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时间:2024-06-30 08:35:00编辑:奇事君

急需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谢谢提供!

脑与神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
2.知道脑和神经的作用。
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准备:每生硬币1枚,白纸一张,封眼用的毛巾、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研究《人体内部的秘密》,首先请大家做实验。
一、摆放硬币实验:沿一枚硬币的外轮廓在一张纸的不同位置画6个圆。随意给这几个圆标上1-6这几个数字。再次拿起硬币,按照数字顺序依次摆放在这几个圆上。(请你来读一下)
二测试反应小游戏:一人任意说出一种人体器官的名称,另一人迅速指出其位置。两人合作,每人说三个人体器官,错误一次轻拍打手心一次。
  2人的反应到底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脑与神经。
二1.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
(传看脑结构模型)提问: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脑的外形像什么?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下神经神经系统的组成,出示人神经系统的组成挂图。让学生看挂图(停30秒),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根据神经系统的分布形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吗?
学生回答,教师不急于表态。
(2)讲解: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教师赞叹。神经系统就象一株倒长的树,枝丫茂盛,长遍了全身各个角落,它的中心--脑非常脆弱,被包在头骨的里面。这部分就是脑(板书:脑)
  脑向下延伸位于躯干中央的粗大部分,就像树干一样。叫脊髓。(板书:脊髓)。由于脊髓也很娇贵,它被藏在脊柱里,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平时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否则脊柱弯曲,会压迫脊髓,长期发展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由脑、脊髓发出许多一条一条象“树根”一样的是神经,(板书:神经)它们分布的范围最广,遍布全身各处。脑、脊髓和神经共同完成指挥和协调人体一切活动的任务,就组成了我们身体内的神经系统。
三.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用
1 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1 当蚊子飞近你的身旁时,耳朵首先听见蚊子嗡嗡的声音,连接耳的神经马上把蚊子入侵的信息报告给脑,脑接到信息后马上警觉起来。当蚊子落在脖子上时,连接皮肤的神经立刻把蚊子着陆的位置报告给脑,脑向手臂肌肉发出命令:收缩,打击。
  ①蚊子入侵的声音是哪个部位先发现的?(耳)蚊子落的部位是哪个部位发现的?(皮肤)
  ②它们把信息报告给谁?(脑)脑又把命令传递给谁?(手)
  ③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谁在起作用?(神经)
  谁能完整的叙述一遍。回答的真棒,奖励你一下!
2教师帮助学生解释问题2
  ①老师的声音是该同学身体的哪个部位先发现的?(耳)它把信息报告给谁?(脑)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神经)
  ②起立需要身体的哪些部位完成?(腿)谁指挥它们完成这些动作的?(脑指挥的)命令是由谁传递的?(神经)谁能完整的叙述一遍。
讲解:
  当声音传递到耳时,连接耳的神经立即把接受到的信息报告给脑,脑下达命令起立,于是连接腿部肌肉的神经把指令送到肌肉,肌肉立即按照命令,带动身体站起来。
3学生交流问题3(做作业时,眼睛将文字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脑,脑经过思考向手臂发出命令,写出结果;同时脑还向眼发出命令,监视手书写的是否正确。)
  同学们结合刚才分析几个事例,你能说出脑在整个神经系统活动中起什么作用、神经起什么作用。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4小结神经系统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连接脑和身体各部分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脊髓也分担一部分简单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它是脑和神经间的“联络站”。
  人体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下,成为一个整体,各器官分工合作,完成各种活动。
四.用脑卫生保健教育
 1. 为什么要注意用脑卫生?
  a我们先来认识脑的结构和神经中枢分布。学生观察图片脑模型,脑的结构非常复杂,只大脑表面一层的神经细胞就有140亿个,并且(出示大脑中神经中枢分布示意图。)分为不同的区域,各部分管的工作不同。例如感觉中枢(草绿色部分)──有的部分负责人体的感觉;有的部运动中枢(黄绿色部分)──负责人体的运动如踢球、跑步;听觉中枢(深红色部分)──有的部分负责人体的听觉如:听音乐、听讲课;视觉中枢(紫色部分)──负责人体的视觉看东西等。
  认识了神经中枢分布,同学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做个小活动,双手举起来,时间一长什么感觉)如果一次看书时间过长,主管视觉的区域就会感到疲劳,大脑发给人体的信号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
  b谈话: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科学用脑?长期不注意用脑卫生,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
  5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与劳动、休息时间相交错)。如果一次看书时间过长,主管视觉的区域就会感到疲劳,而其他区域却没有疲劳,此时如果做点其他的活动,比如:散步、听音乐,大脑就会轮流得到休息,始终使大脑保持清醒、灵活的状态。
  2、为了使大脑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睡眠。睡眠时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少年儿童的身体各部分都在发育,大脑也在发育阶段,容易疲劳,每天必须保证 9~10 小时的睡眠,才能使大脑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休息,就能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四布置作业
根据用脑卫生的要求,制定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4脑与神经

