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严倬云

时间:2024-07-03 16:45:39编辑:奇事君

辜严倬云的个人荣誉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实现,而将梦想照进现实始源于一个月之前海协海基两会最高领导人在台北举行的一场阔别10年的会谈。2008年11月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抵达台湾,开始为期四天的台北商谈。抵台后,陈云林第一时间拜会了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遗孀辜严倬云女士。此次见面也践行了10年前的一个约定。时光回溯,早在1993年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与前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举行两岸之间寻求和平发展的首次会谈,之后的1998年两人在上海再次会晤,并约定将在台北举行会谈,但约定尚未实现两人便相继离世,而这次台北相会,由陈云林和辜严倬云完成了二老未见的心愿。在台湾,人们都亲切的称呼辜严倬云为辜妈妈,人们敬重她不仅仅因为她是辜振甫的夫人,也因为她长期以来从事的慈善事业,而辜妈妈自身的经历和故事也充满传奇。2011年宋祖英在台湾“小巨蛋”开演唱会时,特地下台给辜妈妈献花,以表达对老人家为海峡两岸和平事业作出的贡献。

辜严倬云的个人经历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辜严倬云早年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及圣约翰大学。台湾光复后,随母赴台。曾执教于建国中学。热心基督教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及教育事业。1949年与辜结婚,婚后育有三子三女。1969年筹建女青年大厦。1977年创立台湾基督教女青年会(为世界基督教女青年会会员),一直担任会长。并任新埔工专董事长、再兴中学、金陵女中常务董事。1988年,从前任妇联会总干事王亚权手中接任至今,以妇联会的名义致力于社会公益。1990年9月21日,妇联会秘书长辜严倬云女士代表妇联会,捐赠一千万元给台北市社会局社会救助金专户,城隍庙胡益寿董事长也代表捐赠一百万元,作为台北市赈灾之用。2000年为庆祝蒋介石遗孀宋美龄103岁大寿,作为台湾驻美代表和妇联会秘书长的辜严倬云亲往纽约宋美龄寓所祝寿。2001年10月,辜严倬云代表蒋夫人亲赴夏威夷,参加23日张学良的追思礼拜与公祭,向少帅张学良告别并向其家属致意。2002年,宋美龄105岁寿诞,陈水扁特派驻美代表程建人、辜振甫妻子辜严倬云率妇联会代表团,专程到纽约祝寿。宋美龄坐定主位后,随后辜严倬云率妇联会代表、前故宫博物院长秦孝仪、蔡孟坚夫人朱瑞颐、国画大师欧豪年、顾维钧夫人严幼韵等拜寿。关怀弱势族群2003年,台湾妇女联合会为关怀弱势族群,在台中国军英雄馆,由辜严倬云颁赠高中职清寒学生就学补助金。这一年获得妇女会奖助的清寒学生共计有二百三十六位学生;九年来,获得妇联会帮助的清寒学生已达一千三百九十人。这项国中清寒助学金是主要是为了落实妇联会主委蒋夫人关怀学子、照顾弱势族群的爱心和宗旨,并且由华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辜严倬云设立。奖助学金奖助对象,主要是台北市单亲家庭国中生,凡是家境清寒、在校综合表现甲等且学业总成绩平均七十五分以上者即给予奖助,成绩不佳的学生则不在奖助之列。奖助学金为了配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自1989年学年度起已提高额度,并且在1991学年度起增加奖助名额,以帮助清寒学子勤奋向学,而2003年获得奖助的每位学生奖助金是五千元。辜严倬云历任新埔技术学院第四任董事长,台湾总社理事长的职位。

