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十大人物公布

时间:2024-06-27 14:26:19编辑:奇事君

量子卫星是真的还是假的?

量子通讯卫星是一种传输高效的通信卫星,彻底杜绝间谍窃听及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抗衡外国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能力。量子信号从地面上发射并穿透大气层———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并按需要将其转发到另一特定卫星———量子信号从该特定卫星上再次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某个角落的指定接收地点。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2016年8月,中国科学家将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这有朝一日或许有助于建立一个极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2]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正式命名为“墨子号”。2016年8月16日,中国造量子卫星发射成功!2016年8月16日01时40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墨子号”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它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不仅将助力于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还将开展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空间尺度实验检验,加深人类对量子力学自身的理解。首发时间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主任潘建伟说,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当时预计是2016年7月发射,这既是中国首个、也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该卫星的发射将使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量子通信网络。 “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于2016年下半年交付。这一工程将构建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术验证、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平台。[6] 2016年8月英媒称,中国科学家将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这有朝一日或许有助于建立一个极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3日报道,这个重达1300磅(约合590千克)的航天器中,含有一块能够产生纠缠光子对的晶体,这些光子对将被发射到中国和奥地利的地面卫星接收站中,从而形成一个“密钥”。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该卫星计划于2019年8月晚些时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如果这一为期两年的研究任务的初期实验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可能很快就会再发射多颗卫星。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证明粒子即使相距极远——该研究的实验距离约为750英里(约合1200公里)——也能保持纠缠。此前为证明量子通信所做的研究显示,这一距离最长为180英里出头。现在科学家们希望,太空中的光子传播能够将这一距离变得更长。《自然》杂志解释道,通过空气和光纤时,光子会被分散或吸收,这给脆弱的量子态的保持带来了挑战。但光子在太空中的传播却更平顺。实现此等距离的量子通信将使建立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成为可能,通信双方能够使用一个共享的密钥进行交流。在量子物理学中,纠缠粒子即使相隔极远,也会保持相互连接。因此,其中一个粒子的动作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行为。如果某个人试图在一端窃听,那么另一端就能检测到这种通信干扰。该研究任务为期两年。在此期间,中国研究人员将进行贝尔测试,以证明在这样一种超远距离下,纠缠依然存在。此外,据英国《自然》周刊报道,中国人还将尝试“隐形传送”量子态,即在一个新位置重建某个光子的量子态。中国的这项实验将尝试创造出一种高效可靠的量子隐形传态方法。研究人员说,实现了量子隐形传态后,便能制造出一种分辨率极高的望远镜。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奎亚特说:“你不仅能看到那些行星,理论上来说,还能看清木星卫星上的车辆牌照。”奎亚特参与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项目。这个中国航天器的首项任务便是将光子对发射到北京和维也纳的地面接收站中,从而形成密钥。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这颗卫星可能很快便会迎来其他卫星的加入。[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家陆朝阳告诉《自然》周刊:“如果首颗卫星表现不错,中国肯定会发射更多。”若要创建一个连接全世界的通信网络,大约需要部署20颗卫星。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

1、钱学森,出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2、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两弹元勋”。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 --- 1985年6月12日 ),江苏金坛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4、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人尊称为“中国地质学之父”。5、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科学伟人有些人

