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土拍

时间:2024-06-27 14:28:49编辑:奇事君

量大质优 集中供地大幕拉开

备受关注的土地供应“两集中”新规近日在多个城市陆续落地,根据各地目前已摆上“货架”的首批集中供地清单,预计未来20多个热点城市近期土地出让总价有望超过万亿元,今年第一波集中拿地大潮来临。
一大批出让地块在路上
“集中供地”新政主要涉及“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时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超过三次。
自2月23日天津率先发布“集中供地”新政后,多个城市随后分别发布了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供应相关文件。4月15日,长春首场土地集中出让已落下帷幕,表明“两集中”供地模式的第一枪正式打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2个城市公布了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的面积,合计4064.03万平方米。已有12个城市明确首批集中出让土地的日程表,大部分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长春、广州、无锡、天津、北京、杭州、长沙、重庆等地已经明确挂出首批集中出让地块的正式出让公告,上海、南京等地发布了预公告。
其中,广州将集中出让48宗地块,土地面积达到了393.6公顷,天津和杭州分别集中出让58宗和57宗地块,土地面积均超过300公顷,北京则明确首批集中供应30宗项目,共涉及12个区,其中朝阳区10宗,建设用地面积约41公顷,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计划出让16幅地块,共计94.93万平方米。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表示,从首批已经正式发布出让文件的城市来看,除无锡、长沙外,其余城市土地供应力度均很大,占2020年全年宅地供应面积的比重超35%,尤其是北京和广州,分别为56%和55%,其次是天津,比重也达45%,总体供地节奏快于往年同期平均值。
优质地块频频登场
除了量大外,质优也成为本次土地集中供应的特点之一。监测数据显示,3月以来挂牌的住宅地块中,起拍单价超过1万元/平方米的高单价土地有85宗,其中位于集中供地重点城市的有62宗,分布在北京、广州和无锡三个城市。
特别是在北京,起拍单价超过3万元/平方米的地块有16宗之多,分别位于海淀、朝阳、昌平、大兴、丰台和石景山区,其中,海淀和朝阳供地达12宗,占北京此次集中供地幅数的四成。
在这些地块中,不乏曾因关注度过高而遗憾退出的优质地块,例如,去年底因“竞地价、竞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的挂牌出让方式引发社会热议,并被中止出让的两宗海淀区树村地块,也在首次集中挂牌之列,根据本次出让公告,树村12号地块起始价55.9亿元,折合楼面价约67220元/平方米;树村13号地块起始价62.1亿元,折合楼面价约67229元/平方米。同样经历“回炉重造”的还有金盏乡小店村3005-02、3005-08两宗地块,本次出让折合楼面价也达到5.1万元/平方米。
此外,无锡挂牌的16宗宅地均设置了最高限价,其中超过1万元/平方米的地块有8宗。不过,丁祖昱表示,鉴于当前无锡楼市热度较高,房企拿地增加土储的意愿十分强烈,大部分地块大概率会以封顶价成交。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算了一笔账,北京推出的地块合计起拍价1036亿元,广州合计起拍价901亿元,天津合计起拍价503亿元,无锡合计起拍价228亿元。累计来看,第一批入市地块起拍价已经超过6000亿元,叠加即将出台的上海、深圳等城市,预计未来热点城市第一批卖地有望超过万亿元。
土地市场将分化
从4月15日长春首场土地集中出让情况来看,与以往分散式的拿地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总体保持稳定。溢价成交的只有6宗地,其中仅有1宗地触及最高限价,而该次土拍足足出让了38宗地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房企对于集中供地政策还持观望态度,而前期准备不足、市场预期不佳也是房企谨慎拿地的一大因素。
相较于成交平淡的长春,克而瑞预计,近期土拍焦点将集中在北京、广州、天津、无锡、绍兴、义乌、温州等热点城市,土地价格将依然居于高位。展望未来,在调控越发严厉的背景下,房企投资态度仍将保持谨慎。“两集中”新政落地后,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将逐渐分化为两个赛道,企业在不同类型的城市投资策略、投资方式也将有所区别。
