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将军

时间:2024-06-28 20:08:31编辑:奇事君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流传下来了很多的感人 故事 ,你读过几个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感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一)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非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 总结 :“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抗日战争本身就是很感人的事情。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二)急送鸡毛信   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 儿童 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三)贴抗日 标语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点击下页查看>>>抗日战争感人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孕育了千千万万个华夏儿女!
但是,日本人的野心打破了中国人民和谐安定的生活。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多少中国同胞因此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原本和谐安定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日本人所为。这时,许多爱国人士挺身而出,为了保护这条养育自己的土地,奋勇抗敌!随后,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在日本投降前夕自杀。
为了守住党的机密,这些英雄从不畏惧敌人的严刑拷打,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赶走这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者,让中国早日解放,让人民能够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为了这个信念,多少英雄豪杰为之牺牲,江姐,狼牙山五壮士,赵一曼,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儿女传诵!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搭起的阶梯,终于迎来了解放!迎来了和平安定的日子,中国人民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整天生活在恐惧中了!
经过战火的硝烟,也不是那个令人耻笑的东亚病夫了。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华儿女的灵魂是强大的,即使粉身碎骨也绝不会对侵略者俯首称臣。中华儿女用那满腔的热血和坚强不屈的信念,铸了那悠悠的中华魂。中国人那骨子里的百折不挠,令人惊叹,悠悠中华魂,坚强不屈的灵魂!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为那悠悠中华魂儿自豪,但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决不能忘记,我虽不能向他们那样为国捐躯,但我一定将那悠悠中华魂精神传承下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这条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土地,去奋斗吧!将这悠悠中华魂发扬光大!让全世界每个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个打不倒的巨人——中国,有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叫做中华魂!


王铭章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王铭章介绍

1938年3月初,第22集团军任命45军代理军长兼127师师长陈离为一线指挥官,于滕县以北地区防守,摧毁敌人攻势;任命王铭章为二线及滕县城防总指挥官。 蒋介石要川军死守滕县 13日,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开始从正面向川军发起进攻,遭到顽强抵抗。从3月14日拂晓开始,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濑谷支队步、骑兵7000余人,配备大炮20余门,坦克20余辆,在30多架飞机掩护下向滕县外围第45军第一线阵地展开全线进攻。矶谷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一向有铁兵团的称号,战斗力很强。川军全凭勇气,步步肉搏拖住敌人,死伤惨重。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获悉滕县的危急情形后,赶紧打电话给李宗仁。李宗仁命令战区预备部队汤恩伯军团驰援滕县。
当晚,孙震乘坐装甲车来到滕县,向王铭章、陈离等人传达蒋介石的命令:为保证增援徐州大军的运转,川军必须死守滕县3日,迟滞日军。而这时,滕县城内只有两个师师部和第364旅旅部的警卫部队,加上滕县地方保安团队400多人,兵力不足3000人。王铭章向孙震报告了眼下的困难:城内没有守城部队;前线弹药将尽,急需补充。孙震说:李宗仁答应马上给运一车皮手榴弹过来;守城部队的问题,城内城外可以互相配合,第41军城外部队可伺机调进城,死守3天,援军即到。王铭章闻此,没有再多说什么。
滕县完全陷入日军包围 3月15日9时,日军除以正面主力猛攻外,另派3000余人迂回包抄滕县,到下午日军越来越多,川军各部苦战不敌,纷纷退却。入暮后,外围部队大多同城内指挥部失去联系,各自为战,被日军逐一击溃。除45军127师主力凭借地形优势稳住外,滕县外围已尽入敌手。 16日黎明,日军集结1万余人向滕县发起全面进攻。王铭章深知凭川军的兵力和火力,根本不可能守住滕县,只得做出出城机动作战的冒险决策。但孙震断然拒绝这个提议,命令他将41军部队全部调入城中死守待援,务必完成蒋介石的命令。于是,王铭章把城外所有部队调进城内,并昭告全体官兵:死守滕县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没有本师长手令,任何军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此日,滕县以北第45军阵地相继失守,122师、124师一部及少量地方武装共3000余人被围困于滕县城中。
日军组织了6次冲击,黄昏冲入东关。当夜,守军组织敢死队收复了东关。这时,援军汤恩伯部王仲廉军陆续到达临城,先头部队一个团刚下火车,孙震即令其前往增援。该团在南沙河遭到围攻滕县日军一部攻击,不支溃退,其他各部仅在南沙河警戒。援军军部到达后,得知滕县正受强大敌军围攻,便借口机动作战,将部队迂回向滕县东北峰山以东地区开去。于是南沙河之敌向前推进,滕县完全陷入日军四面包围之中。 王铭章腹部中弹殉国 决战发生在3月17日。一早,日军五六十门山炮、野炮向县城猛轰,敌机20余架疯狂地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火光冲天。防守东关的第124师740团团长王麟率领两个营死守东关,与日军殊死搏斗,屡次击退日军进攻。日军无奈改变攻击方向。下午2时,日军用12门榴弹重炮猛轰南城墙,同时敌机二三十架集中轰炸南关,几乎将南关夷为平地,残垣断壁和砖石上沾满了川军战士的血肉。下午3时半,日军占领了南城墙,守军大半阵亡,督战的370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朝廉负重伤。不久,日军对东关再次发起更猛烈的炮击,日军由城塌处突上城墙,迅速向东、西城墙扩大战果。
此时天色已暮,王铭章向孙震发出最后的电报,表示“决以死战”。把电台砸毁后,他命令城内各部与日军展开巷战,自己登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日军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这时,王铭章决定到西关车站组织残部抵抗,行至半途,遭到日军密集火力射击。王铭章腹部中弹,趔趄倒地,随从们忙扶他起来。这时又一阵密集的枪弹扫来,王铭章壮烈殉国,年仅45岁。他的参谋长赵渭宾等及随从10余人,也都同时牺牲。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王铭章牺牲后,守城官兵继续与日军搏斗。夜9时,守军200余人突出重围,是城中守军唯一的一群幸存者。城内,零星小部队仍在顽强地战斗,彻夜枪声未停,直至18日午前,滕县才彻底沦入敌手。滕县战役结束后,22集团军总部派人找到王铭章的遗体,偷偷运出、装殓,运回四川安葬。 滕县保卫战自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中午结束,共阻击敌军4天半。41军自122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余人,45军自第127师师长陈离以下伤亡近5000人。22集团军以巨大的牺牲,阻滞了日军精锐之师数万人南下,为随后的台儿庄会战赢得宝贵时间。而在台儿庄战役中,正面抗战主力部队孙连仲部所凭借的主要坚固工事,正是先前王铭章指挥122师官兵修筑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慨然讲到: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938年4月,国民政府发出褒扬令,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