严复是干什么的

严复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严复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中文名: 严复别名: 原名宗光,字又陵,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福建侯官出生日期: 1854.1.8逝世日期: 1921.10.27职业: 翻译家和教育家毕业院校: 格林威治海军学院主要成就: 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代表作品: 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肄言》、孟德斯鸠《法意》目录个人简介教育思想人物评价严复之墓翻译理论赋税思想郎咸平评价严复著述名录展开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严复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主要学习驾驶专业,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于1905年任皖江中学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长),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兴、达、雅”的译文标准。  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 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民国四年,严复参与袁世凯帝制运动,为筹安会之发起人,因之名声失坠,一落千丈;至1920年赴福建避冬,1921年10月27日殁于福建,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目前严复的故居,位于福州三坊七巷 郎官巷中编辑本段教育思想力主复法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 严复故居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呼吁变法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严复故居(9张)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提倡西学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 严复译著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严复作品及评传(5张)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着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编辑本段严复之墓  严复墓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墓坐西向东偏北34度,花岗岩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层墓埕,占地面积仅200多平方米。封土为三合土质,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清侯官严几道先 严复墓生之寿域”。墓柱为金瓜顶,飞龙盘柱。两侧立卷书石围屏,上刻有梅、雀、松鹤等图案,形态逼真。坟周以花岗岩石砌护坡。墓系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为归葬亡妻王氏,令长子严伯玉监造,严复自书墓碑及“惟适之安”横屏。民国10年(1921年)严复病逝后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绛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锋,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蒙,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墓周围环境严重破坏。1984~1988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门拨款和旅美严复长孙女严倚云,汇款,在上岐村民委员会支持下重新修复以原墓为中心,保持原状不变,在墓的两侧及后侧建一堵高2.3米的砖墙,在墓前砌建长40米、高2米多的石墙,扩展二层墓埕,墓园面宽40米,纵深42米。并在墓园内种植白玉兰树。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区乘坐6、18、24、726、727、950路公交车可到严复墓。编辑本段翻译理论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严复铜像(7张)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编辑本段赋税思想  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力。编辑本段郎咸平评价严复  我这几年基本不接受媒体釆访,因为题目不是楼市就是股市,实在没有亮 点。我最近接受了媒体关于严复的访谈,我谈了两个多小时还未尽兴。我 想向网友推荐我心目中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最后只成为了中国历史上 一颗耀眼的彗星。他的悲剧就是在当时特殊环境下,他是唯一有能力了解西方浩瀚的哲学思想的中国人。但老天爷开了中国一个大玩笑,让他止步于天演论和以英国哲学思想为主的翻译工作。如果他向右进一步就能进入孕育军国主义的斯宾塞思想,向前进一步就能进入孕育现代法治化主义的康德思想,向左一步就能迸入孕育了社会主义的黒格尔马克思思想。但是 当时甚至到现在的中国都难以理解他深邃思想,从而造成后继无人的宭境 ,因此使得他的止步让今夭的中国都缺乏一个指导中国往何处去的哲学思 想一只有读懂严复的悲剧才能理解中国现在的悲哀。请关注本周六日和 下周六22: 30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丨严复上中下三集。编辑本段著述名录  天演论序 严复文选《论世变之亟》,《直报》,1895年  《原强》,《直报》,1895年  《辟韩》,《直报》,1895年  《救亡决论》,《直报》,1895年  《天演论》 ,赫胥黎,1896年~1898年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  《严几道诗文钞》  《愈野堂诗集》  《严几道文集》  《严译名著丛刊》  《侯官严氏丛刊》  《侯官严氏丛刻》  《严侯官先生全集》  《严复集》,中华书局,王栻主编,北京,1986年编辑本段子孙后代  严复共生有九个儿女,男有严璩、严瓛、严琥、严璿、严玷,女有严瑸、严璆、严珑、严项。长子严璩  字伯玉,乳名阿璋,1874年生于福州,9岁来到天津严复身边,曾拜郑孝胥为师,1895年去英国留学,1900年回国,1902年开始在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任职,后历任驻法参赞、越南视察吏、广东全省电政监督、福建财政正监理官。民国成立后,历任长芦盐运使、财政部参事、公债司司长,华俄道胜银行清理处督办。以后又三度出任北洋政府的财政部次长、全国盐务署署长兼盐务稽核所总办等要职。后来他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财政部次长、司法行政部总务司司长等职。1933年他59岁,失业寓居上海。上海沦陷时,日伪曾胁迫他出任伪财政部长,但他意志坚定,宁死拒绝日伪要求,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贫病交加,于1942年病逝上海。三子严琥  字叔夏,1897年生于天津,从小生长在严复身边,幼名普贤。曾先后入北京清华大学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习,但中途都被严复召回,在家为其聘请家庭教师。