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

时间:2024-07-04 10:59:39编辑:奇事君

佛教有哪些主要经典佛经

十大经典佛经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 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 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 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4.《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 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 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 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6.《阿弥陀经》、7.《无量寿经》、8.《观无量寿经》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 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 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9.《长阿含经》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 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拓展资料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五大译经师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人。真谛三藏法师(公元499~569年),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乘佛教。玄奘三藏法师(公元600~ 664年),中国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义净三藏法师(635~713年)唐代僧人,译经家、旅行家。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今北京西南)。不空三藏法师(公元705~ 774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经

佛教经典名句

佛教经典名句1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4、为何不必?   15、一切皆为虚幻   16、不可说,不可说   1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4、刹那便是永恒。   2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3、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38、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1、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5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3、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5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7、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6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9、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7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7、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7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81、拘留孙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8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8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8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85、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86、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8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8、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9、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90、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9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2、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9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9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96、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97、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98、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99、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00、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佛教经典名句2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佛家经典都有哪些?

净土五经一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天亲菩萨的《往生论》。 现在流通较广的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 经典大经:《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等。 读经最好选择一部受持读诵,取其专。麻烦采纳,谢谢!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

50条佛家经典佛语语录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50条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大全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一】   1.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 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3. 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4. 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5.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6. 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7. 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8. 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9. 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10. 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11. 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12. 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13.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14. 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15.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16.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17. 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18. 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19.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0.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1.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2. 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3. 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4. 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25. 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26. 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27. 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28. 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29. 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0. 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1.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2.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33.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34.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35.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36. 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围城男女顶!先收藏起来,空闲时再好生口味吧!   37.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38.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9.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40.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二】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3、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4、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6、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7、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8、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9、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0、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有哪些?

佛教经典禅语名言如下: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1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1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1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1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1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15、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佛教经典禅语名言有哪些?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代,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佛家经典禅语是什么?

1、一切皆为虚幻 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2、不可说  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佛家经典禅语

佛家经典十句禅语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 蓦 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经典语句) ;


上一篇:欢喜佛是什么

下一篇:妙光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