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海瑞罢官

时间:2024-07-02 11:55:12编辑:奇事君

海瑞罢官的故事简介:什么是海瑞罢官

参考下面的讲述:
明人海瑞,号“刚峰”,这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只要是看不过眼的事,不仅贪官污吏他敢参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骂不误。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职向嘉靖皇帝朱厚熜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写道:“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嘉靖,家家净也!”气得朱厚熜直哆嗦。在历史上,一个忠直之士,倘若又难逢明主,那他能活下来的机会十分渺茫,而海瑞却是个例外,尽管他一生也并不顺利,但却得以善终,推究起来,在他恪守方的性格背后,也不缺乏圆的智慧。
海瑞于公元1514年出生于海南琼山一个贫穷的家庭中,3岁时便没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担负起了养育和教育他的责任。海瑞的母亲和当年的孟母一样,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从海瑞幼年起便让他读《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小海瑞也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嬉戏,但只要冒出玩耍的念头,就会遭到母亲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由此也形成了海瑞正统、刚直的性格。只是这样的性格在他初入官场时便遭遇了挫折。
海瑞担任的第一份公职是福建南平的教谕,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次,延平府的御史到南平县视察工作,照例要往孔庙行香朝典,海瑞带着两名教官早早在庙堂迎候。在当时的官场上,下级迎接上级,一般都要行跪拜之礼,所以当御史大人进门后,随同的两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却站着,只是略略作揖而已。三个人的反差非常鲜明,两边伏地弯弓,中间一杆高耸,俨然一个笔架——海瑞自此便留下了“笔架博士”的雅号。御史大人走南闯北,显然没有见过这么不懂规矩的人,大为震怒,训斥海瑞不懂礼节。海瑞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到御史您所在的衙门里,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碰到这么一个既死板又较真的下属,御史大人虽然怒发冲冠,却也无可奈何。不过诚如诗人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学校之外的地方找海瑞的茬儿,御史大人还是多的是办法。他处处使绊子,事事下套子,左支右绌,弄得海瑞狼狈不堪。海瑞一气之下,就写了辞职报告,撂挑子不干了。好友朱镇山听说了,赶紧劝他,千万不可因为争一跪之礼擅自离职,四十岁才弄个公务员身份不容易,遇到小小挫折就负气而走,经不起磨砺,还怎么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
这件事给海瑞上了很好的一课,要在风气恶浊的官场混,单凭一股正直忠勇之气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开动脑筋,以智取胜。
开了窍之后的海瑞,很快就把这一思想活学活用到了现实之中。海瑞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有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此地,接待人员按海瑞规定的标准为其提供食宿,这与一路走来远接高迎、大吃大喝外加红包的风光大相径庭,胡公子一怒之下把负责接待的驿吏捆绑倒挂起来,鞭打训斥。海瑞得知消息,马上带人把这个气焰嚣张的胡公子抓了起来,然后面容严肃地对众人说:“胡总督为官堂堂正正,他一直教育属下不要铺张浪费。现在这个人行装奢侈,一定不是胡总督的儿子。”下令将他胖揍一顿,关进大牢,并没收了他搜刮来的数千两银子,充入国库。之后,他又提笔给胡总督写了一封信,说您向来最重操守,对子女以及身边的人看管得很严,现在有这么一个人竟然敢冒充您的公子,在这里混吃混喝,胡作非为,我已经把他拿下,想跟您核对一下,并请求指示。弄得胡总督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得打掉牙往肚里咽,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都御史鄢懋卿下基层视察,他可是大奸臣严嵩手中的红人,沿途官吏们自然不能错过这个高攀的机会,纷纷破格接待,只要领导高兴,花多少钱是不在乎的。鄢御史长年搞纪检工作,对官场风气自然烂熟于胸,为显清廉,他发出告示说:“本官素性简朴,不喜承迎。沿途饮食供帐,都应俭朴为尚,毋得过为华奢,侵扰百姓。”话虽这么说,可鄢御史的大队车马所到之处,无不呈风卷残云之势。眼见就要到淳安县了,海瑞心里也很着急。淳安财政紧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倘若只搞个四菜一汤来接待,肯定脱不了怠慢之嫌。思虑良久,海瑞计上心来,他又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给鄢御史。信上说:您是天下第一廉官,过州过府,轻车简从,从不增加地方负担。但现在有些人专门败坏您的名声,说您每到一地“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供帐极华丽,就是溺器也用银器之具”。这把我搞糊涂了,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请您明示,我好做准备接待。一席话像是打了鄢御史一记火辣辣的耳光,作不得声,还不得不对传言解释一番,又表扬了海瑞几句,只是他为了图耳根清净,干脆借口公干,绕道而行,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
正直的操守,倘若没有圆润的智慧,海瑞不要说乌纱帽,恐怕几个头也不够杀的了。就像他大骂皇帝的上疏,尽管他抬着棺材上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其实他在奏疏中,还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开头,他大唱赞歌,猛灌迷魂药:“陛下天质英断,睿识绝人,可成尧舜禹……”云云,后面的话虽然刺激了些,但说的还是入情入理,嘉靖皇帝开始有些脸红耳热,直呼把他给我抓起来,之后还是把奏疏看了好几遍,一会儿叹息,一会儿摇头,忍不住对身边人说:“海瑞这个人像比干那样的忠烈,我却不是商纣王,我不会杀他!”
以海瑞直来直去的性格,他是反对弯弯绕的所谓官场谋略之术的,但再有棱角的石头,也禁不住溪水的打磨,只不过海瑞的圆润,从未失去刚直的内心。那一段段至今让人荡气回肠的轶事,让他“海青天”的光环格外熠熠生辉。


