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的一幕

时间:2024-06-29 16:03:32编辑:奇事君

解放战争的英雄故事

一、蔡炳义:一人俘虏27名国民党军蔡炳义,江苏南通如东县河口镇烈士陵村人。1926年出生,1945年参军,曾参加过枣庄战役、孟良崮战役、台儿庄战役和莱芜战役。在莱芜战役中勇敢俘虏敌人27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多支,荣获一等功一次。1945年,19岁的蔡炳义报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行军途中成长为一名机枪射手。1947年初,国民党挑起内战,蔡炳义作为机枪手负责攻打莱芜城。战斗打响后,蔡炳义与战友用机枪控制住敌前沿阵地,待大部队发起冲锋,看到敌人被打散时,他冲入敌阵,对着四处逃窜的国民党军高喊:“老乡,缴枪不缴命……”敌人听到他的喊声,倾刻有上百人丢枪投降,蔡炳义也因此俘虏了27人,战后荣获一等功一次。在孟良崮作战中,蔡炳义负伤前往华野4纵队45医院接受治疗,并一直服役到抗美援朝结束。1954年,他响应上级要求光荣退伍,并一直把功名埋藏在心底60多年。二、胡宗林:孤身炸掉敌人两个碉堡胡宗林,1932年出生在栖东县回龙区(现栖霞县桃村镇)北泊村一个农民家庭。9岁当儿童团长,10岁给部队首长当勤务兵,11岁就已是敌占区一名勇敢的地下交通员。抗战结束后,山东分局给他追记一等功一次。1947年初,国民党挑起内战,胡宗林被区里调到支前指挥部工作,负责转运武器弹药。我军在攻打莱阳城南小山坡敌军时,一处暗堡阻断了进攻。关键时刻,胡宗林主动请战,利用竹竿捆上炸药包,拴上长绳,独自靠近敌人碉堡,将其炸掉。同年,在胶县战斗中,他又用同样的方法炸掉了敌人一个碉堡。1948年,在栖东县的庆功会上,胡宗林被授予特等功。在莱芜战役中,又被记二等功一次。在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胡宗林受重伤住进了野战军医院。陈毅在看望他时说:“部队决定给你再记大功一次,同时决定让你退伍回家。你要记住,回去后要正确对待荣誉和功绩,要再立新功,决不允许吃老本或拿它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向地方讨价还价。”1949年7月,他领到政府发的革命荣誉军人证书,被评定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回到家乡。据记载,胡宗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立大小功14次。1955年10月1日,为了表彰胡宗林的革命英雄事迹,彭德怀、陈毅、陈赓还分别赠送给他一枚他们身着将帅服的纪念章,并写了赠言。回乡后的胡宗林,遵循陈毅的谆谆教诲,一直把功名埋藏在心底。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里,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没人知道他曾是抗日战争的无名英雄、解放战争的功臣。这段“尘封的历史”,他的档案中没有记载,也成为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三、郅顺义:昌黎之战1950年郅顺义出席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48年9月,郅顺义所在部队担负攻克昌黎、切断北宁线、阻敌增援锦州的任务。昌黎火车站有座中心炮楼,周围有暗堡、鹿砦、铁丝网防卫,它居高临下,可以控制整个车站和周围地区。摧毁这座炮楼,对于夺取昌黎至关重要。时任6连7班班长的郅顺义主动要求负责爆破中心炮楼。晚9时,战斗打响,郅顺义带领3名战士穿过敌火力封锁线,到达炮楼下。这时发现迎面有个敌人端枪走来,郅顺义迅猛扑过去,把枪夺了过来,接着一个突刺,结束了敌人。然后连续进行了爆破,炸毁了中心炮楼,保障了连队攻占火车站。昌黎守敌仓皇逃跑时,郅顺义远远发现一股敌人钻进一座大院,就带领7名战士追击。这座大院四面都是高墙,只有两扇大门虚掩着。他命令战士们堵住大门,自己虚张声势地高喊:“7班堵住大门,8班向左、9班向右,把院子包围起来!”随即一脚踹开大门,独自端着冲锋枪冲进院里,朝天打了一梭子,又从腰间拽出一颗手榴弹,把导火索套在手指上,厉声喊道:“你们被包围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不投降就统统炸死你们!”敌人被郅顺义的英勇气势镇住了,一个个乖乖地出来投降。后来清点,共俘敌148人,缴获长短枪百余枝。四、郭俊卿:革命经历1948年初,她调到战斗班任班长。不久,平泉战斗打响。郭俊卿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都是初上战场的新兵,对面是装备精良的部队。在副班长牺牲的情况下,她带领战友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团里还给四班颁发了“战斗模范班”锦旗。1950年4月,郭俊卿因劳累过度生病住进医院,被医生发现了女儿身。同年9月,她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五、贺炳炎:解放战争1935年春,在后坪战斗中,我攻击部队被敌人猛烈炮火压住,两个突击组都未攻上去,贺龙急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中弹后仍只身突击成功,被誉为“孤胆英雄”。1935年12月,红五师师长贺炳炎率部随红二、六军团长征,第六次负伤后右臂被炸烂。当时手术器械和麻醉药都没有,医生用木工锯子截去了他的右臂。贺龙拿着一块伤骨心痛地说:“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率部挺进同蒲铁路北段的宁武、神池、朔县一带,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故事百度百科-贺炳炎百度百科-郭俊卿百度百科-郅顺义央视网-解放战争后隐功埋名的战斗英雄

