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将军

时间:2024-07-07 14:02:46编辑:奇事君

蔡锷将军后人

蔡锷将军有二子二女,其中一女为原配夫人所生,另外二子一女为二夫人所生。蔡锷将军还有一长孙蔡协。蔡锷将军的原配夫人是刘新英,后蔡锷将其名改为刘侠贞(有段典故,她是妹替姐嫁),生长女蔡菊莲。二夫人是潘惠英,她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长子蔡端(族谱名蔡泽琨),次子蔡永宁(族谱名蔡泽珂),女蔡淑莲;潘夫人二十几岁便守寡,直到终老,后以教书为生。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中国近代军事家,政治家。他一个人在20世纪初期干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组织领导了昆明“重九起义”;二是1915年12月底发动和领导了讨袁护国战争。扩展资料: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其间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逝世,蔡锷万分悲伤,写下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锷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附属病院(现九州大学病院)。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

蔡锷将军的资料

蔡锷(1882.12.18—1916.11.8) 原名艮寅,字松坡。中国近代军事家,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有蔡锷故居 。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遗体由日本运回,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希望你能满意


蔡锷是什么人物?有谁知道?

蔡锷是中国近代传奇人物,民主先烈,有东方华盛顿之美誉。 他幼年出身湖南宝庆府一个贫寒裁缝家庭,本名蔡艮寅,字松坡。因父亲早亡,少年备尝艰辛,靠邻里乡绅接济才上了私塾。13岁中秀才,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在谭嗣同梁启超门下接触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目睹清廷昏聩无能残暴的统治,以及老师同学的被杀,强烈刺激了少年蔡艮寅,激励着他实践流血救民的誓言。17岁他改名蔡锷与12同学东渡日本追随梁启超,一边继续学业一边从事反清运动,(后来包括蔡锷在内的这13少年都成为了烈士,死在老师梁启超的前面,何其悲壮?!)蔡锷18岁考入日本东京士官学校第三期,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士官三杰。毕业归国后在湖南江西广西各省编练新军,辛亥革命前清廷调任蔡锷为云南新军37协统领,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做为策应,蔡锷即时领导了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推翻满清在云南的统治,同时派兵入川黔藏,稳定了整个西南局势,29岁的蔡锷成为民国开国元勋。蔡锷也是公认的民初桂军滇军的缔造者,近代兵祖,其著作《军国民篇》《曾胡治兵语录》影响深远,被选为黄埔军校教材。蔡锷还是“军队国家化”、“军人不党主义”“游击战”思想在中国的奠基人,近代有名的一些将帅都曾是他的部下和学生:唐继尧、朱德、李宗仁、朱培德、刘伯承、白崇禧等。1915年袁世凯背叛民国悍然称帝,已经解去兵权在京调养病体的蔡锷摆脱袁氏奸细的监视暗算,不远万里绕道回云南,与旧部歃血为盟,发动了挽救民主宪政、共和国体的护国战争。在泸州纳溪会战中,蔡锷将军抱病亲临一线,指挥弱势的护国军与数倍北洋军搏命周旋,多次濒临险境,最终击败了袁世凯,取得护国战争的胜利。但几个月的艰苦和四川善后工作终于拖垮了他的身体,出国医治无效后蔡锷将军因喉结核病逝于日本九州大学医院,殁年仅34岁。鉴于民众要求和各省提议,经民国议会讨论决定颁布《国葬法》并由大总统宣布执行事宜,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为功高盖世的蔡锷将军国葬,蔡锷成为民国历史上国葬第一人。谥:勋一位益武上将军。


历史上真实的蔡锷将军是怎样的

蔡锷:军人之心,唯有共和,历史上真实的蔡锷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蔡锷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所反对的,也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的个人。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只有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

电影里,导演们都爱他。在《让子弹飞》中,他是张牧之年轻时追随的松坡将军。将军死后,这个手枪队长对国事充满失望,落草为寇变身张麻子,这才有了鹅城里“吃着火锅唱着歌”荒谬又现实的故事。



在《建党伟业》里,大众情人刘德华誓言他,面容清俊一身戎装,用沙哑的声音(此时他已染喉疾)在北平火车站和小凤仙告别,更是黄昏中的汽笛和飘雪烘托离情。演员刘德华已经50岁了,但在电影之外的历史时空里,1915年11月的蔡锷只有33岁,早已名满天下,只是未必有如斯英俊。当时的文人谭戎甫描述他:貌清瘦,身仅中材,颇不称其志气,且两额薄削。



那一出未必真实存在过的柔情送别,是蔡锷一生辉煌顶点的序幕,却又接近他人生的终曲:在登上南行的火车之后,他从天津辗转日本,再回到云南,与已经称帝的袁世凯公开决裂,掀起震动天下的护国运动,在袁世凯皇帝梦碎的一年之后,他也病逝于日本。蔡锷的绝笔是写给黄兴的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执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忍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他死在八天之后,这副挽联,既是绝响,也不妨看成自表。



蔡锷所反对的,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的个人,他的友敌之分,向来只因为国事而非私怨,背叛民国和共和的人,方是他永远的敌人。

1912年1月,刚刚成为云南都督的蔡锷在给黎元洪的电文中赞扬袁世凯“宏才伟略。实近代伟人”,但两周之后,因为袁世凯无视民国已立、国体已定的事实,试图在北京召开所谓“国民会议”来决定君主或者民主国体。蔡锷又致电孙中山及各省都督,称这是“袁之狡谋”。蔡锷组织了云南北伐军准备北伐,在《北伐誓师词》中,他写道:“甘冒不韪,乃有袁贼。”



一旦溥仪退位,帝制已除,袁世凯承认民国,蔡锷的态度就转变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之后,他致电祝贺,称其是“群望所归”。蔡锷的老师梁启超后来曾说:“(蔡锷)很有点痴心妄想,想带着袁世凯上政治轨道,替国家做些建设事业。”


蔡锷简历

1、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 ,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2、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蔡锷简介 蔡锷个人简介

1、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2、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3、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上一篇:蔡锷

下一篇:蔡定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