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书记李雪峰

时间:2024-06-27 23:21:51编辑:奇事君

李雪峰写 作品?

李雪峰(笔名:李雪 半僧 看云轩主),生于1973年,90年代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后长期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   现任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现为自由艺术家,近年来一直从事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和书法创作与研究,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报、美术大鉴、教师报。   于绘事之中久耕花鸟,习此技,道无尽,夜思日习,自有笔墨成绩,不求众人为贺,只做游戏,为之一笑。 李雪峰的国画作品

作家李雪峰个人资料?

李雪峰,多用于人名,最为著名的是中国共产党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李雪峰同志。
李雪峰(1907年—2003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07年1月19日生于山西省永济市任阳乡任阳村(现为城西街道任阳村),1925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院,在青年学生中组织和领导了读书会和书报合作社,与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发行部取得联系。
1931年被保送到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学习,他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1932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西互济会党组书记等职。
1934年至1935年9月,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1月至1937年1月,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月,任直中特委书记、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部长,他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指导“冀西民训处”,组建冀西游击队。还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率领一批平汉线省委干部进入山西省太行山区,与129师会合,开始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参与组建晋冀豫省委,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对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很大的贡献。
1938年初至1947年11月,先后任晋冀豫省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负责领导太行根据地地方党的工作。他广泛发动民众,组织抗日武装,在太行山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在太行山工作战斗了10年,同太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战胜了敌人和困难,使太行根据地闻名国内外。
1947年11月至1949年9月,随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受命组建了第一届中共河南省委,兼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
他是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李雪峰同志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生。[1]


李雪峰的资料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李雪峰1907年1月19日生于山西省永济县,1932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北平市委书记、直中特委书记、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部长、晋冀豫省委书记、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中原局副书记兼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中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中央工业工作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他是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李雪峰同志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生。


《尊严》作者李雪峰的简介

  李雪峰(1907-2003)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1907年1月19日生于山西省永济县,1925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院,在青年学生中组织和领导了读书会和书报合作社,与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发行部取得联系。1931年被保送到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学习,他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1932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西互济会党组书记等职。1934年至1935年9月,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月至1937年1月,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月,任直中特委书记、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部长,他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指导“冀西民训处”,组建冀西游击队。还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率领一批平汉线省委干部进入山西省太行山区,与129师会合,开始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参与组建晋冀豫省委,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对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很大的贡献。
  1938年初至1947年11月,先后任晋冀豫省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负责领导太行根据地地方党的工作。他广泛发动民众,组织抗日武装,在太行山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在太行山工作战斗了10年,同太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战胜了敌人和困难,使太行根据地闻名国内外。
  1947年11月至1949年9月,随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受命组建了第一届中共河南省委,兼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
  1949年6月起,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土改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中南局党校校长。参与领导了中南地区的剿匪反霸斗争、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恢复城市经济三大运动、荆江分洪工程和武汉钢铁厂初建等工作,为解放初期的中南地区各项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54年11月,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共中央中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部长。为我国大型国有工交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协调中央工交部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苏联援建的大型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当选为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参加和领导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工作,深入东北工业基地的厂矿企业,实地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参与制定在企业中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分工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等管理制度。
  1960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基层,抓紧组织农村抗灾自救,缓解和减少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和“工业七十条”、“农业六十条”的制定等工作。
  1966年6月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1967年1月至4月,到天津工作。1968年2月至1970年12月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四人帮”迫害,被隔离审查8年之久。1983年6月他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是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列席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他写的文章:“尊严”等许多。
  2003年3月15日4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李雪峰(1907—2003) 1907年1月生,山西永济人。曾用名张青巽、张柏枫。1933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大学文化。1934年起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1936年2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1937年1月起任中共直中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起任中共冀豫晋省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38年2月起任中共冀豫晋省委书记,8月起任中共晋冀豫区委书记。194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1943年10月起任中共太行区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治委员。1945年3月起任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驻会委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起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48年5月起任新组成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1949年3月起兼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军区政治委员,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委、办公厅主任、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办公厅主任、组织部部长。1949年12月起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至1954年任中南局第二副书记。1952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1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9月、1959年4月相继当选为第一届、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1月至1956年1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主任。1956年1月至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工业工作部部长。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60年11月至1966年12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1960年11月至1971年1月兼任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其间:1961年2月起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书记。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5月至1967年初兼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1966年8月至1971年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68年2月至1971年2月任河北省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68年3月起)。1969年4月至1971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71年1月),第八届(八届十一中全会增补)、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职至1971年1月),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任职至1971年1月),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15日在北京逝世。


李雪峰对永济人民都做了哪些贡献?