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土地供应,无疑对企业的资金链将是巨大的考验。张大伟认为,资金实力强的企业仍将获得更多的拿地机会,而资金压力大的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冲击,企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多数房企对集中供地的反应较为积极,他们认为新政有利于平抑土地市场热度,稳定土地市场预期,但在供地节奏趋同背景下,房企需对不同区域及城市的潜力、竞争环境进行精准研判。
土地供应新规之下,房企在调整拿地节奏、拿地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对此,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冷静客观、审慎拿地已成为大多数房企2021年的策略。叠加“三道红线”等因素,房企之间合作拿地案例或将增多。
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则认为:“再大的房企也不可能兼顾所有地块,总有兼顾不到的地方,那么此时中小企业就有拿地机会。给予中小房企一定开发产品的机会,也可以丰富市场产品,防止大房企垄断市场,有利于楼市稳定健康运行。”
此外,同策研究院分析师汪恒认为,集中供地将引导房企重新排兵布阵,优化城市布局。土地集中供应,使得房企短期能同时调动的资金量有限,降低了单场土拍整体的土地竞争强度,同时通过调控单场土拍供地的结构,优质热点地块与远郊地块搭配供应,降低整体土拍溢价率。而目前土地集中涉及多个热点城市,房企为避免资金空转必然会下沉进入非集中供地的城市,从而引导房企进行城市群优化布局。


多地中止或延期第二批集中供地 部分城市公告调整集中土拍规则

一波激烈的“抢地”大战后,今年22城首批集中供地以超万亿元的成交总金额收官。随即,厦门、长春和无锡三城率先完成了第二批集中土拍。  不过进入8月以来,多个城市却纷纷对第二批集中供地按下“暂停键”。8月17~19日,济南、杭州和沈阳三城先后宣布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中止”或“延期”。而在此之前,宣布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止或延期的城市已达十余个。  截至目前,深圳、杭州、青岛发布了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止”公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沈阳、长沙、天津、杭州、济南、福州等城市推迟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时间。其中,天津、杭州、福州等城市还对土拍规则进行了调整。  那么,接下来的集中土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优化和调整后的土拍规则会如何影响房企的拿地策略?土地市场的变化传导至楼市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房企激情“抢地”后  “(房企)在拿地过程中价格预估是可以适当激进的,否则在激烈的土拍市场根本不可能拿到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路劲地产集团营销部副总经理宁晓峰此前曾表示。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有9个城市的宅地成交面积占今年全年住宅供地比例超过30%。其中上海和武汉占比均超过40%;北京占比最高,达56.32%。  多位房企投拓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双集中”供地新政之下,对于严重依赖公开市场拿地的房企而言,在首批集中供地中的拿地机会更不能错失。于是,各城首批集中供地热度逐渐被推高,并逐渐演变为集中“抢地”。  “现在即便测算出拿下这块地不赚钱,为了排名、品牌或者留住专业的人才,都要咬着牙拿下来。”一头部房企投拓负责人江华表示,房企未来在销售业绩排行榜上的座次如何,就取决于现阶段土储的丰厚程度。即便这次拿到的块地利润并不丰厚甚至没有利润,也可以从其他地方找回来。  在市场紧张情绪的裹挟下,上半年房企的拿地热情高涨。好地网统计显示,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融创、保利、招商蛇口等拿地金额排名前十的房企,拿地总金额约3372.9亿元,占22城总出让金额的32%。  记者观察发现,除少数高杠杆房企减缓拿地节奏外,部分“三道红线”处在绿档的房企,在上半年的拿地量几乎已与去年全年的拿地总量持平。  以越秀地产为例,其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越秀地产在广州、东莞、杭州、苏州等11个城市共获取23宗地块,总建面约500万平方米。而2020年全年,越秀地产新增土地22块,总建面560万平方米。  “无论如何,上半年拿地都是出于增厚公司业绩目的。”越秀地产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林昭远在8月18日下午举行的2021年中期业绩会上解释称,这主要是“双集中”供地与上半年公司购地合作两大因素叠加所致。