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礼

时间:2024-06-30 09:51:33编辑:奇事君

及笄的笄是啥意思?

笄的意思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一、笔顺撇、横、点、撇、横、点、横、横、撇、竖。二、组词摩笄、玉笄、发笄、始笄、副笄等。组词一、摩笄 [ mó jī ] 1、春秋时,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遂摩笄自刺而死。2、山名。一名磨笄山。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赵襄子姊代王夫人摩笄自杀,代人怜之,名其地为摩笄山。二、玉笄 [ yù jī ] 1、玉质的簪子。亦指玉饰的簪子。2、借指仙女、美女。

及笄之礼是什么意思?

及笄之礼是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笄礼的由来: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拼音怎么拼

竹字头下面一个开读:笄 [ jī ]笄,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详细解释: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1、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2、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笄珈(原指妇人首饰。亦代指妇女);笄珥(古代妇女常用以装饰发耳的饰 件);笄导(即簪导。一种首饰。用以束发)。1、指女子十五岁成年。亦特指成年之礼 。2、又如:笄女(指成年的女儿);笄年(女子盘发插笄的年龄;成年);笄冠(女子加笄,男子加冠,指成年)。扩展资料:短语:及笄 [ jí jī ]解释: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译文:鲁老先生有个女儿,刚刚成年。

及笄拼音

读作:[ jí jī ]。及,拼音:jí,声母是j,韵母是í,读作第2声。笄,拼音:jī,声母是j,韵母是ī,读作第1声。释义: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扩展资料:相关年龄另称: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4、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上一篇:巴基耶夫

下一篇:李馨巧 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