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罪己诏》
读汉武帝《轮台罪己诏》
原文: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书"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译文:
前些时候,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再多缴三十钱,用来增加边防费用。这样做明显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如今又有人奏请派兵到轮台去屯田垦荒。轮台在车师以西一千余里,上次开陵侯攻打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在京师的六国子弟兵都先后西去参加征战,运送粮草接应汉军,国王自己发兵数万人,统驭将帅攻破车师城,迫使车师王归降,取得了胜利。虽然城里粮食很多,可是兵士无法带足粮食班师回朝,体魄强悍的尽食所蓄,体弱多病的在道上死了几千人。朕派酒泉的驴队骆驼队出玉门关送军粮迎接军队,可是班师的兵士返回张掖不多远,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回来。
朕曾经一时糊涂,听信了一个名叫弘的军候的上书:匈奴人捆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说要送马给我汉朝。匈奴长期扣留汉朝使者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兴兵征讨,维护汉使的威严。古时候,卿大夫提出的倡议,都要先求神问卜,得不到吉兆是不能施行的。因此,贰师将军这次出征前,朕曾普遍地征询朝廷诸位大臣,以及地方郡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长官的意见,大家认为“匈奴人捆缚自己的战马,是他们最大的不祥之兆”,有的认为“匈奴人是在向汉朝显示强大,故意向人显示自己力量有余而已”。求神问卜的方士和星象家们也都认为贰师将军出征“吉兆明显,匈奴必败,机不可失”,还说:“派贰师将军带兵北伐,到鬴山就能打胜仗。”
卦辞显示派贰师将军前去作战最合适,所以朕才派遣李广利率兵出征,并告诫他慎入匈奴腹地。可谁曾想到,那些求神问卜得到的卦辞全都与事实相反。后来被汉军抓到的匈奴俘虏说: “匈奴人听说汉军要来,就派巫师埋掉羊牛行走的通道,填掉水井,诅咒汉军。单于送给汉朝天子良马裘衣时,便让巫师祝愿匈奴好远。匈奴人捆缚战马,是为了诅咒汉军。还曾卜到汉军有一位将命运不利。”匈奴人又说:“汉朝虽然强大,但汉人耐不得沙漠里的饥渴。匈奴放出一只狼,汉军就要损失一千只羊。”等到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这一切都使朕悲痛难忘。
如今桑弘羊等人奏请派军队远赴轮台屯田垦垦,修筑堡垒哨所,这是劳民伤财,不是忧患天下百姓的好建议,朕不能采纳。大鸿胪建议招募囚犯以封侯作为奖赏,借护送匈奴使者回国的机会,刺杀匈奴单于,发泄我们的怨愤,这种事情连春秋五霸也不会这样做的,况且匈奴对投降他们的汉人要搜查全身,详细盘问被俘汉人所知道的情况。当今边塞防务还没有走上正轨,宫门都可以随便出人,边疆障候官员派兵士狩猎获皮肉之利,兵士劳苦而烽火松弛,那些活着跑回来的俘虏,知道这种情况。
当今最重要的任务,是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国家军备削弱而已。各郡、国二千石官员都要制定本地繁育马匹和补充边境物资的计划,在年终呈送全年公务报告时报送朝廷。朕即位以来,所做的事情许多事情涂料实际,使天下百姓忧愁困苦,现在已经后悔不及。自今日始,所有损害百姓利益,浪费天下钱财的事情,全部停止。
《汉书"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背景:
汉朝建立后,前几个皇帝吸取秦朝的教训,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70多年的积累,到刘彻即位时,国库丰盈,国力进入全盛,这是武帝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条件。可是积累架不住连年征战和肆意挥霍,过了20来年,国库即告空虚。武帝用亲信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将盐铁实行垄断专卖,并出卖官职爵位、允许以钱赎罪。这样做使吏制进一步腐败。于是又建刺史制度,派专门对朝廷负责的刺史去巡回监察高级官员和地方势力,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广大贫苦农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于武帝统治的中后期接连爆发起义,且愈演愈烈。在朝廷高层,由于皇帝依靠内臣近侍,集大权于一身,凭随意喜怒对大臣或擢或杀,政治秩序已十分不正常。文帝时期,汉朝就废除了“诽谤罪”、“妖言罪”,可到了武帝时期,这些罪名又盛行起来,甚至发展到了“腹诽罪”。大司农颜异对币制改革有意见,不敢说,只是嘴唇动了动,就被认为是“腹诽”(即肚子里不满)而处死。甚至首辅宰相因武帝一怒丢了性命的也有好几位,这在汉代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到了武帝晚年,汉王朝上下已经怨声载道危机四伏。