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二中贴吧

时间:2024-07-08 10:05:48编辑:奇事君

百度最大的贴吧是哪个?

百度最大的贴吧是“李毅吧”。

百度李毅吧,也叫帝吧、D吧、D8。有百度卢浮宫之称,人气最旺盛的贴吧。全中国有许许多多个叫“李毅”这个名字的人,在他们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人中有些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有的人成为负面教材,总而言之,叫这个名字的人很多,故而成为百度贴吧“吧友俱乐部”。李毅吧(帝吧)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吧友不粉任何文体界的明星,吧友们在这里讨论民生、幽默、恶搞、情感、社会热点事件这些话题,不仅如此,李毅吧“众人皆帝”的口号也鼓舞着这里的吧友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个最接地气的平民舞台。


福州二中好吗

二中还行吧,其实学习嘛自己主动的话效果最好。
比二中好一些的四中吧。学习抓挺紧的,当然还是向楼上说的那样重点是培养宏志班,四中还有一个特色班是美术班,听说录取率那是相当的高,毕竟学艺术有特权。英语不及格要补到130,有一点难度吧。但是对症下药的话应该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反正英语抓住听读写。额,如果不考口语的话哦。其实口语也是很关键的,毕竟读音标准对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上了高中老师会对应试考题狠狠的练。但是语言点其实就那么些,多了你就能找到规律。但是高中英语的确不好学,就要看你下的功夫了。好好加油。一点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现在百度贴吧最大的几个是什么吧

蔡依林吧
http://tieba.baidu.com/f?ct=486539264&cm=59106&lm=258&word=%B2%CC%D2%C0%C1%D6&tn=memberCenter#0
孙燕姿吧
http://tieba.baidu.com/f?ct=486539264&cm=59106&lm=80&word=%CB%EF%D1%E0%D7%CB&tn=memberCenter#0
ella吧
http://tieba.baidu.com/f?ct=486539264&cm=59106&lm=30980&word=ella&tn=memberCenter#0


福清侨中、一中、二中2011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一、福清侨中、一中、二中2011的中考录取分数线:

福清侨中:418.5
福清一中:433.5
福清二中:419

二、福清华侨中学,是福建省重点中学、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其前身是创办于1955年的福清华侨子女补习学校。1956年7月更名为福清华侨中学,1957年发展成为完全中学。

三、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创办于1925年。前身是福清县立初级中学,后与私立文光中学、私立闽海初级中学合并而成。1980年学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6年又成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现为省一级达标高中。

四、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学创建于1891年。其前身是美国美以美公会创办的毓贞、明义两所西式新学中的毓贞女中。1952年10月,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改名“福清第二中学”。2014年,福清第二中学正式晋升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


我需要一篇关于网络的利与弊的3分钟演讲稿 急急急!! 谢谢!

不应该之举成功人士的例子,因为要辩论胜利需要从方方面的事实证明,名人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名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那种例子有一两个够用就可以了。 一下辩词,提供参考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第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 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 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上网利大于弊。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


网络的利与弊演讲稿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束,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成了这一时代的标志,然而人心的险恶使电脑从万能转变到双刃剑,网络也随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我还是坚信,网络利大于弊,

首先,网络的弊处也无非是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可是这些人为事物为什么要强加到电脑之上,说它是一个伤风败俗之物呢?又因为什么这些文化垃圾出现后,不是大力宣传这些垃圾的危害性,以使他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严厉制裁文化垃圾制造者,而去打击那些网吧和无辜的网络呢?治标不治本,又怎么会使网络百利而无一害呢?

如果说网络弊大于利,美国又怎么会投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那不成了助纣为虐了吗?如果弊大于利,电脑怎么会人手一台,怎么会在1994年到2004年短短的10年时间,中国内地上网总数会达到9400万呢?如果网络弊大于利,那网络不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了吗?