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

1、董存瑞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对方部队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被称为“模范工事”。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左腿负伤,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岁。2、刘胡兰1946年10月,刘胡兰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党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本固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云周西村,并捕走地下工作人员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但她仍坚持等上级通知。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次日拂晓,国民党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国民党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坦白。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从容就义。3、江竹筠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 。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4、谢荣策 1948年3月11日,在掩护干部和群众转移时,被国民党骑兵团抓走。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畏惧,英勇斗争,不幸被敌人杀害,年仅16岁。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荣策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1947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性反攻。尤其是东北各线进军更是神速,打得国民党部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村里地主老财纷纷逃往沈阳。乡亲们如久旱盼甘露一样的心情,盼望着共产、解放军的到来。12月18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开进了茨榆坨村,谢荣策在小伙伴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儿童团长。1948年春天,驻辽中一带的我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陆续开往前线。龟缩在沈阳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妄图打通沈辽要道,命令一个骑兵团。乘机对辽中东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带进行骚扰。在这严峻时刻,刚满16岁的谢荣策经过斗争的锻炼,更加成熟起来。他不顾疲劳,日夜坚守战斗岗位,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5、周银海1947年1月18日清晨,国民党整编第四师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学开会的乡干部,要他们迅速转移。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敌人将周银海押进团部,逼他供出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知道!”。敌营长命令士兵把周银海按倒跪在地上,一边压杠子,一边要周银海说出谁是共产党,直至把周银海压昏过去。敌人又舀来一盆冷水泼向周银海。周银海透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这些狗东西,就是打死我,我还是不知道!”敌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银海绑在凳上,脚后跟下塞进一块块大砖,上到四块,他又一次晕厥过去。从上午直到深夜,敌人还在对这个钢铁般的少年不断用刑。在敌人的酷刑下,周银海一次次昏迷过去,但是始终没有屈服。第二天,敌人将全村乡亲集合在晒场上,把周银海带到人群面前,要他当场指认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环视四周,大声喊:“乡亲们,解放军一定会打败反动派!”敌人见无计可施,就放出狼犬,将周银海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咬下来……周银海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一无所获,就将周银海拖到晒场枪杀。刚满14周岁的周银海壮烈牺牲!

解放战争的史诗

影视作品凡能够带给人长久的震撼或者感动,全在于细节。导演唐国强在这部戏的细节上很是下了一番工夫。“戏在于细节。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会受到史实的限制,特别是这种电视剧,还要经过军事专家、党史专家的评定,所以我们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在《解放》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有一个细节令较为沉重的气氛缓和不少,当时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等前线的消息,失眠症发作,于是朱德拉上人来为其治失眠症,而这个治疗失眠症的方法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项活动—————打麻将,最有趣的是,毛泽东还嘲讽他的外国医生只会打“十三不靠”。电视剧在拍摄时候对细节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刘劲回忆起跟唐国强一起拍风雪行军时的一个场面,当时大雪已经纷飞,但唐国强仍觉得风雪不够大,就动用两台鼓风机,把雪吹到演员的身上,拍完后发现演员身上都是一层冰,变成了冰人。除了浓墨重彩地描写领袖人物之外,普通人、普通士兵也在该剧中有较为深刻的描写,他们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正是他们力量的相加决定了战争的结局。刘胡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该剧也描写了这个勇敢的女孩。被推倒在地的刘胡兰艰难地爬向铡刀,年轻的脸庞满脸血污,轻声却目光坚定地说道:“共产党万岁!”此时响亮又苍凉的歌声响起,画面闪回到这个年轻女孩赶马车、入党、教识字的情景……任何人这个时候都会被感动。正是这无数牺牲者的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全景式展现解放战争50集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解放》作为之前的《长征》、《延安颂》两部电视剧的“续篇”,三部作品形成了一个系列。《解放》以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革命领袖为主要人物,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重点描写了中原突围、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等经典战役。编剧王朝柱以40年的辛勤研究,耗时数年创作了原本,又历时两年将其改写为50集的电视剧剧本。他以工笔画式的细致描写,全景展现了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大阵营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战线之间的殊死较量。而该剧与《长征》一样,在气势和品质上也足现恢弘。不仅将毛主席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作为了电视剧的主题曲,浓重而怀旧的画面和历史感极强的拍摄手法,再加之激烈的战争场面穿插于运筹帷幄之中,使得整个电视剧充满了荡气回肠的气势。史诗气质融合史料揭秘电视剧《解放》从战略高度上表现中共领导人的智慧和谋略,再现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艺术,全景式解读解放战争。导演之一的董亚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戏所涵盖的历史阶段和历史信息量在目前同类题材电视中都是最高的。《解放》中有史可查的角色就有479个,服装、道具、配音等各个环节都要从细节方面,一点一滴地去做。”而对于大多数喜欢战争题材剧的观众来说,他们更期待的是作品捕捉到了多少史实?《解放》不会令观众失望,一些过去从来没有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内容将有所体现,具有很强的“揭秘性”,比如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鲁圭不断将蒋介石的作战方案送给毛泽东;当时的国民党师长韩练成在莱芜协助我军三天歼灭五万多国民党军队,并活捉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除了这些真实的“潜伏”事件外,还有一些历史轶闻,比如1948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第二届国民代表大会,蒋介石鼓动胡适参选总统,轰动一时,结果却是闹剧收场。

解放战争中有哪些可怕的的历史细节

不光国军、共军打的艰难。
日军到后来也挺不住了。
日军继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失败以后,就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
但打下来的战利品,都被高级军官据为己有了,小兵什么都捞不到。想给家里寄点鸡肉棉花,都被国内的高官剥夺了。
日本倾尽全国之力发动的这一场战争,到最后搞的鸡飞狗跳,自己国内老百姓都快过不下去了,莫说老百姓,名门望族们都不好过,开始和老百姓抢东西。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日军开始卖自己的装备弹药。卖给谁呢?卖给国军共军。卖了干嘛呢?就为换口粮食吃。
不光中国兵瘦骨嶙峋,日本兵也一样。
所以战争是残酷的,实际上没有赢家。
为什么世界上三大经济体呈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呢。
欧洲幸福。
中国崛起。
美国衰落。
因为欧洲的税收用在了养人,大部分都花在了福利上。
中国的税收用在了基础建设,大部分都花在了修桥补路上(这个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中国地大人多,所以要连接起来)。
而美国的税收都花在了打仗上。


