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时间:2024-07-02 16:37:51编辑:奇事君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1、永新股份:受五道口基金、嘉华基金举牌,股价持续上涨。公司控股股东为黄山市供销合作联社,前期国家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公司有望直接受益供销合作社改革政策;公司主业塑料软包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新项目落地及原料成本下行,公司基本面有望触底回升;同时也是优秀的潜在转型标的。2、通产丽星:市值仅50亿左右,公司控股股东是深圳市通产集团,通产集团是深圳市国资委旗下深圳投控全资子公司。深圳投控拥有全资或控股企业67家,旗下产业中,证券、担保、建筑设计、产品包装、会展等行业竞争力排在全国前列。深圳投控已完成22家一级企业及177家二级企业改制工作,未来存在资产注入可能性。3、晨鸣纸业:大股东是寿光国资委,后续在管理层及员工激励方面可能会有进展。公司搭建了涵盖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新三板基金等在内的金融业务,其中融资租赁注册资金90亿,利润贡献弹性很大。从中期角度,造纸行业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公司主业基本面中长期拐点明确。4、珠江钢琴:控股股东是广州市国资委,合计持有公司股份82.68%,公司有望成为文化类资产整合平台。同时在广州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公司也可能通过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其他民营资本等方式降低国有持股比例。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钢琴生产企业,市占率35%,目前在寻求向数码乐器、音乐教育、文化娱乐及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转型。5、中钨高新:湖南有色私有化之后回归A股,是在新管理层上任后,五矿集团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我们预计这与五矿履行中钨高新的注矿承诺密切相关。湖南有色旗下120万吨钨矿山资产有望注入中钨高新,从而打造钨矿采选、APT冶炼以及硬质合金的钨全产业链龙头,离最终履行原先五矿注矿承诺(2015年12月26日)已经渐行渐近,确定性在增加。

上海国资改革股有哪些

1.集团资产平台相关个股:
  锦江集团:锦江股份、锦江投资;

  华谊集团:氯碱化工、三爱富、双钱股份;

  百联集团:百联股份、友谊股份、上海物贸;

  光明集团:光明乳业、金枫酒业、海博股份、上海梅林;

  电气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机电、自仪股份、海立股份、SST中纺;

  仪电集团:仪电电子、飞乐音响、飞乐股份。

  2.集团资产注入预期个股:

  上海地产集团的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上实集团的上实发展;久事公司的强生控股;城建集团的隧道股份;交运集团的交运股份;建工集团的上海建工;华虹集团的上海贝岭;兰生集团的兰生股份;建材集团的棱光实业等。

  3.区国资委旗下个股:

  金山区的金山开发;闸北区的西藏城投、ST二纺;黄浦区的老凤祥、新世界;崇明区的亚通股份;卢湾区的益民商业;静安区的上海九百;浦东新区的上工申贝、浦东建设。

  东方证券研报建议关注:1)资产整合预期的兰生股份(600826,未评级)等;2)引入战投转型发展的城投控股(600649,未评级);3)进行外延式扩张做大做强的上海梅林(600073,未评级)、百视通(600637,买入);4)有望通过股权激励激发活力的锦江酒店H股、友谊股份(600827,未评级)等;5)已完成前期改革,进入业绩提升期的上汽集团(600104,买入)、华域汽车(600741,买入)、上海医药(601607,未评级)等。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国家层面改革机制的理顺可能会带来两大影响:第一,在国企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央企改革可能还将是以试点企业为主导的格局;第二,国家层面改革方案落地时间的延后,使得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下一阶段市场的焦点。7月国务院国资委给出的一批央企改革试点,具有改革试点的典型性,我们认为第一批试点下属企业的改革仍将继续深化,利好相关公司,我们推荐:国药一致、国药股份、北新建材、国投新集。针对短期内可能公布的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我们认为中国建筑、中化集团、中国联通、五矿集团、中船重工、中国电子集团、中轻集团等大型央企集团入围的概率较高。我们推荐:中国海诚、振华科技。地方国企改革仍将是下一阶段市场关心的重点方向。我们认为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改革可能首先取得突破。特别是江苏,其省委省政府近日再次发布专门针对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属国资国企的“深化改革实施细则”。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先后发布国企改革的意见与细则,这在全国尚无前例。我们推荐:徐工机械、安徽水利、东吴证券、郑煤机、国元证券,另外江苏舜天、同力水泥、大地传媒、豫能控股等也有可能受益。我们继续看好改革领先省份,如上海、贵州等地的主题投资机会,推荐:飞乐音响、盘江股份、上汽集团和老凤祥等。


