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市委书记

时间:2024-07-07 03:30:14编辑:奇事君

陈金伟 个人简历

文名:陈金伟外文名:chenjinwei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南周口出生日期:1988年4月5日毕业院校:黄埔技校身高:176 cm体重:70 kg运动项目:篮球 跑步基本信息姓 名:陈金伟绰号:小卫豆年 龄: 26出生地:河南 大桑树生日:1988.04.05身 高: 176cm体 重: 70 kg个人特点: 幽默,稍有腼腆,为人热情,爱好广泛爱好特长:上网,听歌成长经历 2006年踏入社会进入浙江舟山扬帆船厂学习三个月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焊工。 2007年进入浙江欧华造船厂担任焊工一职,主打管道。 2008年首次来到美丽的广州,在黄埔中船造船厂。 2009 -2012年来到南沙龙穴造船厂,并在2012年全场焊工竞赛上赢得第三名的成绩。 2013年在广州中远造船厂,在8月份时因厂里需要去南通中远学习海工技术,期限三个月,主要学习高压泥浆管的焊接与制作,学业有成班师回朝……


北京科技大学出过什么名人或杰出人士?

魏寿昆 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寿昆,男,汉族,天津市人,生于1907年9月16日。 九三学社社员。1923~1929年就读于北洋大学,1929年获矿冶系工学学士。1930年考取天津 市公费留德。1931~1936年留学德国。1935年获德国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工学博士。1935~1936年在德国亚深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从事博士后进修一年。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顾问、日本钢铁学会名誉会员及中国金属学会荣誉会员。兼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冶金卷(2)编委会委员,《材料研究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及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编委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曾任:辽宁海城大石桥滑石矿助理工程师,北洋大学矿冶系助教,北洋工学院、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贵州农工学院、重庆大学、北洋大学及唐山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等。又任重庆矿冶研究所钢铁研究室主任、代理所长及重庆材料试验处冶金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冶金系教授,天津大学副教务长兼冶金系教授,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兼理化系教授、图书馆馆长、副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兼任:北京市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委员,第五至第七届常务委员及第六届工作组委员会高教组组长;九三学社第六及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文教委员会主任,第八及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中国金属学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第一至第四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第一及第二届理事长,荣誉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届常务理事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届理事;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学科首届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冶金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冶金卷(1)编委会委员,全国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金属学报》首届编委会委员《化工冶金》及《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编委会顾问,以及Rare Metals (Quarterly)及《稀有金属》编委会常委。
教学方面:从事教学已有72年,主要讲授“普通冶金学”、“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选矿学”、“金相学”、“钢铁热处理”、“冶炼厂设计”、“冶金计算”、“耐火材料”、“高温测量学”、“试金学及实验”、“电冶金学”、“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及实验”、“定量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染色化学”、“工业分析”、“水质分析”、“矿物学”、“岩石学实习”、“吹管分析”、“德语”、“冶金炉”、(流体力学)、“专业炼钢学”、“活度理论”、“冶金过程热力学”(钢铁脱硫)、“冶金过程热力学”等28门课程;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届博士生导师,至近已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20余人。

