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是什么家?
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8.htm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1952年,再次应李四光之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八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李四光是什么学家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人物简介:1、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是什么家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教育家 在地质方面:1、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2、创立地质力学3、石油的勘探和开发4、地震预报在教育方面:1、李四光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地质学家,对发展中国地质事业,提高中国地质科学水平,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他还担任过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评议员和理学院的庶务主任,协助蔡元培先生为北大的校务建设作出了贡献。3、他还筹办过著名的武汉大学,一度代理过前中央大学的校长。扩展资料:李四光的科研成果: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1、提出蜓科鉴定方法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2、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的贡献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悲鸿,聂耳,华罗庚,李四光,陶行知,鲁迅分别是什么家?
1、徐悲鸿,现代画家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2、聂耳,中国音乐家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3、华罗庚,数学家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4、李四光,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5、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6、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扩展资料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行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四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罗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聂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悲鸿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资料?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字仲拱,是湖北黄冈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以及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以及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曾从英国带回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四光出生于湖北黄冈的一个贫寒人家,从小就在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14岁的时候就独自一人蓝岛昌报考高等小学堂,由于其在填写报名单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十四这两个字才发现写错了。这时候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四后面加个光子,改名为李四光,这个名字一直伴随他一生。15岁的时候官费赴日本留学,成为东京弘文学院的一名学生,并在那里结识了不少在日本留学的进步青年,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将自己的长辫子剪掉,开始慢慢走上革命道路上来。当他听了中山先生的演讲后,开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中,还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并在会后宣誓加入同盟会。在弘文学院读了三年之后,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在三年后顺利毕业回国。回国没多久就遇到辛亥革命爆发,直接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李四光在那段时间担任了湖北军政府部长。后来不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直接选择辞职出国继续留学深造。选择去了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毕业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下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以及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评议员和理学院的庶务主任。还跟章鸿钊、丁文江等人一同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并担任了第一届的副会长。
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地质学家李四光学成后归国,都为我国地质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巨大贡献。例如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此外,李四光早在20年代初,实地考察了我国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庐山和黄山等地,先后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国出席第 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之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李四光是什么学家?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人物简介:1、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1、李四光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是个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学生。
2、长大后,李四光也能把小时候看到的大石头与大学中学习的地质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理论学说,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这说明,小时候李四光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是个不懂就问的人。
长大后,李四光是一个刻苦学习(去英国留学),不忘本(回归祖国)、治学严谨(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理论联系实际的人。
李四光童年过着怎样的生活?
李四光出生在黄冈县城北大约25公里的一个村庄。李四光本名李仲揆,李四光这个名字,是他后来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填写报名单,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可是,他马上发觉填错了栏目,这下可怎么办呢?聪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了“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正在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头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童年的时候,家庭生活非常艰辛。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办私塾收缴的一点学费来勉强维持。所以,李四光的母亲也经常纺线织布,换些零用钱。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曾经因与黄冈的革命党人有来往被迫逃离家乡,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
5岁的时候,李四光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岁转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
李四光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那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
李四光从小就喜欢动脑筋,问问题。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时候,看到村头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也许是个偶然的巧合,他后来果真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还曾科学地回答过他孩童时的疑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