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选举

时间:2024-06-29 18:15:16编辑:奇事君

教皇是如何产生的?

教皇是由选举产生的,LZ你说的没错。至于后面的几世很容易解释,可能LZ对西方的历史不太了解,这些称谓的产生和西方国王、皇帝的称谓产生道理是一样的,比如说你当了国王、教皇或者皇帝,那你的称谓就是在你的姓+几世。举个例子现在英国国王是伊丽莎白二世,也就是说在英国历史上用过伊丽莎白作为国王称谓的只有两个人,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所以西方的称谓和中国的不同,他们的几世是以该国整个的历史来计算而不是以王朝来计算的。还有就是西方人有很多姓,不只一个,君主继位时有权选择一个姓氏作为称谓,再根据称谓使用数量来决定几世。教皇的称谓于此相同,经由选举产生一个教皇之后,由教皇选择一个称谓。


梵蒂冈教皇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问题比较繁复,简而言之:根据天主教的圣传(即神圣的传统),第一任教皇(天主教内称为教宗)是伯多禄宗徒(就是耶稣十二门徒里的彼得)。其后的每一任继承人都是由大公教会选举产生。历史上选举的仪式十分隆重复杂,现代大致程序如下:前一任教宗去世,普世教会根据全球有资格参加选举的枢机主教(就是红衣主教)名单先选出合适的候选人,一般十二名,而后大家进入甘多尔宫闭门祈祷,求圣神给予指示,然后彼此不记名投票,根据不同的结果可能要多次投票确认,最终推选出新一任的教皇。当候选人们闭门祈祷选举时,虔诚的信徒们就在门外祈祷等候结果,如果当天没有选出,烟囱里就冒出黑烟,一旦选出就冒白烟。然后宫门大开,新任教皇到阳台上接受信众祝贺并宣布赐福或大赦。


教皇选举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教皇亦称“教宗”,译自拉丁文papa, 源于希腊文pappas,意指“爸爸”,最初本为古代天主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一般尊称,至今在东派教会中仍有以此称神父者。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罗马、君土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啊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称谓来表示其宗主教之衔,而罗马主教认为此衔仅指西部教会的领袖。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成为西方教会中的最高首领,加之756年法兰克王丕平“献土”后又在意大利形成“教皇国”世俗政权,“papa"这一称谓遂逐渐为罗马主教所独有,开始构成“教皇”之涵义。到11世纪时,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独占“papa"之称,从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制度。 “papa"一词也就作为“教皇”之专称沿用下来,即今日英语中的“pope”、德语中的“Papst'和法语中的“pape”。
  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第一个门徒伯多禄乃众门徒之首,他于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从此,罗马主教均为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这便是“教皇制”的由来。所以,“教皇”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亦称“宗徒伯多禄的继位人”、 “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20世纪初,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教皇当选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罗马教皇是怎样产生的?如题 谢谢了

罗马教宗(教皇)是终身制。教皇去世后,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另选新教皇。选举教皇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选举当天,整装正襟的红衣主教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分别住进「密室」。在选举教皇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用电话外,其它电话线全部掐断。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需要往里送的食物、医药等放在转盘上,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 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 选举期间,有关选举的情况绝对不得外传。为等候选举的结果,成千上万的信徒聚集在西斯廷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眼睛盯着西斯廷教堂的烟囱。里面每投票一次,烟囱便冒一次烟,若冒出的烟是黑的,就意味着选举尚无结果。若烟囱升起袅袅白烟,就表示新教皇已选举出来。 罗马教皇历来都是意大利人。但历史上曾有过一次例外。公元1522年1月当选的新教皇哈德利亚六世是个荷兰人。非意大利人当教皇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悲剧。当时的罗马人认为让一位非意大利人当教皇是「离经叛道」。罗马人冲进西斯廷教堂,用石头和棍棒把参加选举教皇的红衣主教们揍了一顿,还把教堂内值钱的东西抢劫一空。碰巧,那时鼠疫正在欧洲蔓延,这位穷木匠家庭出身的教皇更是成了众矢之的。一年零八月后,这位教皇莫名其妙地死去。罗马人非但不服丧,反而像过节一样大事“庆祝”。 参考文献: 星岛日报


罗马教皇是什么

罗马教皇是天主教也称罗马天主教因为起源于罗马。
当时罗马教皇权行驶了绝对的权利(度娘:卡诺沙之辱事件)
从538年的东哥特被灭到1798年时法国革命政府军俘虏屁户6世为止。
罗马天主教结合了希腊的哲学思想编出自己的教父神学接纳柏拉图式哲学和烦琐哲学接纳亚里士多德哲学
还有就是接纳了马代-波斯帝国的太阳神崇拜思想(代表就是星期天礼拜(太阳神崇拜日),圣诞节(太阳神的诞生日))
还接纳了巴比伦帝国的偶像崇拜思想(代表:玛利亚像崇拜(源于巴比伦的母子崇拜)十字架崇拜(源于塔莫斯神Tammuz 头一个字母T))
并且按着圣经上的语言改变了上帝在这世上给上帝百姓带来的节期和律法。还说自己是上帝儿子的代理人(VICARIUS FILII DEI 拉丁文)主张天上地上炼狱中的一切是归代理人所管理。
并且中世纪时屠杀了5000千万圣徒。
并说要掌管3年半(圣经上有一年顶一日的说法还有就是圣经上的历法是按以色列的历法来算的每个月只有30天计算 3年半是42个月*30=1260天就是1260年按着上面给予的538年算起)〔参考但以理书7:25节〕
当时古罗马非常强大,但是后来被日耳曼民族分裂为了10个国家。为什么现在只有7个?就是当时罗马天主教联合了东罗马皇帝灭掉了 黑如来 汪达尔 东哥特 三国。因为那三个国家是信奉阿里乌斯主意的国家,对罗马天主教行驶绝对权力有妨碍so~


