富有动力性的节奏仿佛阳光灿烂的春之大地万物复苏。学生用“拉”随着音乐哼唱主题,用歌声表达欣喜,体会清新中的华丽。此曲鲜明的春景音乐形象是欣赏的亮点,我将作曲家为乐曲配以的简短文字配以BCD的字母标头,哼唱主题为A,随着春景的展示,回旋曲式被学生轻松的用字母罗列了出来。富有抽象性的作品如教材中的《夜曲――海妖》《远古孩子的声音》等,不需要学生去深究音乐形象是由什么音色、节奏、和声来塑造,你只用闭上双眼让双耳感受音响的意境,在脑海中绘图。

  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要抛开急功近利,以一种熏陶方式,通过学生有共鸣的乐曲互动参与,从短小精悍的作品入手,在轻松愉悦的积累和体验中,西方古典音乐将拥有更多的听众。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文献

  [1]王慧敏.高中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初探[J].学科研究,2017,(07).

  [2]谭卉.浅谈高中音乐中的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 教学 方法 [J].文学界,2012,(02).

  [3]王洁,戚珍珍.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西方古典音乐运用情况窥探[J].北方音乐,2011,(09).

  [4]石蓓,张璐.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方法研究[J].大舞台,2012,(10).

  [5]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篇三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 措施 ,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 故事 以及 成语 典故 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 传说 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 成语故事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 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王俊刚.音乐感受力以及鉴赏力的培养[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3]洪科.论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基本方法[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音乐鉴赏论文1500字

2.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论文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4.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论文

5.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create_time]2022-06-10 08:04:46[/create_time]2022-06-20 00:33: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四季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b2b48dd.rSsU-W71rAg5Mk6TWrJl-Q.jpg?time=4741&tieba_portrait_time=4741[avatar]TA获得超过467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2[view_count]

大家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吗?

