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与感染疾病科医务人员的防护分级

时间:2024-06-30 03:57:07编辑:奇事君

甲型H1N1流感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猪流感?(一)控制传染源开展人间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猪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二)切断传播途经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按禽流感、SARS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三)保护健康人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四)加强院感控制措施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猪流感疫苗:目前已研制过预防人类甲流疫苗,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是安全的。普通感冒、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关系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均易发于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所以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见于冬春季节。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则是各自危害不同。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1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流感则会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从而增加了死亡率。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常引起流感大流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一般只引起散发,较少引起流行。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致病力极易发生变异,当一个新的亚型出现时,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引起大流行。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关于疾病的议论文

  保护自己 远离甲型H1N1流感

  ——专访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科长吕明波

  记者 杨君

  近日,甲型H1N1流感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人们纷纷议论此事,讨论研究流感病毒。如何预防流感病毒?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5月18日,记者专访了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科长吕明波。

  记 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吕明波: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的腹泻和呕吐症状,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记 者: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

  吕明波: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记 者:自己感染了流感,应该怎么办?

  吕明波:体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情况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记 者: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吕明波: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记 者:医院如何防控甲型H1N1流感?

  吕明波: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加强室内通风。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要注意哪些方面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消毒工作防护措施,使用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使用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漏,使用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避免锐利器械刺、割伤,使用热力灭菌防止发生烧灼伤。
2: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3: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合,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标准是什么?

三级防护标准1、一级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戴一次性使用手套。2、二级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3、三级防护标准: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面罩,或将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具或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标准预防措施1、手套: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受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将手上的细菌传染给病人。2、洗手:当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应在取下手罩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洗手消毒剂。3、口罩、护目镜、口罩:戴口罩、护目镜还可以减少病人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鼻黏膜上。4、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微生物感染的媒介,也就是说,可以防止被病人或环境污染的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两个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医护人员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医护人员一二三级防护标准如下:1、一级防护标准,一级防护是针对在医疗机构事业中从事诊疗的所有医护人员而言的,需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穿隔离衣、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在每次接触病人之后需要使用碘伏消毒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揉搓1~3分钟,接触任何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都要戴好手套;2、二级防护标准,二级防护是指对传染病防控采取的防护级别,采集样本、转移病人等医护工作人员,需要穿好医用防护服、戴好医用防护口罩、面罩、防护帽等,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清洗和消毒,最好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要注意好呼吸道和粘膜的防护;3、三级防护标准,三级防护的适用范围是与传染病人群密切接触、负责标本采集、处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医护工作人员,除了按二级的防护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将护目镜、防护口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室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为?

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室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为一级防护。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病区(房)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物品等医务人员;转运患者医务人员和司机。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医务人员。扩展资料一级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参考资料来源:中华新闻时报—一二三级防护标准是什么

发热门诊及感染科医务人员实行几级防护?

一级防护。一级预检分诊及要求:对于所有就诊的发热患儿,首先确认患儿及陪同家属是否佩戴口罩,对未戴口罩者需提供医用口罩。随后测量体温和详细询问患儿及家长流行病学史,包括旅行居住情况,居住地和家庭成员是否有COVID-19聚集性发病,在近14天内是否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及病毒核酸阳性者接触史等。要求在流行病学分级的基础上,快速将患儿分为疑似病例和普通发热病例,疑似病例经专用通道送至隔离门诊。普通发热病例分流至普通发热门诊。轻症发热病例的居家隔离建议:   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 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  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二级防护要求

二级防护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二级防护又称加强防护,是针对传染病防控采取的防护级别之一,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注意事项:1.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2.每四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感潮湿时更换。3.注意呼吸道和粘膜的防护。


上一篇:湖北现罕见甲鱼

下一篇:酚妥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