解放战争的十大经典战役,我军都有哪些将帅参与指挥

解放战争中出现许多经典战役,有的以少胜多,有的以绝对战术碾压,而这些都是我军中优秀的将帅指挥的。那么来看看具体是哪些将帅参与指挥。



莱芜战役。1947年2月开始,这一场战役是由陈毅和粟裕指挥,陈毅为华东军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战斗打响后,陈毅和粟裕拟定作战方案。最终歼敌6万余,伤亡6000,大胜。
苏中战役。这是初期的战役,粟裕直接打懵了国民党军,通过大规模试探性进攻,发现可以打,最终歼敌5.3万,为后面的战役积累了经验。
鲁西南战役。这是刘邓大军与国民党军的大战,指挥者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创造了15个旅歼敌6万的战绩,我军胜利。
宜川战役。这是帅才彭德怀彭老总指挥的,著名的“围点打援”战,最终歼敌3万余。
晋中战役。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由大将徐向前指挥,以6万歼灭敌军10万取得大胜。
济南战役。这场济南攻坚战由许世友、谭震林主攻,其他将军夹攻,首次攻克10万重兵据守的济南,意义重大。
豫东战役。这是粟裕接着鲁西南战役后指挥的又一次大战,以我军大胜收场。
辽沈战役。是国民党军和我军的主力大决战之一由罗荣桓、刘亚楼统一指挥。我军以6.9万伤亡歼敌47万,大胜。
淮海战役。双方伤亡最大的战役,由粟裕指挥。
平津战役。由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以3.9万人的伤亡歼敌及改编52.1万人。


总的来说,这十大经典战役中,粟裕的出场率最高,有5场是他参与指挥的。其他的指挥者,像彭德怀、徐向前、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刘亚楼、聂凤智等都参与了指挥,打出了我军风姿。


十大元帅,解放战争中都指挥了哪些战役????

刘伯承,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南下进攻战役,双堆集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聂荣臻,大同集宁战役,石家庄战役,大清河北战役等,林彪,四平战役,长春战役,锦州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海南战役等,陈毅,苏北战役,陈毅,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渡江战役等,彭德怀,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宜川战役,西府陇东战役,陕中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徐向前,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


在解放战争中有哪些感人小故事?

战争很多有古代的现代的,鉴于你没啥要求给你个现代伊拉克战争的吧

伊拉克,这是一个战火和硝烟密布的国家,美国又一次轰炸结束以后,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
蓝天和烈日出现在沙漠上空。
哈伊是个伊拉克出租车司机,这天正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恶毒残骸,
迎面不时传来坐满美国士兵的坦克车。
哈伊一边开车,一边心里咒骂着:“该死的战争!”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集市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
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哈仪转头看了看驾驶左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让他感到欣慰,他自言自语的说:“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我把最后一
趟生意做完。”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不少荷枪实弹的美国兵站在古边。一个美国兵身手示意让他停车,哈伊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巴格达出来,所以现在
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美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辆破车,弯下腰,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哈伊笑了笑,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回答:“长官,我从巴格达来,想了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问道:“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美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神情挺满意,他看到了车里的相框,问,“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哈伊看了看那美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说:“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在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
那个美国士兵大概是很久都没遇上对他笑的伊拉克居民了,所以他的心情不错,靠在车窗上,对哈伊说:“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的开车了。”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躺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士兵摇摇头,说:“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他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子呢?”
哈伊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士兵,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哈伊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尖滑落的烟头。
然后,哈伊按下了引爆炸药的按钮。
这是他对于侵略者所能做的最后一次战争。


战争中的感人故事

赵登禹将军传奇

一个世纪前的1898年,英雄诞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城西赵楼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少小立志,报国救民,13岁拜师学武,艺高惊人;16岁千里投军,打虎称豪。从一个副兵迅速成长为抗日救国的著名将军,身经百战,威震敌胆,一曲曲英雄赞歌回荡中华万里山河,流传百年绝唱。赵登禹将军用他39岁的生命唱响的民族英雄赞歌,激沸了中华亿万儿女的报国热血,他不愧是菏泽人民的骄傲。

这里讲述的就是赵登禹将军的真实故事……


少小立志


赵登禹将军出身贫苦,祖辈都是纯朴的农民。他兄弟姐妹五个,大哥赵登銮,二哥赵登尧,赵登禹排行老三,另有一姐一妹。这么多人,仅有薄田三亩,只靠父兄扛活养家。赵登禹的兄弟姐妹都没上过一天学,只有他读了两年书,不幸父亲赵锡君去世,只好掇学。13岁那年,他和二哥赵登尧一起拜当地著名武术教师朱凤军为师习武。由于赵登禹聪明好学,吃苦顽强,三年间刀、枪、剑、棍各种兵器和太极拳、八卦掌、少林多种功夫都练得纯熟,并能融会贯通,成为武林杰出少年人才。

那时候,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置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赵登禹自幼常听先辈们讲述菏泽捻军大败清军僧格林沁和大刀会痛杀德国洋鬼子的故事,逐渐增强了民族爱国党悟并养成豪放正直的性格。1914年,他刚满16岁,怀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踏上了千里投军的征程。当时中国刚推翻了满清王朝,又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等闹剧,接下来军阀混战,暗无天日。赵登禹了解到军阀队伍大多不是好东西,而冯玉祥的部队军纪严明、爱护百姓,于是和二哥赵登尧、同村好友赵学礼、赵全胜一起离家,一路爬山涉水,沿途讨饭,不分昼夜奔行20多天赶到陕西潼关,找到了第十七混成旅的旅长冯玉祥。不料当时不招新兵,军中管事被赵登禹千里投军的精神所感动,才勉强收留他当了个副兵。连长一见他就说:“你要知道,当副兵只管饭,不发军饷。”赵登禹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当兵不是为了发财,要是为了捞钱,我就不跑这么远当兵了。”