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就是基于上述社会危机时的帝王“自我批评书”。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策应有改弦易辙的必要,于公元89年(征和四年)下诏“罪己”。 《轮台罪己诏》说:“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燧,是扰劳天下,肥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同年又下诏“陈继往之悔,罢轮台之戎”。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等人的屯田筑亭燧远戎轮台的建议,减少了边事,减轻徭赋,重视农业,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以发展生产。这些政策使社会逐步安定,封建秩序逐渐恢复,兴兵几十年的大汉王朝又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
汉武帝:
汉武帝(公元前156—87年),是西汉王朝的第6个皇帝。在位50多年,堪称有汉一代颇具雄才大略的君主,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列确有道理,因为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在许多方面很像秦始皇: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发兵30万打匈奴,长驱匈奴境内700里,汉武帝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3次发动对匈奴大规模战争,基本打垮了匈奴。秦始皇废藩置县,立严刑峻法以残酷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则以“推恩令”削藩,任用酷吏抑制豪强和镇压反抗,诛杀夷族血流成河。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强权控制思想文化,汉武帝则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延续数千年的文化专制主义。秦始皇穷奢极欲,建阿房宫,筑郦山墓,耗费无数,汉武帝也是荒淫享乐劳民伤财,在秦代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基础上大肆扩建,占地达300余里,内有连绵的亭台楼阁和人工湖泊,蓄养着大批宫女歌优,直至武帝晚年,上林苑的土木工程都没有间断过。秦始皇招神弄鬼,祭祀封禅,派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寻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于此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建明堂垒高坛,树“泰一”尊神,大搞顶礼膜拜,并且靡费巨资,步秦皇后尘,多次封禅出游,令大批人入海求蓬莱真神。为了通神求仙,他听信方士之言,把宫廷被服都弄成怪模怪样,还造30丈高的铜柱仙人掌,用以搜集甘露,和玉屑饮之,以为可以长生不老。迷信加多疑的武帝,最终酿成“巫蛊之祸”,逼死了太子和卫皇后,受诛连者数万人。对这些荒诞胡闹之举,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不少隐讽性的记载。
可是,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资治通鉴》语),这与他晚年能够发布《轮台罪己诏》,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调整政策,使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转变,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后人常把《轮台罪己诏》说成是中国皇帝第一个正式的自我批评文件。执政者“罪己”的政治传统最早在《左传.庄公十一年》有记载:“禹汤罪己,其兴也勃;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只是没有详尽地留传下来。历史上皇帝每当犯了祸国殃民的错误,往往会下一道“罪己诏”,公开检讨,以表示与民更始。虽然如苏轼所言执政者“罪己”是为了“收人心”,但这仍不失政治上比较高明的做法。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不管做了何等错事也是万岁万万岁,而臣子们则以歌功颂德文过饰非邀宠进身。如果君主能够理性“罪己”,说明起码他认识到无论当朝的舆论如何被掌控,百姓心中总有一杆秤,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这应当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值得肯定的东西,大到帝王将相小到平头百姓,既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如此,身为“王侯者”屈身“罪己”,仍不失为缓解天下危机的一剂良药。
汉武帝罪己诏的全部内容原文?