其中约51%来自非公开市场的拿地刚好铺排在上半年,所以这个数额会较往年同期大一些。  不过,“拿地一时爽,事后难收场”却是不少房企的尴尬写照。在首批集中土拍中,众多头部房企纷纷在热点城市斥重金“抢地”,但面对高溢价率和相对苛刻的配建条件,有些房企开始为接下来有限的开发利润发愁了。  如在杭州首批集中土拍中,滨江集团共拿下5宗地,当被问及这些地块的利润时,其董事长戚金兴表示“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在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包括厦门、合肥在内的10个城市的平均溢价率超过15%。在地产行业资深人士毛呈飞看来,“首批集中土拍的规则没有抑制溢价率,反而进一步压缩了房企的利润”。  “拿地价格预估可适当激进,但又不能盲目激进,需要对项目价格预估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判断地块与竞品相比是否具备价格‘跳脱’要素,这是价格预估是否适当激进的前提条件。”宁晓峰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城市的一些高溢价率地块的确存在风险,不排除未来会出现面包价甚至卖不过面粉价的可能性。”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首批集中供地的城市本身存在分化,而有些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则是明显提升。而包括上海、北京等在内的严控地价类城市,在房企本身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合理利润可以得到相应保障。 “联合拿地”应对风险  “双集中”供地新政之下,土地都被谁拿走了?据好地网统计,在首批集中供地中,拿地金额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5家是国企,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22家是国企。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金额达16485亿元,同比增长4.6%,门槛值为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提升。百强房企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55.9%。从拿地数据来看,房企布局更加聚焦一二线城市及核心城市群。  值得注意的是,集中供地新政对房企的资金实力是极大考验。为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以及后期的运营风险,“联合拿地”成为众多房企的拿地策略之一。在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滨江集团以67%的联合拿地比例领跑,金科、卓越、首开均保持60%及以上的联合拿地比例。  从城市层面看,以广州为例,4月底首批集中供地共成交42宗地块,揽金906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期陆续公示的地块规划方案发现,大多数高总价、高溢价地块,房企不仅倾向于前期联合拿地,后期联合开发也成首选。  在广州白云区,正荣以20.9亿元竞得钟落潭福龙路东侧地块,溢价率20.8%,成交楼面价16658元/平方米,将联合新城控股共同开发;招商联手弘阳以35.9亿元竞得白云区石门街朝阳联新东街地块,溢价率15.4%,成交楼面价26643元/平方米,将联合南国置业开发。  此外,金地以9.18亿元竞得增城区中新镇新新公路东侧地块,溢价率31.5%,成交楼面价11038元/平方米,将联合景泰富业开发。  不过在“三道红线”及各地楼市调控不断加码之下,并非所有的联合拿地开发都会顺利。不久前宋都股份的退地风波,就将联合拿地开发的另一面揭露给了行业。因为这是集中供地后的首例退地,也引起行业的普遍关注。  8月10日,宋都股份公告称,因祥生控股、宝龙地产相关公司突然违约,给公司短期内的资金安排带来巨大压力,因此退掉计划与祥生控股合作的杭州8号地块。但在随后的回应中,宝龙地产表示,与宋都签署合作备忘录仅是双方表达合作诚意的表现,实际细节需以合同签订为准;祥生控股则称,并未与宋都签署过任何协议。  按照计划,今年宋都的拿地金额为25亿~35亿元。而宋都在杭州首批集中土拍中就拿到5宗地块,总金额达45.84亿元,显然已经超过了全年计划。由于合作开发又出现问题,因此宋都宁愿亏掉5000万元也要退掉竞得的杭州地块。而这次退地的违约金也占到宋都2020年净利润(3.21亿元)的15.58%。 集中土拍规则优化调整  “双集中”供地新政,旨在降低土地市场热度。而中指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呈现出“量缩价涨”的趋势。如22城首批集中土拍中,厦门、杭州、重庆、深圳、宁波、合肥的平均成交溢价率均超过20%,其中重庆、厦门的楼面价涨幅均达到45%。显然,首批集中供地并未达到预期的“稳地价”目的。  