打虎称英


1916年,冯玉祥驻军河北廊坊一带。一次部队在山下练兵,突然从林间蹿出一只猛虎。当时战士们正练徒手格斗,只有连长佩带匣子枪,仓皇间连长发几枪却没击中要害,而虎已扑到近前。战士们一下都惊呆了,尚不知如何对付这只凶兽,只见赵登禹大吼一声,一个箭步纵出队列,迎着扑来的猛虎,先是闪展腾挪,将那虎引诱得前爪扑空,闪身跃虎背,挥拳运气便打。那虎痛啸一声,挺身直立,探头甩尾,意欲将赵登禹甩脱,再反扑过来。不料赵登禹发声喊,两腿就像钳子一般夹住虎肩,左手死死揪住虎脑门,照准虎脑门又是七八下重拳,打得那虎抽搐着软瘫下去,七窍流血,四腿蹬挠,显见已经无力反抗,只是垂死挣扎。这时战士们都围上来帮忙,一阵拳打脚踢,将虎打死。

冯玉祥闻知此事十分惊讶,亲笔在打虎照上书写“打虎将军”四个家,又把他调到卫队当贴身护兵。自此,赵登禹在冯玉祥身边生活了7年。


为兵请“饭”


有一次,赵登禹随冯玉祥到一家赴宴,见酒宴极度奢侈,锃亮的红漆八仙桌上放着雕花彩色细瓷碗碟,晶莹如玉;象牙筷子,银调羹,山珍海味多有冯玉祥见没见过的,而主人竟还满口谦词:什么“敝舍寒酸”,什么“切莫见笑”,并请妓女相陪。席间,主人特意让一个身戴珠光宝器的妓女向冯玉祥投怀送抱,又问:“冯旅长,这个妞儿可中您的意吗?”

冯玉祥大怒,拍案而起道:“我不干你们这种肮脏事!”愤然离去。随后,他痛苦了好几天,决定也设宴“回报”,治治这群搜刮民膏、声色犬马的官僚、军阀们。于是请来高手厨师,购买名贵酒菜,又让赵登禹到街上找来十几个叫化子。

冯旅长大宴宾客,官场无不好奇,接到请贴议论纷纷,但一入席见酒宴丰盛,也就放心,准备大吃大嚼。冯玉祥说:“有来无往非礼也,我请客也不能没人陪酒。”众官僚、军阀喜出望外,只听冯玉祥说了声“请!”字,赵登禹将客厅门咣啷一声拉开,便见一群叫化子涌了进来,一个个骨瘦如柴,蓬头垢面,拎着烂瓦罐,拖着打狗棍,狼狈模样目不忍睹。众宾客一见,仿佛掉进了冰窑浑身发冷,全傻眼了,只能耸着肩,缩着头,听冯玉祥教训:“请诸位看看吧,都民国了,我们的国民还提着要饭棍!民国民国,民是主人,我们应该是老百姓的奴仆。可我们的主人却提着要饭棍,我们的脸往哪儿搁?”说罢,又掏出两块银元,用命令的口气说:“请人陪酒,得给工钱,每人两块,都放在这儿吧!”众官僚、军阀唯唯诺诺,只好掏钱……

这件事给赵登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明白了时刻不忘百姓疾苦,关心国家的兴亡。


惩寇除霸


1918年,赵登禹随冯玉祥镇守湖南常德。当时帝国主义军舰在内河水域横冲直撞,中国水兵和百姓深受其害。

有一天,赵登禹值勤时,见驻常德日本居民会会长高桥新二和一个日军舰长杀气腾腾地要见冯玉祥,说中国军队要对他们检查,还敢抗拒他殴打。赵登禹把这件事告诉了冯玉祥。冯玉祥传令让他们进来,翻开《日本海陆军刑法》一书,说:“根据军规,对你们行凶的士兵必须立即监禁!”高桥新二见冯玉祥用日军刑法处置他们,不禁大怒,当下掏出枪来要对冯玉祥行凶。赵登禹手疾眼快,未等高桥新二抬起枪口,已纵身而上,左手将枪抓牢向上一板,抢在手里;右手一拳将高桥新二击个仰面朝天,又一扑上前劈胸揪了起来。

两个日军官吓得浑身哆嗦,只好在处罚令上签字。这件事很快在常德传开,大长了中国人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威风。

1921年,冯部第二次入陕,打败原督军陈树藩,十六混成旅扩编为第一师,冯玉祥任师长。当地有个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土匪头子叫郭坚,驻在凤翔,冯玉祥便设下“鸿门宴”请郭坚,要杀掉这个罪魁。

郭坚带着卫兵来冯府赴宴,埋伏在左右的士兵争相偷看郭坚和冯玉祥对饮,不慎将屏风挤倒。郭坚大惊,拔枪便走。士兵慌了,忙去阻拦,但郭坚身高力大,又有手枪,哪里拦得住。紧急关头。赵登禹挺身而上,施展武功,三拳两脚将郭坚击倒,生擒活拿。随后,将郭坚公开枪决,暴尸街头,凤翔一带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颂扬赵登禹武艺高强,武林称奇。

1922年3月,赵登禹升为排长,7月又升为连长,接着又升为营长、团长。其间,他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出生入死,所向披靡,屡立战功。1927年初,冯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赵登禹升任旅长。


功勋卓著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略东北,东三省沦亡。赵登禹义愤填膺,决心赴东北抗日,但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未能实现。这时冯部已改编为第二十九军。

