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谁?
01 刘彻 汉武帝是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也是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武故事》载其初名为“彘” ,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他是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王娡。王娡非常受汉景帝宠爱,而且刘彻也自幼聪明伶俐,由于这种种原因,汉景帝就更加喜欢他了,在刘彻四岁的时候就封他为胶东王。后来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之后刘彻就被封为太子,此时他只有七岁,并且他的母亲王娡也被封为了皇后。 刘彻十六岁登基,共在位五十四年,他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就,将汉朝治理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他也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之一,对汉朝之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他在位后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汉武帝是谁?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初封胶东王,七岁立为皇太子。后元三年(前141年)继位,为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规定诸侯王惟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以备顾问。裁抑丞相职权,依靠亲信和近臣参与决策,从而形成内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又设十三州部刺史,加强对郡国的控制。为解决财政困难,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建立正规的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因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挥霍无度。自元朔二年(前127年)起,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岀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扩展资料: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但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来看,上面都标有建元、元光等年号,证明建元、元光等年号并非后来追命。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西汉汉武帝之前有几个皇帝?他们是谁
有6个,分别是: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1、刘邦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在位期间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 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2、刘盈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刘盈个性仁柔,常常受到母亲极大的压力。在茅厕见到戚夫人被自己的母亲残害成“人彘”的惨状之后,借酒浇愁而致成宿疾,最后抑郁而终。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年仅二十四的惠帝去世。惠帝做了7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在24岁的时候就过早地死去。惠帝死后,吕后又执政八年。这前后15年,是大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盈谥号为“孝惠”,“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概括了刘盈的一生。葬安陵。无庙号。“孝”意即孝子善于继承父亲的事业。此后,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只有西汉开国之君高祖刘邦和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因为是中兴之主而例外。3、刘恭刘恭(约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4年),即西汉前少帝,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惠帝七年(前188年)9月至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8月在位。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当时刘恭已经渐渐长大,知道自己的生母已死,自己并非是张嫣的亲生儿子,于是口出怨言说:“皇后怎么能杀死我的生母而把我当作她的儿子?我现今还小,等我长大之后,一定要复仇!” 吕后知道后很担心,害怕刘恭真会作乱,于是将刘恭囚禁在后宫的永巷中,宣称刘恭患病,任何人不得与刘恭相见。不久,吕后废黜刘恭,并暗中将他杀害。汉高后四年(前184年)五月十一日,吕后立汉惠帝的另一子常山王(恒山王)刘义为帝,改名为刘弘,史称后少帝,继续由吕后临朝称制。4、刘弘刘弘(?―前180年),即西汉后少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生母不详,西汉第四位皇帝,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汉高后八年八月一日(公元前180年9月),吕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朝臣认为,刘弘及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待朝臣选定汉高祖与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太宗孝文皇帝),并迎入长安后,于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诛杀刘弘等人。5、刘恒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6、刘启刘启(公元前188年1月17日—公元前141年正月),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 ,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汉武帝是谁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岁登基。[1]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武帝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汉武帝刘彻生平简介
