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是谁

时间:2024-06-28 00:36:33编辑:奇事君

李香兰是谁?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称她为豆豆。她是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今沈阳)附近的北烟台,不久举家迁往抚顺。山口淑子出生在日本一个汉学世家,祖父是佐贺县的汉学学者,父亲受其影响早年到中国学习,后任职于“满铁”公司。生在沈阳、后居抚顺的山口淑子,少年时代留在脑海里的那片血红让她终生难忘———1932年,她亲眼看到几名被绑的中国人被日本宪兵当场枪杀,血肉模糊。后来她才知道那与平顶山惨案———3000名中国平民遭日军屠杀的事件———有关。平顶山事件中,由于父亲因“通敌”受到拘留,事后山口淑子一家迁居沈阳。13岁时,山口淑子认了父亲的中国同学、当时的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为养父,她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香兰。

  1943年,年轻幼稚的李香兰满怀着对中国和日本的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来到北平,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潘”是她的另一个义父——她父亲的结拜兄弟,当时任天津市长的潘政声的姓;“淑”是源于山口淑子之名;而“华”,则是出生于中国之意。这个名字当然也包含了希望中日两国友好共处的意思。

  北平翊教女子中学,是一所高、初中完备的女子中学。正是在那里,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今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基础。她在所著《我的前半生——李香兰传》中记载了当时学习的情况:“我从东北来投亲,作为一个中国人——潘家的干女儿——上了翊教女子学校,名叫潘淑华……上学时三人同路,放学时有时只剩我一个人。那时候,我常顺路去北海公园,在无人的小岛上练习汉语发音或查字典,也曾去过远处的太庙。”

  由于她从小天生丽质,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当“李家有女初长成”时,她的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相中。他们动员她入会,并决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为侵略政策鼓噪。年幼无知的她心中满怀对伪“满洲国”的无限希望,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并且迅速在歌坛和影坛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大红大紫之后,李香兰还陆续演了一些替日军宣传,或者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当时谁都以为她是中国人,这也为她带来了以后的不幸。

  随着日寇侵华战争不断升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英两国对日宣战。日本成为世界人民的敌人,深陷泥沼之中。一面是杀气腾腾,一面是歌舞升平,在刀光剑影中,她的歌声像搀和了迷魂药的葡萄酒,在抚慰人心灵的同时也消磨其旺盛的斗志。虽然身处乱世,她受欢迎的程度却有增无减。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期,她在“日本剧场”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情捧场,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围在她身边,发生了混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她曾收到了日本外交大臣松岗洋右的长子松岗谦一郎的来信。信上说:“人的价值不能用有无名气来衡量。人的价值并不表现在人的表面,你应该珍重自己。现在是个人价值被愚弄的时代,你必须更加尊重自己,否则只能被国家时局摆布。希望你永远自尊自爱。” 这些话是耐人寻味的。在日本历史最黑暗的一个时期,战后被定为战犯的松岗外相之子,给一个冒充中国人(或“满洲人”),为日本的远东政策效力的女明星写这样的信。这既让人感受到了自由主义的力量,又让人感受到自由主义的软弱。它只能作为一种抵制,是不会成事的。

  流利的中、日文,令人惊艳的外貌,以及犹如当时好莱坞玉女红星狄安娜·杜萍的欧洲声乐唱腔,完全体现了日本人对于中国女人的理想憧憬。就这样,李香兰成了关东军推行战争政策中的“糖衣炮弹”。

  歌者岁月

  李香兰的经历是独特的。虽然她是日本人一手制造的伪中国演员,拍摄宣传日本的远东政策的影片来慰问日军,成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伪满、中国的对日亲善使者,但这些却不足以抹杀她在艺术上的全部成就。


  --------------------------------------------------------------------------------


  她的歌声婉转动人,歌唱造诣高深。学生时代,她曾经跟随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学习花腔女高音,后来就在广播电台担任歌手,这是她的歌坛生涯的起点。她的一生演唱了无数经典情歌,据她自己在回忆录《我的半生》中说,最受听众欢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来》、《苏州夜曲》和《夜来香》。《何日君再来》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虽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却别具另种风情。就如她的几幅老照片,艳而媚的脸,穿着旗袍,是东方但又不是中国的,眉眼间有一丝暧昧。《苏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国的旋律为基础,参考了美国的爱情歌曲,专门为她编写的。

  《夜来香》恐怕最为大家所熟知,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锦光参考中国民间小调为她谱写的,但其中旋律和节奏完全采用了欧美风格,谱成了轻快的慢伦巴,传遍了灯红酒绿的沦陷区。可惜这却是一首至今没有开禁的歌,虽然很好听,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她在为自己写的自传中说:“尽管这首歌很受欢迎,但流行的时间不长,后来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外国的软绵绵的情歌都会使风纪紊乱。”不仅如此,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这首歌还受到工部局的传讯。她说:“他们怀疑我唱这首歌是期望重庆政府或共产党政府回来。” 直到后半生,她还念念不忘这首歌的词作者黎锦光。1981年,她特地邀请他访日,他们在鸡尾酒会上登台高唱《夜来香》,一群“夜来香”迷则边唱边绕场一圈。