1933年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3月9日,日军铃木师团直抵长城喜峰口,二十九军奉命赴长城御敌。赵登禹任喜峰口作战前敌总指挥,冒风雪,急行军700余里,占据有利地形,亲率部队挥大刀迎敌,长城垛口20余次失而复得。日寇调集5000余人和大批重炮,飞机轰炸了3个小时,阵地一片火海。日寇以为赵登禹将军已经阵亡,于是蜂涌而上。在弹药用尽之际,赵登禹率部与敌展开肉博战。他一口气砍倒日军几十名,左腿负伤,卫兵急忙脱衣服给他包扎,他却不肯,仍挥刀杀敌,一直激战到天黑,日军寸土未得,死伤3000多人。

日军再也不敢进攻喜峰口,对赵登禹将军威名更是闻风丧胆。国民党政府统帅部给赵登禹颁发了勋章,并提升他为一三二师师长。

“张北事件”和“热西事件”之后的1936年,赵登禹升为陆军中将。这年夏天,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被日本特工绑架,下落不明。赵登禹将军大怒,,用电话通知亲日派陈某,限两小时把人送回,超过时限,就把平津一带日本人杀光,然后下令部队集合待命。陈某吓得面色如土,急忙向日本人传讯,不过一个小时,就乖乖地把宣介溪送了回来。


英名不朽


1937年7月7日,日晕悍然进攻芦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7日,赵登禹将军率部宣誓抗日,赴南苑作战,以手榴弹、大刀对抗日寇的飞机大炮,一口气将数倍于我军的日寇驱回一里路,毙敌不计其数。

在这次战役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激战中阵亡,赵登禹率军向大红门方向增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赵登禹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同时册封他为“抗日爱国将军”,以示永久纪念。为纪念赵登禹将军,北京人民把西城区白塔寺侧的一条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烈士遗骨安葬在卢沟桥附近的五道口。

赵登禹将军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中华民族心里。

抗战时期"挑逗"倭寇狗咬狗的王树声将军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1905年5月26日生于湖北麻城乘马岗区项家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11月参加麻城起义,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分队长。

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大队党代表、支队长、团长。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师长,在黄安战役中率部抗击国民党3个旅的援军,保证了兄弟部队攻克黄安。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他率第七十三师殿后,屡挫追兵。到大巴山后,又奉命抢占两河口,为红四方面军入川打开通路。1933年7月任第三十一军军长,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参与指挥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参与指挥嘉陵江战役后参加长征。1936年10月奉命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他率小部队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苦战3个月,队伍被冲散,最后只剩他一人辗转回到陕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参与指挥中原突围,率左路军进入武当山区,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任鄂西北军区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同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他是中共第八至第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在北京病逝。

1944年的秋天,王树声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后,就着手组建豫西纵队。纵队由四个支队组成。一、二支队由华北抗日前线的部队抽派,并已先期进入洛阳以西地区展开了工作。三、四支队从延安的留守部队中抽调,分别由八路军第三八五旅第七七O团和警备第一旅第二团组成。其余还有大批干部随队出发,充实到一线,准备到各地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告别延安,也告别新婚的妻子杨炬,王树声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跨太岳,转太行,王树声率领南下纵队日夜兼程,直插豫西。此时,日军闻风而动,派出大批部队围追堵截。王树声一面指挥部队急行,一面组织掩护,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按期到达预定地点,完成中央的战略部署。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来到了晋豫交界的中条山下。

部队来到山脚下已是傍晚,可军情紧急,王树声咬咬牙发出了“连夜过山!”的命令。天空下起鹅毛大雪,冷风呼啸中,一队人马穿行在中条山上的羊肠小道上,虽然走得很艰难,但一步一步仍在坚定地往前走。深夜,部队登上山顶,还没来得及休息,中央来电:“黄河冰封,速渡勿迟!”王树声当即决定:立即下山,天明前抢渡黄河。还在牛山腰时,黄河震天动地般的咆哮,就远远地传来。当大家来到河边,举目望去,波涛汹涌,一个个巨大的冰块,从上游直冲下来,互相挤压碰撞,令人胆寒。前有冰河挡道,后有追兵,情况万分危急。王树声立即命令后续部队抢占岸滩有利地形,节节设伏;侦察分队全部出动,寻找船工和船只,其余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就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黄河突然出现一座冰桥。原来,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黄河上游的冰块冲到这里,越卡越多,形成冰桥,但很快就会被冲垮,必须抓紧时间过河。一时间,王树声指挥着千军万马就这样迅速通过了黄河。等日军追到这里,面对滔滔河水,也只有望河兴叹。当地的老百姓都这么说:自古到今,黄河只冰封过三次。一是刘秀,面临进退维谷时,走的是这冰桥,过罢,冰桥就开了。而今是怎么了,先是王震过去了,王树声也过去了。真是“天顺民心,而神助于人!”老百姓的苦日子恐怕是熬到头了。

王树声一下子插进豫西,牢牢控制了伏牛山、嵩山各个要道,在“四点”、“两线”间发动民众,建立政权,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为日后我军的大反攻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

登封,是中州大地一座千年古城。它雄踞中岳嵩山脚下,北扼颍河上游,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日军进犯中原后,登封就成了日伪军的大本营之一。日军军团长龟田中将准备对王树声部进行大规模的“扫荡”。面对猖狂的敌人,王树声冷静地告诉大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根据地,不与敌人硬拼消耗。对付日伪军的扫荡,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以嵩山为依托,跟敌人兜圈子,消耗疲惫敌人;第二步,诱敌深入,择敌一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王树声指挥部队在山里和敌人兜起了“圈子”,等大部敌人过去了,专打敌人补给队,对孤军深入的小股敌军,就不客气地“照单全收”。我军越打越壮,敌军是越打越少。

