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与李广

时间:2024-06-28 02:15:23编辑:奇事君

李陵是李广长孙,但李陵降匈被夷三族,为何李世民还自称李广后代呢?

公元前98年,汉武帝获悉李陵帮助匈奴练兵,一怒之下夷其三族,此后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过了700余年之后,唐朝李氏认为祖上出自陇西成纪,于是自称是李广之后。公元648年,自称李陵后人的黠戛斯部落(位于如今俄国叶尼塞河上游)来唐朝贡,与唐太宗李世民成功认亲。公元708年,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再一次肯定李唐与李陵是同宗关系,都是李广后人。既然因为李陵降匈,导致被夷三族了,那么李广断子绝孙了吗?唐朝宗室自称李广之后,又从何谈起?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北上,主要战略目标是观察与吸引匈奴兵力,《汉书》记载汉武帝命令他“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但不幸的是,李陵遭遇匈奴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血战八天杀敌1万多之后,李陵投降了匈奴。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武帝大怒,司马迁为之辩解而被处以腐刑。很久之后,汉武帝悔悟,知道李陵降敌是因为没有救援,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回国。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族陵家”,夷其三族。所谓夷三族,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刑法,但具体是哪三族,史书上却有不同记载。1,父、子、孙三族,《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东汉大儒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2,父族、母族、妻族,《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3,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可见,不管按照哪一种解释,在汉朝的李陵一系肯定没了。史书记载,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都被杀,其中李陵之子姓名史书没有记载。但李陵一系没了,不代表李广断子绝

李广的孙子李陵,他有着怎样的遭遇?他为何一直留在匈奴?

李陵的遭遇可以说是非常的惨,当时李陵因为兵败被俘,但是并没有投降匈奴。但是汉武帝却亲信谗言,下令将李陵的全家斩尽杀绝。李陵听到这个消息后 ,心灰意冷投降了匈奴。李陵虽然心系大汉,但是投降匈奴后再也没有回到汉朝,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心寒,用时也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当时李陵的一家人都被汉武帝杀死,已经没有了家,在回大汉可以说是无家可归。同时汉武帝的所作所为也是让李陵非常心寒 ,难免会心生怨言。并且当时匈奴单于对李陵非常不错,并且把自己女儿嫁给他,成为驸马,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李陵在匈奴有了自己的家庭,自然没有回去的必要性, 所以选择定居匈奴。李陵的时代,大汉和匈奴一直处于对立状态 ,战火不断。作为匈奴驸马的李陵即使想回大汉,也不知道大汉是不是接受,回去会不会受到军法处置,这些都是未知数。即使大汉接受,匈奴也不会让他走的 。因为他即是降将又是驸马。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不方便,匈奴和大汉相距非常遥远,李陵想回大汉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李陵从小受到的是“忠信”礼仪的教育。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背叛了汉朝,但是他被汉朝百姓唾弃,当作不忠不节之人,不配做李广后代。但是匈奴对他非常好,不但把他招了驸马,并且对他也不错,他应该有颗感恩的心。他虽然不愿意为匈奴效力打汉朝,但也不应该背叛匈奴,这样就没有了做人底线,失去了“信和义”。所以李陵一直呆在匈奴再也没有返回汉朝,也没有再作为将领兵打仗。司马迁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让后人对他有正确的认识。

李陵和李广利都向匈奴投降了,为什么他俩的结局大不相同?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朝时期的名将,两人都投降了匈奴。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很不一样、天壤之别,李陵在匈奴被封为右校王,而李广利最终却被匈奴单于杀害。两人能有如此大的待遇差异,我觉得主要还是和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的。李陵战败后投降匈奴是心灰意冷,而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却显得很积极。首先就是李陵待遇为什么这么好。李陵在还是汉朝大将的时候曾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漠北,但是却遭到了匈奴单于的数万骑兵,但是李陵却丝毫不畏惧,不过最终李陵还是被匈奴单于活捉了。其一是,李陵在匈奴行事低调,所以不会对别人的政治地位造成威胁;其二是,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匈奴人是崇拜英雄的,所以对于李广的孙子李陵他们也是崇拜的;李陵本人也是很有才能的,五千步兵对战匈奴数万骑兵的轮番攻击也足以看出李陵的军事才能。再其次就是李广利的结局。李广利虽然投降了匈奴,但最终还是被匈奴单于杀了。主要是因为李广利这个人十分的骄傲自满,不把卫律看在眼中,甚至李广利在匈奴的地位还要高于卫律,这就让卫律非常地不满了。最后也是卫律挑拨匈奴单于和李广利之间的关系,匈奴单于最终还是选择将李广利杀了。从李陵和李广利的结局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不然自己怎么被别人整了就还不知道,甚至是被别人杀害了。

同为汉朝名将投降匈奴的李陵和李广利,为何李广利却被诛杀?

因为两人投降有所不同,李陵是在病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经过一番血战之后才投降匈奴,显然更悲壮一点。而李广利是因为参与立储失败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遭遇大败后投降。事实上,两人在投降匈奴后都做了驸马,但是收到的待遇却不一样,李广利显然更受匈奴尊崇,这样遭到另一个“汉奸”卫律的嫉妒,最终被弃害死。李陵因为突围无望,被迫无奈才投降匈奴,当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后来得知是因为被迫投降,于是派人潜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回国。但是派出的人回来却传回错误的消息,致使李陵全家被杀。李陵自此也断绝了返回汉朝的心思,虽然匈奴单于对李陵十分佩服,但是李陵从此远离朝政直至病死。而李广利在汉朝时就位高权重,投降匈奴时也更加受到重用,甚至单于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不过当时投降匈奴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卫律,卫律见李广利比自己还备受恩宠,于是心生妒忌,意图谋害李广利。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一年对以后,卫律终于找到机会,他趁单于母亲生病之际,买通巫师,谎称这病是因为去世的单于在发怒而得,而发怒的原因就是他曾今发誓一定要抓住李广利来祭神。而如今,李广利正在匈奴,且备受礼遇。最后匈奴单于竟信以为真,于是就把李广利给杀了,用来祭神。

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是降匈奴的李陵的什么人

李广是李陵的爷爷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
初为西汉将领,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由于之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争议。他的传奇经历使得他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及原型。


李陵是李广的什么人?