科研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及40年代初期主要从事小型钢铁工业技术的改进及国内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以四川白云石采用CO2选择性溶解后,经“静置后处理法”制得含0.5%杂质(CaO及R2O3)的MgO;用碳还原制备金属钼,纯度达94%,利用硅铁还原钼酸钙制成含Mo40%的钼铁。50年代引入活度理论,对冶炼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热力学分析研究;60年代发展了炉渣脱硫的离子理论,提出了高炉渣中计算S2-离子活度系数公式;70年代至80年代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技术并应用于测定热力学参数,同时研究了国内复杂矿杂质的热力学行为及去除机理和完善了选择性氧化理论并提出转化温度概念的广泛应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与王之玺院士等人走遍祖国大地及沿海港口,对中国铁矿及煤炭资源和钢铁工业发展远景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咨询报告。又深入进行曲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的研究,发现用同一实验数据采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得到分歧的数据,深获国际友人关注。科研成果“锰基合金热力学行为及其脱磷的研究”、“华南铁矿冶炼脱砷的基础理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共生矿分离的基础研究—铌在铁液及钢渣中的行为”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共生矿金属分离的基础研究—金属液中元素选择性氧化及有害元素去除的热力学” 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技术科学”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与技术进步奖。此外,还获有北京钢铁学院、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地质学会从事工作50年荣誉证书奖状,以及国家教委老骥伏枥金马奖章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获得专利5项,即:“利用碳酸钠或碳酸铵自白云石提制镁氧的新法”、“利用静置后处理法自白云去钙提镁的新法”、“人造镁氧制造镁砖的配料方法及加强粘性的风化法”、“制造特纯钼酸铵或钼酸采用铝铁共沉淀新法”、“提炼纯钼的二步还原新法”。出版专著5部,即:《平炉炼铁厂设计》(商务印书馆,1954)、《专业炼钢学——平炉构造及其车间布置》(冶金出版社,1958)、《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在的应用》(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冶金过程热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魏寿昆选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未付印书稿3部即:《冶炼厂设计》(北洋大学讲义科,1950)、《钢铁冶金原理》(北京钢铁学院出版科,1977)、《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导论》(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科学院及贵州金属学会,1984)。发表论文160余篇。


返回顶部

柯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柯俊,男,汉族,浙江黄岩人,生于1917年6月23日。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在原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工作,负责原材料的验收、运输和保管工作。1942年派驻印度,曾在印度塔塔钢铁厂实习。194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1948年获自然哲学博士,从事合金中相变机理的研究,并担任理论金属学系讲师享有终身任命。1954年至今,在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先后任北京钢铁学院金物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学系主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获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英国莎瑞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兼任:日本金属学会、印度金属学会荣誉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教研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金属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原中国金属学会、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科技大学顾问,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顾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曾任学部常委,现为资深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奖。
教学方面:主讲过“金属物理”、“相变与扩散”、“金属物理研究方法”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方法论”等。

科研方面:自1948年至今,一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贝氏体切变机制,在钢的过热性能及合金钢的贝氏体相变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发展成世界这一现象的主流学说,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56年初主持筹建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及金属(材料)物理化学专业,培养有关冶金金属材料研究人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荣誉;1958~1964年间,积极为国家节约战略金属物资,开发国内急需的新材料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如:节约镍钴的电热丝电热材料、电表用硬磁材料、稀土元素在钢中的应用),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获全国新产品工艺奖;1977年以来,对微量元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开展研究,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74年以来,开拓了探索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对中华民族统一、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的冶金的历史研究(特别是生铁及生铁制钢),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及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及国家教委的领导下,起草了原国家教委关于“超级钢研究”的攀登B“国家重点科研”的论证(现已转为973项目,任专家组顾问);而后把主要精力转向另一个具有战略性高度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工作,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的科学家、教育家(如张光斗、张维、路甬祥、师昌绪院士)们一起共同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调研起草了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送李岚清同志的专题报告,并于1996年承担了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中“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同年在北京科技大学主持了冶金及材料工程拓宽专业的试点班,志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返回顶部