面对我军的“麻雀战”,日伪军变得谨慎起来,不再像开始那样横冲直撞。针对敌人稳扎稳打、不贸然挺进的变化,王树声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分析敌情,研究对策。“是夜,3路八路军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了敌人的封锁线,向日伪军的重要据点登封疾进。

“登封被包围了!”消息传到正指挥日伪军“扫荡”嵩山的龟田耳朵里时,他惊得差一点蹦了起来。 龟田来不及多想,马上收拢了部队,回师登封。紧赶慢赶,总算看到了登封城的影子。夕阳已落山。龟田掏出望远镜一看,插在登封城头的太阳旗还在夜色渐暗的上空摇曳,龟田发出了一声冷笑,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他要在天黑以后,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撒一张大网,把包围登封城的八路军围起来……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八路军派出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鬼子已经开始在拉‘网’。”

王树声听罢,说:“按计划行动!” 顿时,登封城的四周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城内城外的敌人,就这样被夹在中间的八路军挑逗得互相打了起来。等敌人热热闹闹地打得火热的时候,八路军又悄悄地撤了出来,让他们痛快地打吧。打了快有半宿,龟田这才发现不太对劲,结结实实上了八路军的大当,赶忙叫停火。垂头丧气的日伪军,在打扫战场、撤回登封的时候,城外突然响起了八路军嘹亮的军号声。原来,八路军在王树声的指挥下,在登封城外,拉开了一张更大的“网”,把日伪军全网在里面。 此时,筋疲力尽的日伪军已是强弩之末,弃城而逃,登封解放了!


中国有十大未解之谜吗?是那几个呢?

