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霍次克海地震

时间:2024-07-02 11:20:30编辑:奇事君

海啸是全世界最恐怖的自然灾害吗?

海啸是最恐怖的自然灾害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什么是神秘恐怖的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是指由海底或大陆边缘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岛弧地区的滑坡、沿岸地区山崩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日本称之为“津波”,意思是涌向湾内和海港的破坏性大浪。山崩造成的海啸,有些国家则称为“山崩波”。


与台风等原因引起的波浪不同,地震海啸的波长很长,短者也有几十千米,最长的可达五六百千米,而且传播速度快。在水深三四千米的大洋中,每小时可传播几十千米,有时甚至达数百千米。另外,地震海啸在大洋中传播时,一般波高在1~2米,加之波长很长,所以不易被人察觉。但当它传至浅海地带或近岸时,波浪叠加,波峰隆起,有的高达20米左右,最高者可达40米。此时,由于波浪能量不断集中,其巨大的破坏力是可想而知的。从实测得知,地震海啸对冲击的海岸每平方米的波压可达20~30吨;美国比斯开湾的一次大海啸,拍岸浪波压竟达每平方米90吨。由此不难想象,强大的地震海啸将对一些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和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常常给地震海啸发生地区,甚至是波及地区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壳的急剧升降,会迫使有几千米深的海水水柱发生运动,在海水上层形成巨大而迅猛的波浪,当波浪涌进浅水海域时,浪头会骤然增高,放慢速度,似海中巨人立起身来,并像一扇墙似的倾倒在岸上。如果遇到漏斗形深水港湾峡谷,或沿河谷逆流而上,海啸的浪头尤其大。高高的水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将沿途遇到的一切房屋树木、人畜财产都吞噬下去。随即,海啸波又夹带着它所吞噬的一切退却下去,然后再返回来。就这样一进一退,数次往返,真可谓无坚不摧。


如果海水急剧地流去,形成大退潮,使从不露面的近岸海底礁石显露出来,随之,海水再猛烈地上涨。这种情况一般是由海底地壳急剧陷落而形成的海啸。相反,如果海啸波最初到达海岸时像一堵水墙向岸上袭来,那么这种海啸一般都是由海底地壳急剧隆起造成的。


1946年4月1日,一群夏威夷渔民突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奇景:海水急剧退却,从未露过面的洋底一下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许多海鱼和海洋生物在洋底乱蹦乱跳。这些渔民以为发生了奇迹,都争先恐后地去捉鱼。结果,猛然袭来的海浪使119人丧生。这次事件使人们认识到,当海水突然大落时,就要警惕“地震海啸”的袭击。


突然发生的地震海啸,能使一度繁华的沿海城市顷刻变成废墟。据历史记载,1755年11月1日,欧洲沿海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大地震时,也引起了一次大海啸。只见海水先退后进,巨浪高达18米,海岸附近的大量建筑物被怒涛摧毁,许多船只沉没。里斯本全城的建筑,在6分钟内几乎倾毁殆尽,10万人死于巨浪之中,损失极为惨重。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破坏力,给地震海啸蒙上了神秘和恐怖的色彩。


历史上最有名的地震海啸有两次。一次发生在地中诲。约在公元前1450年,希腊东南的西雷岛,由于火山爆发,整个岛屿被抛向空中,随后坠入海底。巨大的海啸使西雷岛上的米若阿文化毁于一旦。有的学者认为,《圣经》上说的摩西分红海的故事就与这次海啸有关,柏拉图曾提到过的“大西洲”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另一次巨大的地震海啸发生在1755年11月1日,地震的震中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以西的大西洋海底,这次海啸使6万多人丧生。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近30米。那天正是“万圣节”,许多信徒正在教堂内做祷告,被倒塌的教堂压死了。这场悲剧引起了许多人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举此例,劝导人们不要进入教堂。


在近代,最大的一次地震海啸发生在100多年前,即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随之而来的巨浪高达30多米,把整个村庄从地图上抹掉,死亡人数达3.6万。1890年,日本秋田地区的地震海啸使2.7万人丧生,1万多所房屋被毁,海水还淹没了大片土地。


1960年5~6月在南美洲智利附近的海底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其中10次超过了7级,3次超过了8级。最强烈的一次8.9级,发生在智利奇洛埃地区,并且引起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啸。