脑 司令部
神经 电话线
脊髓 联络站


科教版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下册第一章 运动和力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教学目的: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教学过程:引入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探究过程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安装一个小缆车。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小结: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课后拓展。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2、用气球推动小车。(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3、反冲力的应用。(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节日燃放的烟花等。·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4、小结。(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解: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太多了,你留个邮箱吧?看对不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么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递。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 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1个、铝棒1根、热水1杯、火柴1盒、涂蜡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每个桌上都有一根这样的铝棒,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把这根铝棒变热?(自由回答)
  汇报:①用酒精灯给铝棒加热,一会儿铝棒就会变得很热。(这方法不错,那你怎么感受铝棒变热了?(手摸)这样好不好?那该怎么办呢?②把铝棒放入热水中。③拿着铝棒在衣服上摩擦……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现在就请各组把桌上的这根铝棒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小组每个同学轮流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部分,看看有什么感觉?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好开始吧!
  问: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铝棒,有什么感觉?(变热) 问:铝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
  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找到热传递方向
  1.热看得到吗?请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3.师介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办法,打开书第39页请看最下面一段话,自己先读读,然后想想该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4.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出示课件一)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
  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
  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
  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二)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9.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这根铜棒分成A、B、C三段,这三段温度有什么不同?(板书:A温度较高 C温度较低)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 热 C温度较低
  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的传递方向
  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
  1.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猜猜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蜡的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的蜡先熔化?
  3.各组在金属片上选择一个点进行加热,特别提示蜡油熔化后滴下来会弄脏桌子,该怎么办呢?(用不锈钢盘接住蜡油)小心别被蜡油烫到手。注意实验中要重点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员作好记录,请材料员上台领取一张金属片。
  4.生分组实验,教师拍摄个别组的实验过程。 5.全班交流,
  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完成实验的,观察了什么现象?拿上实验报告单上台汇报。 师:(在大屏幕上播放)这是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的过程,老师用摄像机拍了下来,一起来看看。问:①他们这组哪部分的蜡先熔化?(中间)为什么中间的蜡先熔化?(中间温度高)周围部分为什么后来也慢慢熔化了?(热传递过去了)这组的金属片哪儿先熔化?为什么这点先熔化?
  6、总结实验中的发现。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师指板书) 四、总结:
  通过刚才的几组实验我们明白了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性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出示课件三:(引读)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
· 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金属条、热水、课件
学生准备:试管夹、蜡烛、凡士林、火柴、金属条、涂有蜡的金属片、三角架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师谈话: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妈妈在煮汤的时候,你把汤勺放入汤中,过一段时间后,勺柄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做个实验来感知一下吧!老师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金属条的上端会怎样呢?1、学生推测实验现象.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感知实验现象.3、师提问,生思考:·露出水面的金属条怎么会变热呢?·热怎么会传递到上端呢?(生回答,教师利用动画课件演示)那么热是怎样传递呢?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师谈话:刚才热传递的过程只是同学们的推测和感知,那么怎样才能亲自观察到热传递的过程,并证明你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生回答:实验)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许多材料:试管夹、火柴、蜡烛、凡士林、金属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热传递的过程吗?1、小组讨论并汇报设计的实验.2、师利用幻灯片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并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要求.3、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火柴是怎样落下来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5、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热传递的过程和火柴掉落的方向.
板书:热温度较高温度较低6、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蜡烛被点
燃后,热传递到金属条加热的一端,使金属条从加热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又传递给与它直接接触的火柴,这说明热也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实验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师:如果把热源放在不同的角度,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事先在金属片上涂有蜡,如果在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的一个点)进行加热,请同学们先猜想金属片中的蜡会怎样融化?(学生推测)1、课件演示做法,同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进行实验.3、汇报实验现象.4、师小结.(课件演示)三、总结1、通过这几个实验,你们有哪些收获?2、总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课件展示)