汉武帝被认为是汉朝时期最伟大的皇帝,也是把汉朝带入一个新的高度。那汉武帝到底是对汉朝有哪些贡献呢?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又是什么呢?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汉武大帝的生平经历,虽然他不是开国皇帝,但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却比刘邦更大。这在历史当中都是不长见的,因为一般皇帝的后代不知道这片江山得来不易,所以时常挥霍成度。而汉武帝却不是这样的人。
中华得名源于日华,所谓“重华”、“神华”。“汉”之名源于天汉,天河谓之天汉。从《诗经》到《史记》无不以宏大气魄阐述“天汉起东方”,“天河曰银汉,又曰银河,亦曰天汉。”的民族自信。
建元元年(140),作为大汉只有16岁的新皇帝刘彻来说,古老的中华大地被涂上一抹青春躁动的色彩。他一登基就主张重用加强王权的儒士出任将相。准备采取文景时期的贾谊、晁错的政治主张,即对内削弱诸侯,加强中央权力,对外则抗击匈奴。年轻气盛的刘彻志在尊王攘夷,削诸藩,破匈奴,与其祖母窦太后为代表的“无为”相对,实施“大有为”之政。
刘彻继位之前的汉朝屡受匈奴侵袭,“匈奴连岁入边,杀掳人民及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敝甚。”汉文帝六年,匈奴;两路攻汉,“烽火逼于甘泉、长安”,兵烽直逼距长安不远的皇帝行宫甘泉宫,而对于如此危及的处理手段竟然也只能以和亲和纳币作为应对。他的父亲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就发生了刘姓诸侯联兵造反,在牺牲了晁错后的一年后才被平定。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期间匈奴多次入边,杀掳人口,动以数万。
汉武帝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位,完全不是坐享其成的太平天子,从当时的危机形势和姐姐被远嫁匈奴的双重挫伤下,年轻的刘彻立志洗刷汉代数十年的耻辱,为此先后开启了有汉以来最具活力的政治改革,虽然前期因其祖母窦太后强势干预而导致失败,但却更加激发了此后的大幅度内政推动。
在即位的当月,刘彻就迫不及待下诏要各地举荐“直言敢谏之士”,各地举荐上来的一百多人,刘彻分别召见,亲自策问“古今治乱之由,长治久安之道”。从平民中拔擢董仲舒、严助等一批后来的名臣。
年轻的气血旺盛,好动不好静,与其祖母血气衰迈,好静不好动相比,二人给帝国注入了不同的气息。
他的老师王臧向他推荐宿儒陆申公作顾问,当刘彻以最高规格迎接他,并向其“征问古今治乱之事”,却只听他说:“为政不在多言,重在力行”后深感失望。这些并未阻挡他选人用人的热情,在此后他用人很少受出身、资历或者民族等条件的限制,他可以从社会各阶层中吸引优秀人才为其所用,御史大夫张汤就是从小吏提升到“三公”的高位。
在他的丞相中,有皇亲国戚如窦婴、田蚡,也有穷书生公孙弘,还有匈奴血统的公孙贺,和后来官至辅政的匈奴王子金日磾。在武将中有世代为将的李广,也有家奴出身的卫青,和年少轻狂的霍去病。
从16岁即位到70岁逝世,他在位55年,其用人行政都独具风格,霸气而不蛮横,魄力而不鲁莽。38岁以前,他一举完成了影响历史的深远举措,第一,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从而确立了儒家在此后二千年独尊的地位。第二听从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王储意外的儿子或兄弟,这种“推恩”一举分散了诸侯实力,从此再也没有内政上的威胁。
第三对匈奴主动出击,从根本上扭转了汉代开国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通过三次大举出击匈奴,到公元前119年为止,基本解除了自汉高祖以来一直威胁汉朝北方的最大“外患”。
这三件大事全都是因为用人正确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在38岁以前,他在用人上表现出了魄力和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的风度。对百官之首的丞相给予特别的尊重,辅佐他的六位丞相无一人在相位上被处死或治罪,最严厉的处理则是免官。其次对于敢和他说逆耳之词的臣下非常宽容,比如汲黯曾当面批评汉武帝“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效唐虞之治乎!”当时在场的公卿都以为汲黯会被处死,可是汉武帝当场并未大发众怒,只是在退朝之后骂道:“汲黯这白痴实在太过分了!”,事后也没惩办汲黯。
38岁以前通过用人和此后在权力逐渐巩固后,开创了许多跨越历史性的重大举措。此后陆续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和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成了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对外关系上,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汉武帝的高瞻远瞩往往体现在大战略的宏远规划上,他是一个弘扬学术崇尚知识的君主,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唯贤的明君。贯穿一生的就是运动辩证思维,他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也曾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于今看来这种大辩证法的智慧,影响了汉武帝在重大战略上的正确判断和实施。
汉武帝对其重大的千年制度变更和后人对他的评价早有预料,甚至说出许多“不得不为之”的苦衷。
晚年的汉武帝曾对卫青语重心长地说:“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人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他已经清楚认识他的所作所为“内兴功利,外事四夷”,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以此实现长治久安之道。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甚至在后来下了“罪己诏”,都可以看出,汉武帝并非一位好战,而是站在大历史格局角度看待了许多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伟大人物。