  在自传中,她还提到了另一首因被指责为“颓废且挫伤士气的敌国音乐”而被禁的歌曲——《离别的布鲁斯》。这首歌深受日军士兵的欢迎,当演员应要求演唱这首歌时,军官虽假装有事离开会场,却也流着泪,躲在一边悄悄欣赏。她的《三年》、《一夜风流》的插曲及《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是令歌迷听后眷恋不已。1945年6月,当她在上海演唱会表演此曲时,处于战争对立状态下的中、日歌迷都对她如痴如狂。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上海的公开演出,两个月之后,大战结束,她就因“勾结日军”的罪名被逮捕了。

  除了唱歌之外,她还曾经在伪“满映”、上海、日本、港台等地拍摄了不少影片。1991年4月,她亲自挑选了自己拍摄的七部影片,参加香港电影节展映。这七部影片是:《支那之夜》、《赛昂的钟》、《我的夜莺》、《我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在拂晓里出逃》、《丑闻》、《白夫人之妖恋》。其中,《我的夜莺》是她在伪“满映”时代拍摄的片子,这部影片花了近两年时间才拍成,耗资25万日元,相当于一般电影投资的五倍。影片描写的是父女二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她自己认为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乐片,也是日本电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乐片。”《我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是她于战后回到日本后的代表作,由日本松竹影片公司摄制,描写一个舞女爱上了杀死她父亲的仇人,曾被评选为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五名。《在拂晓里出逃》是由黑泽明编剧的一出爱情悲剧,曾被评为当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三名。《白夫人之妖恋》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改编的影片。《支那之夜》留给观众的印象则是一个美艳的中国女性及其甜美的歌声。

  她的歌声给人们以梦想,她出演的电影也轰动一时。她拍摄了《木兰从军》与《万世流芳》,在《万世流芳》中她因扮演林则徐的女儿而蜚声中国影坛。她对这两部电影有不同的解释,她认为它们完全可以被中国观众从爱国抗敌——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说这是中、日双方都能接受的电影。不过,她真正的红火却是上世纪50年代继演出好莱坞电影及百老汇歌剧后,应香港电影公司之邀拍摄的几部电影,有《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亲自演绎并灌成唱片。虽然有人指责她出演的电影充满日本军国主义色彩,但是,艺术不可能完全成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此外,她还参与拍摄了“纪实性艺术片”《黄河》和俄罗斯风格的音乐片《我的黄莺》,并因后者而被苏、日两国的间谍跟踪调查。对于这些,她说:“日本肯定战败,但正因为战败,所以更要留下好的艺术电影。当美军占领日本时,可以证明日本不只是拍了战争影片,也拍了不亚于欧美名片的优秀的艺术影片……”


请问"李香兰"是谁?

  恼春风/我心因何恼春风/说不出/惜酒相送/夜雨冻/雨点透射到/照片中/回头似是梦无法弹动/迷住凝望你/退色照片中/啊,像花虽未红……”

  张学友的这首歌演绎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对于中国百姓多少有些神秘的名字——
  李香兰。40岁以下的人很难感受其中以慢板带出的既痴情又忧伤的氛围,因为当时的上海是中国一个在文化感情上从来未曾有过的缺口。蜂拥而至的舶来文化和中国的新文化都在这里碰撞冲击。然而,透过这位红极一时的歌手,我们或许可以窥探到当时一些耐人寻味的情境。

  生于中国的日本人

  为了在上海走红,李香兰很早就已经找到并且认定属于自己的那份闪烁气质。她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称她为豆豆。她是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今沈阳)附近的北烟台,不久举家迁往抚顺。她的祖父山口博自幼酷爱汉学,仰慕古老的中国文化,所以在明治三十六年(1906年)从故乡佐贺县来到中国,并长久地居住下来。她出生之时,伪满洲国打着“五族协和”的建国旗号成立了,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可事实却相反。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名义上是伪满洲国的元首,实际上却只是个傀儡,实权则由日本关东军掌握着,他们虐杀无辜以致民不聊生。目睹着中国大地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的惨状,在沈阳铁路局工作的父亲山口文雄和同样崇拜中国文化的母亲石桥爱十分哀痛却满是无奈,他们只能把中日友好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出生在中国的女儿身上。他们将她许给当时任沈阳银行总裁的好友李际春将军做养女,李香兰这个名字就是李际春起的,“香兰”是他自己曾经用过的笔名,后来李香兰就以此作为自己的艺名。

  1943年,年轻幼稚的李香兰满怀着对中国和日本的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来到北平,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潘”是她的另一个义父——她父亲的结拜兄弟,当时任天津市长的潘政声的姓;“淑”是源于山口淑子之名;而“华”,则是出生于中国之意。这个名字当然也包含了希望中日两国友好共处的意思。

  北平翊教女子中学,是一所高、初中完备的女子中学。正是在那里,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今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基础。她在所著《我的前半生——李香兰传》中记载了当时学习的情况:“我从东北来投亲,作为一个中国人——潘家的干女儿——上了翊教女子学校,名叫潘淑华……上学时三人同路,放学时有时只剩我一个人。那时候,我常顺路去北海公园,在无人的小岛上练习汉语发音或查字典,也曾去过远处的太庙。”

