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封闭管理”,教育部作何回应?
关于部分高校一刀切“封闭管理”的现象,8月27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说“既不是封闭式管理,也不是不许出来,但同时又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而且,高校教职工与学生是同样的要求。对于十一假期学生能否外出离校,需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反对一刀切。”王登峰说,他注意到有些议论里说老师甚至其他工勤人员都能自由进出校门,学生反而受到很多限制。“有些老师要出去,有些工勤或者服务人员要进出,可能也是必须的。学生、教师和其他人员都要按照‘非必要不外出’原则,只不过在管理上因为是分门别类,可能会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互不太了解,所以会有一些误解。”他指出,可能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当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合理地作出安排。“我们也不鼓励‘一刀切’,但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由于疫情防控所做出的一些管理规定和要求,一个是要因地制宜,另外我们所有人可能都要去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共同实现既控制好疫情又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的目标。”扩展资料为了封闭管理,武汉一高校校园门口砌围墙8月31日,微博上一段汉口学院砌围墙封校的视频引发热议。有的网友认为,学校对学生们很负责,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也有网友认为,这样做感觉有点过了,现在武汉还是很安全的。8月31日上午,有记者来到位于江夏区的汉口学院。正值学校新学期开学,很多学生带着行李赶来。在学校正大门,有专人值守,需出示身份证、学生证、校园卡、健康码等相关证明材料,测量体温后方可进入校园。学校宿舍区,学生们正在清洗衣物,晾晒床被。王康是大二计科院学生,一大早从咸宁坐车来到学校。他告诉记者,听说了学校砌墙的事情,但是没有现场看到,现在学校是实行封闭管理。王康称,学校确实是有相关规定,入学要交学生健康信息登记卡,填报个人相关健康信息,入学以后,外出学校要向辅导员递交申请,由辅导员签字和院领导盖章后方可外出。记者在金桂街文昌路交会处附近看到,一个长约8米,高约2米的围墙已经砌好。大三余姓同学告诉记者,砌墙前此处是一个通道,有几个石墩,防止车辆进入,现在将石墩移除后砌墙,可能是学校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此外,对面是大花岭小区,很多校外人员以前也由此进入学校。随后,记者拨通汉口学院校办电话。工作人员称,砌墙措施确实是为了更好实现封闭管理。疫情防控下,学校要求学生非必要不离校,特殊事项离校需报批,并且每天早、中、晚三次体温检测,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配合。参考资料来源:澎湃新闻—关于高校“封闭管理”,教育部最新回应来了参考资料来源:央广网—武汉一高校校园门口砌围墙 回应:便于封闭管理
教育部是如何回应部分高校一刀切封闭管理的?
教育部回应部分高校一刀切封闭管理表示不鼓励“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但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据教育部网站消息,8月27日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针对“中秋国庆假期大学生能否离校”问题,王登峰表示,十一假期和周六周日、课后进出校门的管理是一样的。有的学校可能会明确,如北京高校学生返校之前要持7天内核酸检测有效证明,如果十一离开校园到外地去,回来时可能还要履行这样一个手续。所以,各校要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来合理作出安排。这里,我们也不鼓励“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但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确保校园教育教学秩序正常。扩展资料《高等院校秋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对学生“非必要不外出”原则的要求:一是要严格做好校门管控,所有进出校门的人都要查验身份、查验体温,而且要做登记;二是要求广大师生非必要不外出,尽量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固定。同时不去参加一些聚集性的活动,特别是尽可能不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所以,从校门管理的技术方案来讲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既不是封闭式管理,也不是不许出来,同时又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而且我们也要求,高校师生应该是同样的要求。参考资料来源:观察者网-教育部回应部分高校一刀切封闭管理
教育部要求高校切忌一刀切封闭管理,学校该如何正确实施管控工作?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国内境外输入病例时有发生。尤其是浙江、广东等地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给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学校作为人员流动大的场所,一旦出现了新冠肺炎重症或危重症病人,都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校园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教育部也要求各高校不能一刀切地实施封闭式管理,而是要充分考虑广大师生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防疫需求,确保师生在校园内自由活动和学习。高校应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合理制定相应的校园管控方案,及时调整和优化校园管控措施,防止因管控措施不当而给高校教学和师生安全带来影响。比如在学校的大门及相关位置应设置警戒线、出入检查门及出入登记;学生宿舍应实行全封闭管理。在加强日常管理,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心理疏导、物资储备等方面予以保障的同时,还应做好各类应急预案,如校园发生突发事件时需启动应急预案。在封闭管理期间,学生进出校园的手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除了学校办公室等必要的办公场所外,其他均不允许出入。在学校正常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好相应的安排,以保证校园秩序正常有序。尤其是学生宿舍问题,更要做到“五个确保”:即:保证校内教学秩序有保障;确保校内正常生活基本需要;确保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相互不见面;确保学校工作正常开展;努力满足广大师生和教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学生的健康安全方面,学校要加强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对其防疫意识教育,做到思想上不放松,不掉以轻心。特别是对外地学生的严格管理,更是必不可少和重要。在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过于严格了。学校管理严格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和负担。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心理压力过大,难免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一旦情绪无法得到缓解,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影响学习、生活秩序,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何看待教育部反对大学“一刀切”封闭管理?