1937年起在福建协和大学等学校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和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历任协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福州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福州市副市长,同时他还是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在福建省教育学院任职,1962年病逝。1984年福州市为他隆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并称:“严叔夏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民主人士”。 1994年福建省又隆重举行“严叔夏先生纪念会”,省、市领导及民盟中央负责人参加大会。2002年修复建立的严复故居纪念馆,专门设立了严叔夏展览室。长孙女严倚云  严璩长女,1912年生于北京。在北京圣心女中读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曾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1947年赴美,1956年获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南加州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由于她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就,曾被列入《美国学者名人录》、《美国教育家名人录》、《美国妇女名人录》,并被选为全美外国语学会第二副主席。经胡适先生介绍与天体物理学教授高叔哿博士结婚,他们两人在华盛顿大学设立了“严复翻译奖学金”和“严复奖学金基金会”,奖励对中国文化有研究成果和兴趣的学生。1991年不幸车祸逝世,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以显著地位报道:严氏祖孙同为中西文化搭桥。二孙女严系云  严璩次女,1917年生于北京。现在唐山市居住,北京辅仁大学毕业,一直在唐山市第四中学任英语、音乐教师。现任唐山市海外联谊会副主任、唐山市老干部合唱团团长。夫婿梁绍造,医学博士,著名眼科专家。长孙严侨  谱名严以侨,严叔夏长子,1920年出生于福州。就读福建协和大学,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接受组织派遣,和妻子林倩一起偷渡到台湾。1953年被捕,关进“火烧岛”,1961年被保释出来,“或许是托严复之孙等原因之福,总算判得比别人轻……”,1974年病逝,终年55岁。台湾著名人士李敖先生,曾写有《严复长孙———严侨在台湾》一文,刊登在《中华英烈》上。在《李敖回忆录》中,他认为“我总觉得严氏一门,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200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严侨为烈士。三孙女严倬云  严叔夏的长女,1924年生于福州,曾就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46年到台湾,后与辜振甫结婚。曾精心经营屏东农场,热心妇女及慈善事业,现为台湾妇联会领导人。曾陪伴丈夫、原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参加汪辜会谈,1998年到北京大学瞻仰了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时竖立的严复像,2004年到福州出席了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四孙女严停云  严叔夏的次女,1926年生于福州,曾就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48年到台湾,后与时为中央通讯社台湾分社主任的叶明勋结婚。她是台湾著名作家,笔名华严,以《智慧的灯》一举成名,台湾文艺小说创作奖获得者,曾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编辑本段代表诗作  【戊戌八月感事】  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来。临河鸣犊叹,莫遣才心灰。编辑本段严复成就  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因专业成绩优异而被遴选为教习,1880年奉调天津水师学历史上的严复(5张)堂,并长期担任“总教习”。近年,随着严复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常识似乎成了问题。学术界晚近挖掘出来的《北洋纪事》、李鸿章1884年请奖折清单、严复履历单等档案。严复一直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其间他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等,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天津度过的20年,成为严复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之后因工作关系,严复又多次来天津,因此他自称是“三十年的老天津”。现代海军思想  严复的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有方,加之严复对李鸿章曾有所表示,因此他由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一直升至总办(校长)。严复在给四弟观澜的信中说:“自来津以后,诸事虽无不佳,亦无甚好处,公事仍是有人掣肘,不得自在施行。至于上司,当今做官,须得内有门马,外有交游,又须钱钞应酬,广通声气,兄(严复自称)则三者无一焉,何怪仕宦之不达乎?置之不足道也。”由此可见,严复对当时的官场是很不满的。针对此事,四弟观澜告诉他,无论如何李鸿章这个门路,总是要走动走动的,因为李鸿章权势既大,又是直接上司。于是严复偶然也去试试,没想到果然有用。对此严复给四弟的信中曾不无幽默地说:“用吾弟之言,多见此老,果然即有好处,大奇大奇。”但严复对李鸿章的趋奉也仅此而已。培养水师人才  严复任总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20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同时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议长)、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倒是严复自己,对弟子们的评价可以说有些苛刻:“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伍昭扆(光建)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劭廉)笃实,而过于拘谨。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严复倾注了20年心血的北洋水师学堂毁于炮火之中。这给了严复以极大的思想打击,他被迫离开天津迁居上海。编辑本段纪念  严复墓在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墓坐西向东偏北34度,花岗岩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层墓埕,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封土为三合土质,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系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夫妇合葬于此,1970年代严复墓曾遭破坏;1984年~1988年,得到福建省行政部门的拨款和严复长孙女严倚云的捐款,严复墓得以修复。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建筑融合了中国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风格,2003年故居修缮完毕对游人开放。[2]


