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超不识字靠字画圈圈进行求救,曾国藩是怎么看懂的?
这是因为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导致的,在曾国藩看来自己要任用的人一定要细致观察、多加了解,因此作为曾国藩手下的得力干将,深受曾国藩信任的鲍超曾国藩也是十分了解的,因此在鲍超画圈圈进行求援时曾国藩就能看得懂鲍超所要表达的内容。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政治能力也是十分优秀的,曾国藩一手建立的湘军,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生活上曾国藩主张勤俭修身律己,而在用人上曾国藩也有自己的一套用人方法。在曾国藩看来若是想要任用他人成为自己的得力干将,那么自己必须要深入了解自己的下属,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他的全部实力,因此曾国藩对自己的下属鲍超也是十分了解。鲍超作为曾国藩手下的大将之一,一生参战五百余次可谓是战功赫赫,但是这样一位大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不识字,鲍超不识字在求援时就只能靠画圈圈求援,这种看似无人能懂的求援方式就只有曾国藩能看得懂了。鲍超画圈圈求援时也是发生了不少趣事,一次鲍超被太平天国的军队围困时,军中的文书正在考虑说话写求援信给曾国藩时,鲍超冲了过来抢过笔自己在纸上画圈圈,文书和送信之人十分不解鲍超告诉他们曾国藩一定能懂自己的意思,而曾国藩收到信后果真了解鲍超的意思,随后援军及时赶到鲍超得以突出重围。曾国藩作为一代名臣,其用人之道和识人之法值得很多人去学习借鉴。
鲍超怎样背叛曾国藩
曾国藩素有知人之明,所以,在他的周围多是些英贤之士。当时,曾国藩所力荐的人中,就有多隆阿和鲍超二人。多隆阿熟习军事,有勇有谋,攻守有方。鲍超是后起之秀,勇猛绝伦,能战能胜,功勋显赫,二人可谓不相上下。曾国藩扬长补短,使二人各自发挥作用。鲍超曾被太平军包围,请求曾国藩急派援兵救助却苦于不识字;只会写自己名字,急忙写一鲍字,再以毛笔圈一圆圈于上,飞信给曾国藩;曾国藩收信呵呵笑言:“鲍超需要我们去救他!”,派援兵出,遂得救。鲍超虽作战勇猛,但军纪败坏,郭嵩焘说他“所过残灭如项羽”。陕西巡抚刘蓉曾写信给曾国藩,庆幸“霆军”不入陕:“鲍军无意西来,所过又多残暴,诚不愿其复至,恐如梳如篦,遂至如剃,则困苦尤所难堪。”曾国藩的好友王柏心之子王家仕更痛斥鲍超“军无纪律,旌旗所过,仅存焦土”,“至若一时将帅,使东南数千里民之肝脑涂地,而诸将之黄金填库,民之妻孥亡散,而诸将之美女盈门。1867年正月15日,淮军主将刘铭传与鲍超的霆军约定于巳时会师湖北尹隆河(永隆河),进击捻军,未料刘军争功提前于弗晓卯时即朝战场开拔,途中遇伏,总兵唐殿魁、田履安阵亡,刘铭传本人几乎被俘虏。随后,鲍超的援军即时出现拯救了淮军,清军反败为胜。此役清军歼灭捻军部众近万人,捻军共约八千人,军马五千匹被俘,史称尹隆河之战。经此战后霆军遭朝廷不公遣散,鲍超愤极去职,退出军队十一年之久。鲍超负气辞职,曾国藩即主张裁撤鲍超所部霆字营。扩展资料鲍超的典故勇救江忠源江忠源领兵去救太湖,太平军军师钱江设计了一个圈套,太平军占领安庆后,钱江命令清军俘虏脱下号衣,让一批太平军战士穿上,由李世贤率领,伪装成清军部队。这支太平军打着清军的旗号,朝潜江进发。当晚,这支“清军”便抵达潜江城下,朝城内守军大喊道:“安庆失守,蒋巡抚杀出重围,要与江忠源将军会合,同保庐州!”江忠源闻报,急忙登上城楼观望,认出是清军旗号,便命令军士打开城门,吩咐只让城外部队的首领进城,叫其余军士在城外等候。可是,城门一开,太平军便掩杀进来,守军没有防备,无法抵挡太平军,城中顿时大乱。江忠源率领守军在纷乱中奋力拼搏,杀开一条血路,丢弃潜山,朝桐城方向奔去。所余军士已不足一万人。将近天明,江忠源策马奔到青草桥,眼前就是一条河,湘军无路可逃了。江忠源料定自己难逃一死,想到自己中计兵败,羞愤难当,拔剑就要自刎。正在这时,后军步队中跃出一员大将,飞身而至,夺过江忠源手中的利剑,扔到地上,营救江忠源的便是鲍超。江忠源脱险之后,对这位勇猛的四川汉子说道:“若非将军相救,江某今日死无葬身之地了。大恩不可不报,大才不可不拔,江某当奏知朝廷,破格录用。”江忠源到达桐城,立即写奏章自贬,并请求奖赏擢拔鲍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超(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