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灵童是真的吗

时间:2024-06-30 15:04:01编辑:奇事君

活佛转世是怎么回事?

西藏自从朗达玛死后,皇室赞普世系就消亡了,整个藏地进入了地方势力割据时代,因为佛教的信仰,逐渐演化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治状态,有势力的寺院主持不仅是宗教领袖也是地方领主,噶玛噶举派主寺楚布寺由都松钦巴创寺,传至二世噶玛拔希手中已非常有势力了而且还受到蒙古大汗蒙哥和阿里不哥兄弟的支持,当噶玛拔希死后,谁来继承寺庙和所有的政治权利产生了分歧,为了不使寺院分裂并不至于和萨迦派抗衡时失势,楚布寺各派达成共识,利用了佛教轮回转世的理论,创造出了活佛转世制度,由寺里各派势力联合寻找了一个噶玛拔希的转世者成为名义上的寺主,来解决了纷争,这就是活佛转世的由来,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政治权利的更替,由于这个办法比较巧妙,藏密其他各派陆续也采用了该方式;这个创造性的方法找到的第一个灵童叫让炯多杰,他开创的世系就是现在大宝法王噶玛巴世系,让炯多杰是第三世噶玛巴,现今转世到了第十七世噶玛巴-伍金赤列多杰;


“转世灵童”是什么?

转世灵童的认定方式


活佛转世一般在一年以后,也可因故延长。寻访、认定转世灵童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非掣签方式和金瓶掣签方式。

(一)非掣签方式

1.按遗嘱、预言寻找。即根据活佛生前的授记、寓示的遗嘱或预言线索寻访认定。

2.依示现征兆寻访。即按活佛去世时的法体姿态和火葬时浓烟的去向以及大喇嘛的梦兆等寻访认定。

3.护法神降神谕示。由护法神(“崔仲”)降神,指示活佛转生的方向、地点等,按此谕示寻访确认转世灵童。

4.观湖显现幻景寻访。根据西藏拉莫纳措圣湖中出现的幻景意测判断灵童出生的地方和物相而认定。

5.秘密寻访。选派德高望重的名僧、堪布及活佛生前的管家、近侍弟子化装成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分赴各地暗中查访、考察后认定灵童。

6.用辨认活佛生前遗物的方法而认定灵童。即在认定过程中,让幼儿辨认活佛生前的遗物和共同相处的人,幼儿在众多物件中能抓取活佛生前之物或在众多的人中辨认与活佛之为相处过的人,藏语系佛教称“宿通”。


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宗教

如果可以用宗教、人文主义这些概念来分析中国思想的话,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宗教和人文主义传统都源远流长,而夏商周三代的宗教和人文主义正是儒学产生的思想背景。我以为,孔子对它们的取舍,已经基本决定了儒学的性质。所以,判断儒学是宗教,还是人文主义,抑或人文主义宗教等等,必须首先探讨中国传统的宗教和人文主义。提起中国传统宗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道教和佛教。然而,牟钟鉴教授发现,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大的宗教一直作为正宗信仰而为社会上下普遍接受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这就是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或原生型宗教。牟教授指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固的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成为中国宗法等级社会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是慰藉中国人心灵的精神源泉。”[1]我认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发现和提出,是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贡献。早在中国跨入文明时代之初,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就已经形成了,并成为后来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宗教。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尽管此教在形态上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其基本特点没变,其国教的性质也没变。可以说,在满清覆灭之前,它一直是中国人的主流宗教。相对而言,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的形成就晚得多了,时当殷周之际。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殷周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过一场巨大变革,后来学者们普遍认为那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我则以为,它首先是一场宗教批判运动,人文主义运动,然后才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以文王、周公为代表的周初文化精英由殷之代夏、周之代殷的历史,对传统宗教进行了一次深刻、彻底的反思,终于发现并非“天命不僭”,而是“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甚至“天不可信”。至于夏、殷两代的废替,皆因“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原来,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据,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天命,而是人的德行。摒弃天命,注重人事,显然是对传统宗教的根本否定和彻底批判,标志着中国人文主义的形成。不过,在这同时,文化精英们又巧妙地将这些人文主义成果纳入宗教的体系之中。周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主张“以德配天”。在这里,天仍然是人格神,只不过能够根据人的德行扬善罚恶而已。另外,周公还制定了一整套祭祀礼仪制度,用人文主义成果来强化宗法性传统宗教。这一切都意味着宗教改革。周公等文化精英们之所以一方面进行宗教批判,开创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又将人文主义纳入宗教,进行宗教改革,大概是由于宗法性传统宗教一直作为国教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教化功能,也就是说他们是出于社会、政治、信仰等方面的考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现象,在周初以后的思想界,宗教和人文主义合为一体,共同组成了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说宗教和人文主义一体两面,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关于这个特点,相传文王所作的《周易》一书表现得最为明显。从马王堆帛书《要》篇得知,孔子早已发现《周易》的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即赞、数和德。其中,赞和数属于宗教,德属于人文主义。在我看来,形上学是哲学的命脉,或者说具有形上学的思想才可称得上哲学,而先秦的形上学便是子贡所说的“性与天道”。以是观之,西周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一个“德”字。此“德”字不是后来的“德性”,而是“德行”,乃形下概念。故知当时的人文主义非形上学,则非哲学。值得注意的是,从《诗经》、《左传》等文献看,西周春秋之际,人文主义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就是性与天道问题的提出,或者说人性论和与之相对应的义理之天的形成。人之所以有“德行”,是因为有“德性”,而“德性”是天所赋予的,这个“天”就是义理之天,它是当时人文主义的最高概念。人文主义的义理之天和宗教的主宰之天相抗衡,便逐渐拉开了人文主义和宗教的距离,二者所组成的一体也逐渐演变为两体,终于它们都相对独立了。尽管如此,由于历史渊源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意识形态的人文主义和宗教之间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说,这种人文主义含有宗教的因素和性质,这种宗教也含有人文主义的因素和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宗教可以称为“人文主义宗教”,这种人文主义也可称为“宗教人文主义”。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将这种人文主义当作宗教,并冠之以“人文主义宗教”,或者将这种宗教当作人文主义,并冠之以“宗教人文主义”,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宗教因素之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因素之于宗教,都居于相当次要的地位,并非主流,故不可以之定性命名。以上所述宗教和人文主义两大传统正是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那么,儒学是属于宗教的传统,还是属于人文主义的传统呢?儒学的产生当然标志着先秦人文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从孔子对《周易》内容三个层面的取舍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他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2]如果进一步观察整个儒学发展史的话,就不难发现,儒学无疑是两千余年以来中国人文主义巨潮的主流。总之,儒学是人文主义,不是宗教。它有宗教因素,或者说有宗教性,因此可以称为宗教人文主义,但不能称为人文主义宗教。它不但是一种关于哲学、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理论,也是一种人生学说,一套信仰体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代替宗教的作用。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是真的还是假的呀?