  由于她从小天生丽质,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当“李家有女初长成”时,她的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相中。他们动员她入会,并决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为侵略政策鼓噪。年幼无知的她心中满怀对伪“满洲国”的无限希望,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并且迅速在歌坛和影坛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大红大紫之后,李香兰还陆续演了一些替日军宣传,或者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当时谁都以为她是中国人,这也为她带来了以后的不幸。

  随着日寇侵华战争不断升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英两国对日宣战。日本成为世界人民的敌人,深陷泥沼之中。一面是杀气腾腾,一面是歌舞升平,在刀光剑影中,她的歌声像搀和了迷魂药的葡萄酒,在抚慰人心灵的同时也消磨其旺盛的斗志。虽然身处乱世,她受欢迎的程度却有增无减。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期,她在“日本剧场”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情捧场,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围在她身边,发生了混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她曾收到了日本外交大臣松岗洋右的长子松岗谦一郎的来信。信上说:“人的价值不能用有无名气来衡量。人的价值并不表现在人的表面,你应该珍重自己。现在是个人价值被愚弄的时代,你必须更加尊重自己,否则只能被国家时局摆布。希望你永远自尊自爱。” 这些话是耐人寻味的。在日本历史最黑暗的一个时期,战后被定为战犯的松岗外相之子,给一个冒充中国人(或“满洲人”),为日本的远东政策效力的女明星写这样的信。这既让人感受到了自由主义的力量,又让人感受到自由主义的软弱。它只能作为一种抵制,是不会成事的。

  流利的中、日文,令人惊艳的外貌,以及犹如当时好莱坞玉女红星狄安娜·杜萍的欧洲声乐唱腔,完全体现了日本人对于中国女人的理想憧憬。就这样,李香兰成了关东军推行战争政策中的“糖衣炮弹”。

  歌者岁月

  李香兰的经历是独特的。虽然她是日本人一手制造的伪中国演员,拍摄宣传日本的远东政策的影片来慰问日军,成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伪满、中国的对日亲善使者,但这些却不
  足以抹杀她在艺术上的全部成就。

  她的歌声婉转动人,歌唱造诣高深。学生时代,她曾经跟随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学习花腔女高音,后来就在广播电台担任歌手,这是她的歌坛生涯的起点。她的一生演唱了无数经典情歌,据她自己在回忆录《我的半生》中说,最受听众欢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来》、《苏州夜曲》和《夜来香》。《何日君再来》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虽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却别具另种风情。就如她的几幅老照片,艳而媚的脸,穿着旗袍,是东方但又不是中国的,眉眼间有一丝暧昧。《苏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国的旋律为基础,参考了美国的爱情歌曲,专门为她编写的。

  《夜来香》恐怕最为大家所熟知,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锦光参考中国民间小调为她谱写的,但其中旋律和节奏完全采用了欧美风格,谱成了轻快的慢伦巴,传遍了灯红酒绿的沦陷区。可惜这却是一首至今没有开禁的歌,虽然很好听,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她在为自己写的自传中说:“尽管这首歌很受欢迎,但流行的时间不长,后来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外国的软绵绵的情歌都会使风纪紊乱。”不仅如此,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这首歌还受到工部局的传讯。她说:“他们怀疑我唱这首歌是期望

  重庆政府或共产党政府回来。” 直到后半生,她还念念不忘这首歌的词作者黎锦光。1981年,她特地邀请他访日,他们在鸡尾酒会上登台高唱《夜来香》,一群“夜来香”迷则边唱边绕场一圈。

  在自传中,她还提到了另一首因被指责为“颓废且挫伤士气的敌国音乐”而被禁的歌曲——《离别的布鲁斯》。这首歌深受日军士兵的欢迎,当演员应要求演唱这首歌时,军官虽假装有事离开会场,却也流着泪,躲在一边悄悄欣赏。她的《三年》、《一夜风流》的插曲及《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是令歌迷听后眷恋不已。1945年6月,当她在上海演唱会表演此曲时,处于战争对立状态下的中、日歌迷都对她如痴如狂。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上海的公开演出,两个月之后,大战结束,她就因“勾结日军”的罪名被逮捕了。

  除了唱歌之外,她还曾经在伪“满映”、上海、日本、港台等地拍摄了不少影片。1991年4月,她亲自挑选了自己拍摄的七部影片,参加香港电影节展映。这七部影片是:《支那之夜》、《赛昂的钟》、《我的夜莺》、《我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在拂晓里出逃》、《丑闻》、《白夫人之妖恋》。其中,《我的夜莺》是她在伪“满映”时代拍摄的片子,这部影片花了近两年时间才拍成,耗资25万日元,相当于一般电影投资的五倍。影片描写的是父女二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她自己认为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乐片,也是日本电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乐片。”《我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是她于战后回到日本后的代表作,由日本松竹影片公司摄制,描写一个舞女爱上了杀死她父亲的仇人,曾被评选为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五名。《在拂晓里出逃》是由黑泽明编剧的一出爱情悲剧,曾被评为当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三名。《白夫人之妖恋》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改编的影片。《支那之夜》留给观众的印象则是一个美艳的中国女性及其甜美的歌声。