大家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吗? 喜欢啊,个人比较喜欢协奏曲和奏鸣曲,比较不喜欢歌剧和交响曲。最爱的是阿格里奇弹的帕格尼尼, 大家怎么看西方古典音乐? 我把它当作一门哲学学习。 从BACH 严格的对位法到Vmozart可爱的旋律,然后到贝多芬的伟大乐章,然后浪漫派~~,到现在的超现实主义,也许我喜欢的音乐只有期间的200年,但整个音乐史绝对是一部经典的哲学史。 我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希望大家推荐一些. 巴洛克: 巴赫 《十二音平均律曲集》《d小调托卡塔》《a小调G弦上的咏叹》《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卡农》 《b小调管弦乐组》《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无伴奏长笛组曲》 《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哥德堡变奏曲》 亨德尔 《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弥塞亚》《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 《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 维瓦尔第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古典主义: 海顿 《创世纪》《伦敦交响曲奏鸣曲》 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第二十六钢琴协奏曲》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第十三弦乐小夜曲》《D小调幻想曲》《安魂曲》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 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 贝多芬 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 《致爱丽丝》 钢琴奏鸣曲《月光》《暴风雨》《悲怆》《热情》 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 舒伯特 《第二即兴曲》《A大调五重奏“鳟鱼”》《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门德尔松 清唱剧《圣·保罗》《仲夏夜之梦》《E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舒曼 《童年情景》《狂欢节》 李斯特 19首《匈牙利狂想曲》4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岁月》 《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 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塔索》《12首超技练习曲》 《献辞》《爱之梦》 肖邦 19首《夜曲》4首《即兴曲》《革命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b小调谐谑曲》 《降E大调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 《C大调马祖卡舞曲》《F大调马祖卡舞曲》 《降b小调奏鸣曲》《第一叙事曲》《波兰主题幻想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瓦格纳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汤豪舍》《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爱情的禁令(巴勒莫的见习修女)》《黎恩济,罗马的最后一个护民官》《菜茵河的黄金》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套曲《四季》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第六交响曲“悲怆》《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圣桑 《动物狂欢节》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晨报圆舞》《皇帝圆舞曲》《南方的玫瑰圆舞曲》《维也纳糖果圆舞曲》《艺术家生涯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你和你圆舞曲》《柠檬树花开何处圆舞曲》 《游览列车波尔卡》《爆炸波尔卡》《电闪雷鸣波尔卡》《闲聊波尔卡》《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 轻歌剧《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塞男爵》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村燕圆舞曲》《水彩画圆舞曲》《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小磨房波尔卡》 *** 《第一进行曲》声乐套曲旅《旅 行者之歌》 以唐诗为歌词的大型作品《大地之歌》 理查德·斯特劳斯 管乐《小夜曲》《家庭交响曲》 交响幻想曲《义大利》交响诗《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歌剧《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 艾尔加 小提琴小作品《爱的致意》《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协奏曲》《升c小调前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布鲁克纳 《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 民族乐派: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歌剧《被出卖的新娘》 德沃夏克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格里格 《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小提琴协奏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 西贝柳斯 《交响曲“芬兰颂”》《悲伤圆舞曲》 印象主义: 德彪西 大合唱《浪子》《阿拉伯风格曲》《牧神午后》《大海》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茨冈》 现代音乐流派: 霍尔斯特 《行星组曲》 普罗科菲耶夫 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 请大家推荐几首西方古典音乐,谢谢, 出埃及记(不是马克西姆版的忘记演奏者名字了),月光,致爱丽丝,星空 西方古典音乐有哪些 以 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罗西尼、柴可夫斯基 的作品为代表,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阶段来开始欧洲古典音乐之旅吧。 致爱丽丝(贝多芬) 小星星变奏曲(莫扎特) 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小夜曲(莫扎特) 拨弦波尔卡(施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小施特劳斯) 夜曲(肖邦) C小调革命练习曲(肖邦)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幽默曲(德沃夏克)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天鹅(圣桑) 那里能听西方古典音乐? veryCD是下载 GOOGLE"音乐"和100.可以下载及试听 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西方古典音乐 首先:在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大多是青春期,而在这个时期的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渴望个性化,总是喜欢寻求 *** ,爱独一无二的东西。但又很容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喜欢那些光环闪耀的人物。 在现在,流行音乐为何如此受中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它的震撼力,表达个性,崇尚自我的音乐自然与他们的心理相符合。而古典的音乐因为其受家长老师推崇(学生一般不喜欢家长老师喜欢的东西),而且其音乐形式太过死板,没有流行音乐自由活泼,所以///就不喜欢咯。。。 当然这里的中学生指的只是一部分,也有好多学生也喜欢古典音乐的。 如何看待西方古典音乐 现在有的人一提古典音乐或是觉得过于古老严肃或是觉得那是崇洋内外。但那只能说他们还没有真正的认识西方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奴隶时代有专门学习演奏音乐的奴隶,他们是为奴隶主服务的。只要奴隶主要举行聚会或突然想听音乐,奴隶们便必须为其服务。而拥有一定规模的乐队的奴隶主也借此展示自己的实力及自己高雅的爱好。这时的音乐有其极大的缺点,由于乐器的简单粗糙和对音乐理论的极不成熟的认识,使这时的音乐缺乏“色彩”,都在套几个固定的套路。而且由于当时从事音乐创作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下,所以进行音乐创作的条件都很匮乏。这 东西方古典音乐的异同 从琴上看中西文化思想异同 东方渐明 琴: 西方意义上的琴该是键盘乐器,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琴,是指弦乐器。 键盘乐器:这是一类西方极常用而中国极少见的乐器。西乐器有:钢琴、管风琴、风琴、手风琴、钢片琴等。而中国勉强算是传统的只是排笙和台湾竹琴,可以算入这一类。排笙很难算入传统乐器,因为那是1059前后改造完成的,是把原有的苗族单管芦笙拼凑磨合而成,发音巨集浑。而台湾竹琴更是现代的作品,简直就是全用竹子做的钢琴,没什么好说的。一句号,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传统音乐中,找不到键盘乐器,更别说大型的键盘乐器如钢琴了。而钢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最常用的装置之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有用以替代大型键盘乐器表现的大型乐器,不过那不是琴,是大型的击乐器,不过相对而言,表现力是差得很远的了。 弦乐器: 这在东西方都是存在而且意义重大的。弦乐器有三类,首先一类是拨弦乐器,这类是中国琴的主体,如琴、琵琶、三弦、箜篌等,这类乐器在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西方这一类有的只是竖琴,而且用的场合不多,影响力很小,这类乐器大多婉转悠扬,催人泪下,西方这类乐器的缺乏政证明其古典音乐不是为哀愁的音乐而出现的。第二类弓弦乐器,中国是以二胡为代表的胡琴,西方是以小提琴为代表的提琴,小提琴有弦四根,音域四个八度,表现起来活泼热烈;而二胡,表现起来则显得柔和优美,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我想说一个有趣的事情,提琴的弓和弦是分开来放的,而二胡的是串在一起的,这一点有趣的区别正是中西方思想文化不同的表现。还有一种弦乐器,弹弦乐器(大概是这样叫的吧,不太记得了),中西方都有的,就是杨琴,没有对比的必要。 比较来说,琴,是西方的远远比中国的要活泼热烈教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中国音乐则柔和优美的多,而表现力上则是不相伯仲的。中西这一点上的区别,表现出了中西音乐,甚至中西文明上的异同。中国人一但远行,家人朋友都似乎是生离死别似的,而西方人,对这一点则淡然得多,乐观得多,所以中国的诗句中不乏担心朋友的情愫,表现在音乐上就成了一种婉转悠扬的主体风格。而西方在同类事件上表现出来的则大多是热切期盼,在音乐上免不了激昂起来。追其深源,中国从诸子百家一直到后来,复古主义这一种思潮就不停撞击人们的心灵,渐渐形成一种灰色的悲观主义,无论是隐居还是还乡都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同样是复古,西方则是挂羊头卖狗肉,不过是藉著文艺复兴的名发展新思潮罢了,这点上从古希腊时期下来是一脉相承的。 罗素·罗兰在其《中西方文明的比较》中说“中国的某些古典音乐是非常优美的,可是他们的古典音乐,弹奏的声音是这样的微弱,以至只有一个人才能欣赏它。中国人在艺术中追求高雅,在生活中追求合理。他们不欣赏冷酷无情而坚强有力的人,也不赞赏易于表露自己 *** 的人。在西方过惯了喧闹生活生活的人,来到中国后首先会发现他们丧失了西方人孜孜以求的一切影响;但是,在们渐渐会看到生活的美和自我存在的尊严。”不过罗素讲的是传统的中国人,今天和他说的已相去甚远了。