1、中国数学界的伯乐——熊庆来
人们在赞美千里马时,总会记起识马的伯乐。中国科学界在赞美华罗庚时,也不会忘记他的老师、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熊庆来。
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18 岁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20 岁赴比利时学采矿,后到法国留学,并获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
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熊庆来的培养下,华罗庚后来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我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他的学生。在 70 多岁高龄时,他虽已半身不遂,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这就是青年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
2、只有初中学历的数学家——华罗庚
1985 年 6 月 12 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 岁的华罗庚 (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一束鲜花还没有来得及献到他的手上,这位世界闻名的数学巨星便突然陨落了。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喜欢数学。1930 年,19 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此文受到了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华罗庚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后,去英国留学。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抗日战争时期,华罗庚写出了 20 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堆垒素数论》。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58 年以后,他深入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和工厂,宣传推广优选法。
3、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丘成桐
1982 年,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1949~)获得了被称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华人数学家。
1976 年,27 岁的丘成桐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并把微分方程应用到微分几何中去,推动了微分几何和微分方程的发展,成为这个领域最年轻的学者,名扬海外。
4、物理女王——吴健雄
被称为物理女王的吴健雄(1912~),出生于上海,1936 年到美国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在美国,成了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6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首次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 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吴健雄为了证明杨、李定律的正确性,几乎整天钻在实验室里,饿了啃个面包,渴了喝杯牛奶,每天睡眠只有四个小时。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丰硕的成果:证明杨、李定律是正确的,轰动了国际物理界。
5、第一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
1957 年 12 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个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1921~)和李政道(1926~)。从 1901 年起,这种颁奖仪式举行了几十次,但这一次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一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论证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的论文 1956 年才发表,证明他们的观点正确的实验 1957 年初才完成,当年就获诺贝尔奖,这是没有先例的。二是获得奖励的李政道教授当时只有 31 岁,在历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他是第二位最年轻的。杨振宁当时也不过 36 岁。三是 57 年来获得这项最高荣誉的已有几百人,但没有一个华人。难怪在评论他们的成就时,美国科学界认为:“两位青年学者的辉煌成就,证明在人类高度智慧的阶层中,东方人、西方人有完全相同的创造能力。”
6、J 粒子和丁肇中
1976 年 12 月在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获物理学奖的美籍科学家丁肇中教授(1936~)用汉语在大会上发言。虽然会上很少有人能听懂汉语,但大家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出生在美国、祖籍山东日照的杰出的华裔学者。丁肇中的专业是粒子物理。粒子物理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 微观世界中物质结构的科学。1974 年,丁肇中率先发现了轰动物理学界的新的粒子即亚原子粒子。他把这种粒子取名为 J 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J 粒子的存在表明,原来人们以为只要有“上”、“下”、“奇”三种夸克就能解释各种基本
粒子,这其实是不够的,必须引进第四种夸“粲”。这一发现非同小可,它增进了科学家对自然界构造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所以 197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丁肇中。
7、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
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 1956 年以前,长期被外国人宣布为贫油国,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是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首创的地质力学,打开了中国石油宝藏的大门,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进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在李四光的主持下,我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发现了大庆油田等大型油田。
8、求是精神的典范——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自幼受农村生活的影响,把为农业服务作为他的主要奋斗目标。大家知道,以物候来指导农事活动,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一个重要特色。竺可桢深知物候知识的重要性,极力倡导物候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地物候观测,并写成《物候学》一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竺可桢还十分注重从古代文献中搜集有关物候的记载,经过比较研究,提出以物候的历史变化为标尺的气候变迁理论,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9、桥梁专家——茅以升
1937 年,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铁公路两用桥正式建成通车。设计这座大桥的是 41 岁的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1896~1989)。1954 年他主持修建了长江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还写桥。他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桥梁——古桥和今桥》等著作,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0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0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年到美国留学,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求学,1938 年获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世界著名航空大师、近代力学的奠基人卡门。以后又成为卡门组织的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核心成员。钱学森在力学许多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与卡门一起取得的超声速流体力学成果,成为超音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的依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理论应用于美国火箭研究,取得显著效果。1955 年,钱学森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中建立了功勋。他还把控制论思想应用于技术领域,创立了横跨许多学科的崭新方法——工程控制论。
11、提出“钱伟长方程”的钱伟长
