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大火

时间:2024-07-08 03:58:15编辑:奇事君

北京的高风险地区清零,北京出台的防疫措施都有哪些?

在全国疫情形势形势下,北京的疫情又出现反弹,在新发地出现的疫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疫情发生后,北京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封锁新发地市场,对新发地人员进行全面排查,截止目前,北京高风险地区已经清零,连续七天没有确诊病例,在院治疗人数降到200人以下,疫情形势逐渐好转,能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控制住疫情,这都离不开北京政府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针对这次疫情的反弹,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以下政策。第一,精确快速地排查风险人群,不漏掉任何一个疑似病例,以免留下后患。第二,继续严格执行封闭隔离措施,新发地批发市场涉及到的人员十分复杂,各行各业的都有,传播途径也十分的广泛,任何一个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都可能会带来新的传播,容不得丝毫的掉以轻心,必须要坚决果断地切断一切有可能的传播途径。做好对重点人群和行业的排查工作,做到“应检尽检”。第三,由于新发地是北京市主要的蔬菜批发市场,疫情发生后,市场停止运营,那么如何保证市民们的生活所需呢?对此,北京市政府表示会加强北京的蔬菜产品的运输,保障北京市民的日常所需。第四,对于北京市美容美发店等服务行业要开展消杀工作和全员核酸检测,严格按照政府规定,坚持进店测温、查健康码等管理措施,工作人员和顾客都要戴好口罩,并且保持安全距离。第五,北京市民如有感冒症状,不要乱吃感冒药,应尽快到发热门诊就诊,以免耽误疫情。与快递员、外卖员接触时,要戴好口罩,回家洗手消毒,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北京回龙观大火是怎么回事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凯迪 左燕燕 李明)6月5日晚间20时46分许,昌平区回龙观鑫地市场发生火灾。晚间23时20分许,北京消防发布火灾续报称,鑫地市场火灾于晚间23时被扑灭,目前消防官兵正在全力清理现场,火灾过火面积500平米,无人员伤亡,火灾原因及财产损失正在进一步核实之中。
晚上22点左右,新京报记者来到事故现场附近发现,目前火势有所减小,但该市场东南侧的明火仍未被扑灭。起火处,白色的浓烟窜至10余米高,消防人员在不断向上喷水。
鑫地市场对面的龙腾街,近400米长的街道上停靠了数十辆消防车,附近已经拉上警戒线,不少商户和居民聚集在警戒线外。
其中一名市场商户告诉记者,着火区域位于市场东南片区,该片区有数家五金日杂店。该商户表示,其自己在市场经营五金生意多年,“最近市场消防查的很严,消防部门隔几天就来查一次,店内连电动车充电都不允许,晚上八点市场就断电。”
另一名商户称,他在市场东南侧有一家门市,卖吸尘器之类的清洁用品。“货物价值大概200多万,火势这么大,估计全完了。”
截至今晚23时15分,记者在龙腾街道仍能看见对面失火市场有黄色亮光,现场一名999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消息。返回腾讯网首页>>
http://news.qq.com/a/20170606/000849.htm?t=1496748270852


谁知道"回龙观"的来历?

 回龙观位于北京城北,南距德胜门约16公里,北距昌平城约18公里,位于八达岭高速路东侧,离沙河镇不远。
  关于回龙观的由来,就请您随着我的这支笔,透过历史的滚滚尘沙而漫溯古今。
  六百多年前,明王朝初期,回龙观地区尚是一片牧马草场,附近的西二旗、西三旗就是由牧马军卒的居住地而形成的村落。到了明代中期,弘治皇帝到天寿山拜谒皇陵,往来经过这片牧马草场,在此建玄福宫。这位皇帝曾迷恋道教,引起文武大臣极为不满。在宫里修道,要经常听大臣们聒噪,于是弘治帝琢磨着另找地方。他以谒陵驻跸为由,传下一道御旨,在沙河南边的牧马草场上修建道观,赐名“玄福观”。道观由弘治十七年始建,正德十年建成,并最终改名为“玄福宫”。工程前后持续了十二年。
  据史册记载,当年的玄福宫规模很大,山门即有内、外两重,钟楼、鼓楼、龙殿、虎殿、左右殿、正殿、南北方丈等俱备。正殿供奉玄武之神,即真武大帝。整座建筑“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成为京都城北的一大观瞻。显然,玄福宫是明中后期的一座皇家道观,兼有明帝谒陵时往来途中一处行宫的功能。其建成后,明朝皇帝到天寿山拜谒皇陵,回銮途中多驻跸于此。大概就是这个原因,玄福宫又俗称“回龙观”,一直流传到现在。
  今天,皇帝的行宫已然残破,但对于京城的工薪阶层而言,这里却成了购房最理想的地区之一。


有谁知道北京回龙观地名的来历吗?