那么,接下来的集中土拍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其变化传导至楼市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8月6日,深圳宣布中止出让原定于8月9日挂牌的22宗地的使用权;8月11日,青岛宣布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100宗地拍卖活动因故“终止”;8月18日,杭州宣布31宗住宅用地终止挂牌,这是杭州第二次延期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沈阳、长沙、天津、济南、福州等城市均已推迟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时间。其中,天津、杭州、福州等城市还对土地竞拍规则进行了优化调整。  对于多城中止或延期第二批集中土拍,行业普遍认为“土拍规划将面临调整”。此前有消息称,自然资源部召开闭门会议,明确二批次核心城市土地出让政策调整,包括竞拍企业需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购地资金的来源审查,限定土地溢价上限15%,不得通过调高底价、竞配建等方式抬升实际房价,到达上限后通过摇号、一次性报价、竞高标方案决定土地归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天津、福州等部分城市在中止或延期公告中调整的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基本与上述消息的内容相吻合。  如8月13日,福州宣布第二批集中土拍延至9月,同时对19宗地块的最高价格进行了调整,最高溢价率均不超过15%。另外,调整还涉及限制竞买人范围、竞买人资金来源、摇号规则调整,以及多幅地块出让条件优化等方面。  8月10日,天津明确将61宗地块公开挂牌截止时间统一调整为9月10日,并将之前的最高溢价率不超过50%统一调整为不超过15%。同时规定,单宗住宅用地达到最高限价后,采用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  “这样的话,利润是有的。乐观估计,可以做到5%~6%的利润率。”中梁杭金衢的投资负责人刘杰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一些企业已调整资金,盯着第二批集中土拍。随着土地供应规模的增加以及供地质量的提升,房企拿地的机会可能明显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在首批土拍中16宗地块中有14宗是“地价触顶进行竞租赁或配建”,在8月初举行的第二批集中土拍中调整为“所有地块均采取触顶摇号”方式,目的是抑制地价热度过高,达到严控地价的成效。而实际效果也相当明显,无锡第二批集中土拍宅地成交溢价率为4.1%,和第一批12.39%的溢价率相比大幅降低,同时多宗地块实际成交地价控制在合理水平。  “土地规则的调整对房企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推动建立房地联动机制,实现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的同时,对于房企开发的合理利润会有所保障,减少房企非理性竞争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张波认为,另一方面也会强化对房企的资格审查力度,通过完善审查流程和相应标准来提升稳健型房企的拿地几率,土地市场对房企的“优胜略汰”也将起到加速作用。  某头部房企IR刘伟以天津为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规则调整后,核心是严格控制溢价,并且减弱土地市场竞争的自由度,以此提高房企整体的拿地利润率。若其余城市效仿天津改变土拍规则,则第二批集中供地的拿地利润率有望得到明显提升,地产板块的底层逻辑或将被改写。  而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土拍规则调整并不会使行业趋势短期内有变化。但微观层面,通过降低地价来控制房价,保证开发商利润和房屋品质,这样的共识基本已形成。而竞高标也会使得之前减配、精装改毛坯等现象大幅减少。” 土拍规则调整利好房企  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优化调整,对房企未来的布局会产生何种影响?  “一定程度上会让头部房企快速扩张受到限制,高杠杆快周转做大规模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圳公司董事总经理吴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开发商主流模式会立足已经进入的城市重点布局,在已经进入的重点城市经营效率和市占率上下功夫,短期内布局新的城市的计划会减少。  “预计后续集中供地的城市会扩容,不排除部分热点的三线城市也会加入到集中供地行列。”张波认为,长三角和大湾区等主力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依然会是房企关注的重点。  “当前金融管控的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商票等非标融资渠道都可能纳入管控。这样一来,企业前端拿地的动力和可能性被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某大型房企杭州区域负责人林光游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一家头部房企浙江区域投拓负责人王洋举例称,他熟悉的一个全国排名前20的房企,今年上半年拿了不少地,但大多因为地价太高算不过来账来。有些地块想“求人合作”也很难找到对象,有些地块虽然找到合作方,但因为没利润最终演变为“互相掐架”:一个告对方违反企业规则,一个告对方侵害名誉权。  对于房企拿了高价地后的利润找补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是通过同一地块上不同产品设计搭配尽量拉高利润,或去其他城市找补亏欠;其次,有地有项目的房企可以向供应商融资,维持信用评级和体量规模,再通过股票、发债等融资。但这样操作有赌市场放松的成分,也会埋下债务逾期归还不上的潜在风险。  “今年上半年企业拿地情况,与2016年和2017年企业抢地导致‘地王’频出的时候颇为相似。”明源地产研究院主编艾振强分析认为,早年抢地的副作用在此后两三年开始显现,导致一批房企要么栽倒,要么现在仍在艰难消化高地价带来的亏损阵痛,这个过程还会持续好几年。即便是以稳健著称的企业,在大量囤地之后仍有担忧。  艾振强认为,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调整,对于避免行业过度集中化、多家独大形成寡头格局有很大作用。这样也会避免因一家企业爆雷危机而影响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进而导致行业休克性调整的事件发生,同时也会要求开发商以长期主义来调整战略布局。  在22城首批集中土拍中,部分热点城市虽然溢价率高企,但对于头部房企而言,因为其融资基本都是自有资金作配置,因此能把利润压到很低,即使有2%~3%的利润也能活下去。不过,这样的利润率却是很多中小房企无法承受的。  在更严格的土地和金融规则下,这样“碾压式”的实力悬殊,导致基本拿地的都是头部房企和央企国企,而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则越来越小。  随着第二批集中供地土拍规则迎来优化调整,一些中小房企或迎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购地审查有利于维护房企拿地的公平性,尤其是地方国企或者具备大股东背景的中小房企,资金来源或将受到限制,同样规模的民营房企的拿地机会将增加,资源不平衡的局面或许会有改善。”亿翰智库总监于小雨表示,在此基础上,中小房企将获得喘息空间,生存空间加大。  “随着重点城市在二批集中供地中对土拍规则的调整和优化,三四线城市也开始‘跟风’调整规则,所以这样的趋势是可以观望和期盼的。”毛呈飞表示。  “回过头来看,在首批集中供地中没有出手或少拿地的房企是幸运的。”在林光游看来,上半年拿地的公司,可能会有大比例项目真的不赚钱,但下半年在新的土拍规则下拿地,可能就能争取到一些利润空间。  实际上,集中供地之外,已经有不少房企瞄准了非集中供地的三四线城市。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浙江的湖州、金华、绍兴、上虞、义乌等地的土拍,往往只有少数几家房企参拍,苏北的徐州、淮安等城市的土拍溢价率则频频创下新低。  “集中供地基本利润比较薄,反而是非集中供地的城市会有较大利润空间。”在毛呈飞看来,不少非集中供地的三四线城市近期土拍市场低迷,土拍溢价率创下新低,或许也正是中小房企的机会。  上半年“双集中”供地政策对各地土地供应节奏都有不同程度影响。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22城外的三四线城市,较2019、2020年出让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下降两至三成。不过随着“两集中”供地常态化,这些城市下半年可能追赶节奏、加大供应。

无锡严格界定房企“母子”公司:土地竞拍只能提交一次申请

为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3月5日,江苏省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网发布《关于无锡土地市场公开出让挂牌文件中的有关解读》。《解读》表示,“母公司”指能够通过股权、投资关系或协议支配竞买人行为的公司;“母公司其他下属控股子公司”指竞买人的母公司能够通过股权、投资关系或协议实际支配其行为的公司;“我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指竞买人能够通过股权、投资关系或协议实际支配其行为的公司。无锡自规局的解读,被认为是对房企设置马甲公司参与土地拍卖的一次正式告知和警示。某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澎湃新闻表示,在住宅用地集中供地的要求下,为了获取更多的拿地机会,部分房企可能以设置多个马甲公司参与竞拍抢地。