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大将

时间:2024-06-28 06:35:50编辑:奇事君

乐毅为何攻下齐国70余城之后不继续攻下其余两城呢?为什么不灭齐?

还剩两城的时候燕王中了齐国田单的反间计,撤了乐毅的职,致使灭齐功败垂成。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扩展资料: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乐毅先祖乐羊是魏国人,他算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乐毅曾经和法家李俚一起将魏国发展到了一个很强盛的地步。历史上赵武灵王灭掉了中山国,而就在这一年,乐氏家族便到了赵国。乐毅因为喜欢兵法,小时候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长大后在赵国被推荐为为官。至于后来为什么乐毅家族就到了魏国,是因为赵国发生了沙丘之乱,乐毅不得不离开赵国,而跑到魏国去做官,魏国很重视乐毅。而乐毅也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在周赧王三十一年,乐毅率秦、赵、燕、魏、韩五国联军大败齐军主力于济西,而后又单独率领弱小的燕国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攻下强大的齐国七十余城的伟大“名将”。率领燕国军队战胜这场战役的燕国主将乐毅,在人们的眼中,乐毅的身份一下子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大将。而后,诸葛亮的文章,又将乐毅的名气掀到了极点。而乐毅一直遭人诟骂的是他本是魏国人却到燕国当了大将这件事。本来,战国时期的人才之间的流动就很正常,一个贤才可以在多个国家任职,并不受到自身国籍和国家的限制。令人奇怪的是,他后来到了燕国,是因为他本来是以一个使者的身份去到燕国的,因为燕昭王对他极力劝说,结果乐毅反而留在了燕国。这件事在后世人眼中,感到既震惊又诧异,但是他确实在燕国帮助燕昭王打败了齐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毅

乐毅能够半年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为何用了三年攻不下两座孤城?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联军在济西大败齐国军队,之后乐毅独率燕军连破齐国72座城池,燕国一举达到鼎盛时期。只是让人奇怪的是,齐国仅剩下莒、即墨在坚守,乐毅却攻打三年不下,这是为什么?主要有四大原因。1.乐毅伐齐用的是“闪电战”,这个战法虽然能很快地攻下城池,但也有缺陷。一是守城问题,攻下城池后要派兵驻守,还要安抚齐国百姓,这都不是简单的问题;二是后勤问题,攻下城池越多,战线拉得就越长,后勤补给就越吃力,要知道,燕国本来就不是人口众多的国家。2.乐毅伐齐背后的“博弈关系”,这是战国七雄的时代,战争不仅仅关系到燕国和齐国,与其他五国也有关联。如果燕国吞并齐国,以自身国力不可能全部占据齐国资源,最大的受益者很可能是楚国和赵国,这是秦国不愿看到的事。因此,一定会出兵支持齐国复国,让齐国继续牵制楚国和赵国。在这一点上,燕昭王和乐毅都很清楚。3.与乐毅的尴尬地位有关,尽管当时乐毅受到燕昭王的信任和重用,可是燕昭王已经老迈,一旦去世的话,拥兵在外的乐毅无疑会受到新燕王的猜忌。因此,乐毅很矛盾,继续打下去,可能会功高震主,况且最后两座城由名将田单驻守,乐毅就在犹豫中度过了数年。数年之后,历史验证了这种猜测。4.即墨和莒城并不是两座普通的城池,齐国的行政划分比较特殊,有五个大区,就是“五都”,不仅仅是行政大区,还是军事大区。而即墨和莒城便是“五都”中的两个,储备了齐国五分之二的军事和经济力量。

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非常厉害,他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