我表示认同教育部反对“一刀切”封闭管理的做法,同时这也体现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有利于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自由,而不是再像中小学一样整日实行封闭式教学。一.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经历了几年后的学习之后就即将步入社会,他们需要足够的自律、需要靠自己来管理自己而不是学校。如果大学果断实行可“一刀切”的话,我认为这并不符合高校对于学生们的教学宗旨与目标。学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跟着学校的鼻子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不是都被紧紧地关在学校里,束缚了双脚、束缚了个人思想!二.学生需要自由,需要得到理解作为一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本就充斥着各种压力,这些往往使他们被这些压力搞得喘不过气来。而放开校门有利于释放学生们的压力,让学生们能够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大学生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整日需要老师、家长们管教的小孩子了,他们已经长大了,已经不再适用封闭式管理。学生们需要自由,需要理解,他们也想多出校门走一走去拓展自己的眼界,去增长自己的见识!他们也需要去外面接受新的挑战,做更好的自己。因此,我十分认同教育部反对"封闭式”一刀切的做法,这对于大学生们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让大学生们真正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利于将大学生们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让他们能够收获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关于十一大学生能否离校的问题,教育部做出了啥样的回应?
教育部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学校可以自己进行决定,返校的流程和开学应该是一样的严格。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多的高校都会在9月左右进行复课。9月过后紧接着就迎来了十一小长假,对在外地求学的莘莘学子来说是非常希望出去旅游或者回家探亲,由于今年情况的特殊,教育部的相关部门对这件事进行了相关的指示。这次指示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内容,但是学生进入学校的流程还是应该和入学的时候一样。具体的内容还是由高校根据情况进行实施。在国家的疫情防控之下,全国的高风险地区基本上就很少,甚至没有了。高校在学生返校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严格的审查备案措施,高风险地区会进行核酸检测等,了解每位学生的近期的行踪,做到有案可查。在小长假的时候,人员的流动性可能会相对比较大,但是每个人的防控意识都提高了很多,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加上学校的防控措施,也能够保障学校的安全。作为正在上大学的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学校的措施,学校从疫情开始,就在指定的平台,让我们报备我们的活动轨迹,体温等各种信息。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后台都是有统计的,所以保障了我们进入校园的安全性。所以我们非常理解校方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的辛苦努力,我们也会全力配合学校的相关举措。全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将紧跟国家的领导,配合学校的相关举措。在任何重要事情面前做到自我让步。承担起我们青年人的责任。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关于高校放假和开学的情况,教育部是如何回应的?
因为受到疫情的持续性的影响,还有每个地区都在不断的增加一些疫情。所以的话其实教育部给出的回应就是高校特别是寒假的一些放假应该错开高峰期,就不像以往一样的每个省份或者说几个省份是具体的日期。特别是对一些外省的大学生,这些的话都要求错开,那其实这些相关的信息通知出来之后呢。放的比较稍微早一点的就是在云南的云南民族大学,这边也期末的一些考试都比以往的话提前了两周左右。1月6号左右就开始完成了一些考试,而且元旦节他们也是不放假的。其实这样的错开时间来给学生放假和开学的话,其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一方面的话避免了学生的一个高峰期的一个拥堵路段,那么这样子的话也可以避免一些疫情的感染和加塞。同时的话开学根据自己城市适当的时间做出调整的话也是非常好的,因为现在其实虽然有些地区是稳定的。但有些地区因为境外的一些输入的话,很多的学校又开始出现了停课的现象,特别是像之前黑龙江这边之类的都出现了停课的现象。那么对于这种错开高峰期开学,还有根据适当的城市的一个疫情来上课,或者是放假的话,都是非常合理的现象。因为毕竟学校它还是属于一个非常人流量比较巨大的一个活动场所之一,而且很多又是学生孩子。他们很多对这种防护的措施,其实做的并不是很好,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这一块的话,应该是根据学校和当地的教育部门的一个通知来做出调整。且对于高校的一些错开时间放假的话,也是非常的有好处。一方面的话避免了学生在春节期间回不了家的这种困扰现象,同时的话也有利于学生安全出行。
教育部提醒高校切忌简单化封闭管理的原因是什么?
伴随着九月开学季的到来,在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开学后能否自由进出校门问题掀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人认为,疫情仍然在一些地区有出现,所以大学应该实行封闭管理,这样更加安全,如果允许自由进出,人流量太大,风险系数会增加。也有人认为,即使封闭式管理,教职工任然每天要上下班要出入,所以封闭太过于流于形式化。大学生们更是反响最激烈的群体,大家都表示,大学校园封闭只是封闭了大学生。一些无关人士,教职工照样每天进出,所以封闭并不起到作用,只是形式化的一刀切,而且我们的疫情形式基本得到了控制,即使有个别案例,也能够及时追踪到,能够及时摸排,各行各业生活基本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封闭实在没必要,只要做好防控措施,规范进出校门措施即可。近期教育部也发表文件称各大学不应当一刀切的封闭校园。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学生需要外出实习,同时也有探亲访友的必要,大学生是一个自由的社会个体,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必要,我们不能将他们完全的封闭在一个校园内一整个学期。尤其在目前大环境条件已经有了质的改变,刻板的完全封闭是不可取的。但是前提是学校要做好对学生的定位,监测,尤其是对于离开学校所在城市的一定要做好登记上报工作。不久前网上还流传了一个段子:教育部说各大高校要把好校门关,而各高校确实把校门关好。所以各个高校应该在整体疫情防空上下心思,而不是采取过度措施,实施完全的封闭式管理。对比完全的一刀切似的的封闭式管理,我觉得教育部文件中的方式更为合理。我们要顺势而为,不能再采取疫情初期的措施了。
《大学》原文及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