急求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 直尺、 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2、风量要大。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2、小组开始实验 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第二单元
活动一: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英雄们的热爱与怀念。
教具:幻灯、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英雄赞歌》配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通知:队员们做准备
二、表演节目
1、表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2、全班齐唱《英雄赞歌》
三、幻灯出示有关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1、观察、讨论:“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
2、交流
四、采访计划
1、我想知道英雄的读书经历。
2、我想知道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五、想一想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问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吗?
3、将自己和英雄作比较后,我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学目的:
1、通过采访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迹。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具: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选择采访对象
注意:要采访的英雄在我们这个地区吗?
和他联系方便吗?
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要采访的英雄是谁?
二、采访计划: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后,列出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
1、采访目的
2、采访地点
3、采访时间
4、记录工具
5、采访内容
要知道:1、英雄的读书经历
2、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想一想(幻灯出示)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这些问题能达到采访目的吗?
三、归来话英雄: 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

活动三: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教学目的:
1、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2、学会设计问卷和发放回收问卷。
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问卷
教具: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立调查内容
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有:
1、小学生和初中生心目中
的英雄是否一样?
2、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
二、设计问卷
1、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 ,共 人。其中,小学生有 人,初中生有 人,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2、根据调查内容,设计问卷。
三、想一想:怎么发放和回收问卷?
问题是否简单清楚?你和同伴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回答这些问题?
四、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1、我们一共回收了 份问卷。
2、我们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制作了“英雄人物榜”。
3.还把男生和女生对英雄的看法分别作了整理。
















第三单元
活动一:制作邮票贴片
教学内容:
制作邮票贴片
教学目的:
1、学会制作一张或更多的邮票贴片和喜欢集邮的朋友交流。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制作一张邮票贴片
教具:
幻灯、邮票、胶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一个主题
我想做的贴片的主题类别是: ,在我的收藏中,有 张邮票是属于这一类别的,内容涉及 ,我最后确定的贴片主题是 。
二、编写说明文字
我为贴片准备了一小段说明文字:
说明文字和选择的主题、邮票贴切吗?能引起别人对贴片的兴趣吗?
四、编排设计
我要做的贴片的尺寸是:(长) ╳(宽)
1、小心地“包装”每张邮票。
2、套上贴片护封
五、和集邮朋友互相交流,总结出好的方法。

活动二:邮票展览会
教学内容:
邮票展览会
教学目的:
1、召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一次邮票展览会。
2、掌握邮票展览会的程序。
教学重难点:
掌握邮票展览会的程序。
教具:
幻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立会务组。
和几个同学组成了本次邮票展览会的会务组,他们分别是( )。我们请来了( )做指导老师,在明确本次布展要做的工作后,进行了分工。
二、和校务办公室联系。
1、提交了一份举办邮票展览会的申请书。
2、和校务办公室的老师商量后,我们确定了本次展览会的举办事项。
三、张贴海报
我们把即将举办邮展的通知作成海报,张贴在校园公告栏里。
四、想一想
海报里要写明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有同学可能担心送展邮票受损或丢失,会务组该采取什么措施,打消他们的顾虑?
五、整理参展邮票
把参展的邮票进行了分类,并为每一类邮票加上了介绍文字。