  她的歌声给人们以梦想,她出演的电影也轰动一时。她拍摄了《木兰从军》与《万世流芳》,在《万世流芳》中她因扮演林则徐的女儿而蜚声中国影坛。她对这两部电影有不同的解释,她认为它们完全可以被中国观众从爱国抗敌——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说这是中、日双方都能接受的电影。不过,她真正的红火却是上世纪50年代继演出好莱坞电影及百老汇歌剧后,应香港电影公司之邀拍摄的几部电影,有《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亲自演绎并灌成唱片。虽然有人指责她出演的电影充满日本军国主义色彩,但是,艺术不可能完全成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此外,她还参与拍摄了“纪实性艺术片”《黄河》和俄罗斯风格的音乐片《我的黄莺》,并因后者而被苏、日两国的间谍跟踪调查。对于这些,她说:“日本肯定战败,但正因为战败,所以更要留下好的艺术电影。当美军占领日本时,可以证明日本不只是拍了战争影片,也拍了不亚于欧美名片的优秀的艺术影片……”

  爱情和友情

  在一次为由日本人扶持的一份文学刊物《杂志》举办的纳凉晚会上,李香兰与张爱玲曾有过这样一段交谈。张爱玲说:“您就是到了30岁,一定还像个小女孩那样活泼吧!”她
  说:“也是啊,这些年老演浅薄的纯情戏实在没多大意思,我倒想演点不平凡的激情戏!”于是,张爱玲后来说道:“她不要那种太平凡的、公式化的爱,而要‘激情’的。”

  据陈歌辛的儿子陈钢回忆,她与他的父亲或许曾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充满激情的上海之恋。陈歌辛为她创作了大量歌曲,如《夜》、《黎明》、《小溪》、《湖上》、《渔家女》、《恨不相逢未嫁时》、《忘忧草》及专为她写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海燕》等。当时, 上海交响乐团负责人草刈义夫先生和日本电视台访问上海时,她曾告诉电视台的记者,当年她差一点嫁给了陈歌辛。而当记者问她为何在出版的自传中只字未提时,她笑道:“最重要的事是不能写在书上的。”
  1992年,当她再次来到上海时,陈歌辛已经去世。她一见陈钢的面就迫切地询问陈歌辛在世时的情况,追忆他们47年前深深的情意。临别时,她对着陈钢哽咽道:“我和你爸爸很好啊……”后来在东京再次见到陈钢时,她还对他说:“你爸爸是个美男子,要不是因为有了你妈妈和你们,我就嫁给他了……”她一遍一遍地轻轻哼唱着陈歌辛为她写的《忘忧草》:“爱人哟,天上疏星零落,有你在身边,我便不知道寂寞。爱人哟,世界已经入梦,有你在身边,我就不觉得空虚。我在泥中默念你的名字,忘去这烦忧的日子。爱人哟,虽然那似水流年无情,有你在梦里我的叶便长青。”

  不管怎样,出生在充斥日本侵略野心的伪满洲国,以中国女演员之姿向日本表示恭顺的她,绝对不可能成为爱情的咏叹调。1952年回到日本后,她嫁给一位比她大15岁的美籍雕刻家诺古其,4年后分手。谈到分手的原因,她说:“既不是因为第三者的问题,也没有经济问题,只是时间老不能凑在一起,才导致性格方面的分歧。”其实,他们在结婚前就约定了所谓的“离婚条件”:互相尊重对方,不影响对方的工作,一旦发生矛盾时,像朋友那样和睦地分手。而结婚的四年里,他们实际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年。

  和诺古其离婚后,她应邀赴纽约演出歌剧《香格里拉》。在演出期间,她结识了日本派往联合国工作的青年外交官大鹰弘。这位年仅28岁的日本青年每天都给她送一束鲜艳的玫瑰,还接连数次到后台来看望她。在如此大胆、热烈的求爱下,他们很快就双双堕入爱河,最终结为佳偶。为珍惜这份难得的感情,和大鹰弘结婚后,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大鹰淑子。不久,在丈夫的支持下,她退出影坛,成为日本国会议员(自民党参议员),并连任18年之久。

  虽然感情生活几经波折,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拥有一份珍贵的友谊。10岁时,在抚顺小学读三年级的她,在去沈阳秋游的火车上,结识了一位与她同岁的、住在沈阳的俄罗斯犹太裔的少女——柳芭。她十分重视这个朋友,她说:“柳芭是我最珍贵的朋友。我之所以成为歌唱的李香兰,是因为有了柳芭;我之所以成为活着的李香兰,也是因为有了柳芭。柳芭像是神安排在我生活中的护身符,有时像太阳,有时像月亮,她永远伴随着我。”在柳芭的帮助下,她开始向苏联大剧院的著名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也是柳芭家的朋友,学习花腔女高音。正由于波多列索夫夫人每年秋天在大和旅馆举行独唱音乐会,“奉天广播电台”的科长东敬三才发现了她,将她录用为电台新节目的专职歌手,使她从此走上了演艺道路。回顾这一切,她感慨万分地说:“不是吗? 没有柳芭,我不会去学唱,也就没有唱歌的李香兰!”不仅如此,柳芭对她还有救命之恩。在得知李香兰被囚禁且即将被枪毙后,柳芭回到她北平家中,为她弄来了属于山口家的日本户籍证明,才使她免去了汉奸罪。

  并不完美的爱情加上完美的事业和完美的友谊,就这样,她为自己的前半生画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归去来兮