 一,千古遗恨《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失传千年,让人怀念!史书记载,在唐太宗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换句话说,这件宝贝应在昭陵。五代温  韬灭绝人性,已将昭陵挖掘一空,发现钟繇和王羲之书法真迹,让其流传于世,并未提到《兰亭序》,致使成为无头公案。有人说,《兰亭序》还在昭陵,可能藏在  更为隐秘之处,温韬形迹匆匆,并未发现真迹;有人说,《兰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则天酷爱字画,更何况,民间早有《兰亭序》陪葬乾陵一说。乾陵尚未被  盗,一切只能成为雾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开启,必将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  二,战国和氏璧流向何方?  和氏璧,流传千年,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完璧归  赵”更传为千古佳话!和氏璧流向何方?众说纷纭,唯一肯定的是,这块宝玉尚在人间,因能耐1300摄氏度高温,一般火无法焚化。秦灭六国,嬴政终获至宝。  有人说,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传世玉玺,历经刘邦、王莽、司马炎之手,一直传到后唐,石敬瑭灭后唐,后唐李从珂人玉共焚,  从此下落不明。按理说,真金不怕火炼,石敬瑭应是得到宝物,极有可能与石敬瑭陪葬;有人说,和氏璧被作为陪葬品埋在秦陵,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于世。如  果真是这样,将来发觉秦陵地宫,和氏璧必将重见天日,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宝物风采。  三,明朝《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算得上千古奇书!据说有三千人参与  编纂,历时三年,全书两万两千卷,明成祖甚是满意,亲自作序赐名。令人遗憾的是,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一种说法认为,明  英宗将此书殉葬于永陵,明朝有殉葬书籍传统,从明英宗酷爱大典来看,极有可能“生死相连”;另一种说法认为,正本毁于明亡之际,文渊阁失火,正本可能毁于  一旦。由于史籍没有记载正本去向,要弄清正本到底所在,看来只能借助考古发现。  四,西周“九鼎”遗失古今憾  九鼎,是镇国神器,属于古代至宝!相传夏启收集珍  禽异兽、奇异之物,绘画成图,让工匠将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反映全国统一和王权集中,作为夏、商、周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多  年。九鼎是否仍然存在?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根据《史记》记载,秦穆公把九鼎掠到秦国都城,但《汉书》却说,九鼎沉没于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如果司  马迁所说属实,九鼎应该落入秦始皇手中,何况杜牧有“始皇东游出周鼎”之说!秦始皇对九鼎十分珍爱,这是人所共知之事,九鼎极有可能陪葬入秦始皇陵,这也  成为目前一些考古学家鼓动开掘秦陵动机所在。  五,秦朝十二铜人今何在?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后世留下太多谜案,十二铜人就  是其中之一!为何要铸十二铜人?原因已不是那么重要,十二铜人不翼而飞,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关于十二铜人下落,有三种猜测:有人说,西楚霸王攻克咸阳,  火烧阿房宫,十二铜人一并烧毁;有人说,十二铜人毁于东汉末年,董卓铸造铜钱用掉十个,另外两个被苻坚销毁;还有一种说法比较乐观,据史料记载,十二铜人  并未销毁,十二铜人是秦始皇最爱之物,在陵墓营造好后,随同其它珠宝一起陪葬。由于一些技术因素,秦陵挖掘暂时不能开展,因此十二铜人下落,至今无人能说  清楚。  六,青铜剑千年不锈之谜  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二十世  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同兵马俑一道,同时出土一批青铜剑,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地下沉睡两千多年,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无独有偶,考古队在挖  掘春秋古墓时,意外发现一把越王勾践剑,做工精细,削铁如泥,两大考古发现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迹还在后面,经过科研人员检测,宝剑锋面有一层铬盐化合物,此为千年不锈之故。这一发现轰动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众所周  知,铬是一种稀有金属,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提取甚为不易。现代科学发明,竟然出现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剑,竟然是现代科  学结晶?层层谜团,孰是孰非,只能成为千古之谜。  七,古墓“长明灯”不熄之谜  古墓“长明灯”,最早见于神话传说,据说不熄之火  是天宫之火,是普罗木修斯把它偷偷带回人间。在世界各地,盗墓者费尽心机,到古墓窃取珠宝,古墓往往与世隔绝,宝物历经千年,依然完好如初。按照常理,古墓终年不见天日,本应伸手不见五指,但在一些古墓拱顶挂着“长明灯”,阴光很是逼人,令人毛骨悚然。如此神奇之灯,为何长明千年不灭?为何无氧依然燃烧?  能量从何而来?若是油灯,千年不灭,燃料如何供给?显然不是人力所为;若是电灯,灯碗液体可能是用来导电之汞,问题是电能如何产生?难道某个角落有发电装  置?要做到如此一劳永逸发电,必须太阳能发电方可。凡此种种,只是凭空臆测,真相到底如何?还需科学验证。  八,《洛神赋》到底为谁而作?  位列“三曹”,曹植素以文采见长,除七步诗之外,  首推《洛神赋》有名。在《洛神赋》中,曹植所写洛水女神到底是谁?成为历史难以破解之谜!一种推测是甄后,曹丕之妃。作为小叔子,竟然爱上亲嫂,就兄弟而言,为其不义;就君臣而言,为其不忠,成何体统?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公然就指甄后,李商隐亦有“宓妃留枕魏王才”诗句,乱世桃花逐水流,千百年来,招来文人骂声一片;另一种推测是,曹植塑造一个洛神形象,美丽痴情,但被猜忌,用以自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无力回天之境。如果不是感甄所作,那么曹植为何要写《洛神赋》?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兄迫害,怎么会产生洛神女子那般真情?似乎亦不可能,所有一切,只能成为历史悬疑。  九,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树碑立传,自古就是惯例,但武则天是一例外!武则  天为何要立无字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为了夸耀自己,显示功高德重不能用文字表达;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有自知之明,是聪明  举动,“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左右为难,想到死后与高宗合葬,不论自称皇帝还是皇后,都是很难落笔,所以干脆“一字不名”,让  后人盖棺定论。武则天立“无字碑”为后世出了难解之谜,有碑无文,不如说无文胜有文,成为趣谈。  十,太平天国宝藏在哪里?  太平天国失败令人叹息,太平天国巨额珠宝失踪同样令人遗憾。天京失陷,全军覆没,大批珠宝从人间蒸发。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更多财物被藏地下。李秀成被擒后,曾国藩威逼利诱,多次追问金银所在,这也是忠王被  处死较晚之故。威武不能屈,忠王倒也忠诚,始终未曾吐露珠宝下落。有人甚至将天王府后花园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结果一无所获。如此窖藏珠宝,甚吊世人胃  口,对于宝藏追踪,始终没个消停!下落如何?各种版本,各执一词,依然一团迷雾。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谜案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这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史记》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经过数10万人9年多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整个工程最后仍然没有竣工。当年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雨考验的新皇帝惊惶失措,情急之下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了“为之奈何”的哀求。一阵沉寂之后,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兵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惊魂未定的二世皇帝当即迎合,拍板决定由章邯直接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设计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更是颇具匠心。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尤其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  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据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基址来看似为饲官建筑。饲官建筑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当年无论是打井的农民还是参与勘探试掘的考古人员谁也想不到兵马俑坑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当一号俑坑全面勘探试掘不久,又在一号坑北侧20米处发现二号兵马俑坑、三号兵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单就兵马俑陪葬坑而言,它占地达20,000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马8,000余件,青铜兵器数十万件。这件规模宏大的陪葬坑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陵寝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此后20余年来秦始皇陵园考古发现接连不断,陵园东侧发现了百余座马厩陪葬坑,17座陪葬墓。陵园西侧发现了31座珍禽异兽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马厩陪葬坑和61座小型墓坑。10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木车马则位于地宫之西,原封土之下。近年来又在始皇陵北发现了一座较大的动物陪葬坑,在东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铠甲坑、百戏俑坑……  陵园地上地下精心设计、安置的这一切不正是一个理想的地下王国吗?  二、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路胖玫摹V邢勖趴赡苁呛嵯蛳馇对诹奖诘募胁壑校  且坏牢薹 舻拇笫 拧D谙勖趴赡苡胫邢勖畔嗨啤H 老勖藕芸赡茉谝惶踔毕呱稀?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随着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测技术的实际运用,秦陵地宫终有一天将再次震惊全世界。


中国十大未解之谜是哪些?

