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屠

时间:2024-06-27 18:37:01编辑:奇事君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一、区别1、定义不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2、表现形式不同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二、联系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扩展资料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慈禧晚年养了三宠臣:民屠、官屠、财屠都是谁?

这三位宠臣分别是:直隶总督袁世凯,两广总督 岑春煊 和湖广总督张之洞。民屠是袁世凯,官屠是岑春煊,而财屠就是张之洞啦。这个“屠”就是屠杀的意思啦。民屠袁世凯,就是屠杀一些百姓的起义之类的。当时呢,袁世凯是山东巡抚,而山东,出现了一个很出名的义和团运动,但是其实,在一开始,清朝朝廷还是不确定要不要剿掉这个义和团的,只有袁世凯,他下定了决心,要剿灭义和团。就是因为他剿杀义和团的时候,真的杀了很多人了,所以才得到了“民屠”的称号。岑春煊官屠,就是屠杀一些贪官,但是其实不是他杀的,而是他举报弹劾的。岑春煊为人耿忠,因为忠心耿耿,所以成为了慈禧的红人,在他担任四川总督的时候,他建立了警察制度,一下子就弹劾四十多名的官员。而且呢,他仗着有慈禧太后的宠爱,根本就一点都不怕那些权贵,一直在弹劾他们,而且还处罚了一大批买官得来官位的官员,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庆亲王奕劻,所以说,岑春煊其实还是个清关呀,这个官屠得名称,是对他的一个赞扬。但是呢,岑春煊后来和袁世凯发生了一些党争,最后岑春煊还是败给了袁世凯。张之洞财屠,这个财屠就不是说杀那些有钱的人了,而是张之洞非常的会花钱。但是,他花钱并不是为了自己花钱,而是位了清朝政府,他自己的话,还是生活得很节俭,很清廉的。他当时有担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都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每天处理的事情其实就是修铁路呀,办学校,办铁厂煤矿,修码头,办工厂,,造轮船和陆军学校还有一些学洋务的学校等等,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搞经济建设的人,修建这些东西也肯定是要花很多钱的呀,所以就给了他一个“财屠”的称号啦。这三大宠臣,真的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用处,但是我认为,其中,还是袁世凯,才是最心狠手辣的人,这个称号,不是一个好称号呀。

岑春煊为什么被称“清末三屠”?“清末三屠”都有谁

“清末三屠”,指的是清代末年的三位封疆大吏,他们分别是:直隶总督袁世凯,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广总督张之洞。之所以有“清末三屠”的称号,是因为三个人在不同的地方都表现了“屠”的性质。   直隶总督袁世凯被称为“民屠”,是因为袁世凯生性杀戮,他手中掌握兵权,从小站练兵至山东剿拳到天津搜杀拳民余遗,是清朝镇压义和团起义的大功臣。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杀人不计其数,手上沾满了人民群众的鲜血,所以被后世的历史学者称为“民屠”。   湖广总督张之洞被称为“屠财”,是因为花钱如流水。除此之外,还存有另一种解释,称为“士屠”。张之洞曾经极力促成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这一举动断了许多走科举取仕道路的士子的希望。甚至准确的说,大部分文人书生都因为他的主张,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再有就是本文的主角岑春煊,他被称为“官屠”,更准确的来说是屠贪官。他不畏强权,面对清末混乱的人事,经常上奏弹劾,从朝廷大官到微末小官全都涉及,重点是那些通过买官进入官场的贪官,有些时候甚至一弹劾就是几十上百人。正是因为岑春煊的这一特性,所以被后世历史学者称为“官屠”。


清朝的岑春煊是属于什么官级?