  历史常常使人变得尴尬,使人感到一种撕裂身心的痛苦。中途岛海战后,日本节节败退。随着日本战败日的来临,日本帝国所操纵的“伪满洲国”13年虚幻的历史也随之落幕,
  “伪满洲国”灭亡,全国上下一时兴起了讨伐汉奸的行动。李香兰这位红极一时的影星、歌星,也被押上了审判台。

  1946年2月,作为伪满洲电影协会的主要演员,她被大家认定有协助日本侵略者作宣传的罪行。检察官最后判处她枪决,罪名是“身为中国人,却和日本人共同拍摄冒充中国的电影,协助日本的大陆政策,背叛了中国”和“使用中日两国语言,利用朋友关系搞间谍活动”。然而她心里清楚自己从未从事过间谍活动,更未协助过日本的大陆政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在法庭上出示了证明自己日本人身份的文件,法官宣布她无罪释放。这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使法庭上的人们愤怒了。面对大家的怒吼,她流泪唱起了歌,用歌声表达对养育自己的中国的一片深情,同时对自己前半生的罪行作了深深的忏悔。歌声引起共鸣,所有的人也用歌声告诉她:“让我们以德报怨。”

  追踪她的一生,人们难以理解为何她仅仅由于不自觉地唱歌和表演就险些被判处死刑。她本人单纯善良,希望中日友好,却被人利用、愚弄,成为日本侵华政策的工具,受到中国人民的仇视。由此看来,她不过是一个历史的牺牲者,后来的种种遭际,皆因时代所致。“一个被时代、被一种虚妄的政策所愚弄的人,如果噩梦醒来后,能够有机会对当时的行为反思,或者加以解释说明,也是幸福的。”她对伪满“宫廷挂”兼关东军参谋长吉岗中将说的这些话,也可以作为她对于自己前半生的说明。

  1946年2月29日,她含泪挥别上海乘船返回日本。回到日本后,她开始以日本女演员山口淑子的身份在日本影坛上继续发展事业,并给自己起了个“香兰山口”的名字。她自称这个名字是“中日混合物”,是日本和中国的“精神混血儿”。这期间,她在导演黑泽明的指导下,再创个人影剧事业的新高峰,在美国的电影及音乐剧里扮演多个角色。1974年,她被选为日本的参议员,以政治家的身份活跃于社会舞台。同时她还与新闻撰稿人藤原作弥共同执笔写作《在中国的日子——李香兰:我的前半生》。通过这本自传,她勇敢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日中不再战,我们同是黑发黑眼睛”的和平挚愿。作为历史的牺牲者和历史的见证人,她还教育日本青少年牢记:“这全都是事实呀!” 1989年,日本富士电视台推出了据此改编的电视剧《再见,李香兰》。随后,浅利庆太先生又成功改编了音乐剧《李香兰》。自1991年1月在东京的青山剧场首演以来,该音乐剧已经演出了184场,观众人数超过18万。一个17岁的日本高中生高桥雅弘还曾写信给浅利庆太道:“音乐剧《李香兰》不仅告诉我历史上的事件和时代背景,还告诉我战争的事实并给我怎样与邻国——中国一起开拓未来的启示。”

  1974年到1992年期间,李香兰连续获选担任国会议员,协助日本与中国重修旧好。在“门户开放政策”的后期思想提出之后,中国政府对她展开了欢迎的双臂。而随着她的自传的发表以及经典专辑的复刻发行,她在新一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又重新获得了倾睐。

  两个祖国,两个母亲

  李香兰称日本为祖国,中国为故国。她说,她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她有一颗心——一半在日本,一半在中国。生活、历史,包括关于中日关系的那一段回
  忆,并不因为它的“不幸”、“不愉快”而化为乌有。中国对她有养育之恩,而日本国籍对于她又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她的心一生都处于矛盾之中。

  1937年,她以中国人的身份随同学到中南海参加一个为纪念“一二·九”死难同胞而举行的默祷会。会上大家纷纷表决心:有的要到南京去找国民政府,有的要去陕北参加红军,还有人表示要留下来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当被问及“假如有日本军侵入北京,该怎么办”时,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说:“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对于既爱祖国,又爱自己故国的她,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站在北京的城墙上”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正如她在自传中写的,“我只能这样说” 。站在城墙上,从外面飞来的是日本炮火,从城墙里面打来的是中国铅弹,不管被哪一方打中,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这种情绪困扰了她很久,她在自传中曾描述过面对这种自相矛盾的无能为力和无比痛苦:“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骗了中国人。一种罪恶感缠绕着我的心,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陷入了绝境。”她自己也几次下决心公布自己是日本人的事实,但都没有勇气去做。尽管如此,由于从小生活在中国,她对中国的感情还是十分真实的。她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历史见证人。她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目睹了“平顶山事件”,在一些日本人矢口否认这段罪恶历史的时候,她敢于在日本右翼的重压下郑重而又沉痛地宣告:日本应该向中国人民谢罪!在自传里,她的语言表达也经常是“要去日本了”、“要回中国了”。

  1987年,她终于如愿以偿,以政治家、友好人士的身份回到上海寻找她那散发着夜来香的中国心和魂系梦牵的故国、故土、故人。1992年11月,她又应邀来华参加在桂林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已经年逾古稀的她虽生活在日本,却依然说着一口京片子。在北京逗留期间,她寻访了当年的故居,虽然早已“旧貌变新颜”,但她仍能清楚地辨认出来。她还品尝了北京的小吃,满足了自己的浓浓思乡情。随后,她回到上海,在花园饭店再次见到了黎锦光,叙述起旧日情谊,两位老人都泪流不止。会晤完毕后,她小心地搀扶着黎老先生一步步走出饭店。谁知这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第二年黎先生就谢世了。

