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学法师的恪守祖训
灵岩山寺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创办的专修净业道场,针对当时佛教寺院存在“三滥”(剃度滥、传戒滥、住持滥)以及一些僧众热衷于经忏,不注重修学的弊病,印祖在创建灵岩净土道场之际,特订立五条规则:1、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位,以杜法眷私属之弊。2、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3、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4、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5、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以上五条,如有违者立即出院。为了重振灵岩山十方净土道场,明学法师恪守印祖遗训,将印祖制定的以上五条规约,作为灵岩山寺共住规约的核心,坚决不做经忏、不收徒、不传戒、不办讲经法会,坚持十方丛林制度。他在僧众会上说:“祖师定下来的规约,在我明学手里一点也不能改,否则我对不起祖师大德,也对不起前来参学的同修。”总之,灵岩山寺的规章制度,多是遵照印祖的思想而制定的。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北,无人不知,尤其为诸方出家禅和子所称道。他籍贯福建,听说是少年出家,我亲近他的时候,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矮小个子,只有五尺多高,古铜色皮肤,头角峥嵘,两颧高耸,说话声音如洪钟般的宏亮。他在大殿中讲经说法时,嗓音震得殿上铜钟发出嗡嗡声响,可见是个奇人。观他的那一副外表,简直活像「罗汉堂」中那尊降龙伏虎的罗汉,与广东南华寺祖堂里供奉的六祖大师肉身形相颇相仿佛。 慧明老法师,在俗时原是务农出身,不曾读书,出家后的活计,全是苦行生涯,在丛林中服务外寮,充当菜头、饭头、水头、净头等苦恼职事,闲时喜欢趺坐参禅。他这个目不识丁的苦恼和尚,何以会有法师的尊号?说来倒也是奇事一桩,根据林下一般老前辈们的谈说,慧明法师在宁波天童寺当「行堂」(斋堂中给大众装饭菜的职务)时,每天斋罢,他就喂养狗子,这件事,算是他的日常例行功课之一。 狗吃剩下的余饭,他舍不得丢掉,为了惜福,便捡起来,用水淘过之后,自己拿来吃。如是有好几年,一天,他吃狗饭的时候,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同寮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常常听得人说,狗子有佛性,今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我好笑。」他从那时起,似已悟入佛之知见。此正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 随后,天童寺里延请法师讲《圆觉经》,他虽是行单,却很发心,天天随众听经。一天,他听法师讲说经中「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的道理,当即心开意解,豁然见到本性。每次听完了经,他还要向他的同寮讲说一番,表示他对经义的领会。同寮们都讥笑他说:「你用镜子照一照你的面孔,像你这样一副苦恼相,又一个大字不识,你还妄想当讲经法师吗?」他当时气愤不过,回答说:「你们就估计我不能当法师吗?那好,从今天起,我偏要做个法师给你们看看。三年之后,我还要回到天童来讲经呢!你们等著瞧罢!」 同寮们听他说出这样大话,都一齐拍巴掌大笑!有的说:「像你这副材料,就可以当讲经法师,那除非是铁树开花,黄河之水倒流。」他也不与他们争辩,马上回到房里,收起衣单,背着包袱,走出山门。 自从离开天童之后,他到处行脚,效五十三参故事,遍访善知识,并且朝拜了中国四大名山。不觉已经两年,在第三年春天,他听说天童寺又有讲经法会,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因此触动念头,乃背起包袱,又回到天童寺来。当他走进客堂坐下之后,知客师看他只有一个破包袱,人也矮小,长的又是一副苦恼相,把他当作「云水僧」看待。遂板起面孔,问他:「你这位师傅来常住有什么好事?」他答道:「我是来听经的,前来常住讨个经单。」知客师闷在心里好笑,觉得像你这个苦恼样,来听什么经,乃打趣说:「你可知道我们这里要讲什么经啊?」他昂起头来答道:「这个又何必问?不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么?」 知客再向他开玩笑问道:「你可知道‘大方广’三个字怎么讲?你讲给我听,如果讲得对,我就准你经单。」他看到知客师故意问难,马上放下脸指著知客说道:「你好没有参学!怎能用轻慢心来问法,你要向我求开示,必须恭恭敬敬,搭衣展具,向我顶礼三拜,然后在我面前长跪合掌,我才可以讲给你听,如此儿戏态度,岂是求法之道?」知客受了他一顿呛白,当时觉得这人貌虽不扬,明堂倒还不小,于是马上摆了一个「乌龙」,口里说好,请坐片刻,我马上就来。 那个知客师掉转身,跑到方丈室,向方丈和尚来了个「瞒天过海」。说适才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挂单师傅,他声言要来听经讨经单,我问他听什么经,他答道要听《大方广佛华严经》。我问「大方广」三个字怎样讲?他的口气真不小,说要听「大方广」三个字,非得叫方丈和尚搭衣持具,把他请到丈室来,他才可以讲。那位方丈和尚听了知客这一番说话,一时好奇心动,当真披上大红祖衣持具来到客堂,把慧明和尚请到丈室。 慧明和尚进到丈室,对方丈说:「和尚你要听我说法,还须把你的法座借我一坐。」方丈就依他,恭而敬之把他送上法座。他坐上法座,俨然像个法师派头,把「抚尺」一拍,开口言道:「和尚,大方广三个字,每个字有广中广、广中量、量中广、量中量四种讲法,若讲广中广义,那我一辈子也讲说不完,要用广中量、量中广两种讲法,那也要讲上一年或半载,假设要我用量中量的讲法,我可以同你来谈一谈,不知和尚爱听哪一种讲法?」