肖纪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肖纪美,男,汉族,湖南省凤凰县人,生于1920年12月。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48年2月赴美国留学。1949年1月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8月获冶金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林登堡钢铁热处理公司实习一年半,随后在爱柯产品公司和美国坩埚钢公司任研究冶金师五年半。1957年7月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回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 10月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主任。1978年被聘为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组和腐蚀科学学科组成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四届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荣誉会员;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顾问;并在中国兵工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所属的材料专业委员会任职。1999年至2000年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为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977年至1986年先后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冶金教育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优秀归侨称号,中国科学院授予他对中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荣誉章;1984和1991年,两次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1980年至1995年担任国际性学术刊物“冶金学报”(Adta Metallurgica)及“冶金快报”(Scripta Metallurgica)的中国编辑;1999年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授予“资深会员”称号。1996年国家科委和教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学作者称号,1977年至1999年,共获得部级奖励27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学方面:40多年来,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和材料物理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主讲过“热力学”、“金属材料学”、“腐蚀金属学”、“合金相理论”、“金属物理” 、“断裂力学”、“断裂化学”、“金属的韧性与韧化”、“合金能量学”、“材料学的方法论”等课程或讲座,并应邀到20多个省市的50所大学及95个学术研究单位讲学。先后12次应邀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并受邀到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讲学,在国际材料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传播材料学的知识方法,在国内材料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先后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5部,共计560多万字,其中《合金能量学》及《合金相及相变》分别于1988年及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并根据该书内容编导拍摄成20集电视科教片,已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正式播放2次。1989年 3月,以师昌绪院士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组认为:“这是中国电化教育领域的创举,为干部继续教育作出了贡献”、《材料学的方法论》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此外,他合作主编的《金属腐蚀手册》获1991年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及《中国稀土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于1993年及1995年获高教领域出版著作的优秀图书奖。从1962年到现在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53名。

科研方面:从事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早在50年代中期,对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图、相变和力学性能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基本成分设计和力学性能计算的新方法,获得了美国专利;回国后,继续深入研究节镍不锈钢和耐热钢的新钢种。主要从事合金钢、晶界吸附、脱溶沉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断裂及氢致开裂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中国铬锰氮系不锈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1~1985 年是国家科委两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金属腐蚀机理研究”及“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的主持人,1986~1990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属材料断裂规律及机理研究”的负责人。1993~1997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攀登计划共同资助的“材料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重大项目的共同负责人。在进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和研究。1974~1985 年先后开展对中国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建筑、兵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工业部门13个项目工程材料与构件的断裂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材料与构件的断裂方法,在国防工业学术会议上进行介绍,得到同行专家和工业部门的好评。1983年获国防科工委及冶金部攻关成绩优异奖。 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提出了“断裂化学”这个分支学科,成为“断裂力学”、“断裂物理”、“后断裂”学科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对发展断裂力学理论和断裂学科鞒隽酥匾�毕住?985年创建了北京科技大学失效研究所,1986年建立了国家教委所属的“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1977~1986年,以其为首的科研集体,针对国家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发展前沿科学的需要,对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机理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多种系统中压应力可以导致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同时查明了稀土元素提高低合金结构钢抗硫化氢应力腐蚀的机理;实验发现扭转型裂纹或缺口试样都能引起氢致开裂;证实氢能促进塑性变软,提出了氢致软化机理。通过对金属材料相图中含氢相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形变、相变、化学变化及对氢致开裂影响作用等的系统分析,统一了各种氢致开裂的机理。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最系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科学进展的领先地位”。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表论文 300多篇。由于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近20年来,在学术上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新的学科体系,主张微观与宏观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相结合,建立“材料学”与“宏观材料学”新的学术体系,在这方面发表论文50余篇。


返回顶部

高庆狮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庆狮,男,汉族,福建厦门人,生于1934年8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届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加拿大Alberta大学和TUNS大学高级访问教授,以及美、加、日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所的访问教授。曾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中心设计负责人之一(负责计算机系统设计,后来移交给军方)。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兼职首席研究员,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等客座教授,深圳大学名誉教授。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大会先进工作者,1984年被国家科委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教学方面:指导过7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科研方面:从事大型、巨型计算机体系结构(1958~1980),并行算法(1973年起),自然语言及其处理(1980年起),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1980年起),网络安全(2000年起)等等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工作设计,为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和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中国第一台10万次/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专为两弹一星研制的被誉为“功勋计算机”的109丙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计算机新体系结构原理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个管理程序(在109丙机上)总体设计负责人。研究并指导过两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汇 300多万美元。获国家级一等奖两个(集体一项是理论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另一项是体系设计负责人之一);科学院特等奖一个(集体);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四个。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计算机应用;2、并行算法与并行处理;3、自然语言及其处理;4、人类智能及其模拟与应用。专著有3部:《向量计算机》(科学出版社,1984)、《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选编》(新华出版社,1985)、《智能系统基础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在国内外一级学报及国际会议等发表过《一个带有可变结构的总线的常数排序处理机阵列》、《无冲突存取系统的一类斜排方法》,Technical Analysis Machine Translation,The Principle of Macro-Transform,A Vector Computer for Sparse Matrix Operations等70多篇学术论文,此外还有如《通用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系统设计与逻辑设计》、《通用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系统设计与逻辑设计》等30多篇有关重大工程的论证报告。