汉武帝罪己诏的原文: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文章出处:《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下》。作者:汉武帝刘彻朝代:汉朝译文:前些时候,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再多缴三十钱,用来增加边防费用。这样做明显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如今又有人奏请派兵到轮台去屯田垦荒。轮台在车师以西一千余里,上次开陵侯攻打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在京师的六国子弟兵都先后西去参加征战,运送粮草接应汉军,国王自己发兵数万人,统驭将帅攻破车师城,迫使车师王归降,取得了胜利。虽然城里粮食很多,可是兵士无法带足粮食班师回朝,体魄强悍的尽食所蓄,体弱多病的在道上死了几千人。朕派酒泉的驴队骆驼队出玉门关送军粮迎接军队,可是班师的兵士返回张掖不多远,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回来。 朕曾经一时糊涂,听信了一个名叫弘的军候的上书:匈奴人捆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说要送马给我汉朝。匈奴长期扣留汉朝使者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兴兵征讨,维护汉使的威严。古时候,卿大夫提出的倡议,都要先求神问卜,得不到吉兆是不能施行的。因此,贰师将军这次出征前,朕曾普遍地征询朝廷诸位大臣,以及地方郡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长官的意见,大家认为“匈奴人捆缚自己的战马,是他们最大的不祥之兆”,有的认为“匈奴人是在向汉朝显示强大,故意向人显示自己力量有余而已”。求神问卜的方士和星象家们也都认为贰师将军出征“吉兆明显,匈奴必败,机不可失”,还说:“派贰师将军带兵北伐,到鬴山就能打胜仗。” 卦辞显示派贰师将军前去作战最合适,所以朕才派遣李广利率兵出征,并告诫他慎入匈奴腹地。可谁曾想到,那些求神问卜得到的卦辞全都与事实相反。后来被汉军抓到的匈奴俘虏说: “匈奴人听说汉军要来,就派巫师埋掉羊牛行走的通道,填掉水井,诅咒汉军。单于送给汉朝天子良马裘衣时,便让巫师祝愿匈奴好远。匈奴人捆缚战马,是为了诅咒汉军。还曾卜到汉军有一位将命运不利。”匈奴人又说:“汉朝虽然强大,但汉人耐不得沙漠里的饥渴。匈奴放出一只狼,汉军就要损失一千只羊。”等到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这一切都使朕悲痛难忘。 如今桑弘羊等人奏请派军队远赴轮台屯田垦垦,修筑堡垒哨所,这是劳民伤财,不是忧患天下百姓的好建议,朕不能采纳。大鸿胪建议招募囚犯以封侯作为奖赏,借护送匈奴使者回国的机会,刺杀匈奴单于,发泄我们的怨愤,这种事情连春秋五霸也不会这样做的,况且匈奴对投降他们的汉人要搜查全身,详细盘问被俘汉人所知道的情况。当今边塞防务还没有走上正轨,宫门都可以随便出人,边疆障候官员派兵士狩猎获皮肉之利,兵士劳苦而烽火松弛,那些活着跑回来的俘虏,知道这种情况。 当今最重要的任务,是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国家军备削弱而已。各郡、国二千石官员都要制定本地繁育马匹和补充边境物资的计划,在年终呈送全年公务报告时报送朝廷。朕即位以来,所做的事情许多事情涂料实际,使天下百姓忧愁困苦,现在已经后悔不及。自今日始,所有损害百姓利益,浪费天下钱财的事情,全部停止。扩展资料:轮台诏历史背景: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到其晚年,崇信方术,造承露盘等以求长生不老,又任用江充,最终酿成“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受株连者数万人。经济上,由于汉武帝连年对外用兵和肆意挥霍,国库空虚,民众不堪压迫,发动暴乱。军事上,汉朝也遭受挫败。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受命出兵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刘屈牦与李广利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后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妻被下狱。李广利闻讯恐遭祸,欲再击匈奴取得胜利,以期汉武帝饶其不死。但之后兵败,李广利只得投降匈奴。种种打击,使刘彻心灰意冷。据《资治通鉴》记载,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汉武帝封禅泰山后,曾对众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随后在田千秋的建议下斥退方士。六月,提拔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此外,又因为桑弘羊等人上奏请求在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屯田,遂下《轮台诏》表明态度。但也有学者认为,《资治通鉴》记载的“所为狂悖”等语出自《汉武故事》一书,不可据信。另外,《汉书》将拔擢田千秋为丞相之事系于《轮台诏》下达之后,也与《资治通鉴》有所不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轮台诏
汉武帝给自己下《轮台罪己诏》,是因为什么事情?