  同年,为庆祝中日建交20周年,四季剧团的负责人浅利庆太先生也率剧团继1988年首次访华后,携音乐剧《李香兰》再度访华。在“李香兰”故事发生过的地方——北京、长春、沈阳、大连公演15场。这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出面邀请的演出活动受到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还专程到大连参加《李香兰》的首演式。四季剧团也派出最佳阵容,在战争结束47年后,又将“李香兰”送回了她的故国。

  该剧描写了她波澜起伏的一生,活生生地再现了那段日本侵华战争史,以此告诫人们莫忘战争,在国内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剧团每次演出都受到了观众盛赞,累计已经公演了近500场。


李香兰是谁?

李香兰是真实存在的人物,祖籍日本,是上世纪30、40年代的著名歌手,日本战败后被诬蔑为间谍。主要就是为了纪念李香兰这个人 “像花虽未红 如冰虽不冻”都是形容李香兰的,在这首歌中,学友用自己饱含情感而有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如控诉般。抛开时代的因素和战争的纷乱不谈,李香兰在艺术上的造诣还是蛮深的。而且她对中国也充满了很特殊的感情。乐剧李香兰的主题曲由张学友演唱的这首歌曲其实是日本的音乐剧李香兰的主题曲。这首歌曲是由日本著名的作曲家玉置浩二所做。音乐剧讲述了李香兰坎坷又曲折的前半生。这首歌曲也用曲折委婉的方法深情演绎了李香兰充满波折的经历。

李香兰是哪里人

李香兰李香兰(1920年2月12日-2014年9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市,祖籍日本佐贺县,本名山口淑子,日本华语女歌手、演员。1944年在上海与黎锦光合作发行歌曲《夜来香》。1945年日本战败,李香兰以汉奸罪名被逮捕,后因其日本公民身份被无罪释放。1946年遣送回日本,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继续其演艺事业。1958年冠夫姓成为大鹰淑子,告别舞台转而从政。1974年当选参议院议员,1992年退休。2005年发表文章反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2014年9月7日上午10时42分,李香兰逝世,终年94岁。中文名:李香兰外文名:ShirleyYamaguchi别名:山口淑子、大鹰淑子国籍:日本民族:和族出生地:辽宁省灯塔市出生日期:1920年2月12日逝世日期:2014年9月7日职业:歌手、演员、政治家毕业院校:翊教女子中学经纪公司:满洲映画协会代表作品:《夜来香》、《苏州夜曲》、《何日君再来》祖籍:日本佐贺县杵岛郡北方村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称她为豆豆,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附近的北烟台(今辽宁省灯塔市),不久举家迁往抚顺。1932年,平顶山惨案中李香兰父亲被日方怀疑其与中国抗日者联系而拘留,事后一家迁居沈阳。在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上,淑子结识了一个同龄的俄罗斯犹太裔少女柳芭。正是柳芭引荐淑子拜苏联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为师,走上了歌唱的道路。1933年认了父亲的中国同学李际春为养父,因此得名李香兰。1934年,李香兰来到北平,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演艺经历1938年,她的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在中国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相中并动员她入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并且迅速在歌坛和影坛被大众所熟知。之后,李香兰还陆续演了一些替日军宣传,或者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虽然身处乱世,她受欢迎的程度却有增无减。李香兰成了关东军推行战争政策中的“糖衣炮弹”。1942年,到上海发展,以李香兰的名字登上舞台,为中华电影公司、中华联合制片公司、满映拍了经典电影《万世流芳》并主唱电影主题曲《卖糖歌》及插曲《戒烟歌》使之红遍全中国,跟着《夜来香》、《恨不相逢未嫁时》、《海燕》使之更上一层楼,成为与龚秋霞、周璇、姚莉、白光、白虹、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1943年,李香兰再度抵台湾演出电影《サヨンの钟》(沙韵之钟)再度掀起热潮。《沙韵之钟》于当年在台、满、日、沪、华北等地上映。李香兰回归日本后,凡是挂上其本名山口淑子的电影,仍屡屡在台造成轰动。1944年,李香兰辞职离开满映,1945年,李香兰在上海大光明大戏院举行个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满洲国解散,李香兰被控以汉奸罪罪名被中华民国政府逮捕。但之后,因证明了其为日本人而非中国人的身份,得以被无罪释放,遣返回日。1946年2月回日本。1946年遣送回日本并改名为山口淑子,回国后跨入影坛,其间甚至想过要到好莱坞发展,后因故放弃。从政经历1969年,已将50岁的李香兰当起了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采访过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风云人物。1974年,频频在电视上出镜的李香兰在首相田中角荣的劝说下出马竞选当了18年的参议院议员。1992年,李香兰从参议院退休。1975年,已是国会议员的李香兰因外出访问,路经北京时,受到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的接待。1978年,她再次访问了北京、上海、哈尔滨和长春等地。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发表一篇长文,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因病去世2014年9月7日上午10时42分,李香兰逝世,终年94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李香兰女士战后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为此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她的逝世表示哀悼。”个人生活家人李香兰的生父是是山口文雄,山口文雄有许多中国朋友,后来认父亲的好友李际春为养父,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结识了亲日人物潘毓桂,李香兰又认其为义父。感情1951年,山口淑子嫁给了美国的雕刻艺术家野口勇,1956年两人离婚。1958年,山口淑子与外交官大鹰弘坠入爱河。大鹰弘当时为日本驻联合国大使的秘书官、三等书记官。婚后跟丈夫姓,更名为大鹰淑子,并退出演艺界当起了外交官夫人。主要作品参演电影None-1958None-1958None-1957None-1956None-1955None-1955None-1954None-1953None-1953None-1952None-1952None-1952None-1952None-1951None-1951None-1951None-1951None-1949None-1949None-1949None-1949None-1948None-1948None-1944None-1943None-1943None-1943None-1943None-1943None-1943None-1942None-1942None-1941None-1940None-1940None-1940None-1939None-1939None-1938None-1938音乐作品人物评价她是日本人一手制造的伪中国演员,通过饰演宣传日本远东政策的影片来达到慰问日军的目的,成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伪满、中国的对日亲善使者,但这些却不足以抹杀她在艺术上的全部成就。她的歌声婉转动人,歌唱造诣高深。(人民网评)艺术形象