返回顶部

周国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国治,男,汉族,广东潮阳人, 生于1937年3月。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并提前留校在理化系任教。1979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回国后,1984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导师,并获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称号。此后,多次出国讲学和合作科研,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际矿业冶金杂志编委,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教学方面:周国治主要讲授“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冶金热力学”、“相图计算”、“冶金动力学”、“统计热力学”等课程。所指导的博士论文曾获得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科研方面 :周国治的科研领域主要在“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学”方面。其主要贡献可概况为如下三个方面:1. 多元熔体和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导出了一系列各类体系的熔体热力学性质和相图的计算公式,概括了一些新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实现模型的选择和计算的完全计算机化开辟了道路。近期这方面的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几何模型已发展成统一化模型,并将热力学性质的计算进一步扩展到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中。2. 氧离子迁移的理论和应用。周国治及其科研小组系统的研究了氧离子的迁移规律,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各种工艺过程中,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并为描述和模拟各类冶炼过程打下了基础。这方面的成果已取得了多项专利。3. 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研究。主要研究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已成功地被应用于纳米材料,储氢材料和Sialon材料中。周国治的许多科研成果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周模型”和“周方法”应用到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用来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研究成果也被系统地编入多部高校教科书和专著中用来指导博士和硕士生的论文工作。周国治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中国专利二项,获得美国专利三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


返回顶部

陈难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难先,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生于1937年10月。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2~1980年间任助教、讲师;1980~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维拉诺互大学、IBM公司担任访问学者和研究员。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199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5月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物理所所长、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任:国家高技术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全国政协华侨委员会委员等职。曾获1981年CDC公司技术发明奖;1991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奖;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资深研究员奖,2001年国家863计划十五年重要贡献奖。
教学方面:主 讲“电动力学”、“振动波动学”、“热力学”与“分子物理”等课程。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固体界面声子谱与应用物理中逆问题的研究。主要成就集中在石墨插层化合物和应用物理逆问题的研究。第一个从第一原理出发算出石墨与锂石墨的各种光学性质及色散关系,并分析了等离子散发的起源。在国际开创用数论方法由结合能由线得出原子间对势的简捷而严格的公式,并结合虚拟结构设计解决了一系列原子间、离子间和原子与离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建立问题。和国际先进软件平台接轨,建立了面向国家目标和有系列性、含自主原创性内容的科技材料模拟设计实验室。对新型稀土化合物和半导体材料结构以及界面的研究有所突破。逆问题研究包括黑体辐射逆问题、由声子比热反溃声子能谱逆问题、晶体总热反溃原子部二体相互作用问题、费米体系能谱问题、单电子周期势反溃等效离子-电子相互作用问题等重要方面(其中有些方法是本人开创的),如第一个运用富氏卷积和数论中莫比乌斯变换得到问题的两种严格形式解,并分析了问题的存在唯一性及稳定性。所建立的比热逆问题的普遍解,推广和统一了爱因斯坦解与德拜的解,在凝聚态物理的应用方面有首创性;黑体幅射逆问题的普遍解为遥感和天体物理学的应用提供了新方法。以上工作曾得到英国Nature杂志主编整版评论,认为是开创性工作,方法十分巧妙。另外,Physical Review,Physics Letters等重要杂志也都有专门评述,命名陈定理。在核结构、电路分析幻方变换群、静电屏蔽、薄膜光学性质、调制法测焦点等方面都有过许多工作,曾发表各种论文几十篇。其代表作主要有《锂石墨光谱从头计算及其离子激光之起源》和《变型莫比乌斯定理的物理应用》;译著有《付里叶变换及其物理应用》、《振动波动物理学》等。