汉武帝晚年,给自己下了《轮台罪己诏》,主要是因为他回忆自己的一生,穷兵黩武,给汉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才下了罪己诏。汉武帝可以说是历史上褒贬不一的一位帝王。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匈奴、朝鲜、百越等地,汉朝的疆域扩大了一倍,使得汉朝威震四海。对于任何一位帝王来说,开疆扩土都是很大的功绩。但是正因为连年征战,汉武帝败光了文景二帝留下的国库,为了筹集军费,不惜增加百姓的赋税,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经评价汉武帝,有秦皇之失,无秦皇之过。意思就是说,汉武帝在对国家对百姓的伤害上犯了和秦始皇一样的错误,区别只是他并没有导致汉朝的灭亡罢了。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战功赫赫,但是到了老年,也不免任人唯亲,追求长生不老。封建社会的帝王,不论历史评价如何,到了年老之时,都会迷信术士,想要长生。汉武帝也不例外,他被方外之人蛊惑,逼死了卫皇后和太子,选官上更是任人唯亲,重用弄臣和宠妃的亲眷,对朝局的混乱视而不见,可以说是一生功绩毁于晚年。李广利正是汉武帝后宫宠妃的兄长,他本人并没有什么带兵打仗的能力,比卫青霍去病等大将要差的多。但是他正好赶上了汉武帝昏庸的晚年,得到了带兵征讨匈奴的机会。但是因为能力不足,被匈奴打得溃不成军,汉朝因此伤亡了整整七万人。李广利心知自己回到大汉难逃一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投靠了匈奴。消息传了回去,汉武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荒唐,因此下了《轮台罪己诏》,向天下忏悔自己的错误。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
轮台罪己诏是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汉武帝所下的一道自我反省罪过的诏书,重启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诏”。
内容如下: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中说了些什么?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就是基于上述社会危机时的帝王“自我批评书”。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策应有改弦易辙的必要,于公元89年(征和四年)下诏“罪己”。 《轮台罪己诏》说:“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燧,是扰劳天下,肥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同年又下诏“陈继往之悔,罢轮台之戎”。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等人的屯田筑亭燧远戎轮台的建议,减少了边事,减轻徭赋,重视农业,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以发展生产。这些政策使社会逐步安定,封建秩序逐渐恢复,兴兵几十年的大汉王朝又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
朕曾经一时糊涂,听信了一个名叫弘的军侯的上书:匈奴人捆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说要送马给我汉朝。匈奴长期扣留汉朝使者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兴兵征讨,维护汉使的威严。古时候,卿大夫提出的倡议,都要先求神问卜,得不到吉兆是不能施行的。因此,贰师将军这次出征前,朕曾普遍地征询朝廷诸位大臣,以及地方郡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长官的意见,大家认为“匈奴人捆缚自己的战马,是他们最大的不祥之兆”,有的认为“匈奴人是在向汉朝显示强大,故意向人显示自己力量有余而已”。
汉武帝为何要下《轮台罪己诏》,汉唐时的轮台在哪里?
轮台是个地名现在的新疆巴音郭楞州有一个轮台县。 汉武帝之所以要颁布这个旨意是因为他这一生当中穷兵黩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前几任君王积累下来家底儿全被汉武帝败光了,文景之治那是流传后世的鼎盛时期,而汉武帝晚年时期,老百姓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这和汉武帝多年穷兵黩武的治国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晚年的汉武帝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这一生政治当中的最大错误。汉武帝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汉武帝这一生为国为民做了太多的贡献,但同时他也给汉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他是一个极其刚烈的人,任何人都不能染指他的权力,不能触及他的底线,大大小小汉朝征讨匈奴几十余战,每一场战争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国家和人民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负担,虽然汉文帝和汉景帝给汉武帝打下了坚持的基础,但是连续多年的南征北战,已经让汉朝的国库处于空虚的状态。李广利受汉武帝之命前去征讨大宛国。在沿途休息的时候轮台国没有给李广利军队奉上粮食和兵马,李广利大怒之下率领着汉朝的军队就把轮胎国给灭了,就可以想象当时汉朝的部队是多么的凶悍和霸道,其余国家已经对大汉王朝俯首称臣,而李广利仍然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待西域的小国。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汉武帝颁布这个旨意的直接原因。汉武帝颁布旨意的根本原因,还是他反思了自己的这一生,其实很多时候,他都可以采取外交策略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但是他最使用最多的手段仍然是用武力来征服对方。
横扫匈奴的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罪己诏》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在颁布《轮台罪己诏》的时候,汉武帝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这些年来其实做过很多的不好的决定,这些年他的过失的确是不输于秦始皇,只不过秦始皇是让一个国家灭亡了,而汉武帝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对比起来也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可以看出汉武帝在掌权的期间基本上就没有停止过对外的征战,仅对匈奴的大规模战役就多达数十次,这长时间的征战让国家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连国家财政都入不敷出。为了保证对外征战继续下去,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而这当中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暴政行为,比如针对普通百姓增加赋税,导致百姓困苦致使许多商贾纷纷破产,汉武帝丝毫不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有什么问题,还觉得自己是为了国家着想。汉武帝的暴行还远不及这些,他还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等举措,老百姓们都要为战争做自己的贡献,所有人都必须这么做,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这难道不是暴行吗?在大汉盛世的荣光下,汉朝百姓困苦不堪、民不聊生,而汉武帝明明知道这一切,还继续自己的暴行。然而到了晚年,汉武帝却更加昏庸,他追求长生不老的谬论,最终导致了巫蛊之祸。太子和卫皇后被汉武帝逼死,与此同时还有千千万万的人被牵连,这些都是汉武帝一个人做的孽,所以说之后才颁布了《轮台罪己诏》,也算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吧。
汉武帝总共在位54年,却为何要耗费44年时间与匈奴进行决战?