严倬云的个人简介

出生于福建福州鼓楼区的郎官巷,就读进德小学、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后随母和舅妈赴台。执教于建国中学,1949年与辜振甫结婚,婚礼在台北中山堂举行,证婚人是连震东。婚后育有三子三女。目前任妇联会主任委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作为辜振甫的夫人,严倬云亦相当活跃,一直和徐乃锦(蒋孝文妻子,蒋介石长孙媳)轮流担任台湾基督教女青年会理事长,1992年被任命为台湾“妇联会”总干事。倬云相夫教子,颇尽内助之功。有人形容严倬云对辜振甫起了双重的作用,即使辜振甫祛除了崛起家族可能存在的霸气或流气,又熏陶以名门大族的家规,而使辜振甫的才气得以充分发挥,以风度翩翩、气质高雅而称誉实业界。

世界上所有植物的名称

世界上植物有多少种?有人讲有35万种以上,但真正定名的可能还不到10万种。动植物的分类有个系统,叫“门纲目科属种”。植物称为“界”,植物界,共分为四个“门”,即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植物是在不断进化的,有的灭绝,有的产生。这四类植物,以被子植物最高级,种类也最多。现在已经划分的植物“科”,已经有几百个。有的科内,就有上万个种已经定名。最著名的就是菊科和禾本科等。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30000多种植物,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北半球寒、温、热各带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看到。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水杉是一种高大乔木,被列为世界古稀名贵植物。金钱松产于长江流域山地,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状如铜钱,春夏苍绿,秋天变黄,是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之一。中国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南和贵州的三七等,均属名贵药材。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牡丹,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中国的森林按气候带分布从北向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其中亚热带森林在物种多样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带其它地区无与伦比的。


世界上有多少种植物?

全世界的植物约有植物共370,000种;

共分九大门, 分别为:

1. 被子植物 226,000种 (再分两大纲)
1.1 双子叶植物172,000种
1.2 单子叶植物54,000种
2. 裸子植物800种
3. 蕨类植物12,000种
4. 苔藓26,000种
5. 藻类33,000种
6. 真菌50,000种
7. 地衣20,000种
8. 细菌1600种
9. 蓝藻植物2000种

1. 被子植物
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大门, 与裸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与其他植物不同之处是此类植物是有种子的特性,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级, 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 胚珠包藏在子房内; 孢子体高度发达, 配子体进一步简化,胚乳在受精后形成; 花粉粒停留在柱头上, 不能直接与胚珠接触; 子房经受精后继续发育, 形成果实, 因此种子是包被的, 故称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在中生代后期开始大量出现, 现分布於全世界, 种类多达30万种。它们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又可分为(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和(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

1.1.木兰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种子的胚具有两枚子叶;茎部维管束排列为圆周形, 有形成层, 能使茎继续加粗; 叶脉网状, 花的各部分为5数, 有时4数。植物体具各种习性行(纤细的草本到粗壮的乔木)。此纲包含常见的绝大数植物类群, 在分类学上认为单子叶植物是由双子叶植物进化而来。

1.2.百合纲 (单子叶植物纲): 胚具1枚子叶.茎部维管束多为星散排布, 通常无形成层而不能进行逐渐加厚; 叶脉通常为平行脉或弧形脉,稀为网状脉或羽状脉; 花的各部通常为3数; 主根一般不发达, 而为须根系所代替。现在一致认为单子叶植物纲在进化历程中是后起的; 至於它们是否属一自然类群, 仍有争论。虽然这类植物在物种的数量上远不及双子叶植物纲为多, 但与之具相当的重要性。

备注: 生物分类方法「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分为动物界及植物界; 而植物界再分九大门; 被子植物门再分两大纲, 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辜鸿铭先生有没有后人!是谁?