返回顶部

葛昌纯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昌纯,男,汉族,浙江平湖人,生于1934年3月6日。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冶金物理冶金专业。1952~1984年在冶金部钢铁冶金总院先后在冶金室、压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担任专题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10月~1983年4 月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在Max-Planck材料科学研究所和柏林工大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研究,获Dresden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8年被人事部评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评定“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委员会特种材料与制品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陶瓷科学院层状和梯度材料学会主席;世界陶瓷科学院自蔓延高温合成学会理事;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S Materials Technology和“粉末冶金工业”等国际、国内刊物的编委。
教学方面:到2002年共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

科研方面: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1960~1984 年负责研制用于生产浓缩铀235的孔径为纳米量级的分离膜,创建起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粉末合成,材料制造和性能检测的纳米材料实验室,是国家一等发明奖“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的第一发明人,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戊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的第一完成人,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科研项目“以复合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氮化硅基陶瓷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燃烧合成氮化硅陶瓷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2000年提出、论证和指导完成了“863”课题“耐高温等离子体冲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已通过验收。“以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氮化硅陶瓷”获得发明专利(87101293.6 )。1985年创办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和其他教授先后创建起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和北京科技大学非金属材料博士点。在国内外各类核心刊物上主要发表论文164篇,近期的有SHS Research in Lab Special Ceramics.P/M at USTB Beijng,New Development of SHS Composites in LSCPM, USTB of China,Pres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SHS FGM(Keynote lecture)等,其中被SCI收录15篇,被ISTP收录11篇,被 CSCD收录8篇,被EI收录19篇。专著一部。


返回顶部

陈先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先霖,男,汉族,四川遂宁人,生于1928年9月。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历任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为中国首


龙殇传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龙殇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人物介绍:李锡铭:人称雪衣公子,玄机门弟子。因为盗得碧海珠,被“影卫”追杀。莫堇炎:表面上是皇朝的靖远王爷,实际上操纵傀儡皇帝,管理整个皇朝。率领影卫,在江湖上也有神秘的地位。沈浅行:与李锡铭同门,两人经常因为无聊的事情打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莺歌:玄机门掌门之女,李沈二人师妹,同得二人青睐。玄机子:玄机门掌门,多年前掀起武林上的一场风浪后隐退山林,建立玄机楼,成为武林上最大的情报组织。追风:玄机门弟子。飞翩;玄机门弟子。题记: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第一章雪衣公子月光婉转,华灯初上。除夕夜的街上,似是特别的热闹,与全市集的热闹不同,此时城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只有寥寥几个兵士聚在城楼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商量着明日回去给妻儿带回什么新奇玩意儿。楼牌上的“长安”二字在月色的照耀下更显孤单。护城河畔,出现一个男子,肌肤胜雪,白衣袭人,长长的头发略显凌乱,垂了些在脸侧看不清楚容貌,……以上

我的爸爸叫张万里,他的名字出自读万卷书什么张佳宁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出自成语的一句话。全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读一万卷的书,如同走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出自《眼镜铭》。中文名
读万卷书
解释
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典故
《眼镜铭》
注释
只有第一句出自是成语
典故出处
《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


京城四少是哪四个人?