钱伟长(1912~),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现代应用数学家。钱伟长在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成就,受到全球科学界的称誉。他研究了有关板壳问题内禀统一理论,提出了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国际上被称为“钱伟长方程”。他的有关仪表弹性元件环壳分析解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具有中国独特优点的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圆薄板大挠度理论”,并完成了“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他还编著了《傅氏级数之和》的大表,包括了 1 万个三角级数。钱伟长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论著,为科学做了许多划时代的工作,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2、最早发现原子核一分为三的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浙江吴兴县人。父亲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1936 年,钱三强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第二年就被派往法国留学。留法期间,钱三强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导师是玛丽•居里的女儿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他们师生合作,获得很多新的发现。1945 年左右,国际上一般认为,原子核分裂只有分为两个碎片的可能。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及两个法国研究生在一起,用核乳胶技术发现铀的原子核受
中子打击后,大约在 300 次裂变中,有一次分裂成三个碎片。这个重要发现使他们异常兴奋,但他们没有立即宣布,而是继续实验。那时还没有电子计算机,每发现一个异常现象,都要做复杂的计算。经过 一段时间,他们观测了上万次,终于在 1946 年底证明:铀的原子核在中子打击下,不仅可以分裂为二,而且可以分裂为三。不久以后,何泽慧还观测到铀原子核的“四分裂现象”。这些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原子核的裂变有了进一步了解,受到法国科学界的赞誉,被人们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第一个重要成果。新中国建立后,钱三强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研究基地——原子能研究所,他亲自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的制造,为我国核武器的制造和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3、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
研究复杂无机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当代化学前沿课题之一,这门学科叫“配位场理论”。以中国化学家唐敖庆(1915~)为首的集体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这项研究以来,使中国的“配位场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对发展集成电路、稀土元素等新型材料打下了基础。因而引起国际化学界瞩目。
唐敖庆在量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化学固氮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2 年,唐敖庆独创地提出了“分子内旋转的阻碍势函数问题”,后又在高分子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1963 年以后,唐敖庆带领化学家从六个方面发展了配位场理论,并且完成了《配位场理论方法》这部重要的著作,1982 年获我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化学界称他为“中国的量子化学之父”。
14、“黄理论”的创立者——黄昆
在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是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 年改称院士),1955 年授予第一批学部委员时,获得这一崇高荣誉的仅有200 多人。固体物理学家黄昆(1919~2005)教授才学出众,成果卓著,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黄昆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与谢希德教授合作编著的《半导体物理》一书,填补了这门学科的空白。他还编写了《固体物理学》等教材,为培养、造就我国半导体技术骨干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黄昆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极大地影响着国际科学界。他提出固体中的杂质缺陷导致 X 光漫散射,国际上称为“黄散射。”他提出的关于多声子辐射和无辐射跃进的量子理论,国际上称为“黄理论”。他首先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并推导出它的运动方程,国际上称之为“黄方程”。黄昆还与德国学者玻恩合写了《晶格动力学》,这本书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领域的权威性著作。
1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60 年他在培育高产稻种试验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1964 年夏天,他首次发现了雄性不育株,以后又率先提出了通过培育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杂交的设想,并含辛茹苦地加紧进行田间实验。1973 年,终于突破难关,在世界上第一个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4 年和 1975 年在南方多处试种效果良好,1976 年后开始大面积推广。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同样条件下,杂交种比一般良种增产 20%~30%,高的达 50%以上。1980 年,籼型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专利转让给美国,很短时间内被许多稻米生产国引种。国际上赞誉他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16、当代毕升——王选
中国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文明古国,但近百年来中国印刷术大大落后了。1986 年前中国内地的所有报纸和绝大多数书刊仍沿用铅排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有铅污染。从 1987 年到 1993 年这短短七年内,我国报业和印刷业产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中国的主要报纸和大多数书刊已经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领导这场技术革命的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王选(1937~2006)教授。从 1975 年起,王选主持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由于印刷用汉字字数多,字体、字号多,精密照排分辨率很高,因而汉字字形点阵的存储量高达几百亿字节,成为一大难题。数学专业出身,并且有软硬件两方面经验的王选于 1976 年初提出了用轮廓加参数的方法描述高分辨率汉字字形,从而使信息量减少到百分之几;并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发明获得了欧洲专利和一系列中国专利,成为华光和进一步发展的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的基石。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如下:1、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2、陈陆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3、张桂梅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4、万佐成、熊庚香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5、王海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6、汪勇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7、谢军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8、叶嘉莹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9、毛相林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10、国测一大队,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67年初心不改山河功业存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如下:1、张定宇:宇定光自发。57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2、陈陆:男儿付死生。36岁,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陈陆带领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3、张桂梅:素心托高洁。63岁,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4、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炊香万灶烟。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5、王海:为国击豺狼。2020年8月2日,94岁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6、汪勇:芳草递春风。他带领的志愿者司机团队,自大年三十起义务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协调推动网约车企业参与接送医护人员,协调共享单车企业在医院周边投放单车。自行募集资金为医护人员提供泡面,“扫街”找餐馆、争取有关部门餐食供应。7、谢军:北斗灿繁星。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8、叶嘉莹:蕴玉抱清辉。40年来,她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叶嘉莹先生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的许多学生目前已是中国、加拿大、美国多所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9、毛相林:山路得康庄。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带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10、国测一大队:山河功业存。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

