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常委简历

时间:2024-07-01 20:21:50编辑:奇事君

河南省委书记什么级别

河南省委书记省部级正职。如果兼任政治局委员就是副国家级领导干部。分析如下:1、省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省级行政区委员会的一号人物的称谓,是省级行政区的第一领导人,从中共十二大(1982年)起使用该称谓;2、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新疆6个省级行政区的党委书记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为副国级,其他省级行政区的党委书记均为省部级正职。省长主要职责如下:1、主持省人民政府的工作;2、在本省范围内,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3、代表省人民政府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省委书记主要职责如下:1、省委书记主持省委的全面工作,省长会兼任省委副书记,为省委的二把手,分管政府工作,主持省政府全面工作;2、省委书记,省长级别一样都为正部级高干,分别为党政的一把手;3、省长是省党组织的一员,要接受省党组织(省委)的领导,并且担任省委副书记,参与省委的决策。省委书记的权力要略大于省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河南河南省委历届班子名单

河南省委历届班子名单:一、第十届河南省委班子(2012-2017):书记:郭声琨;副书记:许勤、刘晓明;常务副省长:马骏、王英杰;省长:张新民;副省长:李长春、张维明、陈世炎;委员:苗圩、陈洪、贾建林、陈晓光、贾维平、王新华、谢晓兵、唐绍祥、王铁军、翁维江、张茂松、刘汉林、李艳芳、刘建华、段志勇、赵自强、曹志强、刘永富、陈文清、董玉清、刘秉文、刘晓明、许勤、马骏、王英杰、郭声琨。二、第九届河南省委班子(2007-2012):书记:苗圩;副书记:陈洪、刘晓明;常务副省长:刘汉林、王新华;省长:贾建林;副省长:谢晓兵、唐绍祥、王铁军、翁维江、张茂松、李艳芳、刘建华、段志勇、赵自强、曹志强、刘永富、陈文清、董玉清、刘秉文、许勤、马骏、王英杰、郭声琨。


王明义是谁?

  1、人物简介
  王明义,1945年7月生,汉族,河南鹿邑人。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警衔为副总警监,196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生平
  1963.09—1968.07 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采掘机械化专业学习
  1968.07—1971.07 河南省观音堂煤矿曹窑矿劳动锻炼
  1971.07—1975.04 河南省观音堂煤矿政工组干事(副科级)
  1975.04—1979.11 河南省张村煤矿办事组负责人、党委办公室秘书
  1979.11—1984.01 河南省鹿邑县委组织部干事(科级)
  1984.01—1984.04 河南省周口地委组织部青年干部科科长(副县级)
  1984.04—1985.04 河南省太康县委副书记、县长
  1985.04—1986.09 河南省扶沟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1986.09—1988.08 河南省周口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1988.08—1990.09 河南省周口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90.09—1992.12 河南省周口地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12—1993.05 河南省周口地委书记、行署专员
  1993.05—1994.10 河南省周口地委书记
  1994.10—1998.01 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武警河南省总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1998.01—2000.08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武警河南省总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2000.08—2001.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1.10—2001.11 河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1.11—2006.01 河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2006.01— 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6.12—受聘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3、担任职务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王明义现任什么职位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基本信息
  王明义,男,1945年7月生,汉族,河南鹿邑人。
  学历
  大学学历
  职称
  工程师、副总警监,196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参加工作。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63.09—1968.07 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采掘机械化专业学习 1968.07—1971.07 河南省观音堂煤矿曹窑矿劳动锻炼 1971.07—1975.04 河南省观音堂煤矿政工组干事(副科级) 1975.04—1979.11 河南省张村煤矿办事组负责人、党委办公室秘书 1979.11—1984.01 河南省鹿邑县委组织部干事(科级) 1984.01—1984.04 河南省周口地委组织部青年干部科科长(副县级) 1984.04—1985.04 河南省太康县委副书记、县长 1985.04—1986.09 河南省扶沟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1986.09—1988.08 河南省周口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1988.08—1990.09 河南省周口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90.09—1992.12 河南省周口地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12—1993.05 河南省周口地委书记、行署专员 1993.05—1994.10 河南省周口地委书记 1994.10—1998.01 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武警河南省总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1998.01—2000.08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武警河南省总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2000.08—2001.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1.10—2001.11 河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1.11—2006.01 河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2006.01— 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6.12—受聘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求名人的个人简历,要有贡献的。