台儿庄战役中川军师长王铭章是怎样牺牲的

王铭章师长是在1938年3月17日,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身中数弹,壮烈殉国的。1986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把王铭章的死表现为自杀,是不正确的。 四川省档案局发布的主要根据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的馆藏档案《第22集团军滕县战役战斗详报》(以下简称《详报》),“我专程到南京查阅,档案非常珍贵。”四川省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处副处长王晓春说。档案中确认,王铭章是中弹牺牲。  按照省档案局的考证,“1938年,时任22集团军41军代军长的王铭章临危受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指挥各部固守滕县城。”王晓春称。时年2月份,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根据《详报》:“1938年3月17日黎明,敌陆续增援,运来攻城重炮8门,战车及装甲汽车100余辆,继续围攻滕县城。敌机五六十架狂炸城厢,轰或稍止,其排炮密如雨下。6时许,敌突击队300余人开始攀城,被我居高临下以步枪、手榴弹全数击毙。敌又增加200多名,蜂拥爬登,又悉被歼灭。”  战况越发激烈,“到了下午,敌机、敌炮疯狂轰炸,南城缺口被炮弹摧毁,敌军轰炸机、步兵蜂拥进入,被暂时打回。”王晓春介绍。  《详报》记载:“15时30分,敌复增援2000余,突入城内,我军愈战愈少,敌更集中炮火,以烧夷弹猛向城内射击,我阵亡将士忠骸及重伤不能行动官兵多遭毒焰延及尽成灰烬,其壮至惨,其情至烈!”“当时王铭章看到援兵没有到,再看到战况双方死伤,就拿着手枪到西城高处指挥督战。”王晓春说,此间,不小心被机关枪扫射,档案中写:“(王铭章)一弹飞来,直中腹部,竟卧地不起,然犹挥臂狂呼:‘杀敌不已!档案还记载,当时还有敌兵上前,中弹的王铭章依然“连毙其三,余惊骇而退”,无奈王铭章伤势过重殉国。

有多少人纪念王铭章?