近日,新版“京城四少”名单火热出炉,他们分别是:万达公子王思聪、潘石屹公子潘瑞、商业巨富之子王烁、富力公子张量。1、万达公子王思聪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IG电子竞技俱乐部创始人、万达集团董事。王健林的独子。2011年4月,因在微博上炮轰俏江南董事长张兰造谣,称父亲根本不认识张兰,不可能让自家名下的酒店免费赞助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引起热议。2、潘石屹公子潘瑞其实在此之前,潘瑞尚属低调。只是2014年6月28日,潘石屹的儿子潘瑞大婚。着实让他大火了一把。我们看到了帅气新郎潘瑞扎着小辫,戴着眼镜,西装革履,一脸幸福。据悉新娘名字叫廖婧,潘瑞和廖婧是英格兰华威大学的同学,两人恋爱两年之久,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传出喜讯。3、商业巨富之子王烁王烁的父亲同样也是房地产大亨,是当年北京最早一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人。王烁在娱乐圈中的人员特别好,她曾与内地女演员周迅爆出过恋情。不过没过多久两人就分手了。4、富力公子张量以“双老板制”著称的富力地产,其联席董事长张力也开始培养儿子张量作为接班人,但张量并不是只在地产界发展。背景:2012年3月23日,张力旗下的“力量矿业”在香港上市。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上市前,张力拥有力量矿业70.8%的股权;上市完成后,把控股权转让给了其子、年仅30岁的张量,张量成为力量矿业实际控制人。京城四少发展历程“京城四少”是2011年网民引用1991年台湾电视剧《京城四少》统计北京四个富二代年轻男性而作出的称呼,即汪少菲、汪雨、王烁、王珂。后随着发展,逐渐出现新版的京城四少,现在为万达公子王思聪、潘石屹公子潘瑞、商业巨富之子王烁、富力公子张量四人。以上内容参考:京城四少(中国内地京城富二代的称谓) - 百度百科

京城四少是谁?

“京城四少”是指汪小菲、汪雨、王烁和王珂。1、汪小菲“俏江南”集团老板张兰的独子,生活奢侈,喜爱名车。和章子怡传过绯闻,张雨绮曾经是其公开女友。已同台湾女星大S于2010年11月16日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结婚,并已于2011年3月22日于海南三亚完婚。被称为京城四少之首。2、汪雨汪雨,男,汉族,上海地产界大亨,前上海市市长汪道涵之子(三子),曾去美国留学,毕业后返回上海经营艺术公司。汪雨同张敏、赵薇、黄奕等女明星传有绯闻。汪雨长袖善舞,同时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在上海的晚会上,与中国著名钢琴家孔祥东相会,对方大赞其音乐天分极高。汪雨英国大学毕业,回国,资产迅速成倍翻番。3、王烁其父是澳籍华人富商王志才,其继母是演员王艳。曾与牛萌萌、李小璐等众多女星传过绯闻,刚刚结束和周迅之间那段轰轰烈烈的感情。2011年9月,王烁被曝涉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公诉至法院。2013年5月王烁开豪车发生纠纷并动手打人,被打者是北京某报的女记者和其丈夫。随后,王烁电话道歉双方已达成和解。4、王珂山东人,刘涛的丈夫,父亲是山东民营企业家,在北京注册经营富承维京投资公司。2008年1月6日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与演员刘涛举行婚礼。2011年5月初,王珂因拖欠信用卡260万余元,被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告上了东城法院。

刘琦是谁的儿子?

琦是荆州刘表的长子。在早年很得刘表的宠爱,但在刘表到了荆州娶了蔡夫人(大将蔡瑁之姊),并在次子刘琮诞生之后,就失了宠。

刘琦知道自己会被蔡瑁陷害,故此特意去找诸葛亮请教救命之计(诸葛亮已经出了山)。诸葛亮怕会被卷入嫡庶子的争斗,因此不太想说。刘琦知道他的心意,于是把他骗到二楼的书房,命人拿走梯子,说:“现你和我也走不下去,你说话也只有我听到。”于是诸葛亮放心地教他,并用春秋时晋国重耳的事例,教他出奔。

建安十三年,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刘琦设法向父亲求得江夏太守之职。成功逃过了后母和舅舅的陷害,并为他日逃亡的刘备建立避战之所。

建安十四年,刘备向朝廷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收复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

同年,刘琦因病逝世,享年三十七岁。


刘琦 - 简明历史传记

刘琦,山阳高平人,荆州牧刘表之长子。刘表初以刘琦之相貌与自己甚为相像,十分宠爱他,但后来刘表次子刘琮娶表后妻蔡氏之侄女为妻,蔡氏因此爱刘琮而恶刘琦,常向刘表进毁琦誉琮之言。刘表宠耽后妻,每每信而受之。刘琦形势孤弱,常觉不自宁,便向诸葛亮谋求自安之术。诸葛亮道:「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刘琦意有感悟,适逢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刘琦便求代其任。及至刘表病重,刘琦归看父疾,为张允等人所阻遏于门外,不能得见,刘琦无奈流涕而去。蔡瑁等便以刘琮为嗣。曹操军至新野,刘琮投降,刘琦避走江南。曹操战败于赤壁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明年逝世。



