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从伊拉克撤军

时间:2024-07-02 11:30:26编辑:奇事君

海湾战争的事件经过

1、1990美国布立顿号巡防舰开进波斯湾海域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美国和伊拉克的关系恶劣。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盟国。2、1990年7月末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谈判停止,伊拉克在科威特边境大量驻军,萨达姆·侯赛因召见美国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进行一次四目谈话。3、1979年美国将伊拉克列入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两伊战争期间美伊关系逐渐改善。随着革命后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为了防止伊朗获胜从而输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美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援助,将其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上撤除,并销售武器给伊拉克。除了公开渠道的援助,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指导伊拉克军队的猜测也广泛流传。4、美国时任国防部长会晤沙特阿拉伯国防部长1989年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与科威特特工首长会晤。5、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声称获得了一份这次会晤的备忘录。后来伊拉克以这份备忘录为由声称中央情报局和科威特阴谋瓦解伊拉克的经济和政治稳定。6、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拓展资料:海湾战争(英文:Gulf War,阿拉伯文:حرب الخليج الثانية,波斯文:جنگ خلیج فارس),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1]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参考链接:海湾战争

2015年3月世界冲突时事报道有哪些?5条

土耳其政府4日宣布召回驻美国大使,此举是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4日通过的一项决议。该决议认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杀害100多万亚美尼亚人属于“种族屠杀”。

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当地时间3日下午公布总值48亿欧元(65亿美元)的一揽子紧缩方案,冀望在今年把巨额财政赤字减少4个百分点。由于收入“奶酪”被触动,希腊公务员、税收官等群体拟在工会的组织下举行大罢工以示抗议。

阿富汗首都自杀式爆炸 至少7人死20多人伤.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26日清晨发生至少两起剧烈爆炸。警方称,一伙武装分子占据市中心一座商场后与警方发生枪战,已造成多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警察。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26日清晨发生至少两起剧烈爆炸。

美军在喀布尔爆炸现场与恐怖分子交火.

25日发自喀布尔爆炸现场报道,爆炸发生后,饭店现场以及周边公园爆发激烈的枪战。从本网记者现场看到的情况来看,最先到的是喀布尔警察,准军事人员,紧随其后的是阿富汗政府军和反恐怖警察,最后是美军和驻阿其它联军人员也抵达现场,并与恐怖分子交火至少一个半小时。

朝鲜强烈反对韩美军演 警告或将进行军事应对
.据韩联社报道,朝鲜对将于下月举行的韩美关键决断军演发出警告,称“这是为先发攻击我们共和国进行的核战争军演”,并威胁称将进行军事应对。

据报道,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25日通过发言人谈话称:如果不顾反复警告,(美韩)强行实施关键决断军演,“将进行强硬的军事应对”,“必要时,将动用包括核遏制力在内的所有攻击与防御手段,捣毁指挥中心”。


海湾战争参与了41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只有39个国家参与海湾战争。西方15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德国和荷兰;阿拉伯9国:沙特、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东欧3国: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其它12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塞内加尔、尼日尔、塞拉利昂、阿根廷、洪都拉斯、新西兰、韩国、新加坡。扩展资料:1、海湾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 。2、海湾战争的结果: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3、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湾战争

本月世界冲突时事报道

菲律宾发生踩踏事件造成88人死亡280人受伤
国际新闻-焦点新闻2006/02/04 16:47 中新社香港二月四日电 马尼拉消息: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区一个体育馆四日上午发生踩踏事件,菲律宾红十字会主席理查德?戈登说,目前至少确认有八十八人死亡,二百八十人被送往医院治疗。 踩踏事件发生在马尼拉市的帕西格郊区。当地警方说,事发前,体育馆外有数千人正....

俄罗斯两艘警备艇接连闯入日本北部领海
国际新闻-焦点新闻2006/02/05 14:33 中新网2月5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当地时间4日下午1点,日本第一管区海上保安本部的巡逻船在该国北部北海道稚内市的宗谷岬西北约31公里的海面发现一艘俄罗斯警备艇(约600吨)以及试图逃脱该艇追捕的伯利兹籍船只“FEYA”号闯入了日本领海。下午4点左右,另有一艘俄罗斯警....

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架直升机在吉布提坠毁
国际新闻-焦点新闻2006/02/18 07:36 新华网消息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美国五角大楼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架CH-53直升机17日晚在东非国家吉布提的近海坠毁,机上共有12人,目前正在展开搜救工作。 五角大楼官员说,目前没有迹象显示飞机是遭到敌方袭击后坠毁的。(苏影)


当今世界是否正发生一场军事革命?