1893年出生在小商人家庭,四川新都人。1909年毕业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保路同志军的反清斗争。1912年,转入保定军官学校,后肄业离校。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川军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护国讨袁战役中负伤,升任连长、营长。后参加军阀的成都巷战,又负重伤。由于他勇敢善战,由中下级军官而逐渐升职。1920年,川军整编,任第七师团长。1924年,升任川军第三师第二十五旅旅长。1925年,晋升师长。1926年,改任第二十九军第四师师长。1935年,第二十九军改编为第四十一军,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1936年,晋升陆军中将。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请缨抗日。9月6日,在驻地召开抗日誓师大会。9月12日,率部徒步出川,奔赴抗日杀敌前线。10月21日,开赴晋东娘子关地区阻截日军西进。10月24日,在娘子关西南的东回村、西回村中间地带,与日军展开遭遇战。26日,奉命保卫太原进驻榆次。日军在攻占华北及上海、南京后,妄图从南北同时进攻,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1938年初,奉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代理四十一军军长,任前方总指挥。1938年2月,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战区司令部急令四十一军开赴滕县。3月14日,日军以大炮、坦克、飞机向我阵地展开全线进攻,我军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拼死奋战,保住了界河阵地。次日为了防止敌军的包围,他抽调在滕县担任城防的部队支援第一线的正面阵地,对滕县的西北进行了布防。敌人却以万余人的兵力直攻膝县城。这时滕县城内能战斗的兵力只有两千人,要抵御装备精良的万余敌军的猛攻,困难很大。16日,日军开始用重炮向赤城轰击,并以飞机狂炸,城内百姓逃跑一空。他抱定“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信念,决心死战。东关被敌炮轰开缺口,敌军涌入,我军集中两三百手榴弹投去,敌人死50多人,如此反复多次进攻,敌死100多人,我军伤亡近百人。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敌人增涌三万多人,七十多门山炮、野炮、战车四、五辆,对滕县县城进行包围。17日敌人以大炮飞机狂轰滥炸,使县城变成一片焦土,然后以坦克掩护冲锋,他指挥部队同敌人展开了惊险的肉搏战。在局势危急之际,他亲自登城督战,决心与城共存亡。日军从西城攻入,便率余部与敌巷战,寸步不让。在游战中,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血流如注。为了不做俘虏,高呼“抗战到底”,举枪自戕,壮烈殉国。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全体官兵拼死战斗,奋力拼杀。滕县保卫战坚持了三昼夜,阻滞了南犯徐州的大量日军,使鲁南各部队赢得了部署时间,为台儿庄大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为国捐躯后,追赠为陆军上将。5月初,他的灵柩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时,万人空巷迎灵。中共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参加迎灵公祭。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联名撰赠挽联:“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1938年6月15日,成都八万多人到牛市口迎接亡灵,8月30日将忠骨运至新都安葬。次日在新都举行数万人公祭,数架飞机在空中散发宣传他事迹的传单。事后在成都少城公园铸造了将军骑马铜像,表达了四川人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
接济前方药物;
救护战地伤兵。
——四川省成都药铺商会挽王铭章(1)
云暗鲁天,魂归蜀道;
忠昭党国,绩著旌旗。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挽王铭章
1938年5月9日,武汉各界组织了“王铭章上将治丧委员会”。王铭章之弟王少容赴汉口市商会参加治丧(因王铭章之子女当时均幼小,王道鸿13岁、王道义11岁、王道纲9岁、王道智7岁、王道忠不满1岁,不能到汉口),由王少容代表将军家属主持公祭典礼的答谢仪式。灵枢运抵武汉大智门车站时,武汉人民群众,万人空巷,前往迎灵,由当时湖北省主席及前国府中央各部院代表在车站举行隆重肃穆的迎灵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齐光等领导同志都参加了迎灵公祭。上联“云暗”,比喻抗日烽火弥漫山东上空。“鲁”,山东简称。“蜀道”,指四川新都。下联“昭”,谓彰明,显示。“党国”,指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合称。“著”,谓明显,显著。联语切事切地切人,言简而哀情深沉,评赞恰如其分。
军队齐心,守攻相助;
官兵一体,甘苦共尝。
——四川省成都军界挽王铭章(1)