方丈和尚听他这么一说,觉得这位行脚僧不简单,不敢轻慢,乃回答说:「就请讲一讲量中量吧!」 于是,他就大作狮子吼,如何名「大」?如何名「方」?如何名「广」?把这三个字的体、相、用三重玄义,称性而谈,犹如桶底脱落,一泻千里,足足讲说了三个钟头。方丈和尚愈听愈高兴,觉得所讲的道理,全是从他自性中流出,不落前人窠臼,别有见地,引人入胜,奥妙无穷,马上顶礼拜谢,连声赞叹说:「法师高明!法师高明!」并且请他代座讲经。这是慧明和尚受人尊称为法师的由来,也是他开始讲经的第一遭。 自此以后,诸方丛林多慕慧明法师的声望,纷纷延请他讲经。他每次讲经,都是座无虚席。他虽然有了讲经法师的名声,可是,他却不在文字书本中推敲,志趣在于禅那。他的讲经,全凭着他的领悟去发挥,不像其他讲经法师要参考疏钞。他认为疏钞上面的义理,乃是前人的见解,与自己毫不相干,疏钞背诵得再熟,也不过是替别人数宝。 所以他讲经从来不判教,只是消文释义,而喜谈有启发性的公案典章,故为一般禅和子和男女居士们所乐闻。只要听得慧明法师到某处讲经消息,禅和子和一些居士们,都是蜂拥地跟着他跑。那种情景,是一般普通讲经法师不曾有的。慧老他虽然是个不讲文字的人,可是,说的法语,却很优美。那年,我在灵隐过年,除夕晚上,他上堂说法,我记得法语中有两句话,「花开朵朵艳,梅瓣片片香」,多么富有诗意啊!岂是一个不喝墨水的人所能道出,可见是他的悟境。(有慧明法师语录一卷,为湖南谈玄法师记录。) 在我亲近慧明老法师的半年中,觉得这位大德有许多奇特的行藏。第一点,他不好虚荣。有一件事实,可以证明。当民国十年间,杭州灵隐寺宣布改为十方丛林(灵隐寺原系子孙派系寺庙),杭州地方诸山长老护法居士集会,商讨推举首任住持。大家以慧明法师道行高深,德望隆重,都推慧老为灵隐住持,被慧老拒绝。再三慇勤劝请,也不答应。于是过了半年,大家设了一个计,由几位当地著名居士出面,邀请慧老到灵隐寺吃斋。 慧老不疑有他,乃应邀前往。当他路过灵隐山门时,看见两旁站着成排的僧众,全都是搭衣持具,像迎驾的样子。他看情形不对,知道上当了,马上掉转头,迈开大步飞跑。大家追了上去,将他拦住请他回来。他于是往地下一坐,把双腿盘起,死也不肯起来。大家无法,只好把他捧抬了回来,抬进天王殿,钟鼓齐鸣,燃放鞭炮。他却大哭大喊,后来把他捧到丈室法座坐下时,他仍然嚎啕不已!大家爬在地下,齐声说道:「向和尚道喜!」他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不是当住持的材料,诸位如此爱我,实在是害了我!我无道无德,也无行持,有何能堪来领众。还是另选贤能,请大家慈悲,把我放走吧!」说罢,又是放声大哭。经大家跪在地下苦苦哀求,表示如果不答应,都不起来。这样,慧老才勉强答应,权充灵隐住持。 慧明老法师,虽然荣任杭州首刹住持,名位是那么崇高,可是他的生活,却依然是旧日风光,仍是个禅和子派头。每天是过堂吃饭,不吃私菜,与大众粒米同餐。他的卧室中,除了一张木榻板床之外,只有一张桌子。桌上也没有任何摆设,只有一个土茶壶和一只茶杯。床上也只有破棉被一条,两件破衲衣,和一套破旧的换洗衣裤,即或有信徒供养他新衣裤,摆不上两天,也就过户转送他人了。杭州地方一班「耍罗汉」们,没有衣穿,没有钱用,全都是跑到灵隐寺来向慧老打秋风。慧老对那些「耍罗汉」最是同情,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吝惜。 慧老法师,纯是平民作风,不贪享受。平常信徒们送给他的供养、果品、糖食、糕饼,以及穿的衣料,他从来不自享受,马上派侍者送到禅堂、念佛堂、上客堂去结缘。遇着有人送「红包」,他就把钱送到库房去打斋供众。他有一句口头禅,「房里有了这些葛藤,我不能睡觉。」此老的解脱,由此可见一般。 慧老虽然是位讲经法师,又是大丛林中一位当头大和尚,他却并不以此名位为荣,而是平易近人,不自高自大。由于他的风度潇洒,像春风一般和蔼可亲,清众们在他面前,多不拘形迹,他也喜欢同清众们打交道。尤其与行单一般苦行僧最有缘,常同菜头、园头、门头、水头苦恼人一道「冲壳子」聊天。也不时帮着种菜、挖地、泼粪水,举凡劳作的事,样样都干。 在民国十七年,蒋介石先生下野,到杭州灵隐寺游览时,因慕慧老法师道风,特地到方丈室拜访,但是遍觅不得。后去菜园,才看到慧老穿着短衫破衲衣,手持粪瓢,在那里浇菜。蒋先生爱他的解脱风度,觉得他坦率自然而没有做作,也就站在菜园里同他攀谈了一会。 慧老的风度,一向是解脱的。有一年,湖北归元寺请他讲《圆觉经》,到期全寺职事僧众齐到山门排班接驾,一连迎接三天,都不见他来,大家都觉得奇怪!到第四天,方丈和尚在斋堂吃饭时,看见角落里挂单客师座位上,有一位师傅颇像慧老模样。仔细一看,正是请来讲经的慧明老法师,于是心中大喜。吃完了饭,方丈和尚在座上宣布,请大家不要回房,就在斋堂向慧老法师接驾。大家都觉得奇怪!并不见慧明法师到来,何以要在斋堂里接驾?还是方丈和尚下座走到上客堂座位把慧老请了出来。 大家一看,才知道这位讲经法师早已来到常住,是躲在上客堂里!原来他在五天之前就来了,装作挂单模样,知客师不认得他,所以把他送到上客堂去了。方丈和尚马上爬在地下磕头顶礼陪罪,并且叫知客师向慧老求忏悔。慧老说:「这不能怪知客失礼,我怕惊动大家,不敢当,是我自己要挂单的,我乐意挂单生活。」由此看出,慧明老法师,是何等的解脱! 慧老法师于民国十九年冬月坐化,其灵骨在该寺起塔供养。三十四年抗战胜利,我结束僧侣救护队工作,由陪都东下,二次到灵隐寺静养,常住挂牌请我写「堂主」,于是在慧老灵骨塔旁寮房安居了三年。 (载一九六六年《佛教文化》第一卷第三期)
明学法师的创办僧伽教育