1898年——1907年出任官职: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一品顶戴并授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第1次)、两广总督(第1次)、邮传部尚书。   1906年——1911年已任命未赴任的调职:云贵总督、四川总督(第2次)、两广总督(第2次)、四川总督(第3次)。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岑春煊奋勇请缨,往刘坤一部驻扎山东黄县。   1899年岑力主变法维新,向光绪帝呈递奏折,主张对内外冗滥官员进行比较彻底的裁汰,此疏深为光绪帝赏识,8月31日颁布了轰动一时的栽官上谕。汰除冗滥机构是百日维新期间的一件大事。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地区。岑春煊率马步兵北上“勤王”,深受慈禧嘉奖。   1905年,岑春煊在两广整理财政,兴办实业,派员整理海关,制定税收章程,一年即征税660万两,并倡议“息借民款之举”,借款300万两“办理地方生利要政”, 办工厂,兴矿务,修铁路,促进了两广近代企业的兴起。岑创办各种军事学堂,要求各营改习洋操,改传新装,名为广东新式陆军,简称新军。   1906年,岑春煊出面奏准将粤汉铁路交归商办,“各商闻命之下,欢声雷动,外省外埠争先电汇路股,“集股4400余万元,”认股之速实为中国创办公司以来所仅“,岑春煊由此在工商界博得名望。   1906年七月清政府颁“预备仿行宪政”上谕。岑春煊积极主张变革官制。促进提早立宪,秘密派亲信到上海,并写信联络张謇,允资1万元支持江浙立宪派筹设立宪团体。12月16日,预备立宪公会在上海宣告成立,岑的幕僚郑孝胥被举为会长,岑每年捐资1千元作经费,积极支持立宪派的活动。1907年,岑春煊与立宪派内外呼应,上奏速设资政院、都察院、省陆议局和州县议会,提醒清“大局砧危”,一旦“湮之决之,奔溃千里”,呼吁尽快实行立宪“不应托诸空言”。   1907年两江总督伪造的岑、梁合照呈于慈禧太后,7月,岑被开缺。   岑春煊性情刚烈,不畏权贵任内弹劾了大批贪官和庸官。署理四川总督时,岑曾准备一次弹劾300多名官员,长期积累下来的官场弊端一一革除。 岑仅两广督任上劾罢不法污吏渎职者1400多位。使全国为之震动,一时有“官屠”之称。   1905年,张之洞、袁世凯、岑春煊等将军、督抚会奏《请废科举折》,第二年有千余年历史的科举制年初被废除,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时人认为“言其重要,直无异于古之废封建、开阡陌”。百色中学是在“废科举,兴学堂”的维新潮流影响下,在“培养人才,挽救危亡”的形势下,为开发桂西教育,造福家乡,两广总督岑春煊亲自督办筹建的,学堂基建经费2万两银子由两广学务处及广西省统税局共拔。   岑春煊认为“教育者,政治之首务也”,创办了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四川高等学堂,两广有两广学务处、广东将弁学堂、军医学堂、陆军测绘学堂、林业学堂、巡警教练所、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陆军中小学堂、法政学堂、两广实业学堂、蚕业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广西高等学堂等10多所西式学堂,为广东、广西的近代教育规模作了重要奠基。在当时国内各省官员中,可称为兴教翘楚之一。   岑春煊还在四川推行了“新政”措施,在成都试办警察,维持社会秩序,并开办警政学校,训练警政人员。他积极筹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配备新式枪炮,学习西洋操法,训练出常务新军四营,成为四川新军的矢。岑在成都设立“劝工局”,内设工艺厂、迂善所、养病院等机构,选派工匠赴日本学习工艺,招纳贫民游民入局,“教工以养民”,“使自不为乱。”
民国时期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从历史的功能来看,主要有两点:1.以史为鉴,指导未来,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历史的受益者来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一个是历史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作用,一个是历史对于国家的作用。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再说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人与人其实是平等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不代表我们这一代是中国人,我们就比别人更优越,更不代表我们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学习我们的历史,决不是让我们拿去向别人炫耀的。但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国家。从国家使用历史作为工具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整体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们仍要保护和发掘它们的原因,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的根基。此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上一篇:陈生弟

下一篇:鹦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