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孔玉芳的个人履历

1982年——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1991年1月——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1994年1月——中共河南省许昌市委副书记(正厅级);1996年3月——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6年4月——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1998年2月——中共河南省许昌市委书记;2000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许昌市委书记;2000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2001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2006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社科联主席。2011年10月30日——不再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常委。2011年12月29日——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委员。2012年1月12日——增选为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现任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孔玉芳最新职务:

孔玉芳,现任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个人履历:
1982年——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1991年1月——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
1994年1月——中共河南省许昌市委副书记(正厅级);
1996年3月——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1996年4月——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8年2月——中共河南省许昌市委书记;
2000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许昌市委书记;
2000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2001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
2006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社科联主席。
2011年10月30日——不再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常委。
2011年12月29日——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委员。
2012年1月12日——增选为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


提前学习外语的优缺点

在网上搜了一下,觉得有以下两篇说得比较好,供你参考。

1.
学外语越早越好吗

婴幼儿记忆力好,模仿力强,而且大胆,敢说,不怕说错,所以这一时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

究竟孩子几岁学外语比较好,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一般是让孩子从10岁开始学外语,我国有些城市是让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外语。如果某些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又有内动力,当然早学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外语,孩子可以学也应该学,但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也并非越早越好。孩子学外语还有一个内动力问题,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不愿多说话,对学外语毫无兴趣,那就千万不能勉强他。有的家长送孩子去读外语,自己花时间陪孩子,可孩子却在教室里开小差,做小动作,根本没有学进去。

对于孩子来讲,首先要学好的是母语,如母语学不好,孩子就无法很好地与别人交流。母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而学外语是需要有语言环境的。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母语是在一个自然环境里,而学习外语则是在一个人为的环境里.离开这个环境孩子就不再有机会接触外语了。而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光学不用,事倍功半,时间长了等于白学,这是很可惜的。


2.
只要方法得当,孩子越早学外语效果越好

要从娃娃抓起

德国著名儿童女教育学家沙凡认为,孩子最好从2周岁开始学外语,最迟不得晚于青春发育期。科学研究表明,两三岁时儿童舌头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词汇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便于说出地道标准的外语。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最近一项研究也印证:儿童学语言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强,而且一个人学外语的年龄越早,他对这门外语越容易掌握。在德国经商的王光启先生证实了这一点:“我大女儿9岁来德国,给她请了家教,又上语言班,但她学起来还是很费力。而我的小女儿学起德语就轻松多了。她来德国时刚满3岁,进幼儿园后也没有刻意管她,但她的德语水平却是我们家最高的。”

早学外语不是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担心对幼儿过早增加外语教育,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负担,从而导致负面效应。对此,国内外教育家都有一致的见解:只要方法得当,越早学外语效果会越好。沙凡说,从小学外语会提升综合语言能力。来德国3年的访问学者董天祺说:“我的孩子现在德国上中学,他不仅学德语,还学法语。原本我担心会影响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可后来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如何教儿童外语

首先,想方设法培养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习者如果对所学语言有好感,语言学习更易成功。德国教育家施罗德认为,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儿童不知不觉中学外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学唱歌、画画等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儿童觉得学外语很好玩。

其次,为儿童学外语创造语言环境。德国语言学专家布鲁恩斯认为,语言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大。因此,要学会为孩子营造外语氛围。比如双语校园、外语广播、外语角、外语动画片等等,并引导孩子在尽可能真实的动态情景中使用语言。董天祺说:“我在家里几乎只和孩子用德语对话,比如他渴了要喝水,但不会说‘水’这个单词,我就让他查词典,然后说给我听,不然不给他水喝。我还在家里的电视机、冰箱上都贴上小纸条,上面写着对应的德文单词,让他除了睡觉,每时每刻都在和德语打交道。这样用了8个月,孩子就能自如地听和说了。”

第三,期望值不能过高,对待儿童的语言错误要宽容和有耐心。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交际,就不要立即加以纠正,以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第四,遵循语言获得的规律,首先是加强听力和说话训练,然后才是读写。第五,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施普纳说,性格开朗、自信心强的孩子要比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外语学习成绩更好。第六,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料。第七,针对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发现,约37%的儿童为触觉学习者,34%的儿童为听觉学习者,29%的儿童为视觉学习者。


上一篇:河南金一集团

下一篇:河南新任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