倭芤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四川省成都店铺、理发店商会挽王铭章(1)
报国献身,增光面目;
复仇雪耻,无愧须眉。
——四川省成都店铺、理发店商会挽王铭章(2)
不逐倭奴,终身含垢;
未消国耻,满面蒙羞。
——四川省成都浴室、澡堂商会挽王铭章(1)
扫荡妖氛,谋万民福;
转移风气,为天下先。
——四川省成都扇店商会挽王铭章
杀敌矢众心,热汤沸沸;
驱倭坚此念,朝气蓬蓬。
——四川省成都浴室、澡堂商会挽王铭章(2)
木梃夜撄城,黑威当道;
铁枪今殉国,豹死留皮。
——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何应钦挽王铭章
调养病伤,保存国家元气;
坚强体魄,讲求大众健康。
——四川省成都药铺商会挽王铭章(2)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
时时刻刻,勿忘民族深仇。
——四川省成都钟表店商会挽王铭章(1)
全面动员,踏上空前大时代;
长期抗战,坚持最后五分钟。
——四川省成都钟表店商会挽王铭章(2)
为国事而牺牲,乃忠臣辜格;
与士兵同甘苦,是大将风徵。
——四川省成都军界挽王铭章(2)
彻底清醒,一碗香茶,猛记起国仇身耻;
从头觉悟,半瓯畅话,好劝君杀敌除倭。
——四川省成都茶馆商会王铭章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中共中央毛泽东、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陈绍禹等合挽王铭章
王铭章将军死询传来,举国同悲。1938年5月9日,王铭章灵柩运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武汉各界人士万余人前往恭迎,并举行了追悼大会。然后再经武汉重庆运回成都,沿途万人空巷,民众挥泪送行。沿途自发的群众路祭络绎不绝,英、法在长江的船舶,都鸣礼炮、下半旗崇敬志哀。抵达成都后,四川省省会各界人士再度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国民政府对玉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陆军上将。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联合撰写了这一副挽联。忠骸即运返原籍新都县,奉安于国葬墓园,并建立了专祠。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在其家乡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内塑有他的戎装纵马铜像,供人瞻仰。王铭章将军忠烈事迹,长留天地!
八载净妖氛,痛击倭奴,青史辉煌功不朽;
五洲同敌忾,共尊民主,碧空澄澈景常新。
——浩歌挽王铭章
君真三峡豪,拼血肉作墙垣,顿使瓮城成铁壁;
我忝五区帅,率健儿驱丑虏,誓将凯奏慰忠魂。
——国民革命军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挽王铭章
王铭章将军殉国后,李宗仁呈报蒋介石之原电:“(略)……普阳山、龙山两处各约一团之守兵全部殉国,阵地始陷。时北沙河守兵被压迫退入滕县,加入防御,苦战撑持,迄至十七日下午五时,城垣遭敌摧毁,被敌突入,巷战结果,我军少数突围外,余皆洒尽最后一滴血以殉城。从十四日至十七日该部抗战之概略情况:计是役官兵不下万人,阵亡师长王铭章,负伤师长陈离,旅长吕康、王志运,副旅长汪朝廉等;其余团营长以下伤亡人数,尚在清查中。该集团军以劣势装备,与兵力占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天半以上,挫败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战役中,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其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伏乞示遵!职李宗仁叩马。”蒋介石三月三十日复李宗仁原电:“李司令长官勋鉴:王故师长铭章,力战殉国,达成任务,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准给特恤一万二千元,转请国府特予褒扬,追赠陆军上将,由军委会依上将例给恤,并将生平事绩宣付史馆,以资矜惜,而慰忠勇!中正。三十日”
执干戈以卫家邦,壮志不还,拼取忠忱垂宇宙;
闻鼓鼙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挽王铭章
1938年3月,国民党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把守徐州门户腾县。第122师以全师覆灭的代价在腾县坚守四天,王铭章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壮丽殉国。王铭章牺牲后,全国各界公祭活动颇多,国共两党领导人参加了公祭,并敬献了花圈和挽联。国民政府发布对王铭章将军的褒扬令:“陆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赋性刚毅,志行忠贞,此次于滕县之役,苦守要区逾三昼夜,以率部奋力巷战,竟尔殉职,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应予特令褒扬,追赠陆军上将,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并将生平事绩,存备宣付史馆,用彰忠烈,以资矜式,此令。”