张学友有一首歌叫“李香兰”请问她是谁?

  李香兰
  李香兰,中国流行歌曲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她和中国的音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是在伪满州国(今中国东北)南满州铁道工作的日侨山口文雄的女儿。1920年出生于的伪满州国奉天(今沈阳市)郊区。但她小时候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山口一家便迁移到抚顺。12岁那年,山口一家在抚顺遭遇到平顶山事件。因为文雄不但精精通于北京官话,而且当地有许多中国朋友的关系,被日军怀疑他个中国游击队的间谍,因此第二年文雄辞掉抚顺的工作,一家依靠文雄的中国藉干兄弟李际春将军(沈阳银行总裁),又迁移到奉天。「李香兰」是李际春将军给淑子起的中国名字。
  李香兰13岁时患了肺病。医生劝她做一些锻炼肺部的运动。但李香兰自小不爱运动。后来她学校的同班的白俄同学柳巴契克劝告她为了恢复肺部健康最好学声乐较好,并介绍一位原籍意大利的女高音玛达姆?波多列索夫介给她认识。之后她开始学习声乐。
  玛达姆?波多列索夫在奉天大和宾馆(今辽宁宾馆)举行个人演唱会时,在老师的推荐下,李香兰也穿和服唱了几首歌曲。有一位奉天广播电台职员也在大和宾馆听李香兰的歌声。因奉天广播电台为了播送新节目「满洲新歌曲」正好在找一位又会说国语又能看歌谱的中国姑娘,但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中国姑娘一直都找不到,故看到她演出的该职员马上就邀请她参加的这个节目。她在节目当中作为中国姑娘李香兰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她在该节目的演出很受各方面的注意。从此、她以李香兰为艺名。 同一时期,因为父亲的鼓励,并送她到北平(今北京)的中国人学校去念书。在北京,她在父亲干兄弟潘毓桂(政治家)家作为干女儿「潘淑华」开始在北京翊教女校上课。在北京,她不但修养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学到了中国人的想法以及生活习惯等。虽然学业很忙,但她还继续在奉天参加电台节目。
  听到该节目的满映(满州映画协会?日军为宣抚当地人设立的电影公司)职员邀请她参加电影的演出。在满映拍的第一部电影是「蜜月快车」。接着参加「富贵春梦」、「冤魂复仇」、「东游记」、「铁血慧心」等片后,拍了「白兰之歌」、「支那之夜」、「热砂的誓言」、「孙悟空」、「苏州之夜」、「迎春花」、「撒咏之钟」、「你和我」等日本电影的拍摄。这些电影在日本很受欢迎,李香兰在日本奠定了超级明星的地位。在这些电影当中,她唱过插曲「苏州夜曲」、「我爱那颗星星」、「想兄谱」等歌曲。其中「苏州夜曲」除了在上海由明星白虹灌录中文版之外,也在欧美以「China baby in my arms」的歌名灌录过英文版。而这些片子当中她所饰演的大部分角色是爱上日本男人的中国姑娘,当时她的人气在日本轰动一时。但被日军略国国土的中国人而言,这些侮蔑中国的片子是无法接受的。但当时的李香兰不知这种中国人的看法,拼命地磨练自己的演技。
  李香兰虽然在「白兰之歌」和「支那之夜」里演唱插曲,但这些片子的音乐制作人服部良一和日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而李香兰是和日本帝蓄唱片公司签约。因签约的唱片公司不同,故这些插曲的唱片是由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的红歌星渡边滨子灌录。而李香兰灌录的第一张唱片是由帝蓄唱片公司出版的「再会吧!上海」。李香兰在帝蓄唱片灌录了「何日君再来」等十张唱片后,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红睡莲」(『热砂的誓言』插曲)、「迎春花」(『迎春花』插曲)、「撒咏之歌」(『撒咏之钟』插曲)、「我的夜莺」(『我的夜莺』插曲)等都是由她本人去灌录成唱片。
  这时期,李香兰认识历史人物川岛芳子(清朝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女王?爱新觉罗显仔)。李香兰的本名淑子以日语念「YOSHIKO」,而芳子也念「YOSHIKO」。因此李香兰叫芳子哥哥(因当时芳子爱扮男装的关系,故芳子叫李香兰这么称呼自己)。当时她们之间的关系很好,但后来随着李香兰拍片忙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疏远了。