著名的史学界翦伯赞描述汉武帝说:“说到汉武帝,会令人想他他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比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黩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汉武帝,是军队最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绝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他甚至是一个矛盾体,他是当时可以放到世界级的伟人,他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一生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与疆场的将帅黯然失色,他的功业如同天上之银汉灿烂,成了宇宙之间照亮华夏文明前行的路灯。
汉武帝刘彻的成就是什么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西汉帝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那么汉武帝刘彻的成就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汉武帝刘彻的成就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武帝刘彻一生取得多少成就
在汉武帝即位的初期,国家的 政治 方面还是比较稳定的,国家的经济状况也算良好,但是因为诸侯王的存在,国家始终存在分裂的隐患,再加上边境匈奴的威胁,国家的不安定因素又加强了。因此,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 。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限定了诸侯王的土地大小,使得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进行分封,但是这样下来,自己手中的集权便越来越小,最终原先独立的诸侯王国便自觉地将权力上交给了中央,虽然在自己的封地内仍然享有特权,但仅仅是物质上的特权,在政治上便没有了以前的特权。汉武帝的这个做法,奠定了日后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在朝中设立中朝,让众多的儒生来代替朝中的元老,从而加强自己的权力。在地方汉武帝还设立了刺史制度来监察地方,从而加强了中央的执政能力。
汉武帝将原先能够依靠钱财、依靠先人成为官吏的制度做出了改变,他唯才是举,只要是有艺能有才干的人,只要愿意为汉朝事业而奋斗便能够为官为相。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 教育 在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他征伐四方,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并朝鲜,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格局。他首开丝绸之路,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刘彻是个怎样的人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因为皇帝的身份,汉武帝的一个举措就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千百万的人。汉武帝晚年的穷兵黩武,使自己的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自尽,巫蛊之祸牵连者达数十万人,长安血流成河,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汉武帝的绝情和武断,但是汉武帝7岁为太子,16岁登基为帝为政期间,在各个方面都是有所建树,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
汉武帝其实是一个非常会用人的帝王,作为管理者他是合格的,任用主父偃、桑弘羊、董仲舒等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汉朝统治和坚实汉朝经济基础的人才。但是汉武帝和他的祖父辈不同,汉武帝对待匈奴,是主张直接解除威胁的,他任用了卫青、霍去病等武将解除了北方匈奴长期以来对汉朝的威胁。而且张骞出使西域,也是在汉武帝的授意下,促进了东西方 文化 和经济的交流。但是汉武帝后期经常好大喜功,连年征战,最后使国库空虚。还有汉武帝是一个迷信的帝王,相信通过求仙可以长生不老。而且他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后来儒家独霸思想界,文化的多样化被遏制。晚年最大的错误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和太子,巫蛊之祸成为 历史 上的一大冤案。
汉武帝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但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他却是一种负担般的存在。为官的大臣因为许多刑法而不能大展身手,而选择明哲保身。为民者因为常年的征战无法满足生活的需求,因此当时农民起义频繁。为其妻儿者,大多都被汉武帝的绝情所伤,留犊去母就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的关系
汉武帝和刘邦都是汉朝的皇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那汉武帝和刘邦的关系是什么呢?刘邦的儿子是汉文帝,汉文帝的儿子是汉景帝,而汉武帝刘彻则是汉景帝的儿子,也就是说汉武帝是刘邦的曾孙。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四岁时就被封为胶东王,因为非常聪颖早慧很得汉景帝的喜爱,七岁时汉景帝就废黜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封他为太子,十六岁时便登基成帝。汉武帝在位的这五十四年,将曾祖父刘邦打下的 天下 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将汉朝推上了鼎盛高峰时期,建立了汉朝最为辉煌的功业。
汉武帝继位之时,汉朝已经过六十几年了,国内政治非常的稳定,且经历了文景之治后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安定。于是汉武帝就推行修 养生 息的政策,让经历过众多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有一个喘息的空间。他在位期间的一些政治经济等措施不仅给当时的国家带来很多影响,也影响了后世的人民。比如说他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得儒学在中国古代有着特殊而又崇高的位置。在外交上汉武帝也是非常有见解有看法,卫青和霍去病三次大规模的出击匈奴使得国家的边疆安定。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使得西域成为极大文明的交汇之处。汉景帝也被后人称之为“冠于百王”,曾祖父刘邦的天下也在他手上扩展版图变得更大更强。
猜你喜欢:
1. 关于汉武帝的成语故事
2. 汉武帝刘彻的传奇故事
3. 东方朔劝谏汉武帝弃奢华的故事
4. 汉武帝艳遇惊人故事
5. 汉武帝刘彻人物上平介绍
刘彻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之后下面几任皇帝是谁?