教皇是如何选举产生的啊

教宗选举是罗马天主教会产生罗马主教的方法,罗马主教的职务被称为教宗. 根据历史悠久的传统,由高级神职人员参加的秘密选举会议被叫做“秘密会议”(conclave)。该词来自拉丁语cum clavi (“拿着钥匙”)暗指选举进行期间所有的参选人都要被“关起来”。该隔离会议制度始于1274年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发布的政令。现在该选举在梵蒂冈宫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西斯廷小教堂进行。

自从1059年,枢机团就已开始作为惟一的个体参与选举教宗。早先,神职人员以及罗马人民是都有权参与的,更早的时代,世俗社会可以决定选择谁作为天主教教会的主教。教宗可以对选举规程做出规定;他们可以决定选举人组成,如果愿意也可以替换掉整个枢机团成员。但教宗是不允许直接指定他们的继承人的。
选举新教宗的1996条规则的大致过程

超过1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枢机们在教宗过逝两周内要到梵蒂冈开会。一般在他们商议很多天后,这组选举人中的一位主教将成为新教宗。新教宗是经由封闭选票民主选举产生(即所谓的三分之二多数+1票)。如果在30次投票之后没有主教得到三分之二多数,那么绝对多数当选。
历史

选举新教宗的程序已经持续了两千年了. 类似近代的系统是在1274年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后确立的.
选举人

最早的主教们似乎是由他们社团的创建者选择出的. 后来, 无论如何, 该方法在罗马和其他地方被以本地教区神职人员和世俗社会以及附近教区的主教选举所取代. 真正的选举人是神职人员, 但当时他们并不投票, 而是根据公众舆论和大众拥护程度来选教宗(主教监督整个过程). 参选人会被提交在人民前以获得官方批准; 罗马人可以同意(或不同意)决定. 选举过程透明度的缺乏经常导致教宗竞争或伪教宗的产生.

769年在举行的拉特兰宫宗教大会理论上废止了罗马人民的投票权, 到862年, 在罗马的一次宗教大会恢复了罗马贵族的选举权. 1059年规则又发生了改变, 教宗尼各老二世下诏宣布由枢机选举新教宗, 枢机们在神职人员和世俗社会同意后才能行使职权. 最高的枢机们 枢机主教会在召集枢机司铎和枢机助祭真正选举前进行第一次会议并讨论候选人. 在1139年举行的拉特兰宫宗教大会取消了要求获得低级神职人员和世俗社会赞同的要求.

13世纪主教团降到只有7人, 直到1587年, 教宗西斯都五世限制了枢机主教团为70人(6名枢机主教, 50名枢机司铎以及14名枢机助祭). 但从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来并未执行此限. 1970年, 教宗保禄六世下诏规定超过80岁的枢机不能进行投票并且增加了枢机团的人数上限为120人. 但即使是这个限制也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超越. 117个教堂现在共有183名枢机年龄在80岁以下, 他们也因此拥有选举权.
接受和宣布

教宗的助手和三名选出的枢机主教必须损毁教宗的'所罗门之戒'和他的铅图章,以确保任何人都不能使用它们。

80岁以下的120名枢机主教有资格投票。他们需要至少三分之二和外加一票的票数通过新的教皇的当选。

最后,当一名官员用一种特殊的化学燃料燃烧选票,从而使一股白色烟雾从教堂的烟囱冒出的时候,全世界就会知道梵蒂冈产生了一位新的教皇。如果梵蒂冈的官员使用其它的化学燃料制造黑色烟雾,则表明表决无效。


梵蒂冈教皇的选举是在哪里举行的?标准是什么?

教皇选举时在梵蒂冈举行的。一般情况下是上一任教会去世后,教皇去世后,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另选新教皇。

选举教皇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选举当天,整装正襟的红衣主教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分别住进「密室」。
在选举教皇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用电话外,其它电话线全部掐断。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需要往里送的食物、医药等放在转盘上,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
  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
  选举期间,有关选举的情况绝对不得外传。为等候选举的结果,成千上万的信徒聚集在西斯廷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眼睛盯着西斯廷教堂的烟囱。里面每投票一次,烟囱便冒一次烟 ,若冒出的烟是黑的,就意味着选举尚无结果。若烟囱升起袅袅白烟,就表示新教皇已选举出来。


教皇是怎么选出来的?

教皇亦称“教宗”,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

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
20世纪初,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教皇当选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梵蒂冈教皇的候选人是怎么确定的

旧教宗去世后,梵蒂冈会汇集全世界所有的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在西斯廷教堂关闭的房间里选举新任教宗,2006年统计在任枢机主教178位,新教宗必须在枢机主教中选举产生,一般会持续许多天,在投票期间一直都处于封闭状态,一开始是在枢机主教中各自投一票随机投票,然后在有票数的人选中再重新投,直到某位候选人获得三分之二票数结束,每轮投票所投票单统计后一并烧毁,西斯廷教堂会在每次烧毁票单时冒一次烟,黑烟表示未选出,白烟则表示新教宗已经产生,意大利有一部电影《教皇诞生》,说的就是教皇选举程序,可以看看就知道了。


上一篇:认真的赵先森

下一篇:suv和轿车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