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为什么不利于港口建设?
LZ您好。
泥沙沉积代表当地海底很浅,就很像沙滩一样缓慢延伸进水里。
这样的地方港口建起来是没法停大船的。进出港口的船只分分钟搁浅。
所以无论是河港还是海港,都必须建在海水向陆地推进的地方,也就是说大港口一定要在凹岸(侵蚀作用>堆积作用),而不是凸岸,从而保证港口有足够水深
至于侵蚀导致港口后退问题,可以用别的办法解决。
为什么海水是从海岸向海洋中部去流的?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气压强梯度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垂直流动。其中盛行风是风海流的主要动力。由于海岸和海底的阻挡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处的表现,和在开阔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别。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此外,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经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力交换改变其环境特征。
向海洋电影
地理初中2下面向海洋的开发地区_珠江三角洲_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_西双版纳_1902.rmvb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5Zyw55CG5Yid5LitMuS4i+mdouWQkea1t+a0i+eahOW8gOWPkeWcsOWMul/nj6DmsZ/kuInop5LmtLJf6KW/5Y2X6L656Zmy55qE54m56Imy5peF5ri45Yy6X+ilv+WPjOeJiOe6s18xOTAyLnJtdmI/ZmlkPS0qWHl2cDVqZ3d5SGQ0ekhPZEFQN3RkR09vU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EmbWlkPTY2NiZ0aHJlc2hvbGQ9MTUwJnRpZD1FNTFERDdCQzAxQTkyODJCQTc3RUMxQzNCRUIzQ0JGNyZzcmNpZD0xMjAmdmVybm89MVpa采纳哦
日本海洋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由古至今不管是国外文化的传入,还是人员往来,物品的运输,以至于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本都与大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从沿海地带的开发整治到海边及海上的休闲娱乐项目的普及,日本正在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利用大海,亲近大海。另一方面,从环境保护的立场出发,保护大海不受污染也是环保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对于日本来讲,大海是如此的重要,在日本曾掀起了提倡设定一个法定节假日——“海洋日”的大规模的国民运动。于是,从1996年开始将7月20日定为“海洋日”——即“感谢大海的恩惠,期盼海洋国家日本的繁荣的日子。”2001年6月,由于《关于修改法定节假日的相关法律的部分内容》的法律的出台,“海洋日”从2002年起改在每年7月的第三个礼拜一,人们从此就可以从周末到周一一口气连休三天。
2006年的海洋日是7月17日。
海洋月——7月1日到7月31日的一个月
海洋月是在海洋日实现三连休的基础上设立的。海洋月为了使“海洋日”不失去其本来意义,也是为人们能过更好的,有效的利用三连休,让广大的日本国民加深对大海的理解和认识而设立的。为此,日本的国土交通省,其他相关的部门,地方的公共团体,以及与海洋相关的各个团体通力合作,将在7月1日到31日这一个月里介绍围绕着“大海”这一主题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海洋日的标志和产生过程
为了纪念“海洋日”成为法定节假日, “海洋日”旗诞生了。这面旗帜象征着日本国民对大海的恩情的感谢之情和善待大海的决心
海洋旗上印制的标志是1996年面向大众征集而来的设计稿中,被评为“最优秀奖”的作品。整幅作品是由红,蓝,绿——光的三原色的色块构成的一艘折纸帆船,黄色部分代表太阳,以美的意境描绘出了充满浪漫情怀的大海。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日本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1、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海洋水汽易深入。3、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在日本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扩展资料: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1月平均气温北部-6°C,南部16°C;7月北部17°C,南部28°C。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月、7月(冲绳、奄美为5月、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日本国)
为什么陆地吸热和放热的速度较海洋快
这是因为传热方式的不同。热量的传递共有3种方式,即:对流、热传导、辐射。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用的方式就是辐射,没有热传导和对流。地球表面接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后,在加热了表层时,热量也会向内部传递。土地由于是固体状态的,热量的传递只能是热传导,即表层受热后,分子活度增大,表现为温度升高,同时通过分子的热运动,把热量传递到下层土壤成分的分子,增大了下层分子的活度,使下层土壤升温。热传导时,热量要由一个个分子接续传递,传热效率是3种传热方式中最低的。而海洋是流体,能够流动,所以表层受热后,热量向下层传递不止是热传导,还有对流,就是温度不同的流体在相互流动中传递热量。与热传导相比,对流的传热效率明显较高。于是,当太阳晒热陆地时,表层受热后温度明显升高,但由于传热效率低,使下层土壤升温的速率很慢,热量集中在表层,使表层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的温差变大,热量向空气中散发的速率也很高(热量的传递速率与温差成正比)。所以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由于能够通过对流把热量相对较快地传递到下层水中,使上层水升温速率降低,但并不是说海水吸收的热量少(单位面积上吸收的热量与陆地基本相同,因为水面和地面同样存在反射),而是表层水温与空气之间的温差小,向空气中放出的热量就少。这就是海洋放热慢的原因。
海岸线向海洋推进速度变慢是什么意思?
海岸线向海洋推进速度变慢是新增加的陆地变少了。海岸线向海洋推进速度变化有多种原因。海岸线变化指因海平面升降和地壳运动造成海岸线后退或者前进。由于受海平面升降或地壳活动的影响,引起海水的侵入(海侵)或海水的后退(海退)现象,造成了海岸线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由于受海平面升降和地壳活动的影响,引起海水的侵入(海侵)或海水的后退(海退)现象,造成了海岸线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有人测算过,比较稳定的山东海岸,纯粹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垂直上升,每年约1.8毫米,如果再过1万年,海岸地壳就可上升18米。到那时,海岸线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次,海岸线的变化受冰川的影响较大。在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陆地和高山上覆盖着数量巨大的冰川,如果气温上升,世界上这些冰川都融化了,冰水流入大海,那么海平面就会升高十几米,海岸线就会大大地向陆地推进;相反,如果气温相对下降,则冰川又扩展加厚,海平面就会渐趋降低,海岸线就会向海洋推进。再次,海岸线的变化还受到入海河流中泥沙的影响。当河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海洋时,泥沙在海岸附近堆积起来,长年累月,沉积为陆地,这时海岸线就会向海洋推移。如中国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一条大河,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约为37公斤,它每年倾入大海的泥沙多达16亿吨。泥沙在入海处大量沉积,使黄河河口每年平均向大海伸长2~3公里,即每年新增加约50平方公里的新淤陆地。由于河水带来的泥沙沉积,使海岸线也不断地向海洋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