关于回龙观的历史

回龙观的名称确实来自于皇帝自十三陵返回,在此休息的史实,但确实和任何的庙,观都无关。也许附近有这样或那样的庙,或者道观,但确实和回龙观没有任何联系。

回龙观,这三个字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大家给念白了。观,是第一声,就是观望,眺望的意思。皇帝自十三陵回来,中途在此休息,远观京城,故取名“回(回来路上)龙(皇帝)观(观望)”。前段时间有人说过,本地人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观字用的是第一声,就是这个原因。

要考证回龙观名字的来历,就不能忽略附近的村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二拨子”“三拨子”,“四拨子”甚至“六拨子”的来历?皇帝是要坐轿的,从十三陵到德胜门,抬骄的共分六拨人,每到一个地方就换一拨,村名,自然就来了。

我不确切知道“霍营”的来历,但当地人说“霍”这个字时,同样也是用的一声。我怀疑是“火”字,或是“火器营”的简称,或是当年造饭的“伙夫营”的简称。未曾考究,不能妄言。


谈古论今回龙观

众所周知回龙观小区已渐渐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大的经济适用住宅小区,但各位可知这块土地的过去。

回龙观这个地名源于当地的一个村庄-回龙观村。这个名字可追述到明代,源自明代皇帝十三陵谒陵。相传此地旧有一处道观,名为玄福观,是皇帝谒陵后回京途中小歇之处。久而久之,此观便被叫作回龙观,现道观遗址已无处可寻。现在人们常误认为回龙观村南的一座庙宇旧址就是回龙观旧址,其实不然。在村北也有一处相等规模的庙宇旧址,两处庙宇只是回龙观村的古庙,俗称南庙、和北庙。与玄福观无任何关系。在旧时附近的村庄都有庙宇,而且多为两座分南北。现在,城铁回龙观站东面铁路北面有一棵受保护的老槐树,那就是原来此地村庄北店村南庙的遗物,那时树上还挂有一尊清代的铁钟。有北店就有南店,南店原址就是现在的“宽HOUSE”。南北店又合称黄土店,因此地盛产黄土。明代皇帝出行谒陵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的黄土多采自此地。现两处村庄已消失,移至北店嘉园和龙乡小区、南店新村。

但回龙观小区没有建设前此地区的核心地带并不是现在的回龙观村。而是现在的北郊农场机关所在地。就是现回龙观饭店北面那片空地。那是北郊农场机关(现龙冠大厦)的原址。原三层办公楼现已被拆除,准备在此处建商品住宅楼。北郊农场最早称为中越友好人民公社,中越关系紧张后改称中日友好人民公社。后取消公社改农场,管辖北至沙河,南至西三旗,东至东三旗,西至回龙观范围内的所有乡镇及其农副业。

现回龙观小区正处在此核心地带的东面。那时这里除了农场机关的几排青砖平房外基本上全是农田,另有三合庄(现风雅园),周庄(现云趣园),北店(现龙腾园),梁庄(现矩阵小区)这几个村庄。这里最早的住宅区就是现在的北郊农场家属院,那好几排平房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了。后农场机关大楼建成,成为此地最早的楼房,虽然只是三层的红砖楼但也是当时此地最高的建筑。这已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后过了几年,北郊农场开始建设第一幢宿舍楼,此地开始有了高层住宅了。此楼就是现农场家属院一号楼,已有二十年历史。后又陆续建设了二至六号楼,此地开始有了成规模的住宅楼群。

北京开始实施住宅改革及出现房地产热后农场决定将下属企业北郊化工厂搬迁,厂地进行住宅楼建设,这就是现在的龙华园小区。同时修建十里长街,连接回龙观和霍营,为以后开发回龙观东部做准备。现在的回龙观小区主干道回龙观东大街就是在十里长街基础上修建的,这条路也是此地仅存的几条道路旧址之一。后华远房地产买下农场家属院西面至现八达岭高速这块土地建设住宅小区,这就是现在的慧华苑。

北京市政府实施经济适用房建设后,天鸿集团看中了回龙观这块风水宝地,开始投资开发建设回龙观文化居住小区。从那时起此地变成了北京最大的建筑工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小区一期、二期 乃至现在的六期的建成使此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农田已是高楼林立,阡陌纵横已是柏油四通 四面八方的人汇聚此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再望此地,感慨万分,回龙观已从村庄变都市!


上一篇:十长生

下一篇:ca1341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