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是哪一天,为了纪念那些活动.
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1、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2、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
国家公祭日是什么时候在哪里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2018年10月31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其中将国家公祭日当天全城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2015年12月13日,7时整。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进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纪念馆广场中央巨大黑色“灾难墙”墙上,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白字。中国第二次以国之名义祭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
国家公祭日始出于哪一年?
国家公祭日始于2014年。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扩展资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暨专题展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暨“女性摄影记者镜头中的卫国战争”专题展览2020年12月1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现场通过奏唱中国国歌、默哀、献花等形式,表达了对在南京大屠杀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遇难同胞和英烈的深切哀悼和缅怀。俄罗斯方面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颁发了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奖章,旨在表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讲述二战历史、传播和平理念、促进中俄友好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公祭日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暨专题展览
国家公祭日是几几年几月几日设定的?
国家公祭日是2014年2月27日设立的。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是确定历程:1、中国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不充分。20世纪50年代虽然有在报纸和教科书中提到南京大屠杀,在20世纪60-70年代有很大的空白;2、从1994年开始,江苏、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3、200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龙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4、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第三次递交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议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5、2014年2月25日下午,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6、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什么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是因为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我们应该怎么缅怀先烈?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82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82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让我们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设立过程?
2014年2月2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7年2月2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正审议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法案。报道称,虽然当地的日本文化会馆发起反对法案的签名征集活动。2017年10月27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议会通过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议案。扩展资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用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不仅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也有利于世界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一种世界记忆。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存在,尊重历史、敬畏历史,通过多种途径尽力保存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其意正在于表达对历史的尊重、追忆和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通过其特定的仪式和空间建构,可将人们带入历史的时空,置身历史的场景,去感受历史的真实,触摸历史的遗存。国家公祭作为一种周期性纪念,是保存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叙述的重要途径。国家公祭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无疑有助于国际社会建构和保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耻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什么意义
现实意义: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深远影响: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现在的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说明。国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中国梦而早日实现。
为什么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国家公祭日”为什么会设立在12.13这一天?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足够力量,才能保护自己国家的人民,不受外来之敌的侵犯。在大清末期,就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才使当时的人民,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负。我们对于这段历史,还是需要牢牢谨记在心的。在那样的年代,我们国家遭受的苦难,简直数不甚数。但是,需要有一个日子特别我们铭记于心。即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在中华大地上无恶不作的日本侵略者,开始侵占中国的南京。从这一天开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开始了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当中,我们30多万无辜的南京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屠杀。一、“国家公祭日”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件事,南京从1994年就早已经开始在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12月13日作为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子肯定没有问题。不管,在2014年之前,基本上属于南京地方的哀悼日,并没有上升到国家公祭日的地步。所以,在2014年在制定“国家公祭日”的时候,也是继续了这个已经持续了很久的哀悼日。2014年12月13日,国家正式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南京全城默哀,全国人民默哀。二、和平年代一样需要居安思危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想要现在的我们,铭记我们国家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现在处于的和平年代是多么的不易。为了我们可以摆脱过去,我们的无数先烈,为此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年代,我们一样需要居安思危。和平的取得其实并不容易,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一样有遭受战乱袭扰的人民。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更要知道我们国家曾经遭受的苦难。各位,对于“国家公祭日”,您还知道些什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中国5个公祭日分别是几月几日
12月13日只有一个国家公休日。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纪念已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一致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全国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奠在惨案中遇难的国民,增进现代人对国家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美国珍珠港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广岛长崎纪念馆等。,每年举行国家公祭。
中国有哪几个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只有一个是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什么时候开始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于2014年12月13日开始,是首个公祭日。上午9时56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站立在群众方阵前。1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随后,习近平同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公祭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走进纪念馆展厅,参观《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习近平等仔细观看,在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对日本战犯审判、南京大屠杀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展区,习近平不时驻足,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张德江在签字簿上签名。随后,习近平等亲切会见了参加仪式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遇难者遗属代表。
今天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什么时间开始?在哪里举行?
今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届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以及英语等外语频道将进行现场直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也将同步直播。
国家公祭祭奠谁?
公祭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同胞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今年7月6日上线的国家公祭网主页,列出了七类遇难对象供海内外网民悼念。
既然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定名,公祭时间也确定为每年的12月13日,为何公祭对象却如此“宽泛”?
“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侵华日军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作为国家公祭日设立专家组成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魔爪遍及中国各地,无数同胞遭遇杀戮。因而,专家组经慎重考虑后认为,既然是举国公祭,应将更多的战争死难者作为对象。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手抄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手抄报国耻不忘九一八,血腥历史叹哀殇。。借古鉴今兴衰事,屈辱伤痕警神州。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镜,照亮今天,警示未来!祝福祖国,和谐发展,团结一致,勇往直前,越来越强!九一八,忘不了你的痛,忘不了你的殇。无尽耻辱盈心间,十四年抗战从此起;碧血洒中原,五千万军民陨神州;弹指一挥间,五万万同胞齐下泪;八旬时光今已逝,依有几多伤痛留心间!君应知,血债终须血来还,国耻勿忘心中留。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让你我以史为鉴,知耻而后勇,知耻而自强!九一八日,国耻纪念,中华儿女,励志亮剑,坚定信念,保卫中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爱国的情感,敢于进取,自强不息。虽然我们还是青少年,但我们坚信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而贡献自己力量,唯有国防在,剩有兴旺处。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吾辈自强。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资料
导语:在中国源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令中国人能挺起腰板的辉煌历史,也有中国人蒙受的奇耻大辱。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资料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资料 【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六周内,在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纵兵屠杀无辜的罪恶行径,其手段野蛮残忍,且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并举。其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xx、xx的暴行,无数公私财物被掠夺,文化古都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以及陆续回到南京的外国使馆人员还秘密地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成为留存至今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动态画面。当年亲身经历日军暴行的南京军民,留下了大量的受害证言。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官兵,也留下了大量的加害记录。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设在南京的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均对南京大屠杀专案审理,对南京大屠杀案做了法律的定论,分别判处松井石根、谷寿夫等战犯绞刑和死刑。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延伸阅读:南京大屠杀前的淞沪会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在上海的陆战队的存在。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八·一三”事变。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xx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8月14日,当地xx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三个德械师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上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xx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这时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且能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而且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外国租界,在这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如果打的好,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力的。 这样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此役xx方面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0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的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但此时中国虽败而不乱,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军第10军10万人在金山卫登陆,中国统帅部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几天后日军包围网即将形成,前线中国军队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xx不得不同意撤退,在撤退过程前,因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国军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为此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数十万将士在撤往南京时分散,为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埋下伏笔。12万守军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数天南京就告陷。 这次淞沪会战,xx虽然战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xx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