一,千古遗恨《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失传千年,让人怀念!史书记载,在唐太宗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换句话说,这件宝贝应在昭陵。五代温
  韬灭绝人性,已将昭陵挖掘一空,发现钟繇和王羲之书法真迹,让其流传于世,并未提到《兰亭序》,致使成为无头公案。有人说,《兰亭序》还在昭陵,可能藏在
  更为隐秘之处,温韬形迹匆匆,并未发现真迹;有人说,《兰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则天酷爱字画,更何况,民间早有《兰亭序》陪葬乾陵一说。乾陵尚未被
  盗,一切只能成为雾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开启,必将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
  二,战国和氏璧流向何方?
  和氏璧,流传千年,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完璧归
  赵”更传为千古佳话!和氏璧流向何方?众说纷纭,唯一肯定的是,这块宝玉尚在人间,因能耐1300摄氏度高温,一般火无法焚化。秦灭六国,嬴政终获至宝。
  有人说,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传世玉玺,历经刘邦、王莽、司马炎之手,一直传到后唐,石敬瑭灭后唐,后唐李从珂人玉共焚,
  从此下落不明。按理说,真金不怕火炼,石敬瑭应是得到宝物,极有可能与石敬瑭陪葬;有人说,和氏璧被作为陪葬品埋在秦陵,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于世。如
  果真是这样,将来发觉秦陵地宫,和氏璧必将重见天日,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宝物风采。
  三,明朝《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算得上千古奇书!据说有三千人参与
  编纂,历时三年,全书两万两千卷,明成祖甚是满意,亲自作序赐名。令人遗憾的是,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一种说法认为,明
  英宗将此书殉葬于永陵,明朝有殉葬书籍传统,从明英宗酷爱大典来看,极有可能“生死相连”;另一种说法认为,正本毁于明亡之际,文渊阁失火,正本可能毁于
  一旦。由于史籍没有记载正本去向,要弄清正本到底所在,看来只能借助考古发现。
  四,西周“九鼎”遗失古今憾
  九鼎,是镇国神器,属于古代至宝!相传夏启收集珍
  禽异兽、奇异之物,绘画成图,让工匠将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反映全国统一和王权集中,作为夏、商、周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多
  年。九鼎是否仍然存在?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根据《史记》记载,秦穆公把九鼎掠到秦国都城,但《汉书》却说,九鼎沉没于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如果司
  马迁所说属实,九鼎应该落入秦始皇手中,何况杜牧有“始皇东游出周鼎”之说!秦始皇对九鼎十分珍爱,这是人所共知之事,九鼎极有可能陪葬入秦始皇陵,这也
  成为目前一些考古学家鼓动开掘秦陵动机所在。
  五,秦朝十二铜人今何在?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后世留下太多谜案,十二铜人就
  是其中之一!为何要铸十二铜人?原因已不是那么重要,十二铜人不翼而飞,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关于十二铜人下落,有三种猜测:有人说,西楚霸王攻克咸阳,
  火烧阿房宫,十二铜人一并烧毁;有人说,十二铜人毁于东汉末年,董卓铸造铜钱用掉十个,另外两个被苻坚销毁;还有一种说法比较乐观,据史料记载,十二铜人
  并未销毁,十二铜人是秦始皇最爱之物,在陵墓营造好后,随同其它珠宝一起陪葬。由于一些技术因素,秦陵挖掘暂时不能开展,因此十二铜人下落,至今无人能说
  清楚。
  六,青铜剑千年不锈之谜
  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二十世
  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同兵马俑一道,同时出土一批青铜剑,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地下沉睡两千多年,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无独有偶,考古队在挖
  掘春秋古墓时,意外发现一把越王勾践剑,做工精细,削铁如泥,两大考古发现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迹还在后面,经过科研人员检测,宝剑锋面有一层铬盐化合物,此为千年不锈之故。这一发现轰动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众所周
  知,铬是一种稀有金属,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提取甚为不易。现代科学发明,竟然出现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剑,竟然是现代科
  学结晶?层层谜团,孰是孰非,只能成为千古之谜。
  七,古墓“长明灯”不熄之谜
  古墓“长明灯”,最早见于神话传说,据说不熄之火
  是天宫之火,是普罗木修斯把它偷偷带回人间。在世界各地,盗墓者费尽心机,到古墓窃取珠宝,古墓往往与世隔绝,宝物历经千年,依然完好如初。按照常理,古墓终年不见天日,本应伸手不见五指,但在一些古墓拱顶挂着“长明灯”,阴光很是逼人,令人毛骨悚然。如此神奇之灯,为何长明千年不灭?为何无氧依然燃烧?
  能量从何而来?若是油灯,千年不灭,燃料如何供给?显然不是人力所为;若是电灯,灯碗液体可能是用来导电之汞,问题是电能如何产生?难道某个角落有发电装
  置?要做到如此一劳永逸发电,必须太阳能发电方可。凡此种种,只是凭空臆测,真相到底如何?还需科学验证。
  八,《洛神赋》到底为谁而作?
  位列“三曹”,曹植素以文采见长,除七步诗之外,
  首推《洛神赋》有名。在《洛神赋》中,曹植所写洛水女神到底是谁?成为历史难以破解之谜!一种推测是甄后,曹丕之妃。作为小叔子,竟然爱上亲嫂,就兄弟而言,为其不义;就君臣而言,为其不忠,成何体统?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公然就指甄后,李商隐亦有“宓妃留枕魏王才”诗句,乱世桃花逐水流,千百年来,招来文人骂声一片;另一种推测是,曹植塑造一个洛神形象,美丽痴情,但被猜忌,用以自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无力回天之境。如果不是感甄所作,那么曹植为何要写《洛神赋》?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兄迫害,怎么会产生洛神女子那般真情?似乎亦不可能,所有一切,只能成为历史悬疑。
  九,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树碑立传,自古就是惯例,但武则天是一例外!武则
  天为何要立无字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为了夸耀自己,显示功高德重不能用文字表达;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有自知之明,是聪明
  举动,“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左右为难,想到死后与高宗合葬,不论自称皇帝还是皇后,都是很难落笔,所以干脆“一字不名”,让
  后人盖棺定论。武则天立“无字碑”为后世出了难解之谜,有碑无文,不如说无文胜有文,成为趣谈。
  十,太平天国宝藏在哪里?
  太平天国失败令人叹息,太平天国巨额珠宝失踪同样令人遗憾。天京失陷,全军覆没,大批珠宝从人间蒸发。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更多财物被藏地下。李秀成被擒后,曾国藩威逼利诱,多次追问金银所在,这也是忠王被
  处死较晚之故。威武不能屈,忠王倒也忠诚,始终未曾吐露珠宝下落。有人甚至将天王府后花园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结果一无所获。如此窖藏珠宝,甚吊世人胃
  口,对于宝藏追踪,始终没个消停!下落如何?各种版本,各执一词,依然一团迷雾。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谜案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

辽沈战役: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三大战役,南京政府绝大部分精锐丧失,解放长江以北重地,基本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的战果分别是什么?

辽沈战役: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三大战役,南京政府绝大部分精锐丧失,解放长江以北重地,基本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上一篇:251团

下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