活动三:设计环境保护主题邮票
教学目标:
1、认识环境保护主题邮票的意义,学会设计并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邮票。
2、通过搜集整理素材、合作探究、多元评价来参与环境保护主题邮票的设计活动。
3、体验参与活动的愉悦感,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具:幻灯
教学重难点:设计邮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环境保护主题邮票
1、教师: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内容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邮票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你能找到关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邮票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学生收集环境保护主题邮票及相关的资料。
①关于我国发行环境保护主题邮票的情况资料或图片
②关于我国发行环境保护主题邮票内容图案情况的资料或图片
③关于我国发行环境保护主题邮票内容意义情况的资料或图片
④关于环境保护涉及的主要内容的资料或图片
⑤关于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及重大事件的资料或图片
3、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与合作伙伴一同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①相同主题的资料分类
②给图片设计文字说明
③对文字材料进行编辑(使其更精练)
④筛选贴近我们生活的
4、交流展示,资源共享
①设计展示活动
②分工合作进行展示
5、评价活动
①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是否适当
②对资料的筛选和整理是否恰当
③是否积极地参与并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④展示活动效果如何
6、教师: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邮票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交流,大家一定对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邮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环境保护邮票呢?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好准备。
二、设计制作环境保护主题邮票
1、筛选题材:
根据前面活动中收集的资料,确定自己邮票题材。
①想要体现环境保护的哪方面内容?(土壤盐碱化、沙漠化、空气污染、污水、动植物生存)
②想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制作主题邮票?(自制漫画、现成漫画、现成图片)
③请教其他同学、老师甚至是其他人对自己的设想提出的意见,并做适当的调整。
④根据设计的题材准备相关的材料和工具。
2、设计制作
①设计这套主题邮票的名称;
②设计这套主题邮票的枚数;
③设计这套主题邮票的版式;根据设想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④设计这套主题邮票的简介。
3、交流评价
把自己的设计向大家展示,并相互征求意见。
①所选的题材是否能让别人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
②所选择的图片内容是否恰当?
③版式布局是否合理?
5、展示活动:
在集体内将各自设计的邮票进行展示,自己的设计附上设计说明。与别人交流自己参加设计、制作、展示活动的感受。








第四单元
活动一:家乡河流生态探察
教学目的:
1、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
2、对保护家乡的河流提意见。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幻灯
教学重难点:
设计探察方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探察方案
1、导课引出课题。
2、幻灯出示探察方案。
3、了解探察目的、时间、内容。
准备不同的记录卡。
二、探察大行动
在探察活动中一定要几个人一起行动互相帮助,注意安全!
拍摄小河环境照片,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三、总结发现
对探察记录和照片资料进行总结。
小河的水
小河里的植物
小河里的动物
四、保护小河的建议:
我们从长辈那里得知:十多年前,这条小河的环境情况是:
我们认为,可能是人们的这些行为破坏了小河里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呼吁: 。

活动二:科学施肥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村农田施肥的现状,了解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比例;
2、使学生明确长期滥施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施肥,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不破坏土壤的肥力。
教学重难点:
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二、师生交流,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
1、观看幻灯(课件出示:乡村农田的施肥现状)
2、师生交流课前所查找的图书资料。
3、师生共同总结出科学、合理施肥的要点。
三、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自由论谈。
四、调查农田用肥现状
1、开展实际走访活动。
2、师生交流,小结我国农田的用肥现状
3、了解农户的一些困难和希望。
五、编写广播稿
根据对科学施肥的学习收获和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确定广播稿中要写的内容。
六、思考:农户对目前农田用肥的收效是否满意?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对农业生态环境是否有不利的影响?