汉武帝刘彻在位共计五十四年,但是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开始对匈奴展开大规模自卫反击战开始,到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下“轮台罪己诏”为止,汉武帝耗费了长达四十四年时间来做一件事——与匈奴决战。那么,汉朝立国之后施行了近七十年的与匈奴和亲政策,汉武帝为何偏偏要放弃和亲,而采取战争手段呢?第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汉朝对匈奴施行半个多世纪的和亲政策,完全是出于被逼无奈,忍辱求和:汉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勾结匈奴背叛汉朝,汉高祖刘邦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却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最后在陈平的“密计”之下才得以脱身。这对刘邦来说当然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但是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最终接受了刘敬(即娄敬)提出的和亲政策。吕太后当政之气,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充斥着羞辱性的“求爱信”,樊哙第一个坐不住了,他提出“臣原(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这当然也是吕太后的意思。但是季布的一番话让吕后清醒了,他说:“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柰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季布的话包含了三个重要信息:1、高祖率领四十万大军出征尚且被围平城,樊哙率领十万将士就能取胜吗?2、秦朝之所以灭亡,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命蒙恬等人率重兵驱逐匈奴,最终导致了国内空虚,起义军才得以灭秦。3、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末大起义、楚汉战争等大仗持续了数百年,国内满目疮痍,现在应该与民休息,而不应再开战端。吕太后最终放弃了出征匈奴的计划。也就是说,汉高祖、吕太后都是在极度屈辱的情况下选择了与匈奴和亲。但是,忍辱是有限度的,这个耻辱汉朝已经忍受了近七十年!而汉武帝生逢其时,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打破屈辱求和的局面。第二、汉朝已经具备了与匈奴争衡的资本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汉高祖及后来的吕太后、汉文帝、汉景帝都在明知和亲没多大效果的情况下(比如: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依然执行和亲政策,就是因为他们执政时期的汉朝都没有与匈奴决战的资本,其中有几个很关键的因素,比如汉朝人口(尤其是可以征战的青壮年)上并未占据太大的优势,比如汉朝十分缺马(汉高祖时期“自天子不能具醇驯 , 而将相或乘牛车”)。但是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就出现了“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的局面。有了战马就可以发展骑兵,有了骑兵便可以从防御转变为进攻,并且可以长途奔袭,直捣黄龙。第三、匈奴问题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战争只是解决政治问题的一种手段,在汉朝对待其他国家,比如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楼兰等国的方式上我们便可以看出,汉武帝并没有与这些国家发动连年的大战,因为这些政权对汉朝的威胁并没有像匈奴那么大,其次是这些汉朝通过速决战让这些大部分敌对政权很快归顺或者保证不再与汉朝为敌,但是匈奴则屡次犯边,汉朝除了使用战争手段消灭其有生力量或打到他们归顺之外,其他手段都行不通。而这场战争,注定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所以,汉武帝之所以耗费几乎毕生精力并且倾全国之力来与匈奴决战,主要还是因为和亲政策不是汉朝想要的,哪怕是平等的双边政策。匈奴嚣张的气焰以及常年的入寇,就决定了只能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
战绩辉煌的汉武帝,晚年为什么要颁布罪已诏?
说起汉武帝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了,不仅开创了汉朝的鼎盛时期,而且在古今的伟大帝王中也可以说是排在上号的能够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一个皇帝了。汉武帝在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杀伐果断意气风发的,在开疆扩土治理王朝方面十分的有手段。我们都知道帝王大多数都想要流芳百世,而不是遗臭万年的,但是汉武帝却在晚年的时候颁布了罪己诏。汉武帝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十分的灿烂而且辉煌的,但是到了他的后半生他的昏庸导致了汉朝当时非常重大的事件。也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事件了。并且汉武帝晚年的昏庸不仅仅表现在这里,而且还表现在派遣李广利远征匈奴的失败上面。李广利带着70,000的士兵想匈奴投降给了汉武帝沉重的一击。并且汉武帝一生中对于匈奴的战争,可以说是胜多败少的。这样一次打败,使得汉武帝渐渐的有了反省之心。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汉武帝在经历了丧子之痛,所以开始想要自我反省。随后,汉武帝颁布了最近论在其中深刻的反省和自身在治理国家或者当皇帝的过程中,犯过的一些错误,避免汉朝的后世重蹈秦朝的灾祸。这也是在汉武帝万年的最后时光中,所做过的少数几件比较正确的对于后世有一定帮助的事情了。透过事件看本质,汉武帝本质还是好的,但是在晚年被帝王的权利弄混了头脑,干出许多的荒唐事。但是他前半生的功绩已经足够其对得起伟大的君王这一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