接连攻下,齐国70座城池的大将乐毅没有成为战国的四大名将,主要原因就是他对名利没有兴趣!而且他本人是一个淡泊名利非常豪爽的人物,对权力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强。魏国大将在战国七雄中,曾经并立过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而这七国当中实力比较强大的当属赵国和秦国,还有魏国,而魏国在最初的时候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因为赵国有着非常厉害的名将,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乐毅!而这位将军也曾经创造过历史上的大繁荣以及军事上的大繁荣。乐毅其人说到管仲,乐毅之才,相信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便是诸葛亮在南阳之时,曾经自比管仲乐毅,意思就是管仲乐毅这二人非常厉害,因此诸葛亮才能模仿他们,而管仲乐毅中的管仲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才能比较突出,换句话说,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贡献了巨大的才能,但是乐毅,主要在军事方面,他曾经连续攻下齐国的70个城池,确实厉害!无心功名而乐毅这个人却对功名非常不感兴趣的,换句话说他就像是梁山时期的武松一样,武松虽然在100单8将之中排名第十四,主要因为武松的武力值和武松的忠诚度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武松对功名利禄非常不感兴趣,同样的,乐毅这个人他只是重视军事将领的培养,却对功名利禄一点都不在乎……因此他没有成为战国的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各国出名的将领有哪些?

吴起------著名将领,但人品不好。
当年齐国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欲用吴起为大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吴起为了当大将,杀了自己的妻子。后担任鲁国大将,打败齐军。
后来他投靠魏国,“连拔秦五城”
孙武----兵圣。著《孙子兵法》
伍子胥----楚名将之后,后投靠吴国
孙武和伍子胥曾联手训练吴军并打败楚国,攻下了楚国国都。
孙膑-----孙武之后,著有《孙膑兵法》,使用了著名的围魏救赵之计
白起-------秦名将,在长平之战,彻底大败赵国,坑杀40万赵军,有杀星之称
李牧------赵国名将,擅长使用骑兵,数次大败秦军,使秦国难以东进,后秦使反间计杀李牧,这也是中国较早的一次著名的反间计。先轸 晋国 城璞之战 战胜楚国 奠定了晋国几百年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
肴之战 全歼秦军 扼制了秦国往东发展的企图
箕之战 击败白狄 解决了晋国北方的威胁
以上大战是晋国崛起的开始 主帅都是先轸 可惜 箕之战阵亡
楚国斗氏是楚国的战神 斗廉 斗谷於菟等没有指挥过大战役 不过灭了很过小国 对楚国的发展功不可没
百里视(也就是百里奚或孟明视)--最新历史研究 百里视和百里奚是一个人:虽然率领秦军在肴全军覆没 但本人活下来了 并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
楚庄王和蒍敖(孙叔敖) 淧之战 击败晋国 确立楚庄王的霸主地位
伍员和孙武 柏举之战 攻入楚国都城 吴国由此强大起来
勾践 不说了吧 还有范蠡什么的 不过 《左传》没有记录他 倒是《国语》说他很厉害
春秋大战不多 还有晋齐鞍之战 晋楚鄢陵之战 加上上边的城璞之战 淧之战 柏举之战 是春秋5大战 不过比不上战国的战争 将帅也有比如
晋国 先且居(先轸之子)
赵盾
郤缺 (相近如宾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和他老婆)
荀林父(淧之战的指挥)
郤克(郤缺之子 鞍之战的指挥)
栾书(鄢陵之战的指挥 赵氏孤儿惨剧的制造者)
荀罃(荀林父的侄儿)
荀偃(荀林父的孙子 马首是瞻成语的创造者)
荀吴(荀偃之子 打击狄人的专家 民族英雄)
赵鞅(赵盾的后代 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 曾经想谋杀孔子)

楚国 成得臣(城璞之战的指挥 兵败自杀)
斗班(斗谷於菟的儿子 班超他们的祖先)
成大心(成得臣的儿子)
楚灵王 (楚庄王的孙子)
沈尹戌(好像是孙叔敖的后代 柏举之战中牺牲 如果此战由他作主帅 吴人就没那么嚣张)
沈诸梁(沈尹戌的儿子 著名的叶公好龙中的叶公 和孔子聊过天 所以被孔子的学生诋毁 平定白公之乱---据说这个白公就是白起的先人)


上一篇:布林森

下一篇:抵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