海瑞罢官是什么故事啊?

海瑞罢官的故事:徐阶的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小兰母洪阿兰告状,华亭县令王明友受贿,杖毙小兰祖父。应天巡抚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阿兰,查明了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令退田。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了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罢官归里。在历史上,一个忠直之士,倘若又难逢明主,那他能活下来的机会十分渺茫,而海瑞却是个例外,尽管他一生也并不顺利,但却得以善终,推究起来,在他恪守方的性格背后,也不缺乏圆的智慧。扩展资料:《海瑞罢官》是历史学家吴晗于1961年发表的一部九场历史京剧剧本。作者酝酿创作此剧,一方面是应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正在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提倡学习海瑞敢讲真话。1960年底完成剧本,1961年1月在北京首次演出。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该剧是影射现实,把京剧《海瑞罢官》中的海瑞平冤狱等情节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说是当前阶级斗争的反映,是“一株大毒草”。此文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为发动“文化大革命”制造舆论。从而又进一步导演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大批判,作者吴晗因此被迫害致死。参考资料:海瑞罢官-百度百科

海瑞罢官事件的简介是什么呀?

《海瑞罢官》 中国京剧作品。吴晗编剧。发表于1961年。剧情是明代松江府告老还乡的太师徐阶的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小兰母洪阿兰告状,华亭县令王明友受贿,杖毙小兰祖父。应天巡抚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阿兰,查明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令退田。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罢官归里。全剧主要颂扬了海瑞执法严明,为民申冤除害,不畏强暴的刚正不阿精神。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谁曾写过一部关于海瑞的历史剧

北京市副市长、著名明史专家吴晗遂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
但愿没有人相信,人们有朝一日会突然双脚跳进这样一种热烈的心灵状态之中,后者的标志或比喻可能是一支刚刚唱完的舞曲。在学习这样一种舞蹈之前,人们必须已经完全学会了行走和跑步;而且,在我看来,始终只有少数人是命定能够做到自立的。在人们首先敢于靠自己的四肢走出去,没有襻带和扶手,在自己春天的充满最初青春力量和形形色色诱惑的时期里,人们已经受到了最恶劣的危害,经常颤抖不已,灰心丧气,犹如一个逃亡者,犹如一个被流放者,带着一颗战栗的良心,以及对自己道路的奇特怀疑:如果朝气蓬勃的精神自由就像一瓶葡萄酒










中文名: 吴晗
别名: 吴春晗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义乌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69年10月17日
职业: 历史学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信仰: 辩证唯物主义