从西藏密教的传说,认为释迦佛的一生,所传授说法的重点,都是可以公开讲说的,所以便叫它为“显教”。至于具有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释迦恐怕说出来了,会惊世骇俗,所以终他的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盘后的八年,为了度世的心愿,需要传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显化,不再经过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个国度里,正当国王夫妇在后园闲游时,看见池中巨莲中间的一朵忽然放大得异乎寻常,顷刻之间,又从这巨莲的花蕊中跳出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长大以后,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以种种神通威德治理国政。以后舍弃王位周游传法,到过尼泊尔,发现国王残暴失德,他便取而代之,为尼泊尔治理好了国家,飘然而去。当中国唐太宗时代,他便进入西藏传授密宗的教法,从此使西藏成为佛国。他的传法任务完了,在西藏乘白马升空而去,返回他的世外佛土。据说,莲花生大师永远以十八岁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终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胡子,点缀他的庄严宝相。西藏密教徒们集会,虔诚修习一种密法“护摩”,以火焚许多供养的物品,有时感通了莲师,亲自现身在火光中,如昙花一现,与大家相见云云。这一路的密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后来便称为藏密。过去藏密很秘密地固守在西藏的封疆,在元朝,曾一度传入内地,但不久也随元朝的势力而消失。清初又一度传入,但大半都限于清朝的宫廷、王室。藏密部分流传到欧洲,被掺入西方神秘学派的事,是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殖民地的统治权之后,又想侵吞西藏,极力挑拨汉、藏之间的民族感情,煽动地方情绪,英国的学者与传教士们,便又辗转进入西藏学习密法。同时法国的传教士和学者们,有些从越南通过云南边境进入西藏学习,有些通过英国,也从印度人藏。一直到1924年以后,汉、藏之间,互通款曲,显教与密教的学人,才有了往来,而藏密各宗若干知名的喇嘛大师们——俗称为活佛的,也就亲自来内地传教,于是藏密便在内地渐渐流传。尤因佛教各宗的衰落,听到密宗有秘密的法门,可以快速成佛面加快了流传。要发财的,它有财神法。要不舍世俗的男女夫妇关系,而又可立地成佛“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它有双修法。要求官求名的,它有增益法。总之,密宗几乎以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姿态出现,而且以神通相炫耀,幻弄玄虚。不管是真是假,这些陪衬密宗外表的作用,便不知赢得多少善男信女们的倾心膜拜!但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研究,或从佛教文化发展史来看,无论东密与藏密,原始起源的传统说法,实在过于神秘,令人无法置呼。如果站在宗教性的立场,只有“信”便是,稍涉怀疑,即是渗漏。可是时代到了今天,科学的文明,到处都向神秘的壁垒钻研透视。因而,固守旧封并非上策。密宗的方法,倘使真有利于世人的,何妨再度开放南天铁塔的锁钥,把它的无上威德,多给世人沾些利益?如果打开神秘的大门以后,并无其他东西,那又何必敝帚自珍呢!因此,我来说密。


上一篇:活性氧化镁

下一篇:庄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