李广的儿子是李敢,李敢的儿子是李陵.也就是说,李陵是李广的孙子。
有史为证:
)【李陵】(?~前74) 西汉将领,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县)人,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武帝以其有李广之风,命他率800人深入匈奴,视察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居延泽旁)地形。又拜骑都尉,率5 000勇士驻扎酒泉、张掖,练习射术、防御匈奴。天汉二年(前99)率步卒5 000出居延击匈奴,行至浚稽山(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山中段),为匈奴单于3万兵马包围,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引军士出战。前行者持戟盾,后行者持弓弩,斩杀匈奴数千人。单于召左右兵8万余骑反攻,李陵且战且退,引兵缘故龙城道行进,行至大泽中,匈奴于上风纵火攻,李陵令兵士纵火自救。又战于丛林,单于数战不利,欲败走,会陵军侯管敢投降匈奴,密告李陵军中实情,称汉军后无救援,射矢且尽,建议以精骑追击。单于大喜,遮道急攻,矢如雨下。汉军困于山谷,处境危险,士卒3 000余人,以车辐、短刀相战,死伤惨重。李陵遣散兵士,自己被迫投降,在匈奴20余年。元平元年(前74)病死。


西汉大将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为什么投降匈奴

公元前99年10月,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
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11月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匈奴八万多骑兵包围,且战且退9天,杀伤匈奴1万多人,最终退到距离边防守军仅100多里的地方,箭尽粮绝,仍没有任何一支友军来救,最终力竭而降。

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汉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为什么会从假降匈奴变成了真降?

归根究底还是被奸臣所害,李陵本是假降,而汉武帝也曾经相信他是假降,但奈何公孙敖人家会编故事啊。找不到李陵,便报告陛下说李陵不会回来了,还编造俘虏的言语,称李陵现在忙得很,正在加紧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武帝。而汉武帝根本见不到李陵,自然是公孙敖说什么是什么,于是便下令杀了李陵一家老小。远在匈奴之处的李陵也因此感到寒心,话说回来,这种事换做是谁,也不可能再一心一意的效忠汉武帝了,如此一来,李陵的假降也就成了所谓的真降。不过,说起帮单于练兵的将领之中,确实有一个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但那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绪,本为汉朝的塞外都尉,之前驻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打来,他便投了降,可以说十分没有骨气了,而当李陵得知内情,知道了公孙敖是把李绪当成了自己,自然恨死了这个导致自己全家被诛的混蛋,于是他派人刺杀了李绪。可能有人会说,那为什么不杀公孙敖,笨想想,李陵人在匈奴,而公孙敖办完缺德事之后就留在了汉武帝身边,他都不去匈奴那,李陵怎么杀他?不然李陵怎么可能放过他?毕竟李绪哪怕帮单于练兵,可毕竟不是李绪直接导致李陵家人被杀的,冤有头债有主,只能说李绪是李陵杀不到公孙敖的情况下宰的一只替罪羊吧。所以,假降变成了真降,不过是奸臣所害,哪怕到最后,真降的李陵也是因为单于的厚待,才真正归心的。

李敢,李固,李广,李陵四个人是什么关系?

李广是李敢的父亲,李敢是李陵的父亲,他们三个都是西汉的人
李广出生不详,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而李固是东汉的人~~~~~~~李固,汉中南郑人,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李邰,长于河图、洛书、风星之学,汉安帝时,做过太常、司空。少帝时,做过司徒,曾参与拥立汉顺帝的谋划,被封为涉都侯,但他却辞让了,大概是出于“乱世不当官”的缘故吧?李固自少年时代起就胸有大志,虽说是一个贵族子弟,然而毫无纨绔弟子的习气。他好读书,常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寻访名师,研究学问,研究人生。他的知识面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在太学里,也从不因自己是大官员的子弟而傲视同窗,同学们与他多年共学,都不知道他是朝廷大臣李邰的儿子。看来李固自学生时代起就不同凡响。他又结交四方有志之士,很多读书人慕名而向他求学,他不急于功名,当时的司隶校尉五次推举他做孝廉,益州刺史又举他做茂才,他都没有答应和接受,有的官府连连召他去做官,他也托病退去。他不愿在学业未成之前,过早地踏入宦海。他虽然不急于去朝中做官,但他还是不断挂牵着国家大事,对于当时外戚宦官的专横造成的腐败政治,更是忧心忡忡。王纲失坠,擅政不行,每每想到这些,他心中就难于平静。
李固生于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顺帝时,他已是“三十而立”之年了,是该参与朝政的时候了。那时梁冀的父亲梁商已握朝廷实权,并精心培植梁家势力。就李固的气质和个性来说,对这种外戚专权的局面又怎么按耐得住呢?他自己要勇于参与朝政,也劝导别的有识之士不要在黑暗势力面前退缩。


上一篇:李玟的婚礼

下一篇:台媒再曝王力宏招嫖细节:喜欢找妈妈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