编写寓言

龙神通广大,影响深远,十二生肖中没有一种能和它相比的。尽管龙和人类陌生,其他如牛、马、羊、鸡、猪、狗、兔、猴,倒和被谑称为“两脚兽”的人关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剥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岭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钱包,蛇胆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劲,形容猥琐,行动鬼祟,不但贪污盗窃,与人争食,还能传布鼠疫,危害极大,因此我们报刊上的流行语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说。但谚云“咬人的狗不叫”,随口嚷嚷,喊打不等于真打。因为我们家大业大,无妨眼开眼闭,犯不着过分认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龙安然并坐,高踞一席,从未中说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也不知道这十二生肖是谁圈定的,如果改用选举,鼠肯定要落选。
龙代表至尊无上的帝王,君临天下。帝王之宅,龙幡虎踞,帝王凤目龙睛,穿龙袍、睡龙床、坐龙庭,“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是大诗人王维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兴,是龙心大悦;一发火,是龙颜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后有妃,“后宫佳丽三千人”,替他生产龙种。他一旦死去,就叫龙驭宾天。而继承王位的,自然非龙种莫属。龙子龙孙,绵延不绝,才能万世一系,系于不隳。终身制和世袭制是封建法统的精髓,但检点二千余年的王朝兴替史,终身制和世袭制都不免有些麻烦。秦二世而斩,开头就开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诗说:“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琐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把秦祚短促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种书生之见,未必认为确论。刘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马上得天下,安用诗书!”抗日战争胜利,由重庆复员的人物,以“老子抗战八年”为口头禅;解放以后,则有“江山是我们打的”,同义反复,一脉相沿,来源极古。
龙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天子门下的文臣武将,文的才华出众,称为龙跃凤鸣;武的气慨不凡,喻为龙骧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龙驹凤雏了。老百姓婚娶,是终身大事,享有点龙凤花烛的特殊待遇,显示皇恩浩荡。舞龙灯,赛龙船,当然是盛世风光的点缀。宝剑中的名器,号为龙泉。马中良材,拥有龙马、龙文、龙媒、龙孙等美称。庭园中有龙柏、龙爪槐,龙舌兰,筵席上有龙虾,果品中有龙眼,香料中有珍贵的龙涎香。还有一种状如蟑螂的龙虱,是广东人酷食的美食。这里随手掇拾,已经美不胜收。但列举的只限于龙的“正面形象”,还另有些龙,例如小菜场上的长龙,令人谈龙色变的龙卷风,困为可能引起消极影响和不良反应,为了顾及社会效果,恕置不论。
文学艺术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龙的影子。鸿篇巨制、锦心绣口的天才运作,是雕龙高手;等而下之,就属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有关龙的掌故、传说、寓言、神话,瑰奇谲丽,摆起龙门阵来,决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还很耐人寻味。“叶公好龙”的故事,现已为人所熟知。据说叶公爱龙,满屋子都是龙画、龙雕、龙饰,龙受宠若惊,引为知己,就从天而降,登门拜访。谁知龙头刚在窗口出现,叶公就骇得拔腿而逃。叶公是古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这样的东西,供在玻璃窗里,当做政治摆设,或者挂在口边,作为茶余酒后的清谈,是很有趣的,很能装点文明风雅,但一遇到真价实货,就难免步叶公后尘,“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了。
《封神榜》里对龙王的描写很不严肃。哪吒闹海,不但把东海龙王敖光的水晶宫闹得家翻宅乱,打死龙王三太子,抽了龙筋,还把敖光叫做“老泥鳅”,揭了他的龙鳞,打得他大叫“饶命”。哪吒是七岁的孩子,当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一条“革命”道理;而因为他不但是东塘关总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干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转世,很有来头的缘故。
《西游记》更有歪曲龙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来唐朝长安西门街有个卖卦先生,神机妙算,曾给相识的渔夫卜课,看准在哪里下网能够得鱼。就为这点小事,东海龙王敖光认定有损水族利益,怀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机会,以权谋私,违法作弊,设就圈套,准备狠狠地整那卖卦先生,不想因此触犯天条,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时三刻就要问斩,而监斩官却是唐太宗驾下的丞相魏徵。亏得卖卦先生宽厚,以德报怨,指点龙王赶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护,慨允帮忙,把魏徵招来对弈,扣在御前,延误他的监斩时刻。谁知魏徵铁面无私,伏在桌上打了个瞌睡,灵魂出窍,还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龙头砍了。这个故事说得神乎其神,大大丑化了龙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为训的。魏徵诚然是史书公认的一代名臣,提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无道理,敢于“犯颜正谏”,骨头很硬。为了表示敬老尊贤、安国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头表扬,但却不可不知高低轻重,妄想“步武前贤”,向魏徵学样。须知龙喉下有逆鳞,触犯了,龙要起杀心的。最好学点庄子说的“屠龙术”云里雾里,光说不练。二十年前,有人轻举妄动,在报上鼓吹学习魏徵,又有人编什么《海瑞上疏》、《海瑞罢官》,结果引爆了那一场天摇地动、鬼哭神号的大事变。人命关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是“十分必要”的。《红楼梦》写秦可卿闺中有一副对联,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宝玉看了大不以为然,这样不通世故,不识时务,难怪贾政认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挞了。
有些传奇志怪中所写的龙,却颇有些平民化的倾向。龙究竟是什么样子?《柳毅传》中有一段细腻的笔墨:“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十雹,一时皆下”。威灵显赫,很有盛气凌人的派势。其实这条龙只是性子暴烈,却讲究人情,嫉恶如仇,很容易亲近的。《柳毅传》里的龙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缱绻,美貌多情,被薄幸的丈夫所抛弃,悲苦无告,落得牧羊道畔,经过许多曲折,终于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书生柳毅。她认为这段人龙混杂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个普通听天由命的善良妇女,有失龙君千金风度。柳毅娶了龙女,白日飞升,享用豪华,胜于公卿,而且朱颜长驻,成了神仙。自来龙门难逃,狗洞易钻,夤缘进身,正是终南捷径。古往今来,多少蝇营狗苟的风云人物、火箭干部,就是这样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长。柳毅是正派人,以“义夫”自许,不幸考不上进士,却幸而遇见龙女,一念之善,无意中由攀龙而乘龙,为后世的登龙术多开了一道门路,很值得投机家焚香顶礼,表示感谢。
虎啸风生,龙腾云涌,在十三大的风云际会中,十亿人翘首长天,祝愿中华民族这条五千年的东方老龙乘时崛起,不要重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态,那么草野蚁民,就要欢欣鼓舞,山呼万岁了。
回答者:hncscz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3 08:39