早书遗命别家人,真所谓慷慨捐躯、从容就义;
更有贤声光国史,更难得子遵葬礼、妻却赙金。
——四川省成都学者林山腴、方鹤斋合挽王铭章
在四川省成都公祭王铭章会场上,还悬挂了许多名人挽联,如: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罗炳辉等同志都撰赠了挽联。新四军将领叶挺、项英挽以“民族之光”。全国各战区、各军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均致送了?联和挽词等。郭沫若同志(当时任前国民政府军委员第三厅厅长)还专门发表了长篇追悼王将军的广播演词(见《新华日报》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九日)。
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是真炎黄子孙,流芳青史;
万人兴义奋,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八路军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合挽王铭章
在成都追悼王铭章将军大会上,《新华日报》派了代表吴克坚参加公祭并致悼词,悼词题目是:《向为国牺牲的模范军人致敬》,悼词略谓:“……王将军为国捐躯,和受到国人隆重而热烈之公祭,这是抗战中最大的哀荣……。”悼词中还追述了王将军生前训勉部属的一段爱国家、爱民族的遗言:“以川军薄弱之兵力,和窳劣之武器,担当保卫徐州第一线之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身为军人,卫国保民而牺牲,原为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的罪愆。”悼词历述了“王将军在滕县西门督战饮弹倒地时,犹挣扎着不断地高呼:‘杀!’并对部属说:‘你们快同敌人拼去吧!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很痛快!’最后他还高呼‘中华民族万岁’等。”悼词中还说:“读了这一字一血的悲壮语句,我们不禁为王师长为国家民族英勇牺牲的精神,而致以无限的崇敬!王师长等殉国烈士的鲜血,不仅洗涤了他们在川军二十年的罪愆,而且更加振奋了全国军民枪口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对得起四川的父老、对得起国家的。”悼词最后说:“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摘自1938年5月9日《新华日报》)
以岳武穆精忠,保大中华圣地,血战挫妖氛,回首齐州烟九点;
于腾文公旧治,驱三个岛蛮夷,将星沉碧海,伤心蜀国泪千行。
——四川省成都市民众挽王铭章
徐淮劳捍卫,扼险绝援。成君之勇,见危受命,成君之仁,忠骸为垒血为壕,奇节已昭堪不标;
风雨促悲怀,歼仇报国,与我同心,明耻教军,与我同志,英气在天魂在阵,故人相助必如生。
——国民革命军第5战区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挽王铭章(35+35=70字)
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与王铭章师长交情很深。滕县保卫战,王铭章以身殉国,孙震非常痛心。特撰送了这副挽联。
纪念、题咏、嵌典王铭章联
执干戈以卫邦家,拚取忠诚垂宇宙;
闻鼓鼙而思将帅,忍标遗像肃清高。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撰四川省新都县国葬墓园王铭章墓志联(挽联代)
1938年6月四川省省会成都各界人士为王铭章将军举行了隆重公祭后,将军的忠骸即运返原籍新都县,奉安于国葬墓园,并建立了专祠。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了“壮节殊勋”四个大字墓园之门额,两旁竖了这一副楹联。事后,除新都县各界人士为将军建立了专祠专祀之外,成都各界在少城公园铸竖了将军的骑姿铜像一座,成都青羊宫附近(今蜀锦厂邻近)葬有将军及同时殉国的第122师少将参谋长赵渭滨将军的衣冠墓各一座。从此,忠烈事迹,长留天地。


王铭章的人物生平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生。自幼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都县高等小学,1909年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一九一二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政府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京。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长。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23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升任上尉连长。5月第2团扩编为第4师(师长刘成勋)第7旅(旅长陈国栋),升任第13团(团长段荣宗)第1营少校营长。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1团(团长段荣宗),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9月所部扩编为第7师(师长陈国栋)第13旅(旅长段荣宗)第25团,升任中校团长。1924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13师(师长段荣宗)第25旅(辖两团),升任上校旅长。同月16日加陆军少将衔。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9月实任第13师(辖两旅)少将师长。1926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副军长孙震,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1927年4月第13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第1路(司令孙震)第3混成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1928年10月混3旅扩编为第29军第2路(辖两旅),升任中将司令。1931年9月所部改编为第29军第4师(辖三旅),改任中将师长。1933年,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三路围攻”,王铭章任左纵队总指挥,担任主攻,为红四方面军击败。此后,曾数次与红军交战。1935年10月,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孙震任军长,王铭章任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辖三六四、三六六两个旅共四个团。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上一篇:谢继民

下一篇:日本男子救中国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