刘弗陵,是为汉昭帝。刘贺,是为汉废帝。刘询,是为汉宣帝 。刘奭,是为汉元帝。刘骜,是为汉成帝。刘欣,是为汉哀帝。刘衎,是为汉平帝。刘盆子,是为建世帝。刘秀,是为汉光武帝。刘肇,是为汉和帝。刘隆,是为殇帝。刘祜,是为汉安帝。刘懿,是为汉前少帝。刘保,是为汉顺帝。刘炳,是为汉冲帝。刘缵,是为汉质帝。刘志,是为汉桓帝。刘宏,是为汉灵帝。刘辩,是为少帝。刘协,是为汉献帝。扩展资料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汉武帝是怎么死的?
说起西汉时期最伟大的皇帝,想必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本身是一位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皇帝,年轻的时候也曾带兵征战四方,但是也因此落下了不少伤病,晚年的时候又因为发动了巫蛊之祸,导致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双双自尽,这件事情对汉武帝刘彻的打击非常大,而汉武帝刘彻也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才导致身体情况越来越差,最后在六十九岁的时候驾崩了。首先,其实对于古代人来说,活到六十九岁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毕竟古代的医疗水平比较差,很多人其实都活不到五十岁,尤其是生育比较多的女性,大多都是在四十岁左右就去世了,而古代帝王的平均寿命也是比较短的,这是因为皇帝本身比较辛苦,所以说汉武帝刘彻能够活到六十九岁,在古代算是非常非常长寿的皇帝了,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汉武帝刘彻其实是经历了正常的“生老病死”。其次,汉武帝刘彻的伤痛主要在两方面,其一是在身体方面,汉武帝刘彻年轻的时候,曾经带兵出征过很多年,本身沙场就十分凶险,条件也比较艰苦,哪怕汉武帝刘彻是皇帝,也免不了要吃苦,久而久之便积累了很多伤病,直到晚年的时候一并发作了。其二便是心理方面了,当年汉武帝刘彻听信谗言,发动了巫蛊之祸,后来卫子夫和刘据也因为害怕而自尽了,汉武帝刘彻后来明白了是自己害死了卫子夫母子,所以这对汉武帝刘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晚年也都是郁郁寡欢的,再加上汉武帝刘彻本身就上了年纪,所以便逐渐老死了。
刘彻怎么死的
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汉武帝刘彻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三月甲申葬于茂陵。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
汉武帝的简介
返回目录页面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名刘彻,小名彘,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王娡,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
汉武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后继续他父亲的政策,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让诸侯封他们的儿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被分裂。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用来对地方加强控制。在军队和经济上他也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事物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他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集中于他的手中。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认为他表面利用儒学统一思想,事实上是采用法家思想亦不乏其人,即是所谓的“表儒法里”。当时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王国封地被分割;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外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匈奴他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征伐。他消灭了南越政权,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开创了基础。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汉武帝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徭役加重,捐税增高,农民生活困苦,盗贼四起。汉武帝颁下罪己诏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
汉武帝为防太子的年轻母亲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更狠下心借口处死太子母亲。后人以此与清文宗(咸丰)比较。按规定,若继位者生母非东宫娘娘,必须将其生母处死。因为咸丰皇帝的网开一面留下了清穆宗(同治)的生母西宫慈禧,引致日后慈禧干政的后果。
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
杂谈汉武帝
汉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的偏见。 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
“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封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
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onmousemove=kwM(0); onmouseover=kwE(event,0); style="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window.open('http://211.100.30.165/search/?key=蓬莱','_blank');" onmouseout=kwL(event); target=_blank>蓬莱,将焉取之了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而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
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元光三年,董仲舒上策论三篇,史称天人三策。武帝召问之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天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共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则轻而*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欲谷登……德泽洋溢,施平方外,延及群生?”
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具有本体性战略性的大问题,表明此人视野之广阔。他要求作为哲学家的董仲舒不要就事论事地回答,而要讲出“大道之要、至论之旷。这说明他对如何治理国家考虑得很远很深。他所探索思考的不是一时应变之权,而是系统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他晚年曾对卫青说: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内兴功利,外事四夷”政策,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政治,他告诚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
翦伯赞描述汉武帝云
“说到汉武帝,会令人想到他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黜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
汉武帝,是军队最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
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前古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艺术。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奴尔哈亦、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人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日“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而他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