刘琦 - 简明演义传记

刘琦,山阳高平人,荆州牧刘表之长子。刘表初以刘琦之相貌与自己甚为相像,十分宠爱他,但后来刘表次子刘琮娶表后妻蔡氏之侄女为妻,蔡氏因此爱刘琮而恶刘琦,常向刘表进毁琦誉琮之言。刘表宠耽后妻,每每信而受之。刘琦形势孤弱,常觉不自宁,常依刘备,又向诸葛亮谋求自安之术。诸葛亮道:「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刘琦意有感悟,适逢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刘琦便求代其任。及至刘表病重,刘琦归看父疾,为蔡瑁等人所阻遏于门外,不能得见,刘琦无奈流涕而去。蔡瑁等便以刘琮为嗣。曹操军至新野,刘琮投降,刘琦避走江南。曹操战败于赤壁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明年逝世。


刘琦是怎么死的

三国里刘琦是因病逝世的,刘琦小的时候家庭和睦幸福,他的父亲刘表非常的疼爱他,但是后来生母去世后,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母蔡氏,后母故意挑拨他与他父亲的关系,在加上后母一直的陷害,被逼无奈,他便避走江南。之后,他便跟随刘备,在刘备以他的名义争夺了荆南四郡,刘琦在刘备的手下,生活也不容易,再加上他家的家业也被夺去,过了一段时间就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扩展资料人物生平:失父宠爱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母为陈氏,刘表初以刘琦的相貌与自己甚为相像,十分宠爱他,但后来刘表次子刘琮娶表后妻蔡氏之侄女为妻,蔡氏因此爱刘琮而恶刘琦,常向刘表进毁琦誉琮之言。刘表宠耽后妻,每每信而受之。刘表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同样得幸于刘表,亦与刘琮相睦。刘表及蔡氏欲以刘琮为后,而蔡瑁、张允则为其党羽。刘琦因蔡氏的中伤而失宠,最终依从诸葛亮的计策请求出镇江夏,刘琮因着兄长失宠和蔡氏的影响,很受父亲的宠爱,亦打算让他接手荆州。刘琦和刘琮兄弟之间亦因而生了仇隙。 上屋抽梯:刘琦知道自己会被蔡瑁陷害,故此特意去找诸葛亮请教救命之计,诸葛亮怕会被卷入嫡庶争斗,因此不太想说。刘琦知道诸葛亮的心意,于是把他骗到二楼的书房,命人拿走梯子说:“现在你和我也走不下去,你说话也只有我听到。于是诸葛亮不得已,告诉他春秋时晋国申生在国内被处死,重耳流亡外国才保住性命的事例,教他出奔。 建安十三年,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刘琦立刻自告奋勇请求担任江夏太守之职。成功逃过了后母和蔡瑁的陷害,并为他日逃亡的刘备建立避战之所。同年,刘表病重,刘琦归看父疾,蔡瑁、张允恐怕他与刘表相见,触动父子感情,刘表可能会立刘琦为继承人,于是就对刘琦说:“将军委派你镇守江夏,责任十分重大。如今你擅离职守,你父亲见到你一定会生气。伤害亲人的感情,增重他的病势,不是孝顺之道。他们把刘琦关到门外,不许他与刘表见面,刘琦只好流着眼泪离开。 刘表去世后,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刘琦大怒,把印信扔到地上,准备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方琮。正在这时,曹操大军已南下荆州,刘琦就避走江南。去世:建安十四年,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同年,刘琦因病逝世。人物评价:《典略》:琦性慈孝。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蔡东藩:曹操谓生子至如孙仲谋,若刘景升诸儿,与豚犬等,原非虚言。 参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刘琦

上一篇:民进党威胁洪秀柱

下一篇:杨采钰陈金飞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