无锡此次补漏洞有助于稳定土地市场。根据无锡自规局2月10日的公告,无锡最近一次的宅地出让将是3月17日,共涉及5宗宅地。记者下载了其中一宗 “锡国土(经)2021-8 XDG-2020-70号地块”的挂牌出让文件。文件规定,同一名竞买申请人只能提交一次竞买申请(含联合竞买申请)。自然人及由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者同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被视为同一名竞买申请人。一直以来,市场对无锡土地的关注度较高。刚刚过去的2月,无锡一宗宅地历时8小时、200轮竞价,由融创中国以上限价22.9亿元竞得,楼面价18000元/平方米,溢价率12.28%。2月26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表示,今年要求各地进一步将住宅用地出让信息合理适度集中,重点城市要对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供应,让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充分掌握信息,形成合理预期。同时,自然资源部还将继续鼓励各地探索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等稳地价措施。此后的3月3日,新华社报道称,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无锡市调研,会商督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落实情况。倪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3月2日,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规范我市二手房交易秩序的通知》,将建立二手住房价格信息发布机制,对已经成交的房源信息和明显异常的挂牌价格要及时予以下架。对房企设置马甲公司竞拍,江苏省苏州市曾有处罚先例。去年6月,江苏省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发4条公告,通报对违规参与地块竞买的房企处理决定,违规企业三年内不得参加苏州市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竞价出让活动。通报显示,雅居乐、金地集团等4家公司均有不止一个子公司参与同一宗土地的竞买,被苏州市判定为违规,禁止拿地外,还将企业列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竞价出让失信行为人名单,并将企业违规信息推送至苏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地价房价联动机制方面,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抑制土地市场高温办法很多,比如限制售价,限制现房出让,限制资金来源等等。

无锡严格界定房企“母子”公司,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房企”母子“公司这事儿其实挺难办的。 为什么呢!因为好多人都是这样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那么这个界定”母子“公司是干什么的呢!其实有很多有钱人都学会了避税,就是钱赚了,但是不交税,而这就要用到”母子“公司了,而这件事的难办之处就是,人家开公司你总不能不让吧! 说说我们的每一份工资吧!我们都是需要交税的,但是工资少,交的税就少,工资太少的还会给你反税,但是那些有钱的,一个月成百上千万的企业家们交的税应该都够我们活一辈子的了,虽然人家赚的多,但人家交税也心疼啊!所以就剑走偏锋,投机倒把,想着怎么避税了。 这种情况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存在的,也就是把自己的东西通过一下别的公司,然后再拿回自己的公司,就可以避掉一部分税,但这种投机倒把行为我个人不推荐,为什么呢!因为咱们平头百姓,凭力气赚来的钱都要交税,你那么大的企业,一天赚的比我们一年赚的都多,为啥非得那么贪心呢!而且交税是因为你的确利用了公共资源,再把钱拿出来去建设公共资源有什么不对的呢! 如果不严格禁止这种事发生,那么势必会造成,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来越没钱,所以为了改变这个局势就得严格界定房企”母子“公司,因为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避税去的,那当然不能由着你胡来了,赚多少是多啊! 我去年赚的不足六万块,已经退税了,我很开心,嘿嘿,昨天到的帐,虽然只有几千块钱,但真的挺开心的。你看啊!几千块钱就足以让你开心,为什么还要贪心避税呢!是吧!

上一篇:自然十大人物公布

下一篇:公安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