保护环境的杰出人物事迹有哪些?

1、李九林李九林,山西省曲沃县人,1998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焦炉消烟除尘环保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工作,通过艰苦卓越的创业,研制出一代又一代的焦炉除尘设备。建起了民营环保企业——山西长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山西这个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大气环境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三晋大地环境治理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2、王成吉王成吉,一心扑在3700亩荒山上的庄稼汉。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坚不可摧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固原郊区2000亩寸草难生的荒山治理成有树有水、远近闻名的柳沟,引起当地的广泛关注。3、白春兰白春兰是盐池县花马池镇沙边子村农民。1980年,她和丈夫联合本村10户人家,进驻“一棵树”开始治沙育苗。29年来,她带领全家人累计种树8万多棵,封沙育苗900亩,治理沙漠3800亩。她创造了“三行治沙法”林草栽植技术,还在荒漠中开发水浇地40亩,利用三条带子井,采取立体复合种植法,在沙漠中创出了“吨粮田”的奇迹。

保护环境的杰出人物事迹有哪些?

保护环境的杰出人物事迹有张昊龙10天爬70多个储油罐查找污染原因、王宗河用生命捍卫碧水蓝天、环保老兵刘相梅从事环境事故调查20年,面向污染逆行出征等。相关信息1、大凉山环境执法者伍华的酸甜苦辣。从不惧污染企业威逼利诱。伍华是四川省凉山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党支部书记,也是CCTV2017年评选的年度法治人物。凉山州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是我国第二大、四川第一大轻稀土资源基地。2、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第一次走进牦牛坪稀土矿区,被眼前这片四川淘金之地的开采稀土热潮给震惊了。漫山遍野全是矿洞,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牦牛坪稀土矿一度成为无序开采的典型代表。那一刻,他便立志要投身于家乡的环保事业,毅然决定改行报考冕宁县环保局,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3、杨海腾环保卫士27年守护长江清水绿岸。在领导眼里,他是老黄牛、专业牛。在同事眼里,他是好导师、好战士。在一些企业眼里,他是杨丧胆、杨专家。4、2019年8月初,在承担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20天时间内要完成76个问题整改。这项重担压到了杨海腾的身上。76个问题整改,涉及整改措施几百条,但凡有一项措施没有整改到位,就可能影响整个整改工作。5、问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整改,压力很大。作为负责人,他带领同事们倒排工期,一点点地抠进度、保时效。连续20天,他深夜12点前都没回过家。年龄大了,熬了夜,有时早上真爬不起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按期完成了各类问题整改。

上一篇:600吨玉石王被遗忘深山

下一篇:无锡土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