1980年3月18日赵朴初居士第二次上灵岩山寺视察。鉴于寺院受“文革”影响,后继无人,明学法师发心创办僧伽教育,培养僧才,向朴老请示。朴老表示大力支持,并亲自拟定、题写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的校名。经过筹备,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于1980年12月10日正式开学。 明学法师作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始终将培养僧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佛学院招生到学僧毕业,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他说:“一个出家人,若没有坚定的信仰,那么他学的知识越多,对于佛教越不利。”这句话是指一些人没有坚定信仰,上佛学院只偏重学习知识,不守戒律,或者借上佛学院读书作为跳板,学到知识,就离开寺院,到社会谋生去了。故而,他特别强调:被录取的学僧,首要条件,即要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道心,严守戒律。在此基础上,经过佛学院的学习深造,将来才可能成为宏扬佛法、续佛慧命的栋梁之才!为此,明学法师将“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作为办学宗旨,坚持学宗天台,行归净土,并将《印光大师文钞》编为授课的教材之一。要求每个学僧解行并重,勤修三业,务必做到素食、僧装、独身。凡有犯者,一律劝退。学僧每天参加早晚课诵,早午二餐集体过堂用斋,周六下午参加公益劳动。学院每年秋季开学都比其他学院早20多天,以便让学僧收摄身心。腊月初一至廿一日,学僧还须参加廿一天的精进佛七。佛学院开办至今已二十一年,培养出不少德才兼备的人才。共有360名毕业生分配到各地从事法务,利乐有情。他们之中有的担任中国佛协理事、常务理事,地方佛协的会长、秘书长,有的担任寺院的住持、监院或佛学院的院长,有的分别赴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宏法利生。
七言修养励志对联300幅,
七言修养励志对联300幅
001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002立定脚跟竖起看,张开眼界放平心
003读书贵在有文胆,踏浪应无怕水心
00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005时御天风跨鸾凤,或入碧海制鲸鱼
006直上中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
007纵横世事舒豪气,叱吒风云壮布衣
008思其艰以图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
009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010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011山高自有人行路,海阔不乏破浪舟
012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013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014励志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
015心中常贮千里志,笔底能开倾刻花
016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017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018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019有三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时心自轻
020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021坚忍何能易视事,自尊不敢轻薄人
022和乃不流有定节,敏而好学无常师
02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024欲论古今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
02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02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027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028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029《修养》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030《修养》才拙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031《修养》心头有德前程远,眼底无私後路宽
032《修养》心有尺规行不乱,意存忠厚气堪平
033《修养》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广集众之长
034《修养》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035《修养》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为大丈夫
036《修养》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037《修养》不因果报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038《修养》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039《修养》乐善不言因果报,养心有取老庄书
040《修养》未必百事皆如意,且喜四时常见书
041《修养》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042《修养》行舟每喜风高处,养气长参水静时
043《修养》创业唯艰守节俭,守成不易戒奢华
044《修养》利人时出平情语,修己常存改过心
045《修养》金温玉粹瞻人品,秋月春云见性情
046《修养》受欺貌誉宁知己,获益讥弹赖雅人