是的,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世界“新军事变革”,也叫“军事信息化变革”。

它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

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
四个“革新”也就是:
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
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
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
一个“转变”,
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具体见下边链接。

我觉着可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浪潮即信息技术革命写起,写第三次浪潮推动了世界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改变,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军事斗争的各个方面,接着以海湾战争为例,说改变了1,2,3,4。。。然后说信息化1,2,3,4。。。。


问题,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全维军事革命,其核心是(?)。答案为什么是(军事信息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全维军事革命,其核心是军事信息化革命。因为第一个包含所有军事信息化,第二个只有信息化军队和装备,是第一个的局部体现。军队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最高军事领率机关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军队现代化。扩展资料:军队信息化的目的: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军队的核心战斗力——信息力和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因大量采用信息技术而使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实现科学合理的整合后产生的1+1〉2的作战能力。这里,我们可把结构力分解为功能结构力和组织结构力。功能结构力是指目标探测、跟踪识别、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战场防护、作战机动和毁伤评估等作战功能实现一体化后产生的作战能力;组织结构力则是陆、海、空、天、电等各作战单元和各种部队一体化、网络化后生成的作战能力。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过程,信息化军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信息化军队,是信息时代的主要军队形态,是规模小、质量高,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由新型军事人员构成,以信息力为作战力量最重要构成要素,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网络化、知识化、一体化武装集团。

二战前的局部战争

抗战初期,中国
苏芬战争,苏联失败,二战开始导致芬兰加入纳粹阵营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不过二战开始不久意大利就被赶了回去
西班牙内战,倾纳粹的弗朗哥政权胜利,苏联和纳粹德国第一次间接交锋,德国试验了自己的闪击战雏形
德国入侵奥地利,“和平方式”,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
诺门坎战役,苏联著名的元帅朱可夫指挥,日本失败,彻底改变了和德国合围苏联的战略方针,使得苏军放心的把东部防线一侧的集团军群调往西线抗击德军,直接导致了德军在欧洲东线战场的失败
德波苏台德领土纠纷,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冲突,最多只能算是德国的纳粹渗透势力和当地倾纳粹力量勾结,首先分裂该地区,然后挑起纠纷,为德军全面入侵波兰找借口。
苏波兰东线领土纠纷,苏台德地区纠纷刚刚开始,德军重兵集结在波兰边境的时候,苏联就找借口挑起了这个事端。
严格意义上说,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其它大国只是口头宣战,并没有实际的动作,直到德国完成了吞并波兰,英法联军才完成集结,不过当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的时候,其实整个欧洲战场的形势就已经定下来了。


二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有哪些

朝鲜战争,是一场朝鲜(DPRK)与韩国(Korea)之间的国家和民族统一战争,同时也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韩半岛)的体现。美国、苏联与中国三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入侵韩国开始,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由于没有签订和平协议,“技术上讲”这场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朝鲜和联合国军依然处于战争状态。主要的参战者除了南北韩外,还包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派小规模部队参战。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

五次中东战争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现越南政府称之为: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为新民主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所谓越共)反抗美国及其傀儡政权越南共和国(南越)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美国完败的一场战争(虽然美国政府自称是“光荣的撤退”)。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南方反政府军“民族解放阵线”在北越领导人胡志明的支持下,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扶植南越的美国总统是Dwightd David Eisenhower(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John Fitzgerald Kennedy(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Richard Milhous Nixon(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统一了越南全境。

英阿马岛战争
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双方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从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一直到6月14日被英国夺回,战争结束,历时74天。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24日-1999年6月10日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南联盟最终软化了立场,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6月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伊拉克战争 2002年3月20日-2002年4月15日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战争僵持阶段。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战争转折阶段。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战争收尾阶段。美军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

另有中越战争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西线云南省和东线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 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 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 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

中国解放军战役部署: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欠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东线5个军10余万人分14 路进入越南境内,3小时后,北集团突破莫隆,歼敌独立营,向通农前进,助攻部队正在茶灵方向与敌激战,呈胶著状态,一线尖刀部队陷入苦战。 同日,西线5个军约10万余人在杨得志指挥下,从云南边境攻入越南。
[编辑]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但中国解放军伤亡惨重,仅2月17、18日两天阵亡人数就达4,000余人。[来源请求]