其次,网络利处也有很多。比如,它可以使两地之间的通讯更为便捷、及时、有效,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文字、图片、声音等,可以使两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对话,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等多种信息,还能模拟三维动画,十分具有娱乐性;我们在网上还可以购物,寻医问药等,所以网络的利大于弊。

网络的普及是必然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网络的利一定大于弊,而且不仅仅是这些。



21世纪的到来伴随着不少日新月异的科学成就的发展,曾经被视为科幻场景的“互联网”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一种新兴事物都是伴随着它的不足而产生的,网络也不例外,读了《安全与道德读本》这本书,我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如这本书上写的,网络带给我们生活太大的益处了,它在无形中为我们大大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且不谈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聊天,就连我们写的作文都要网上通过e-mail发给老师。网络对我们来说实在有太多的益处了!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内容,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加快了我们迈向进步的速度。
但是,在网络技术还未完善的情况下,不少不法分子乘机找空子钻,网上诈骗花样百出,使人们不禁头晕目眩。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少年由于沉迷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为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祖国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这本书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在向我们阐述着一个观点——网络就像一个无形的大黑洞,向我们伸出邪恶的大手。
看到这些,我们都觉得网络是那么的深不可测,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又使我们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大网——陷阱,弄得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这本书上介绍了许多防止网上诈骗和网上侵权行为的方法,比如说: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装上效果优良的防火墙;网上帐号密码要多多修改等等。
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好好使用电脑,让电脑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学习一些上网的基本守则和方法,了解一定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绝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净化网络。
用“双刃剑”这个词语来形容网络可以说是恰倒好处,但我相信通过读《安全与道德》这本书和对网络知识的一定了解,在加上我们坚决抵制不良诱惑的决心,我们一定能让这把“双刃剑”变成造福于我们的“单刃剑”。让我们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要说网络的利与弊,应该说是同时存在的,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对社会有一些冲击,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一些弊端存在。但是不是因为有弊端我们就远离网络、拒绝网络呢?当然不是,因为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网络的产生,由最初的小范围的局域网,发展到现在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弊端多于利处的话,也许现在就没有网络的存在了,它早已在弊端中灭亡了。
网络的利是随处可见的,如:加快信息查询,便捷现代通讯,缩小世界范围等,二十一世纪是e时代,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网络的社会。
网络的弊端,严格说是人的弊端,有些人正是利用了网络的“利”来进行网络上的欺诈犯罪、不良信息传播等,这是网络弊端的体现之一。另外,有些人用网不健康,沉迷于网络游戏,尤其是青少年,过多的把时间浪费在网络中,对身心都造成了伤害,这是网络弊端的体现之二。应该说网络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利用网络的人。这就象刀,最初的产生一定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有人却利用刀锋利的这一特性来杀人,而刀本身并没有错。
网络的弊端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使用网络的人,要提高自己明辩事非的能力,不要为一些小利而失去防范和警惕,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下馅饼”,那么也就减少了上当受骗的机会。再有,对于网吧业主,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使网络运营于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另外, 鲁迅有篇文章叫《拿来主义》,里面说到窗子打开的时候,进来的不只是新鲜的空气,也会有苍蝇和蚊子,我们要“去除糟粕,取其精髓”。对于网络,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和做法。
在未来的生活中,网络也许会无处不在,所以,网络的规范化、法制化就更需要完善,而这又是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出贡献的,既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扩大网络优势,减少网络弊端。
文章引用自:





如果说,旧石器时代是属于北京周口店的火种;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属于瓦特与他的蒸汽机;如果说,20世纪是属于两次世界大战,那么,我想说的是:21世纪是属于计算机和因特网的。

的确,时代的迁移,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缤纷的世界,特别是青少年更难以抵挡诱惑。据有些专家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时间偏长。30.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82.5%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可以上网的电脑。调查中,当问到最长的一次上网时间时,回答9小时的竟占31.8%,5-8小时的占25.9%。调查还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上网时间多。学生上网究竟在做什么?调查表明:用于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的比例高达557%.

不容置疑,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的单调.啊!网络世界好精彩!

但更不能忽视,网络这把双刃剑,刺伤了多少缺乏自护意识的青少年.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多少精神垃圾灌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有的轻信网站教唆,酿成人间悲剧;有的轻率会网友,无辜遭伤害;有的沉迷黑网吧,弃学难自拔;还有的热衷于网络游戏,被其中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搞的道德观念模糊,甚至心智混乱;有的被赌博、色情等网上黄毒感染,最终误入歧途。我身边有几位同学,他们陶醉于虚拟的空间,开始逃避现实,荒废学业,搞的自己形容枯槁,神思恍惚。让家长叹气,老师摇头。唉!沉迷网络真悲哀!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美丽的大自然向我们招手,科学的高峰需要我们去攀登,含辛茹苦的父母期望我们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铸造辉煌……我们该做的实在太多了!一方小小屏幕,岂能涵盖我们生活的全部?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如今,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兴盛、社会安定、学校教育、家庭和谐的隐患,真希望能将“电子海洛因”“e网打尽”,更希望我们所有的青少年朋友,能对网络有清醒的认识,在头脑中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福州抗战历史!!!!