--------------------------------------------------------------------------------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
龙吟虎啸:像龙虎那样长吟长啸。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龙跃凤鸣:神龙腾跃,凤凰长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争虎斗:形容竞争非常激烈。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步态稳健、沉著。
群龙无首:比喻没有人领导。
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叶公好龙:喻指不是真心喜欢某件事或物,却做出一副喜欢的样子。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回答者:TCK2005113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6 14:53

--------------------------------------------------------------------------------

龙神通广大,影响深远,十二生肖中没有一种能和它相比的。尽管龙和人类陌生,其他如牛、马、羊、鸡、猪、狗、兔、猴,倒和被谑称为“两脚兽”的人关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剥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岭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钱包,蛇胆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劲,形容猥琐,行动鬼祟,不但贪污盗窃,与人争食,还能传布鼠疫,危害极大,因此我们报刊上的流行语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说。但谚云“咬人的狗不叫”,随口嚷嚷,喊打不等于真打。因为我们家大业大,无妨眼开眼闭,犯不着过分认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龙安然并坐,高踞一席,从未中说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也不知道这十二生肖是谁圈定的,如果改用选举,鼠肯定要落选。
龙代表至尊无上的帝王,君临天下。帝王之宅,龙幡虎踞,帝王凤目龙睛,穿龙袍、睡龙床、坐龙庭,“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是大诗人王维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兴,是龙心大悦;一发火,是龙颜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后有妃,“后宫佳丽三千人”,替他生产龙种。他一旦死去,就叫龙驭宾天。而继承王位的,自然非龙种莫属。龙子龙孙,绵延不绝,才能万世一系,系于不隳。终身制和世袭制是封建法统的精髓,但检点二千余年的王朝兴替史,终身制和世袭制都不免有些麻烦。秦二世而斩,开头就开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诗说:“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琐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把秦祚短促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种书生之见,未必认为确论。刘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马上得天下,安用诗书!”抗日战争胜利,由重庆复员的人物,以“老子抗战八年”为口头禅;解放以后,则有“江山是我们打的”,同义反复,一脉相沿,来源极古。
龙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天子门下的文臣武将,文的才华出众,称为龙跃凤鸣;武的气慨不凡,喻为龙骧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龙驹凤雏了。老百姓婚娶,是终身大事,享有点龙凤花烛的特殊待遇,显示皇恩浩荡。舞龙灯,赛龙船,当然是盛世风光的点缀。宝剑中的名器,号为龙泉。马中良材,拥有龙马、龙文、龙媒、龙孙等美称。庭园中有龙柏、龙爪槐,龙舌兰,筵席上有龙虾,果品中有龙眼,香料中有珍贵的龙涎香。还有一种状如蟑螂的龙虱,是广东人酷食的美食。这里随手掇拾,已经美不胜收。但列举的只限于龙的“正面形象”,还另有些龙,例如小菜场上的长龙,令人谈龙色变的龙卷风,困为可能引起消极影响和不良反应,为了顾及社会效果,恕置不论。
文学艺术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龙的影子。鸿篇巨制、锦心绣口的天才运作,是雕龙高手;等而下之,就属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有关龙的掌故、传说、寓言、神话,瑰奇谲丽,摆起龙门阵来,决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还很耐人寻味。“叶公好龙”的故事,现已为人所熟知。据说叶公爱龙,满屋子都是龙画、龙雕、龙饰,龙受宠若惊,引为知己,就从天而降,登门拜访。谁知龙头刚在窗口出现,叶公就骇得拔腿而逃。叶公是古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这样的东西,供在玻璃窗里,当做政治摆设,或者挂在口边,作为茶余酒后的清谈,是很有趣的,很能装点文明风雅,但一遇到真价实货,就难免步叶公后尘,“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了。