1960年5月23日发生8.9级地震,随着在700千米范围内引起了海底地壳的变动,震中地壳最大上升量达3~4米,最大的下沉量达2米。地震有感范围达1000千米以上。由于海底地壳的急剧升降,使海水随之升降而发生海啸。这次海啸在智利500千米沿岸上的平均波高为10米,最大波高为25米。当然,就海啸波的高度来说,它并不是地震海啸中最高的,但是它的波及范围之广和能量之大,却在所有的海啸中占有绝无仅有的地位。


海啸发生后,首先冲向智利海岸,毁坏港口设施,吞没渔民村镇,使有些村镇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数以千计的人遭灭顶之灾,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海啸引起的巨浪以极快的速度涌向整个太平洋海域,扑向南太平洋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在悉尼港形成强大的漩涡,使港内的船只受到了重大的损失。海啸扑向菲律宾、夏威夷和日本海岸。它以707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只用了14小时56分就走完了10560千米的路程,到达了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简直比得上飞机的速度了。在夏威夷观测到的海啸波高为9米。当它用21个多小时走完1700千米的路程到达日本时,最大波高仍有8.1米。这次海啸把日本本州岛的太平洋沿岸洗劫一空,把日本北部一个地方的整个海岸都堆上了各种轮船的残骸。


这次智利海啸波及到日本之前,尽管早已发出了警报,人们已经有了准备,但仍然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毁坏房屋1500多幢,伤亡达千余人。可见,海啸虽然走了如此漫长的路程,威力却不减,仍保持着极大的破坏力。这次海啸一直影响到前苏联境内的鄂霍次克海后方才罢休。


5.9级地震级别是多大?

5.9级地震属于中强震。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现在测定地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扩展资料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2012年世界地震发生情况

2012.12.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5.1级地震
2012.12.07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7.4级地震
2012.11.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5.5级地震
2012.11.11 缅甸7.0级地震
2012.11.08 危地马拉附近海域7.3级地震
2012.10.28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7.7级地震
2012.10.01 哥伦比亚7.4级地震
2012.09.07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5.6级地震
2012.09.07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5.7级地震
2012.09.05 哥斯达黎加7.9级地震
2012.08.31 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7.6级地震
2012.08.27 萨尔瓦多附近海域7.2级地震
2012.08.14 鄂霍次克海7.2级地震
2012.08.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6.2级地震
2012.08.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5.2级地震
2012.06.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交界6.6级地震
2012.06.24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交界5.7级地震
2012.06.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5.4级地震
2012.06.15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5.3级地震
2012.06.10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5.9级地震
2012.06.06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5.6级地震
2012.06.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5.0级地震
2012.05.03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交界5.4级地震
2012.04.17 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附近海域7.0级地震
2012.04.12 墨西哥7.0级地震
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2级地震
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地震
2012.04.09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5.5级地震
2012.03.26 智利中部7.1级地震
2012.03.21 墨西哥7.6级地震
2012.03.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6.0级地震
2012.03.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5.0级地震
2012.02.26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7.0级地震
2012.02.26 台湾屏东县6.0级地震
2012.02.1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5.2级地震
2012.02.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5.3级地震
2012.02.02 瓦努阿图7.0级地震
2012.01.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7.2级地震
2012.01.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5.0级地震


福建历史上有几次重大的地震?