辜振甫:“鸿铭先生之哲嗣(乃独子)名守庸,容仪俊雅,才识出群,曾来台前后三次,于六十年前逝世,惜无后。鸿铭先生唯一掌珠震东,喜着男装,经年长袍马褂,举止有若须眉,未曾出嫁。”

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3212

另在严光辉所著的《辜鸿铭传》中却有如下记述:

儿子辜守庸,日本夫人贞子所出,倍受辜鸿铭溺爱。用守庸自己的话说,是过了一辈子公子哥儿的生活。成婚后,育有四男二女。长子辜能以解放后到台湾卖文为生。1957年,辜鸿铭百岁冥诞时,辜能以组织力量出版辜鸿铭的著作。次子辜营商解放后留在北京。

女儿珍东、娜娃是淑姑所生的两位千金。这两位小姐不仅聪颖明慧,学得多国语言,而且也继承了乃父的性格,骄傲、清高。


清末大儒

王闿运[1833-1916],近代学者、文学家,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太平军起义时,曾入曾国藩幕。后讲学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经学治《诗》、《礼》、《春秋》,宗法公羊。诗文在形式上主要模拟汉魏六朝,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所著除经子笺注外,有《湘军志》、《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文集》,并编有《八代诗选》,门人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楹联著述有《湘绮楼联语》等。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自号静安,又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父亲王乃誉是一商人。4岁丧母,父亲经常出门经商,对子女教育严格,养成王国维孤僻的性格。他两次到杭州参加乡试,未中,便倾向新学。甲午战争后,到上海,为《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同时,用业余时间入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从日本藤田丰八等学习日文及理化等课程。上虞罗振玉看到王国维扇面上所写咏史诗,赞赏其才学,在经济上帮助他,留他在东文书社当庶务。王师事罗振玉并终生依庇于罗。1901年王曾赴日留学,次年因病回国。1903年任南通师范学堂教员,1904年任江苏师范学堂教员,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1906年,罗振玉调京,在学部做官,王随之入京,次年在学部总务司行走,任学部图书馆编译。他对叔本华、康德、尼采哲学颇有兴趣,在《教育世界》发表过一批哲学论文,介绍德国哲学,又从事词和戏曲的研究。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1912年《宋元戏曲考》问世。

  罗振玉(1866一1940) 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后曾参预制造伪满洲国活动。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汉滨读易者、读易老人,后以字行。欧洲留学期间以Koh ( Kaw ) Hong Beng 为名,辜鸿铭的闽南语发音,回国后改用Ku Hung-Ming 立身著说。辜氏祖籍福建同安,185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华侨世家。其曾祖父辜礼欢曾为英属马来半岛的第一任华人首领。父亲辜紫云在槟榔屿一英国橡胶园内担任司理,母亲为葡萄牙人。橡胶园主布朗先生与辜紫云交谊深厚,并认辜鸿铭为义子。辜鸿铭 13岁时,布朗夫妇回苏格兰老家,携之同行,带他到英国读书。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辜鸿铭开始接受系统而正规的西洋教育。先是在当地的英国学校就读,后于1873年至1874年间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1877年春,他以优异成绩通过拉丁语、希腊语、数学、行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和修辞学等多门学科考试,荣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接着,他到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获工科文凭。之后又赴巴黎,在巴黎大学学习法文。1880年,他学成归来,返回槟榔屿,不久到新加坡英国海峡殖民政府辅政司任职。
  三年后,辜鸿铭巧遇归国途径新加坡的马建忠,两人一见如故,长谈三日。在马建忠的劝说鼓励下,辜鸿铭决定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旋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回到槟榔屿老家,剃发蓄辫,开始"中国化"的第一步,并开始补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
  1885年,辜鸿铭正式回国,并应邀入张之洞幕府,担任洋文案,深得器重,闽粤相随二十年。1905年,上海"黄浦浚治局"成立,辜鸿铭被聘为督办,在职三年。宣统复辟时,任外交部侍郎,晋郎中,后擢左丞。1910年1月,清廷列其为"游学专门一等",赏给文科进士,位仅次严复,列第二。同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就任上海南洋公学监督。
  辛亥革命后,他表示效忠清王朝,辞去公职,前往北京。1915年,北大聘之为教授,主讲英国文学。1917年张勋复辟,他出任外交部次长。复辟失败后,他回到北大教书。"五四"前后,他和林纾一样属于保守派,主张尊孔敬道,并用英文撰文反对新文化运动。1924年他应日本大东文化协会的邀请赴日本讲学三年,讲述东方文化,其间曾应辜显荣之邀到台湾讲学。1927年秋,辜鸿铭从日本回国。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辜鸿铭是清末民初将汉籍译成外文者中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人。

