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湘个人资料简介

时间:2024-07-07 02:33:09编辑:奇事君

陈树湘有子女么?

无子女。
陈树湘(1905—1934),曾用名陈树春,1905年生,湖南长沙人。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1] ,在押送途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陈树湘子女情况?

无子女。
陈树湘(1905—1934),曾用名陈树春,1905年生,湖南长沙人。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1] ,在押送途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红34师师长是谁?

姓 名:陈树湘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南长沙
  出生年月:1905年
  牺牲日期:1934年12月12日 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从小给地主当童工。1914年因家乡遭大旱,随父流落到长沙市小吴门外陈家垅,以种菜为业。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接受新思想。毛泽东定居清水塘从事建党活动期间,常去挑水送菜,因而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湖南早期革命活动家,并于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夏,同长沙近郊一批农协骨干随北伐军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并夺取溃兵枪支10余支,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武装。“马日事变”后,潜至武昌叶挺部新兵营当兵。后调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四连排长。1927年9月,随部在江西修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红四军成立后,历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七连连长、特务连连长、特务营党代表和二纵队四支队政委等职。曾参加井冈山根据地历次反“会剿”战斗和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1月至1933年6月,先后任红军(长)汀连(城)独立团团长,福建省军区独立七师、独立九师师长,红十九军五十六师(亦说为五十四师)师长,红三十四师一○一团团长等职。1933年7月,在宁化与清流交界的泉上一役中,率部在雾阁地区设伏,全歼敌援兵一个团。接着,在配合红四师攻占清流县城一战中,又在马屋击溃敌一增援团。1934年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长,以保卫闽西北区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中,指挥全师在泰宁一线多次击退3万余众国民党军的进攻,完成了牵制敌军的重任。在泰宁与建宁交界的梅口防御战中,率部连续作战7天6夜,大量歼灭敌军,阻滞了敌军的攻势。后又奉命接连在建宁、石城、兴国等地阻击敌军。同年10月18日,奉命移师于都,掩护中共军委两支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于都河。此后,率全师作为后卫部队开始参加长征。10月下旬,在安息和古陂反击尾追的粤军第一军,保证中共中央机关和大部队顺利通过信丰河。同年11月,在延寿、岭秀一带节节抗击湘粤两省追敌,掩护大部队从道县与江华间安全渡过潇水。紧接着在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率全师6000红军将士,同十几倍于己的敌军鏖战4天5夜,从三面顶住强敌的攻势。当掩护到最后一支部队红八军团渡过湘江时,所部已锐减到不足1000人,而且遭到空中敌机的轰炸,被敌阻截在湘江东岸。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后,率余部突出重围,沿湘江东岸北进。12月初,根据中央军委电报指示,将余部分为两支队伍,向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转移。12月12日,率其中一部从江永桥头铺马山抢渡牯子江时,突遭江华县保安团伏击,腹部中弹负伤。强忍伤痛被战士抬至道县驷马桥后,又遭道县反动武装袭击。为了让部队安全转移,毅然推开抬护的警卫战士,带伤与敌激战。最后,弹尽被俘。在被敌人抬往道县保安司令部的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


陈树湘的人物评价

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选择如此惨烈的方式慷慨赴死?当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五军团长董振堂把红军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断后”重任交与自己时,作为一名红军师长,陈树湘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早已做好了为革命赴汤蹈火的准备。湘江之战,他和战友们与数十倍于己之敌鏖战4天4夜,直到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使命既已完成,堂堂红军师长尊严,岂容敌人玷污?行至石马神关帝庙,他践行了自己“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董振堂的人物生平

董乃煌出生时,一家老小正在外颠沛流离,他一开始姓姥姥家的“赵”姓,1946年在冀南区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才回到邢台市新河老家重新安定下来,给他改回“董”姓。董振堂1913年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了冯玉祥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 董乃煌介绍,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振堂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1.7万名官兵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从1932年7月到1934年9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1932年4月,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长征中,红五军团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1934年11月底,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振堂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但被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是什么

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防守的是陈济棠的粤军,刚一开,守军还没被传达,红军和粤系的秘密停战协定,守军打得很凶.战斗很激烈.但是到了10月,陈济棠下令防水,于是红军越过桃江,由大余县进入崇义县,再向湘南进军.第一道封锁线被突破.
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国军分南北两路,北路为中央军,时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2个纵队,共4个师追击,南路是粤军,由余汉谋率领李振球,叶肇,李汉魂三个师堵截.由于陈济棠和红军达成了《筠门岭协议》,给红军借道西去,红军突破城口,越过了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粤军邓龙光部放弃了防地,使得红军顺利越过第三道封锁线,转入湖南零陵.
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已判明中央红军西进的计划,遂拟定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消灭在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如前计不成,则第二步就阻击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消灭在湘江地带.这两步计划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自己的湘军组成的西路军和北路军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专事“追剿”;令陈济棠4个师北进至粤湘桂边担任截击;李宗仁、白崇禧以桂军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将红军“包围于湘江、潇水地区而歼灭之”.湘江之战在共军军史上被和红军西路军全军覆没及皖南事变并称军史三大悲剧.第九军团几乎全部报销,第五军团半残,第一三军团也被重创.从江西出发时的8.9万人,只有3万人过了湘江.俘虏就被抓了2万人(其中有1万是从江西带了的挑夫民工),长征前在中央苏区扩红而来的3万新兵几乎全部溃散逃亡.


红军为什么能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嘴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的继续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

因此,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


上一篇:陈数老公

下一篇:陈若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