历史上福建境内只发生过四次大地震,都集中在福建东南海域:第一次:最早的一次是1600年9月29日,南澳—诏安海外7级地震;第二次: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月九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泉州地震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邻区遭受严重破坏。据史料记载,主震前一天即发生前震,29日夜发生大震,山石海水皆动;泉州城内外楼房店铺全都倾倒;开元寺东塔顶盖南部的椽石有两条毁 坏,东南角有8条毁坏;洛阳桥被破坏;多处出现地裂缝;在清源山,裂开的地缝中还涌出砂、水,气若硫磺。泉州沿海覆舟甚多。蒲田城墙崩塌数处,城中高大建筑多倾塌,乡间房屋倾倒无数。田地皆裂,并冒黑砂还带硫磺臭味,池水亦因地裂而干涸。漳浦南门外的田陷一穴,宽五丈余,深约二丈,水涌出,中有黑砂泥。南安民居坠坏甚多。同安庐舍多有倾颓者。安溪山川崩裂。福宁大震时听到如雷的响声等等。由于地震发生在傍晚,所以闽南沿海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畜伤亡。福建、江西、浙江3省22个县(市)记载了不同程度的震害。此次地震破坏较重,分布范围广,最远距震中达220公里;有感范围最远达1000公里,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等省区的124个县均有记载。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震带,在地震活跃期的1445-1609年中,泉州-汕头地震带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第三次:1607年10月18日泉州强地震,震级不明,多座古建筑倒塌;关于1607年强震的综合性史料记载,似乎1607年只有正月间一次“门户动摇有声”的地震,其它各项古建筑物的被破坏,则是八月间的飓风所致,与地震无关。但我们再详细考察现存文物的碑刻及翻阅其他文献,发现这两段资料的记述既太简略,又不完整,容易使人误解。事实上,1607年八月间发生了一次强地震,飓风、大雨、海潮一起齐来。主要是地震,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第四次: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尽管福建历史上和现今都有地震发生,但经过相关地震专家们分析后认为,福建陆域不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福建陆域的地震构造与四川地区完全不同。扩展资料:避震要点: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省志·地震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莆田大地震

历史上最有名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哪里?

历史上最有名的地震海啸有两次。一次发生在地中海。约在公元前1450年,希腊东南有一西雷岛,由于火山爆发,整个岛屿被抛向空中,随后坠入海底。巨大的海啸使西雷岛上的米若阿文化毁于一旦。另一次巨大的地震海啸就是上面提到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的地震海啸,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近30米。那天正是“万圣节”,许多信徒正在教堂内做祷告,也未能逃过此劫。这场悲剧引起了许多人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举此例,劝导人们不要进入教堂。

地理和地球科学有什么区别百度知道分类里

地球科学是只要和地球各圈层有关的都叫地球科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j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
而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
地理学偏重于地球表面,及与人生存相关的环境,有点偏重于人文方面.而地质学研究地球各圈层的物理化学状态及运动变化,更偏重于自然.
因此许多大学在高招时,地理学招文科毕业生,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等专业招的是理科毕业生.


地球科学和地理学有什么不同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j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
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深源地震的成因?

深源地震的成因现在确有争议,因为发生地点很深,目前对其过程知之不多。

我们知道,岩石圈平均厚100公里,之下就是软流圈了,也就是说,所有深源地震都在软流圈的位置上发生。

这就导致了一个矛盾,我们知道软流圈是近似流体的,至少是无限可塑性变形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体显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而目前对浅源地震的解释模型是,地震是岩石的断裂造成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解决的。

我们发现,所有深源地震几乎都发生在板块俯冲带上盘板块一侧的后方,并且离俯冲边界越远,震源越深。

如果假设深源地震发生在俯冲下去的下盘板块上,那么从深源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深度可以很形象地勾勒出板块俯冲下去后的空间坐标。

这样的吻合度使我们相信,深源地震一定是发生在俯冲下去的下盘板块上。

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是什么导致了下盘板块的断裂。我们知道,下盘板块进入软流圈后,它周围并没有刚性物体与它摩擦,因而传统的摩擦——错动模型,也就是弹性回跳模型在这里无法成立。

我认为,导致下盘板块在软流圈内断裂的原因是,板块岩石的部分熔融减薄导致了板块强度降低,而构成板块的地壳物质密度小于软流圈内的地幔物质密度,导致板块俯冲时受到强大浮力,使得板块俯冲前沿有很大的向上应力(板块俯冲部分后端受俯冲边界控制,以及板块后的扩张边界推动,具备向下冲力)。

这就象我们将一块木板斜插进水中,进去的部分受到向上浮力,而我们则用力继续向斜下插,如果这个木板某个地方很脆弱,就有可能在那里断裂,断下来的部分随后将向上浮起。

因此,个人认为深源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机制是,在软流圈内熔融减薄的板块在浮力作用下的断裂。


9.0级地震是不是深源地震?

地震级数和深源还是浅源地震没关系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做深源地震。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是720公里。深源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4%,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地震总释放能量的3%。深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太平洋一带的深海沟附近。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灾害。

9.0是叫地震的震级
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
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1倍。

小于里氏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
里氏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大于里氏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4.5级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所以并不是9.0级地震就叫做深源地震


上一篇:腾讯总监被判9年

下一篇:江丙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