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的未来展望
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田面积稳定在18万亩,旱涝保收田比率达到72%以上,粮食总产达到75000吨,并建成为石化基地服务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臻于完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布局,工业发展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要方向,重点发展与大港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相关的产品项目。到2010年石油及天然气产量稳定在“九五”水平上,力求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乙烯达到100万吨,聚脂50万吨,并形成综合性、系列化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格局,建成天津石化基地。完成大港电厂三期扩建和天津石化自备电厂扩建、改建工程,总装机容量达208万千瓦,形成华北地区较大的火力发电基地。配合石化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区属工业。乡镇企业重点发展石化下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以及汽车和摩托车的零部件配套加工。到201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4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90亿元,争取组建10个企业集团。城市集体企业依托技术、人才、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发展外向,上规模,上水平。到2010年城市集体经济要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72亿元。围绕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大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到2010年累计协议外资达6.17亿美元;出口交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以商品市场为基础,以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与旅游、服务业相结合的原则,在巩固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第三产业要实现增加值93亿元,占区属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4%。 城市建设坚持与石油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相配套,统筹规划,合理部局,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到2010年城区面积达到56.35平方公里,各项配套设施达到现代化水平。全面改造和扩建城市道路骨架系统,提高道路等级,道路密度达到3.74公里/平方公里,建成现代化的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改造大港水厂,使城区人均用水达到180升/人.日。加快居民住宅和绿化工程建设,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供气方式转为以管道燃气为主,城镇居民小区全部实现物业化管理。乡(镇)村建设坚持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到2010年全部实现撤乡建镇,新型村庄建设达50%以上,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公寓式、别墅式住宅。 以科技兴工、兴农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一、二、三产业的科技水平,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城区高中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坚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加强成人教育。开展各种规范性、适应性培训和技术等级培训,使45岁以下的青壮年,每年接受岗位培训的人数达到20%以上。开展“三优”工程,到2010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201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预防保健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到2010年建立起具有大港特色的,集各种文化设施与各种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完整的区域文化新格局。
天津大港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规划提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与北京毗连区域融入新版北京城市规划,强化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联系和无缝衔接做强“津城”,同时大力推进“滨城”建设:依托西青新城和华苑地区建设智慧科技城,依托东丽华明和空港经济区建设国际航空城,依托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北辰京津医药谷建设医药活力城,依托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科创会展城。提升“5+5”区域节点城市融合发展:规划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州5个区域性城市以及西青、津南、空港经济区、滨海新区大港、中新天津生态城5个综合性节点。推进建设9个特色化发展组团:规划子牙、未来科技城、州河、京津新城、大双、油田、青双、双街、西堤头9个特色组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一条 为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滨海新区的城市布局
按照中央要求,滨海新区编制完成了 “十一五”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确定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确定的空间和产业布局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九个功能区”。一轴: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一带:即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三个生态城区:即建设以塘沽为中心、大港和汉沽为两翼的三个宜居生态型新城区。九大功能区包括:一是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产业;二是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制造产业;三是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产业、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四是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产业、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五是中新生态城,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六是海滨旅游区,主要发展主题公园、游艇等休闲旅游产业;七是海港物流区,主要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产业;八是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及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九是南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 十大战役:“十大战役”涉及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功能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涵盖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加快南港区域建设,打造世界级重石化工业基地和中国北方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二、加快临港工业区建设,打造中国沿海高水平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三、加快核心城区建设,打造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四、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于家堡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响螺湾商务商业聚集区;五、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新城; 六、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打造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保税港区;七、加快滨海旅游区建设,打造中国北方知名的国内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高品位的休闲区;八、加快北塘区域建设,打造具有中国北方传统小镇特色的国内外会议举办地和小企业总部聚集区;九、加快西部区域建设,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企业总部经济区;十、加快中心渔港建设,打造中国北方水产品加工物流产业中心和游艇产业发展基地。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空港经济区(原名临空产业区) 空港经济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是滨海新区重要的功能区之一,以空港物流加工区为载体,是中国新兴的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第一个由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领航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绿色宜居的生态科技城。主要包括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产业、高端信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 临港经济区(原名临港工业区) 临港工业区包括临港工业区(一期)、港口功能区、临港产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成套设备、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交通运输设备和港口机械、风力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并开辟天津港第二航道。 南港工业区 南港工业区定位于以世界级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工业区域,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石油化工、冶金钢铁、重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导功能。 海港物流区 海港物流区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包括天津港、天津保税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形成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包括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和开发区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文化娱乐、会展旅游等产业。中心商务区努力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高品质的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区。 中新天津生态城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共同签署协议,在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将全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服务业。它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传统水资源所占的比例要达到5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所有建筑都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 滨海旅游区 滨海旅游区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东侧,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约25平方公里,海域约75平方公里。现已有基辅号航母军事主题公园等游乐设施。规划滨海旅游区将形成主题公园游、生态湿地游、黄金海岸休闲游、游艇度假游、海上观光游、高尔夫休闲运动等主要游线,与周边生态城、七里海湿地、中心渔港、北塘、汉沽休闲农业等主要景点形成一体化的旅游线路。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总体规划
一、CBD规划定位滨海新区国际一流水准的中心商务区。具有国际金融、商贸、信息、中介服务和居住等功能,为金融创新、国际航运、物流和现代制造、研发转化提供现代服务。二、CBD规划结构、布局以海河及中央大道为发展轴,以于家堡及响螺湾为核心的中心商务区。核心两位一体,引领周边区域。确立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天碱解放路商业区、大沽宜居新区、蓝鲸岛五大板块。
天津滨海新区什么时候成为经济特区的
天津滨海新区于2006年5月26日成立。
国务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国发〔2006〕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更好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意义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这一地区加快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使这一地区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释放潜能,增强竞争力。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路子。
二、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优势,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特色,改善发展环境,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突出发展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增强服务功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发挥土地对经济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服务能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功能区,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采取有力措施,节约用水、集约用地、降低能耗,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搞好环境综合整治,维护生态平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推进管理创新,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
三、切实发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相结合,不断拓展改革的领域,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近期工作重点是:
——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可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支持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在有利于土地节约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试验。
——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为适应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新体制、分步实施的原则,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天津港东疆港区设立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整合。
——给予天津滨海新区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对天津滨海新区所辖规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比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中央财政在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予以专项补助。
四、认真做好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各项工作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要靠天津自身的力量和加强区域合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采取有力措施给予支持和帮助。有关方面要加强对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研究建立必要的协调和协作机制。天津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分析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精心筹划,周密部署,通力协作,使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顺利有序推进,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要进一步研究,细化完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金融、土地改革等专项方案,并按照有关工作程序报批后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要认真研究解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各有关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认识,同心协力,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国务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