[create_time]2022-10-03 07:36:40[/create_time]2022-10-15 12:28: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曦莲滩817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62727fd.fGHaO9yqNZFKbKxaaglHmA.jpg?time=7265&tieba_portrait_time=7265[avatar]TA获得超过557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以下是我分享的古典音乐赏析资料,赶紧快和我来看看吧。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贝多芬的《月光》   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   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幻想奏鸣曲》   《月光》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幻想奏鸣曲》、《幻想朔拿大》,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吴旺维创作的成熟期。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真诚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   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绕着《月光》,有一段误传的轶事。上半世纪,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Quasi una Fantasia)。   古典音乐赏析赏析   开始部分只是叙述一件事,同时表现贝多芬悠闲的心情,读起来语气平和;而后面部分,写的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和兄妹俩的想像,其情景由静而动,语气、语速自然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用具体句子来说,“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的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几句话,表现的是那种朦胧的美,再想像一下当时人物的心情应该很平和,读起来,声音轻柔,语速稍慢,语气变化不大。读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骤然加速,语调起伏变化很大,突出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样子,而至“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没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大海。”语速又再次减慢,尤其注意在“月光照耀下的”后面要停顿,“波涛汹涌的大海”速度更慢,但每个字都极其有力,以表现出兄妹俩陶醉在乐曲中的心情。   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把上面这个优美感人的传说与事实本身等同起来,实际上,据音乐史学家研究,贝多芬从未有此经历。他的《#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之所以被冠以“月光”的标题,是由于音乐评论家莱尔施塔伯认为,此曲的开头让人想起琉森湖面上的月光。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因此,在第一乐章中,那支叹息的主题融人了他的忧郁的思绪。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释了这个乐章说:“第一乐章犹如月之初升,充满希望,但被浮云所掩,万影俱逝,令人悲从中来”。   第二乐章是个小快板。作为过渡性乐章,音乐情绪趋于柔和温馨,像是回忆昔日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乐章中的两个音乐主题仿佛是抚慰着创伤的心灵。舒缓的过渡乐章会使人产生平静的月夜之感受。不过,这皓月般的恬静不过是贝多芬汹涌的心海中的短暂的憩息。   第三乐章如潮涌来,猛狮般的贝多芬又跃现在急驰奔突的黑白琴键之上。如果说,第二乐章正如李斯特评沦的那样:“它是两座悬崖中的一朵小花”,那么,终曲乐章就是从万丈悬崖上狂泻直下的洪水。激动的快板速度使音符势如暴风骤雨,融进了愤懑、申诉与抗争。坎坷的际遇给以贝多芬的,不是叹息和屈从,而是搏击与争斗。这个乐章有两个对比性主题,前者由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构成向;上冲击的乐句,显示了坚强的力;后者旋律优美,音调清丽,充满了对信念的憧憬与希冀。两个主题或交织、或对比、或发展、或重现,使作曲家的心境如大海,波涛汹涌,难以止息。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其时正是古钢琴向现代钢琴发展转变时期,由于此曲第一乐章使用延音踏板非古钢琴所能企及,所以此曲是第一部只适用于钢琴演奏的作品。

[create_time]2022-07-02 17:26:08[/create_time]2022-07-16 23:31: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欢乐颂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a7af672.FMRR-s2raFgfh113BGMttg.jpg?time=593&tieba_portrait_time=593[avatar]TA获得超过465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1[view_count]

大家是怎么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

题目有点太大,就像“大家如何理解爱情”“大家如何理解家庭”“大家如何理解科学”……一样,要说多了可以写几万字的论文甚至写书。我是很喜欢古典音乐的,下面就简而言之回答一下,都是我的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①西方古典音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像一个科学系统一样。理论上有强大的乐理做支撑,风格上一路发展而来,脉络十分清晰:巴洛克以前→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现代诸流派……这我觉得是它能成功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世界文化是西方文化主流影响的,西方文化最有典型性的就是科学体系,所有东西都纳入理论框架,整理它的逻辑、历史等方面。于是无论什么领域,想要走在世界前列,都要用科学体系对待。所以我们现在会科教兴国,崇尚科学。当然我说的是宏观的眼光,整合古典音乐是个科学体系,但是具体到某个作品,作曲或者欣赏,那不能说从科学纯理性角度推算一下就能出来。具体细节上非常感性而丰富。

②西方古典音乐是一门独立

上一篇:西电清退33名博士生

下一篇:天使神话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