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拆除违建9万余平米吗?
为进一步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落实落细,大理白族自治州采取抢救模式,强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全面开展违章建筑及餐饮客栈违规经营整治,拆除违章建筑655户,拆除面积达9.39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大理将洱海海西、海北1966米界桩外延100米、洱海东北片区环海路临湖一侧和道路外侧路肩外延30米、洱海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各30米、其他湖泊周边50米以内范围划定为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禁止新建建筑物,禁止新增客栈餐饮等经营行为。将主要入湖河流周边200米、洱海及重要湖库周边500米和城市建成区划定为规模化畜禽禁养区,现有养殖场2018年完成搬迁,手续不全的一律予以取缔。据了解,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洱海保护治理的支持力度,省政府明确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6亿元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资金,以此为基础,州委、州政府通过组建政府投资基金方式,筹集40亿元专项基金,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组合拳措施,今年1—5月洱海水质为Ⅱ类,6—8月为Ⅲ类,主要湖湾水域水生植物生长较好,近岸水体感观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
秦岭违规建别墅拆除就完事了吗?
自7月30日起,陕西省针对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治工作。中央派驻专项整治工作组、陕西省委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于8月至9月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开展彻查整治。目前,西安境内202栋违建别墅已拆除148栋,后续相关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强力推进中。违规别墅“满山开花”、私建院子“屹立不倒”——长期以来,这是秦岭北麓的一大怪象。这些年,舆情汹涌,成群的违规建筑已经成为拷问地方生态保护的一张试纸、检阅地方权力规矩的一个舞台。好在本月初,陕西已展开雷霆行动,表态要“全面彻底整治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更附加了“整治不彻底坚决不收兵”之慷慨决心。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违建别墅从“三两成群”发展到“绵延成景”,前后不下十年的光景。敢在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的秦岭上任性建别墅,这胆子果真不是一般的大。这是一场不法官商的合谋:少数开发商长袖善舞,为了利润而践踏青山绿水;地方权力者“庸懒散慢虚”,守不住自家生态责任上的一亩三分地。平了山头、污了环境,乱了秩序、伤了民心……小问题迁延难绝,最终活生生拖成了“硬骨头”。这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共识:秦岭“长”别墅,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少数领导干部。道理很简单:当初这些别墅是怎么“野蛮生长”起来的?问题曝光后为什么又迟迟“下不了手”?理论上来说城管部门或林业部门就能解决的事,偏偏多部门“抽刀断水”迟滞难决,谁能相信这背后没有值得深挖的故事?巍巍大秦岭,悠悠生态情。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绿水青山,就要在生态环保典型乱象上刮骨疗伤。这些极难修复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前是涸泽而渔的“穷破坏”,现在是据为私有的“富破坏”,但不管是怎样的破坏,都该付出应有代价。不过,拆了这些违建别墅应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为关键的两步要走:一是认领责任、明确罚则,不能一拆了之;二是常态防护、厘清权责,重在生态修复。《桃花扇》里有句著名的唱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秦岭上的违建别墅、深山里的私家小楼,大概是不会继续往前“奔走”了。风气的河清海晏、市场的天朗气清,迟早会在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照进现实。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数百栋违建别墅的短命史,当成为环境保护之镜鉴、成为美丽中国之镜鉴。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楼盘烂尾10年,楼盘为什么烂尾?
因为无良知的开发商因手续问题停工,一等就是10年事情的经过: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这个现名为盛华学府的楼盘曾两易案名,每次改名重售都让购房者们看到希望,但最终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被坑。无语:买了准现房,却换来等等等“我是入坑最早的那一拨人。”购房者老杨自嘲,2007年前后自己买房时,楼盘案名还叫“龙源国际轻纺城”,想着儿子大学快毕业了,想做点小生意,就为儿子投资购买个商铺。老杨说,自己买的是临街三层小楼,一层是商铺、二层用于办公,三层用作住宅,总面积110多平方米,听开发商宣传,这里临着107国道,又与中原工学院校区面对面,将来要发展成大型批发市场,前景很好,又眼瞅着房子主体已完工,就卖了自家位于龙湖镇的老房子,筹措了23万元左右,全款买下一套。没想到,还差一俩月就要交房的楼盘因手续问题停工,在开发商一番运作下,楼盘更名为“瑶池”再次对外出售,然而,对外宣称“竹风荷影、别墅级中式美宅”的上述小区,带来的并非美好的回报,而是无尽的等待。烂尾:拖延近10年、两易案名,坑了三批购房者距离老杨安居梦最近的时刻是2011年,彼时,该小区被郑州大华市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重新包装,以“盛华学府”为案名面世,无论是“购房送越野汽车”的营销策划,还是宣称“距地铁2号线终点站500米”的“地铁概念”,抑或是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紧靠高等学府的地理条件,都让购房者们心动不已。老王就在彼时入局,2011年1月,眼瞅着小区主体建筑已经封顶,房价也仅2850元每平方米,就花全款买下5楼117平方米的一套住宅,“当时开发商承认自己五证不全,但承诺2011年10月交房,也就信了他,没想到春节后停工了。”2012年3月,开发商郑州大华市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一位杨姓负责人向购房者们做出书面承诺,承诺将于2012年5月30日以前复工,在2013年4月30日前交房,并承诺对于延迟交房的情况,愿意按照购房合同的规定酌情赠送一年以内的物业管理费,这个书面承诺还提到,该项目目前只拿到五证之中的两个,其他还在办理。然而,上述承诺并未兑现,在购房者们不断维权之下,2012年5月底,一位投资公司的李姓负责人又向业主们作出书面承诺,称郑州大华市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2011年6月向其借款用于开发该项目,但却迟迟未能偿还本金和利息,为保证权益,上述公司已将其股权和法人抵押至其名下,其愿意在确认债权债务的前提下,承担相关债权债务。但直到现在,上述楼盘依旧烂尾,上述李姓负责人也无法寻到,电话也无法接通。无奈:入住满是脚手架的楼里,这样的抗争很无奈“2007年郑州市房价5000元(每平方米)左右,龙湖镇房价1200元(每平方米),2010年郑州市房价7000元(每平方米)左右、龙湖镇房价2800元(每平方米),如今郑州市住宅均价早已破万(每平方米),龙湖片区房价也涨到了八九千元(每平方米)。你说说,我交了这30多万元,扔进去有个响没有?”老杨抱怨,购房者们也不断维权、上访,最终没等来任何结果。“近10年过去,房、钱两空。有的人买这房子本为了结婚,就因为迟迟不能交房,日子过得看不见希望,和未婚妻三天两头吵架,最终未婚妻成别人妻。”老杨叹了口气说,这些年,奔波在公司、工地、龙湖镇、新郑市、郑州市,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一次次等待,却始终没有结果。老杨和购房者们合计,在满是脚手架的楼里装了门窗,把水电通到一楼,准备入住。2月28日,河南商报记者穿过脚手架,爬上楼道口,走进裸露着水泥的房屋内,张林(化名)正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脚手架发呆。“这连毛坯房都算不上,就是工地嘛,不能搁这儿长待,不安全。”河南商报记者再三劝说。“30多万,那时候在这儿全款买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现在,还够不够付个首付?” 张林说罢,站起身,长叹一口气说,现在家里给说了个女孩儿,也走到谈婚论嫁这一步了,“既然开发商靠不住,我们自救行不行,好歹能入住,别再让‘未婚妻成别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