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扩展资料:飞夺泸定桥的意义: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赏析:课文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按照“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构条理非常清楚: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其中红军怎样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而“飞夺”一次也有两层含义:“飞”强调神速,而“夺”则强调红军的神勇。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具体来说,“飞”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识破诡计,智定策略。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其二,排除艰难,智斗援敌。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富有强烈的动感,同时,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飞夺沪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红军长征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发生在1935年5月。
红一团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红四团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
当时,泸定桥有敌军重兵把守,而且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桥上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形势十分严竣。红四团22名突击队员在第2连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随后,中 央 红军主力从泸定桥全部渡过了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的成功,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摆脱了敌人的追击,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使之成为我 党 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夺泸定桥故事梗概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泸定桥之战的意义: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扩展资料:一、飞夺泸定桥的勇士: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要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事实上,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后来,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二、泸定桥之战的两种不同的记述:第一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下的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夺取的。该叙述由彭加伦于1936年写成并发表的《飞夺泸定桥》记载。后来中共党史、军史,凡官方记载史料均以此为依据,因此被外界称为“正史”。第一种叙述,除了《红军长征记》中彭加伦所著《飞夺泸定桥》外,还有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黄克诚《我在红三军团的经历》、罗华生(红四团党代表)《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成仿吾(参加长征的文学家)《长征回忆录》;萧锋(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政委)《长征日记》,以及红三军团重要将领伍修权、张爱萍、张宗逊、李志民、刘志坚、张震、王平、裴周玉等的回忆文章,上述文章没有一篇关于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飞夺泸定桥的记述,却都有红一军团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回忆。第二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下的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该叙述由覃应机于1991年所著《硝烟岁月》一书中提出。而第二种叙述的出处则是原红三军团十三团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的回忆录《硝烟岁月》中相关记载。只是覃应机一人在1991年才提出的孤证,并未其他相关记载,更没有“一直受压制”的情形。覃应机所过的铁索桥,应当在龙衣或者沙坝头铁索桥。《朱德关于我军突破敌雅州、芦山、天全防线的部署》(1935年6月5日):“……三、三军团有夺取天全之龙衣、沙坝头两铁索桥,并相机袭占天全的任务。雪枫(时任红十三团团长)率先头两个团由现驻地经思金坝,以一部夺取沙坝头,主力夺取龙衣。成功则相机袭占天全,不成则进行下游架桥”。由于两种说法不一,有媒体称之为“第二种说法好象一直受压制,但从未被压服”,因此在网络上出现了“飞夺泸定桥”属虚构的说法。 这是对军史无知造成的一种误解。三、桥梁简介: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武汉红心教育基地也建造出一条泸定桥,是扩展游戏项目。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不要超过200字)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22位英雄拿着剥壳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战士们,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当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扩展资料:中国红军长征五大经典战役:一、四渡赤水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二、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1935年4月28日,军委纵队从曲靖西屯、面店一带出发,经马龙的鸡头村、王家庄一线。红一军团、三军团均进驻寻甸境内。由于红军各路大军连日向滇中疾进,迫使滇军主力不敢离开昆明,而后面的追军又无法及时赶到。这一情况表明,敌人已经无力阻止海军北渡金沙江,加之金沙江两岸空虚,军委抓住这样的时机,果断地决定各路红军立即向金沙江推进,准备抢渡金沙江。三、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四、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时,又一次谈到了红一军团夺取大渡河的战斗,他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它就很可能被消灭。这种命运,在历史上早有先例。红军之全部渡过泸定桥,确为红军的莫大成功。如红军不能过桥,则安顺场渡河至北岸之一师,势将孤军作战,而南岸之红军主力则必走西康。五、扫清北上障碍,打开甘南通道。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红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 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使北上红军得到了基本补充。包座战斗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内容概括
主要内容: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扩展资料:飞度泸定桥意义:“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战略作战行动,它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飞夺泸定桥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