林则徐禁毒:


“截流”与“绝源”




我想,林则徐如果不是走到禁烟运动的风口浪尖上,他不一定会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

其实,林则徐对禁烟斗争的认识,也是渐进发展、逐步深化的。早期,他看到鸦片充斥、白银大量外流心痛不已,“自鸦片盛行之后……其为厉于国计民生,尤为发指”。他曾暗访江南商市,了解到商品交易总额减半,是鸦片大量倾销的缘故。于是,在言官黄爵滋上疏严禁鸦片后,他慷慨陈词:“故臣愚以为必须中外臣工,并力一心,誓除此害,国家理财大计,此时正一转机也。”可见,林则徐此时是以为国“理财”为出发点的,他与清朝严禁派“详内而略外、先治己而后治人”的主张不谋而合,因而,他提出了“必以重治吸食者为先”的禁毒方针。

显然,林则徐此时禁毒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他只看到我国白银大量外流的事实,对鸦片加速官员队伍的腐败、对臣工军民精神与肉体的摧残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而且,他认为鸦片泛滥只是英国和中国奸商所为,与英国统治者无系,因而看不到更可怕的灾难在后头,那就是英国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向外倾销商品、扩张市场。所以,才有“详内而略外”、“必以重治吸食者为先”的禁毒意识,采取以“截流”为主的禁毒方针。

随着禁毒实践的深入,鸦片祸害极大地震撼了林则徐。他看到,许多官吏、士子、兵丁争先恐后吸食鸦片,暗里明里收受贿赂,支持鸦片走私与贩售,官场作风与社会风气江河日下;普通百姓大量吸毒,骨瘦如柴、不能劳作,加上精神颓废不思进取几近废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因吸毒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人亡家散比比皆是,惨不忍睹,于是,他上书大声呼吁:“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此时,他已意识到,禁毒是关乎国家续绝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这是他禁毒思想的飞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通过江苏、湖广禁毒的实践,认识到,仅仅收缴烟枪与鸦片,严治吸食者,是禁而不止、禁而不绝的,必须千方百计断绝鸦片的来源,“以断绝鸦片为首务”。因此,他用“绝源”代替以往的“截流”的禁毒方针,把中国人民反抗鸦片侵略的禁烟运动推上了正轨,推向了轰轰烈烈的高潮。

林则徐禁毒的实践,不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今天的禁毒斗争,我们仍可从林则徐那里得到许多启迪。我国目前禁毒形势依然严峻。除了全国目前有70多万吸毒者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更有世界众多制毒贩毒集团和个人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因此,我们要坚持林则徐“绝源”的禁毒方针,以断绝毒品来源为首务。一方面,要联合世界正义的力量,把毒品拒于国门之外;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国内利用高科技生产毒品的团伙和个人,从源头上切断毒品与吸毒者的联系。当然,我们以“绝源”为主,并不能忽视“截流”的工作。对70多万吸毒者,我们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技术、药品和思想教育工作方法,进行施救和疗治,促使他们幡然悔悟、戒掉毒瘾、走向新生。此外,我们要善筹良策,加大禁毒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知毒畏毒、远离毒品,争做禁毒的宣传模范。○文振

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




1944年9月29日,日军占领连江县城,并由潘渡攻入大小北岭,继而进犯福州。时任海军马尾要塞、闽江江防司令李世甲率马尾要塞司令部所属的海军陆战队第三营(营长王传修)占领鼓岭乡恩顶村岭头门阵地,指挥部设在恩顶村,并以一个连留守鼓岭,作为岭头门右侧卫;另以教导队占领附近山口,作为岭头门左侧卫。30日拂晓战斗全线展开,因岭头门地势险要,海军陆战队进行顽强抵抗,日军连续数日的进攻均未得逞。战斗中三营九连连长陈崇智身负重伤,数十名官兵伤亡。10月1日,海军陆战队第四团团长戴锡余率海军陆战队第二营(营长陈昌同)增援岭头门,巩固了阵地。此期间,八十师的三个团在大北岭与日军进行英勇战斗,二三八团副团长许祖义负伤,二三九团某营长阵亡。