李雪峰,男,1907年生于山西永济。原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军区政委、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
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列席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3年3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关于李雪峰,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从永济任阳村走出的我党高级干部,但是因为在“文革”中曾遭受迫害,被隔离审查达8年之久,家乡的人对他的轶事与过往也有些讳莫如深的意味。前不久,记者走访李雪峰在永济任阳村的故居时了解到,李雪峰原名张青巽,在太原国民师范读书时参加革命。他自幼聪明好学,在学校时也是非常出色的学生。
李雪峰故居位于任阳村西北角,因为后代均在外工作,老房子如今空闲,与李雪峰故居紧邻的一处小院子中住着他的侄儿,今年已八十高龄的张思忠。此前本报曾经刊文介绍过的清末举人张金榜便是李雪峰的二伯父,张思忠的二爷。可以说,任阳张家耕读传家,因出过举人,也足以称之为书香门第。
在张思忠心中,伯父李雪峰为人亲和,尊老爱幼,在京城时曾多次托人为永济家中的老人捎来食品等物。李雪峰不仅孝敬老人,对自己的孩子也非常疼爱。在河东大地曾经流传有一则民谚说:临猗孩儿,万荣娃,永济的伢伢儿不敢“挂”(方言,意为不敢摸、碰)。这则民谚意为永济人比较疼爱孩子。从这则民谚看,李雪峰对于子女的疼爱便堪称永济人的代表。
李雪峰与永济人一样将自己的孩子小名起为猫子、狗子。其女儿李丹宇小名便为小猫。在孩子们都成年,甚至年龄已比较大时,他依然称呼孩子的小名,浓浓的慈父情尽在其中。
李雪峰不仅对孩子们疼爱,对妻子也有感恩、尊重、体恤之情。据张思忠介绍,李雪峰当年在永济家乡娶过一个妻子,名叫李宝莲。参加革命后,因为 东奔西走,与家乡失去联系,加之为避免在特殊年代家人因为自己参加革命受到连累,李雪峰便隐姓埋名奔走他乡。虽然与家人失去联系,但是李雪峰并没有忘记结发妻子,在改名之时,他将自己的姓改为李,便是要表达对妻子的纪念。
据张思忠介绍,李雪峰当年求学期间,岳父家对他曾有过帮助,这也是他改姓李的主要原因。
后来,因为参加革命,李雪峰又成立了新的家庭。
李雪峰是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慈父,也是一位对党无比忠诚的好干部。据张思忠介绍,当年,李雪峰受迫害被隔离审查时,孩子们都劝他要向组织申诉,李雪峰说,要相信组织,要相信一切都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平反后,在落实待遇上,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李雪峰,最后只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有不少老同事为他鸣不平,说是他的政策落实得不够到位,让他再跑跑反映反映,李雪峰也是一笑了之。关于大家都讳莫如深的当年在“文革”中整人一事,李雪峰曾经对孩子们说了一句话,当年,我自己都是被整的人,又有什么能力去整别人呢?一切让时间去回答吧!
在张思忠心中,伯父为人正直清廉,他为自己的亲侄儿张思忠做的唯一事情是,当年张思忠学校毕业面临就业,当时洛阳机械厂厂长是他的一名老部下。李雪峰便给这位老部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的侄儿张思忠中学毕业,是共青团员,你考察安排。后来张思忠成为洛阳机械厂一名普通工人,一直工作到退休。
张思忠告诉记者,听老人们说,叔父李雪峰自小聪慧,学习很好,在当时的太原国民师范读书时,也是学校有影响的佼佼者,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
李雪峰在年老时,回过几次故乡。有一次还专门回了他小时候生活过的外祖家——永济市下麻坡村。在外祖的大门前留了影。在与侄儿聊起家乡的人时,侄儿说起村中的人,他问,你说的人,咱们村中有同名的四个,你说的是前巷的还是后巷的,是瘦的还是胖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张思忠说,当时李雪峰已是九十高龄,他的记忆十分清晰,村里确实有四个同名的人,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李雪峰还记得十分清楚,令人惊叹。
在山西师大柴建国老师的著作《卫俊秀(著名书法家)传》中有一段关于李雪峰(张青巽)的话,录于此间,从中可见李雪峰当年在太原国民师范读书时的风采。
张青巽(李雪峰)比卫俊秀高一届,他性格活泼外向,热情奔放,是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他组织的“读书会”和“书报合作社”影响很大。与卫俊秀探讨书法艺术时,他提笔疾书:金石不随波,松柏知岁寒。卫俊秀接着吟道:冥此芸芸境,回向自心观。两人吟的正是黄庭坚的诗,表达了一对青年学子的抱负与追求。当时,李雪峰已经加入了我党的外围组织,此后不久便参加了革命。