活动三:我是环保特使
教学内容:
我是环保特使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我是环保特使”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村里生活垃圾堆放的现状,拟定并提出改变现状,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最后能详细列出利用基金改善环境的大致预算。
教学重、难点:
针对村民随意丢垃圾的现状,分析并制定出现实的解决措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录象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象,了解垃圾堆放、处理的现状
发现垃圾的地点 垃圾的主要成分
1、通过看录象,记录村里生活垃圾的堆放情况:
2、了解村民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
(1)剩饭菜用来喂猪,有的直接丢到路边;
(2)烧掉麦秆和稻壳。
二、针对目前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改变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现状,可以采取这些措施:
1、每户设一个大的垃圾桶;
2、把已有的垃圾集中填埋,让地面变干净。
三、走访村委会
分析措施:
1、不现实的措施:
建立垃圾填埋场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在村里建造不大可能,可考虑改建垃圾中转站。
2、可以进一步考虑的措施:
为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鼓励村民定点投放垃圾。
四、做预算
将可行的措施综合起来,做一个预算。
垃圾桶:单价 元,本村农户总数: 户,总费用: 元。
清运垃圾山:人工费: 元,运输费 元。
建造垃圾中转站: 元
宣传费用: 元
总计: 元
五、填写申请书(略)
教师指导写申请书:把村里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你的改善措施、预算都写进申请书!
六、课后思考:
1、如何使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做更多的事?有没有节约的余地?
2、哪些措施相对更重要 、更迫切?



第五单元
活动一: 认识塑料
教学内容:
认识塑料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塑料,了解什么是塑料、塑料从哪里来、塑料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种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塑料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找找家里的塑料)
二、说说的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1、将塑料和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不容易碎;更轻便;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方便携带;
2、有什么缺点?
有的塑料有毒;塑料的应用范围不广;不够结实。
三、进一步认识塑料
1、塑料的定义:
2、塑料的种类:
3、针对塑料的缺点,科学工作者正在尝试作一些改进:
四、展示交流
1、观看幻灯,展示生活中的塑料
2、宣传和交流:
(1)把有关塑料的知识作成网页,供大家浏览;
(2)出一期以塑料为主题的板报,供大家观看。
五、全课小结:
填写学习单

活动二:自制泡沫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动手制作泡沫盆景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
二、绘制盆景草图
学生讨论、交流
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
2、用哪种颜料上色?
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
三、绘制盆景
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
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
3、主要制作步骤:
(1)用美工刀刻出大小不等的几座山,并削平山的底部;
(2)制作房屋;
(3)划分山水、陆地、岛屿的比例;
(4)确定摆放位置
(5)固定并用颜料上色。
四、美化盆景
五、展示、欣赏成果
六、全课小结,思考: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
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

活动三:“限塑令”有效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帮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教学重难点:
制定措施,使顾客愿意购买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活动。
教学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活动要求
二、开展活动
1、向顾客调查,了解顾客对这项环保措施反应冷淡的原因。
2、针对原因,列出解决措施:
(1)不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措施:把本月定为超市的科普节;在超市里广播有关知识;购物送知识宣传图册。
(2)不知道超市在卖这种塑料袋的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3、整体策划:
经过谈论交流,确定措施。
4、填写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形式:
详细说明:
经费预算:
四、活动小结(略)


第六单元
活动一 我的南极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教学中设计的“我的探险之旅假想”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探险途中的困难,开展“我的探险之旅假想”活动。
教学准备:
录象、幻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师:南极是如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界的土地,早在1986年,我国上海的一名中学生和北京的一名小学生就登上了南极洲,在这块神秘而又美丽的白色大陆上留下了足迹,心动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次模拟的南极之旅吧!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了解南极
幻灯出示世界地图
1、让学生找一找南极洲的位置。
2、了解南极的环境
地貌:
天气:
居民:
交通:
动物:
3、提供相关网站:中少网
四、追随探险家的足迹
师:探险家在征服南极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1、播放录象
2、总结资料:
(1)探险队的一般组成。
(2)探险家的准备:特制的保暖服
(3)探险家们要面对的考验:冷的天气
五、开展“我的探险之旅假想”活动
我的探险经过假想: 登上南极
出发时间: 我看到了:
前往方式:
我选择的同伴: 我的感想:
我们的形成:
遇到的重重困难:
六、活动小结:填写学习单
七、课后思考:
师:根据对南极环境的了解,这些探险假想合情合理吗?