绿地控股国企混改

日前,绿地集团宣布启动新一轮深混改,进一步降低国有资产持股比例。对于已经从不折不扣的国企变成无实际控制人的绿地来说,这意味着绿地将向无实际控制人迈出更大的一步。但作为市值近千亿的大型房企,绿地没有实控人是好是坏?为什么要启动这次混改?绿地集团的问题是什么?混绿地改加剧无实控人局面。近日,绿地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第二大股东上海地产和集团第三大股东上海城投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不超过绿地总股本17.5%的股份。绿地集团工作人员表示,这意味着绿地开始了新一轮混改。但从股权的角度来看,一旦本轮二次混改完成,绿地将在没有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再迈进一步。绿地成立于1992年,曾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国企。2015年借壳上市,目前是十大地产公司之一。上市前,绿地进行了第一次真正的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在内部实施管理层持股,另一方面从外部引入社会资本持股,股权由单一国有股变为多股,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绿地控股202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以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为首的员工持股平台——上海绿地持有绿地35.45亿股,占比29.13%。上海地产持有绿地控股31.42亿股,占比25.82%;上海城投持股25亿股,占比20.55%。剩余社会资本持股比例为24.5%。股权穿透后,第二大股东上海地产和第三大股东上海城投都是上海SASAC的企业,其国有资产总额占比超过46%。虽然单个股东股权低于上海绿地,但国有资产总持股比例超过上海绿地。所以在外界看来,绿地一直被认为是国企。但对于混改后自身状态的界定,绿地在公告中表示“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根据第二次混改方案,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合计转让17.5%股份后,将合计持股约28.5%,这意味着如果绿地混改完成,上海国资的总持股比例很可能低于管理层持股平台上海绿地,即本次混改后的绿地将成为管理层唯一股东。绿地表示,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预计公司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但公司控制结构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京金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雨辰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公司法的角度来看,绿地的股权结构并不构成单一股东控股的情况。对于一个曾经100%由国资控股的国企来说,现在绿地已经演变成了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而随着二次国资混改的落幕,绿地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状态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谁是新的实力投资人?自第一家混合上市以来,股票市场无疑是对绿地状态最直接的反应。2015年,金峰控股借壳上市后,绿地控股集团股价持续涨停。当时股价高达40多元,市值超过3000亿,超过万科万达。但随后其股价掉头大幅下跌,进入漫长的下跌期。其最低价仅5元左右,市值仅近600亿元,大幅下滑80%。8月6日,绿地控股股价徘徊在7.8元左右,市值仅950多亿元,缩水超过2/3 comp基于此,有市场观点认为绿地的二次混改很大程度上指向了绿地的市场价值。通过引入新资本和股权多元化,预计将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对此,上述绿地集团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两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集团出售股份,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调整国资布局结构,改善公司股权结构。绿地集团根据两大股东的通知披露了这一相关信息。然而,在股权转让公告发布10分钟后,绿地集团在关伟发文称,新一轮混改将引入“新的实力战略股东”。“作为混改模式整体上市5年后,率先启动新一轮深混改。”绿地集团表示,通过向上市公司引入新的优秀战略股东,支持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经营管理自由度。“应该是重量级企业”,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陆文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绿地的新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有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因为绿地的资金压力相当大。引入央企背景的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解决债务问题。然而,一些市场分析师也表示,引进的新股东很可能是一家有产业背景的央企,绿地的多元化更需要产业的支撑。到底是谁启动了这次混改?是绿地两大股东还是绿地本身?绿地集团公告和官微发文的指向性略有不同,但这些回应均显示出,从更深层次来看,绿地集团急需做出改变。业绩不好就换股东?绿地怎么了?对于绿地而言,市值持续下跌只是表象,在5年时间里,其股价一路下跌,距高峰跌去了80%。这意味着,至少在5年时间里,这家公司并不被资本市场投资者看好。这显然与绿地集团的光环大相径庭。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225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305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房地产主业实现结转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21%;基建板块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47%。对此,张玉良表示,绿地控股已经成功转型,形成了“房地产、基建两大主业并驾齐驱,金融、消费、健康等协同产业双向赋能”的经营格局。不过,这与绿地此前的预期有较大的差距。2013年时,张玉良表示,今年的经营收入预计会超过3200亿元,预计明年经营收入会超过4000亿元,后年会超过5000亿元。截至2019年,绿地营收刚过4000亿元,离5000亿元还有不小的差距。而2020年,在疫情的考验下,绿地经营含金量更是相形见绌。据绿地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绿地实现营业总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加4.14%。多个利润指标降幅更大,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同比减少7.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亿元,同比减少10.79%。在占到整体业绩半壁江山的房地产业,绿地更为逊色。2020年1-6月,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31.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30.7%;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30.2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7%。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8.4%、5.4%,绿地降幅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绿地与行业龙头恒大、碧桂园、万科等对比来看,这些龙头房企销售业绩基本维持在小幅增长或降幅不大的格局,相较之下,绿地业绩下滑可谓剧烈。对此,卢文曦指出,绿地近年来发展战略上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产品线过于偏重商办项目等,由此导致资金投入大、回收慢,最终衍生出资金链危机、管理危机。此外,其城市布局在三四线城市占比过大,整体扩张步子过大,其问题逐渐显现。去年以来,绿地集团频频曝出危机,包括出现多起房屋质量安全事件、超高层建筑停工风波等。对此,张玉良回应称,2020年绿地将在不加大杠杆的情况下融资,拿地重心回到一二线城市,同时要全面反思,对一般的工程质量问题全面避免,重大的工程质量问题要杜绝。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重心转移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绿地是否能够承受?绿地业绩快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营收、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有所增长的情况下,绿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反而由789亿元降为776亿元,下降了13亿元,与此同时,其总资产由11457亿元增长至12019亿元,增长了562亿元,这显示出绿地很可能采取负债扩张、进一步加大了杠杆。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公司业绩不好,股东可以据此对管理层进行考核,甚至是更换管理层。但从绿地股权转让信息来看,目前的局面是,业绩不好,同时换股东引入新实力投资者。王玉臣表示,管理层和股东并不是截然相对的概念,管理层通常而言正是股东的利益代表,股东不存在被动撤换的问题;本次国资减持,很可能还是套现,同时借机引入新的投资方来优化股权结构。相关问答:绿地是国企还是央企1、绿地是国企。“绿地”一般指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又称“绿地集团”,实质是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18日,是中国市场化改革浪潮中诞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根据国有企业的定义可知,绿地属于国有企业的一种。2、绿地房地产主业的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新城、特色小镇、会展中心、现代产业园等领域优势明显,对我国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从2000万元注册资本起步,经过28年的持续成长,已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金融、消费、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经营格局。2019年,绿地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1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280.83亿元、利润147.43亿元,为迈向资产及收入“双万亿规模”、进军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专家建议取消探亲假

下一篇:国旗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