  陈三立(1852~1937),近代诗人。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二十一年(1895),上海开强学会,曾列名。此年,其父陈宝箴为湖南巡抚,创办新政,提倡新学,支持变法运动。黄遵宪、梁启超等相继来长沙协助。陈三立佐其父,多所筹划。当时与谭嗣同齐名,有"两公子"之称。政变后,以"招引□邪"罪,父子同被革职,永不叙用。他侍父退居江西南昌山即西山,筑□庐。二十六年(1900),父忧愤病死。此后,他常往返南京寓庐与西山间,亦漫游江南近地。清亡后,以遗老自居,与沈曾植辈相唱和。他好奖掖后进,诗弟子胡朝梁,号称传其衣钵。


《鲁豫有约》共访问了多少嘉宾,详细的。

[YYTvO]06.11.13_06超女·我的寻梦故事(4)厉娜·许飞·刘力扬.rmvb [YYTvO]06.11.14_06超女·我的寻梦故事(5)谭维维·Rebron·唐笑·阳蕾.rmvb [YYTvO]06.11.15_走近服装设计师(1)刘洋·梁子.rmvb [YYTvO]06.11.16_走近服装设计师(2)武学伟·武学凯.rmvb [YYTvO]06.11.17_走近服装设计师(3)郭培·罗峥.rmvb [YYTvO]06.11.18_走近服装设计师(4)房莹·计文波.rmvb [YYTvO]06.11.22_死里逃生.rmvb [YYTvO]06.11.23_马永红·我的理想(上).rmvb [YYTvO]06.11.24_马永红·我的理想(下).rmvb [YYTvO]06.11.25_子尤·我们在一起.rmvb [YYTvO]06.11.27_杂家·童安格(上).rmvb [YYTvO]06.11.28_杂家·童安格(下).rmvb [YYTvO]06.11.30红丝带·温暖与力量(上).rmvb [YYTvO]06.12.01红丝带·温暖与力量(中).rmvb [YYTvO]06.12.02红丝带·温暖与力量(下).rmvb [YYTvO]06.12.02说出你的故事.rmvb [YYTvO]06.12.05我的“抢鲜”人生.rmvb [YYTvO]06.12.06网络征婚.rmvb [YYTvO]06.12.07.鲁豫有约_闪婚(上).rmvb [YYTvO]06.12.08闪婚(下).rmvb [YYTvO]06.12.09_幸福由我传递.rmvb [YYTvO]06.12.12私塾小孩(上).rmvb [YYTvO]06.12.13私塾小孩(下).rmvb [YYTvO]06.12.14.鲁豫有约_全职爸爸.rmvb [YYTvO]06.12.15准妈妈的幸福与烦恼(1).rmvb [YYTvO]06.12.16准妈妈的幸福与烦恼(2).rmvb [YYTvO]06.12.19最熟悉的陌生人(上).rmvb [YYTvO]06.12.20.鲁豫有约_最熟悉的陌生人(下).rmvb [YYTvO]06.12.21我的未来不是梦.rmvb [YYTvO]06.12.22我要做富豪的妈妈.rmvb [YYTvO]06.12.23一个时代的笑声·追忆马季.rmvb [YYTvO]06.12.26康永来了(上).rmvb [YYTvO]06.12.27康永来了(下).rmvb [YYTvO]06.12.28两岸一梨园.rmvb


上一篇:裸体竞技

下一篇:孤芳不自赏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