活动二:企鹅娃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企鹅的特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2、通过开展设计、制作玩具——企鹅娃娃这一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制作布绒娃娃
教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作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完成绒布娃娃的制作,让小朋友和你们的企鹅玩具交朋友,你想做怎样的企鹅娃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企鹅。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企鹅
教师出示一些企鹅图片,通过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师生共同交流企鹅的特点。
2、确定自己想做的企鹅种类
3、设计、构思
(1)构图
(2)确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探讨基本制作方法
4、制作绒布企鹅
按照一定顺序制作企鹅身体的各部分
5、让企鹅更完美
对比,看看我的企鹅还有什么缺点?
三、活动小结
四、课后思考

活动三:人类应不应该捕捞南极磷虾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磷虾,明确捕捞磷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针对人类应不应该捕捞南极磷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正方参辩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人类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南大洋的生物资源更是非常诱人,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高大60%以上,人类应不应该捕捞磷虾?今天我们班就围绕这个话题组织一次辩论赛,我们将以正方参赛,快做准备吧
二、为开展辩论活动做准备
1、收集材料,准备辩词
收集整理出可以作为我方论据的内容
2、进行整理,完成辩词
3、推敲反方可能会拿出的论据
4、商讨、拟定对应的反驳依据
三、开展模拟辩论
四、辩论赛场
五、总结活动


第七单元
活动一 农民的好帮手——农具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调查、采访、交流介绍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你们见过农民是如何翻田地、播种子、收谷物、晒谷物的吗?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农具帮忙完成这些工作,也许你们对农具还比较陌生,现在就分组到村里开展采访活动,认识各种农具,然后在班上作一次介绍交流。
二、确定要采访的问题
三、走访农户
采访记录单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四、补充收集信息
整理获得的信息,补充收集信息。
五、汇总与交流
经验介绍交流会
六、活动小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土壤里有什么微课教案

教材分析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表的重要物质,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是各种外力对岩石和土壤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和岩石。寻找土壤成分的沉积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壤里有什么,而且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几课的学习做些铺垫。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土壤并不陌生但是没有系统地认识,要学生正确说出土壤成分,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替,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难点: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什么叫机械 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老虎钳、羊角锤、钉子、镊子、针、筷子、擀面杖、水果刀、电钻、啤酒扳、葡萄酒开瓶器等生活用具,古代机械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前认识,直接导入新课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估计学生会说一些大的机器装备,如起重机、汽车等,暂且对学生的说法不作判断,只是了解学生对机械的前认识,为下面揭示机械的概念作铺垫.)
2、学生说各种工具的作用.
3、问:它们是机械吗?说出你的想法.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其实它们都是机械,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板书)(强调降度工作难度和省力)
7、师生共同得出结果:镊子、筷子是帮助人们降度工作难度的,老虎钳、羊角锤、针、擀面杖、水果刀、电钻、啤酒扳、葡萄酒开瓶器是帮助人们省力的.
8、共同小结:像这些机械比较简单,我们称为简单机械,而同学们之前所认为的机械比较复杂,我们称为复杂机械,也叫做机器.(板书)
(三)、动手体验机械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机械的概念
2、出示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未开的啤酒瓶、葡萄酒瓶、散落在桌上的黄豆、比较粗的铁丝等实物,请学生徒手去尝试完成任务.
3、学生操作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4、发放工具:羊角锤、啤酒扳、葡萄酒瓶开瓶器、镊子、老虎钳,让学生尝试用工具来完成任务.
5、让学生谈操作后的感受,体会机械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四)、了解古代人类利用机械的情况
1、师:自古以来,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就已经知道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2、观看古代各种机械的图片.(五)、拓展作业


五年级下科学 什么是机械 教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上一篇:儿童心理学家

下一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