作家李雪峰的资料

  李雪峰
  李雪峰(1907-2003)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1907年1月19日生于山西省永济县,1925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院,在青年学生中组织和领导了读书会和书报合作社,与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发行部取得联系。1931年被保送到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学习,他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1932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西互济会党组书记等职。1934年至1935年9月,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月至1937年1月,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月,任直中特委书记、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部长,他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指导“冀西民训处”,组建冀西游击队。还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率领一批平汉线省委干部进入山西省太行山区,与129师会合,开始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参与组建晋冀豫省委,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对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很大的贡献。

  1938年初至1947年11月,先后任晋冀豫省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负责领导太行根据地地方党的工作。他广泛发动民众,组织抗日武装,在太行山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在太行山工作战斗了10年,同太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战胜了敌人和困难,使太行根据地闻名国内外。

  1947年11月至1949年9月,随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受命组建了第一届中共河南省委,兼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

  1949年6月起,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土改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中南局党校校长。参与领导了中南地区的剿匪反霸斗争、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恢复城市经济三大运动、荆江分洪工程和武汉钢铁厂初建等工作,为解放初期的中南地区各项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54年11月,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共中央中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部长。为我国大型国有工交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协调中央工交部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苏联援建的大型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当选为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参加和领导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工作,深入东北工业基地的厂矿企业,实地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参与制定在企业中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分工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等管理制度。

  1960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基层,抓紧组织农村抗灾自救,缓解和减少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和“工业七十条”、“农业六十条”的制定等工作。

  1966年6月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1967年1月至4月,到天津工作。1968年2月至1970年12月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四人帮”迫害,被隔离审查8年之久。1983年6月他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是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列席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3年3月15日4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李雪峰个人资料

  李雪峰
  李雪峰(1907-2003)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1907年1月19日生于山西省永济县,1925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院,在青年学生中组织和领导了读书会和书报合作社,与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发行部取得联系。1931年被保送到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学习,他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1932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西互济会党组书记等职。1934年至1935年9月,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月至1937年1月,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月,任直中特委书记、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部长,他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指导“冀西民训处”,组建冀西游击队。还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率领一批平汉线省委干部进入山西省太行山区,与129师会合,开始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参与组建晋冀豫省委,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对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很大的贡献。

  1938年初至1947年11月,先后任晋冀豫省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负责领导太行根据地地方党的工作。他广泛发动民众,组织抗日武装,在太行山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在太行山工作战斗了10年,同太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战胜了敌人和困难,使太行根据地闻名国内外。

  1947年11月至1949年9月,随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受命组建了第一届中共河南省委,兼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

  1949年6月起,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土改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中南局党校校长。参与领导了中南地区的剿匪反霸斗争、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恢复城市经济三大运动、荆江分洪工程和武汉钢铁厂初建等工作,为解放初期的中南地区各项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54年11月,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共中央中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部长。为我国大型国有工交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协调中央工交部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苏联援建的大型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当选为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参加和领导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工作,深入东北工业基地的厂矿企业,实地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参与制定在企业中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分工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等管理制度。

  1960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基层,抓紧组织农村抗灾自救,缓解和减少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和“工业七十条”、“农业六十条”的制定等工作。

  1966年6月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1967年1月至4月,到天津工作。1968年2月至1970年12月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四人帮”迫害,被隔离审查8年之久。1983年6月他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是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列席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3年3月15日4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历史上名字里带有若字的名人有哪些(不一定要非常有名.)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金焕若,本名金良璠,又名金幻若,乃金泣儒堂弟。1904年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叔父金少穆民主思想影响,追求进步与真理。
汤若望,耶稣会传教士。德国人。1592年(一说1591年)5月1日生于科隆。出生于贵族之家,性格活跃,曾就读于远近闻名的三王冕贵族中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被保送罗马的日尔曼学院。
荀文若:如果视曹操为帝 他则为宰相 此人很强大 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惜曹操功未成 所以他成为就 否则必定是萧何、房玄龄级别的开国宰相 垂名青史
李若冰 原名若冰 字清卿 有“南朝一人”的美称

郭若虚 太原画家郭若虚是将门之后,他的曾祖郭守文历仕宋太祖和宋太宗

阎若璩 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上一篇:李雪芮韧带断裂

下一篇:乌昌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