  战争的时候,日本人生活是够苦的。军部禁止国民欣赏流行音乐,大街小巷听到的都是军歌。没有任何娱乐。1939年李香兰在东京日本剧场举行个人演唱会时,因日本国民对娱乐非常饥渴,故很多听众都到剧场但进不去,最后排队了剧场周围七圈半。
  李香兰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灌录了「夜来香」、「海燕」两首歌。因「夜来香」红极了中国全土,中华电影公司邀请她参加电影「万世流芳」的拍摄,并灌录其插曲「卖糖歌」以及「戒烟歌」,除此之外还灌录「忘忧草」、「第二梦」等唱片。其中「夜来香」以及「卖糖歌」成为中国流行曲史上的经典作品。
  这部「万世流芳」是李香兰第一部拍摄的中国电影。当时中国观众以为李香兰是个在北京出生的超级明星。因此在北京,李香兰的人气越来越大,但她本人对一直隐瞒着自己国籍扮成中国人继续拍戏、唱歌觉得很难过。正好这个时候,北京记者俱乐部邀请她在北京开办记者会。因此她就跟姓李的北京记者俱乐部干事长商量。因为李干事长与李香兰父亲是好友,所以知道她的国籍问题。原本李香兰希望请李干事长替她在记者会当中说她不是中国人,而是在中国出生的,爱中国的日本姑娘。但李干事长说
  「绝对不能赞成!也许有些中国人知道你是日本人。但他们也不想承认你个日本人。你非中国人不可。是北京出生的大明星。不要破碎我们的梦!」
  她只好接受李干事长的话。但记者会当中有一个年轻记者问她说道
  「李香兰小姐!你为甚么拍摄『支那之夜』、『白兰之歌』等拙劣的日本电影呢?那是侮蔑中国的片子。有损我们中国人自尊的电影。你不是中国人吗?作为一个中国人为甚么参加那种侮蔑中国的电影呢?今后首否还打算参加这些电影的拍摄?我想知道你真正的想法。」
  李香兰很想对记者们告白自己是日本人,但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她只好说道
  「我错了。当时我没有考虑很多。那种电影的演出,我后悔极了。在这里向各位请罪。今后我再也不会做同样的事。请原谅我的愚蠢。」
  记者会结束后,她辞职了满映,决心告别李香兰。
  1945年春天和夏天,李香兰在上海举行个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在这个演唱会,周璇等明星也过来送花束给舞台上的李香兰。8月日本投降之后,李香兰因曾拍摄过「支那之夜」等片子,故被告汉奸。1946年偶然地在上海重逢的白俄好友柳巴契克知道李香兰被控告,为了挽救好友「YOSHIKO(=李香兰)」特地去北京找李香兰父母(当时战败国民不能随便出去)拿户籍证明书回到上海交给法廷,把它当做李香兰是日本人的证据,后来法廷也承认她是日侨而不是中国人被判无罪,终于回到日本。同样时期,另一个YOSHIKO?川岛芳子因汉奸之罪在北京枪毙。李香兰坐船回日本时,很偶然地在船上听到的竟然是上海广播电台所播放的,她自己唱的「夜来香」。
  回国后,她以本名山口淑子开始演艺以及歌唱工作。回国第一张唱片是「热情美人鱼」(电影『热情美人鱼』的插曲)。后来,灌录了很多唱片。其中「夜来香」日语版及电影插曲「东京夜曲」更是风行一时的名曲。这时期她在日本拍了「我生涯中最辉煌的日子」、「热情美人鱼」、「流星」、「人间模样」、「归国」、「晓的脱走」、「丑闻」、等名片。
  五十年代初,她曾到过美国好莱坞参加「EAST IS EAST」的拍摄以及在百老汇参加歌舞剧「香格里拉」的演出。在美国,她结识了卓别林。正好他在这个时期拍摄「LIMELIGHT」。李香兰喜欢「LIMELIGHT」插曲「ETERNALLY」,得到卓别林的允许,回国后灌录其日语版「永远」,之后在香港也灌录其中文版「心曲」。
  她也曾应香港片商之邀,到香港拍「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片。其中「金瓶梅」的插曲「兰闺寂寂」及「一夜风流」的插曲「三年」更是流行一时的名曲。
  李香兰在美国认识了日裔雕刻家ISAMU NOGUCHI。他们相亲相爱,1951年结了婚。但因为虽然ISAMU是日裔,但由于国籍不同,此外李香兰一年的大部分在日本工作,而ISAMU在美国。所以1956年他们俩离婚了。
  1958年,李香兰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结了婚。拍完「东京假期」后,她就退出影坛和歌坛。1969年,应日本富士电视台之邀,以主持人及特约记者的身份涉足传播界。
  1974年,香兰当选国会议员,到1992年退出政界为止,一直作为担任外交的议员活跃在日本政界,积极致力于中日友好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上一篇:李湘大肚照

下一篇:李现与女排姑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