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顺德时和年丰之际,大良鱼灯会名动一时,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盛会,鱼灯制作技艺也备受推崇。
大良鱼灯最显著的特点,是仿真度高。像真度高低与否,直接体现艺人技艺的高低,精湛艺人制作的鱼灯,骨架大小、鱼鳞颜色恍如真鱼,清代诗人评论鱼灯时,曾多次强调灯形的逼真:“行过溪桥光照水,双双鳞影误真鱼”,能让“世人真假都难辨”。有关鱼灯制作技艺的比赛,也以精细度、逼真度作判断胜负的重要依据。
正是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形象逼真,鱼灯的制作工序较多,制作周期相当长,大的鱼灯制作周期近一个月,大约需九个工序,且均严谨地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不少工序费心费力。扎竹架要求艺人经验老到,扎工要巧,扎口需稳,稍有差错即告失败;而肌理清晰,目睹如真的骨架最能体现能工巧匠的心思与手艺,更是人们得以赛鱼夺标的关键。着色、洗鳞,也需要一笔一笔地上印、洗刷;扪纱、煮石花胶亦耗时间、精力。其工艺不可谓不繁复细致,堪称精工巧艺。
2013年,大良鱼灯制作技艺被列入顺德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