《封神榜》里对龙王的描写很不严肃。哪吒闹海,不但把东海龙王敖光的水晶宫闹得家翻宅乱,打死龙王三太子,抽了龙筋,还把敖光叫做“老泥鳅”,揭了他的龙鳞,打得他大叫“饶命”。哪吒是七岁的孩子,当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一条“革命”道理;而因为他不但是东塘关总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干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转世,很有来头的缘故。
《西游记》更有歪曲龙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来唐朝长安西门街有个卖卦先生,神机妙算,曾给相识的渔夫卜课,看准在哪里下网能够得鱼。就为这点小事,东海龙王敖光认定有损水族利益,怀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机会,以权谋私,违法作弊,设就圈套,准备狠狠地整那卖卦先生,不想因此触犯天条,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时三刻就要问斩,而监斩官却是唐太宗驾下的丞相魏徵。亏得卖卦先生宽厚,以德报怨,指点龙王赶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护,慨允帮忙,把魏徵招来对弈,扣在御前,延误他的监斩时刻。谁知魏徵铁面无私,伏在桌上打了个瞌睡,灵魂出窍,还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龙头砍了。这个故事说得神乎其神,大大丑化了龙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为训的。魏徵诚然是史书公认的一代名臣,提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无道理,敢于“犯颜正谏”,骨头很硬。为了表示敬老尊贤、安国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头表扬,但却不可不知高低轻重,妄想“步武前贤”,向魏徵学样。须知龙喉下有逆鳞,触犯了,龙要起杀心的。最好学点庄子说的“屠龙术”云里雾里,光说不练。二十年前,有人轻举妄动,在报上鼓吹学习魏徵,又有人编什么《海瑞上疏》、《海瑞罢官》,结果引爆了那一场天摇地动、鬼哭神号的大事变。人命关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是“十分必要”的。《红楼梦》写秦可卿闺中有一副对联,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宝玉看了大不以为然,这样不通世故,不识时务,难怪贾政认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挞了。
有些传奇志怪中所写的龙,却颇有些平民化的倾向。龙究竟是什么样子?《柳毅传》中有一段细腻的笔墨:“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十雹,一时皆下”。威灵显赫,很有盛气凌人的派势。其实这条龙只是性子暴烈,却讲究人情,嫉恶如仇,很容易亲近的。《柳毅传》里的龙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缱绻,美貌多情,被薄幸的丈夫所抛弃,悲苦无告,落得牧羊道畔,经过许多曲折,终于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书生柳毅。她认为这段人龙混杂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个普通听天由命的善良妇女,有失龙君千金风度。柳毅娶了龙女,白日飞升,享用豪华,胜于公卿,而且朱颜长驻,成了神仙。自来龙门难逃,狗洞易钻,夤缘进身,正是终南捷径。古往今来,多少蝇营狗苟的风云人物、火箭干部,就是这样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长。柳毅是正派人,以“义夫”自许,不幸考不上进士,却幸而遇见龙女,一念之善,无意中由攀龙而乘龙,为后世的登龙术多开了一道门路,很值得投机家焚香顶礼,表示感谢。
虎啸风生,龙腾云涌,在十三大的风云际会中,十亿人翘首长天,祝愿中华民族这条五千年的东方老龙乘时崛起,不要重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态,那么草野蚁民,就要欢欣鼓舞,山呼万岁了。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
龙吟虎啸:像龙虎那样长吟长啸。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龙跃凤鸣:神龙腾跃,凤凰长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争虎斗:形容竞争非常激烈。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步态稳健、沉著。
群龙无首:比喻没有人领导。
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叶公好龙:喻指不是真心喜欢某件事或物,却做出一副喜欢的样子。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上一篇:海上孟府大结局

下一篇:海清老公个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