日军第二次占领福州达260多天,坚守岭头门的海军陆战队经数天战斗后,突破日军围攻,经福州东郊上铺、溪口,转向魁岐渡林浦江,进入南台岛,再从闽江右岸撤至闽侯甘蔗等地。因撤离岭头门时间匆忙,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由官兵或民众就地草草掩埋。日军撤退后,海军陆战队有关人员重上岭头门,雇当地农民收集烈士遗骸并集中埋于岭头门内,李世甲为其撰写碑文。

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在岭头门古石磴路边,“文革”期间烈士墓遭破坏,墓碑被移作他用,后遗失(一说被毁,一说被埋于恩顶村前池塘中)。20世纪90年代修登云公路时,烈士墓被公路推下的泥石掩埋。2001年,笔者与登云村书记原潮冰一起到恩顶村调查,实地踏看烈士墓和岭头门遗存的战壕、炮位。笔者认为,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是一重要的文物单位,建议登云村村委会给予修复。在原潮冰书记的主持下,登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集资数十万元修复了烈士墓。修复工程是先挖去覆盖在坟墓上的大量泥石,清理出一座直径4.5米的砖砌墓葬,并在原墓址后侧砌石驳岸,以防后上侧的公路滑坡再次掩埋烈士墓,又在墓前砌一堵驳岸,使墓台与墓埕面积达400多平方米。

岭头门抗日战争烈士墓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02年被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烈士的资料

宋振中(1941-1949),男,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 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恨谁、爱谁。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入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 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一、陈翰章
陈翰章,吉林省敦化县人,1913年生。1930年毕业于敦化敖东中学,受聘为县立小学教师,兼《吉长日报》通讯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2年9月加入抗日救国军,在前方司令部任秘书,193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任抗日工农义务队中队指导员,在牡丹江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春,任绥宁反日同盟军第五军第二师参谋长兼中共师党委书记。1936年4月,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五师师长兼中
共道南特委常委。1939年8月,任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
在艰苦的岁月里,陈翰章率部转战于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屡挫日本侵略军。1940年12月8日,他带领30多人的小队伍,活动于镜泊湖边,因叛徒告密,被日军重兵包围,虽奋力死战,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于镜泊湖东南岸的小弯弯沟村附近,壮烈殉国。
二、汪亚臣
汪亚臣,曾用名汪雅臣,1911年生,工人出身。“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宋德林义勇军部队,活动于五常县拉林河流域各地。1936年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影响,率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并任军长,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配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英勇作战,给予日军严重打击。1941年1月29日,于五常县石头亮子河畔,被日军包围,激战中身负重伤被俘,在去贾家沟途中光荣殉国。
三、卢冬生
卢冬生,化名宋明,1907年生,湖南省湘潭县人。7岁即打短工放牛,10岁进湘潭城里一家铁工厂学徒。1921年进入湘军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共产党员陈赓的影响和带动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同年12月7日,经陈赓、王根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随贺龙、周逸群等赴湘鄂西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曾任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手枪连长,红二军团七师营长、团长,独立师
政委,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七师师长、军党委委员、红二军团四师师长等职。1935年11月参加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3月被组织派赴苏联伏龙芝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1941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任教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哈尔滨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同年11月16日不幸牺牲。时年38岁。
四、马识途
马识途,1903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29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回到沈阳第三高中教书。“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愤然入关,在东北中学和北平第二女中任教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太行山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曾任专署副科长、秘书及太行山干部学校教导主任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嫩江省政府秘书主任并代理秘书长。1945年12月24日夜,被一伙闯入省政府大院的匪徒杀害。
五、孙西林
孙西林,原名孙锡麟,1910年生,辽宁省昌图县人。早在东北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比利时留学,后流亡到法国,从事工人运动。1934年调苏联东方无产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6年回国后,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央城市工作部东北工作委员会委员,抗大东北干部队支部书记,延安女子大学指导员等职。1945年11月抵达佳木斯市,任中共合江省工委委员,佳木斯地区专员兼佳木斯市副市长。1946年1月31日上午,孙西林在与佳木斯市委领导开会时,被隐藏在内部的国民党特务行刺,不幸遇难。


上一篇:百分之一的可能性

下一篇:一捧玫瑰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