* 2月17日,中国突袭越南,战争开始,中国占领孟关镇。
* 2月18日,占领清水,越军在高平战线以坑道顽抗,谅山、同登一带的飞弹阵地被摧毁,双方於老街激战,莱洲越军退守黑河南岸。
* 2月19日,中国突袭并占领河鹿县长白山,中国空军轰炸海防。
*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双方於包乐激战,越南空军轰炸河口以西的中国增援部队。
* 2月21日,中国解放军占领高平。
* 2月22日,中国解放军占领包乐,越军开始抽调驻柬埔寨与寮国的精锐正规部队回防,防守河内的2个师试图对高平发动攻击,莱州的中国部队展开反击,无功。
* 2月23日,谅山附近的高马山爆发激烈攻防战,中国军队占领河江。另有两个师在空军掩护下,进攻芒街、禄平。
* 2月24日,越军反击,与中国部队在高平、老街发生激烈巷战。越军曾试图渗透进入中国境内,但遭击溃。中方占领柑塘。
* 2月25日起,战情胶著,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编辑]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

* 3月1日,谅山爆发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的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反击,并使用化学武器。42军被迫后撤,中国紧急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即拼刺刀(解放军炮兵所谓拼刺刀是指接近前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拼刺刀),两方皆损失惨重。3月1日9时30分集中300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世友十分愤怒,亲自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参战的解放军士气亦受到鼓舞。
* 3月4日,越军308师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解放军攻占谅山。
* 3月5日,中国宣布已达到目的,开始自越撤军。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令,誓言抵抗到底,越军自柬埔寨与寮国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已就战争态势准备就绪。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中苏大战一触即发。东欧共产国家掀起一片声讨中国侵略的声音。

[编辑]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 月16日

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此期间中国解放军运送大批民生工矿物资回国(其中包括大量中国无偿支援越南的物资),此后越南工矿业基本瘫痪。

* 3月7日起,中国正式撤军,并开始运送此前援助越南的民生工矿物资,利用补给车辆载回中国境内。多处越南工矿业设备瘫痪。
* 3月13日,中国继续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
* 3月15日22时20分,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
* 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战争结束。

中国官方未发表伤亡人数。越南官方亦未正式发表伤亡人数,仅於官方《人民日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大规模破坏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厂矿等。
[编辑] 结果

论战术:双方未有输赢。当时越南正规军都在柬埔寨,以至未有正式军团对战。待越南精锐回师谅山,解放军又己撤退。所以有未能定谕。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1944-1994)》(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月17日至3 月18日)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6万余人,还有2万被击毙。
[编辑] 中国的战后总结

* 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无可识别之军阶、军衔制度,导致指挥体系严重紊乱,战后中国军队全面恢复文革前军阶、军衔制度。
* 越军善用曾经造成美军大量伤亡之诡雷埋设,再度使中方伤亡惨重[2]。
* 越南方面的抵抗强度超乎预期,而中国方面由於缺乏战车、步兵、炮兵间的协同作战经验,导致战争期间伤亡惨重。
* 前线通讯能力不良,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援效果。
* 59式与62式坦克不利於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装甲武器攻击,损失惨重。62式战车装甲太薄,防御力不足。
* 步兵缺乏装甲运兵车或步兵战斗车辆输送,全靠步行作战,机动力过差。
* 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不足,造成兵员死亡比例过高。
* 工兵设备与技术都不足,尤其缺乏现代化渡河工具,影响攻击速度。
* 空军支援不够,且缺乏夜战能力。
* 前线指战员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仍然使用老式战术,导致兵员重大伤亡。
* 后勤补给情况不理想,补给车辆不足,常靠人力进行运补。
* 部队训练不足,且缺乏山地、丛林战与夜间战斗的训练;与长年在山林与美军作战周旋的越共军接战,倍感吃力。


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怎么结束的呢?

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伊朗和科威特在主权和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崩溃,伊朗和科威特之间的争端再次变得突出。对伊拉克而言,他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解决其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地区大国。在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争端、债务和其他问题,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开始了。1990年7月,伊拉克向科威特提交了一系列报告。请求被拒绝后,伊拉克决定以武力吞并科威特。海湾,简称波斯湾,位于西南亚中部。环海湾地区是世界主要产油区,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1990年8月,该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震动。联合国多次通过决议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拉克实施制裁。最强烈的反应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它在海湾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8月2日和3日,布什主持了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应对措施。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部署行动,迫使伊拉克撤军,并在必要时准备打击行动。本着这一精神,负责中东防务的美国中央司令部制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联军使用了许多伊拉克人从未见到过的秘密武器和战术,一鼓作气直接击败了伊拉克军队。伊拉克军队撤退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萨达姆被迫接受美国停火协议。最后,海湾战争以美国及其盟国的胜利而结束。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伊拉克政府遭到了美国及其盟军的全面碾压

上一篇:海王龙

下一篇:2017王健林被中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