047《修养》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即是贤
048《修养》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
049《修养》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050《修养》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051《修养》莫对青山谈世事,休将文字占时名
052《修养》须披胸臆亲诤友,莫让殷勤翳明眸
053《修养》效梅傲雪休傲友,学竹虚心莫虚情
054《修养》悦心不厌无名画,养性唯收有用书
055《修养》高位尚须闻过友,美名不废等身书
056《修养》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且从容
057《修养》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058《修养》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059《修养》找獯私K有得,平心应世自无争
060《修养》喜挹清风除浊气,长师翠竹问虚心
061《修养》虚怀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
062《修养》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063《修养》雅人深致清如水,仁者高标浑是山
064《修养》骑马莫轻平地上,收帆好在顺风时
065《修养》渡海当知鱼力健,凌云可信鸟情豪
066《修养》勤能补拙才偏敏,廉不沽名品益高
067《修养》唯其不是而常是,思己无知则长知
068《修养》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
069《修养》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
070《修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071《治学》读世高天知学问,析疑静夜启玄机
072《治学》读有益书精气爽,行无愧事梦魂安
073《治学》自将秋水洗望眼,长藉烛光明学心
074《治学》聊将笔耕怡倦眼,且将文浪赋新诗
075《治学》文能换骨无馀法,学到寻源自不疑
076《治学》得山水乐在怀抱,於古今文观异同
077《治学》著书岂为求名利,提笔总为益世人
078《治学》花香满座客对酒,灯影隔帘人读书
079《治学》千般月色砚边过,无限风光笔下生
080《治学》无穷诗思窗前草,不了功夫架上书
081《治学》衣襟半染烟霞气,诗卷长留天地间
082《治学》读书常戒自欺处,勤者不可有闲时
083《治学》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气冲开智慧门
084《治学》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早读书
085《治学》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
086《治学》青春有志须勤学,白发无情要著书
087《治学》少年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088《治学》学海无涯须纵艇,驹光过隙不留踪
089《治学》未必前贤皆可法,从来孺子尚堪钦
090《治学》立志须知四海事,修书自起一家言
091《治学》博学深思增智慧,更新除旧见精神
092《治学》论世神交天下士,著书学立一家言
093《治学》书法未必尽师古,文章重在能通今
094《治学》长耽学海追弘硕,乍启重瞳识细微
095《治学》风月一庭为良友,诗书半榻是严师
096《治学》旧业尚存三径草,小窗独对半床书
097《治学》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098《治学》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
099《治学》肝胆照人如雪色,书篇掷地作金声
100《治学》刻意为文宜善变,平情应物不须雕
101《治学》长追墨趣质脱俗,细品书香人自明
102《治学》笔老诗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
103《治学》著书不向时流说,得句难为俗者知
104《治学》每逢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105《治学》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
106《治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107《治学》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108《治学》时日莫教平白过,师业当从远奥承
109《治学》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110《治学》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111《治学》纸上得来终觉湥闹形虺鍪贾
112《治学》胸中謇C三都赋,笔底烟霞五岳云
113《治学》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後心如秋月高
114《治学》魂牵墨苑追神韵,道系柴门逐俗声
115《治学》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
116《治学》文成蕉叶书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
117《治学》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118《治学》家少楼台无地起,案馀灯火有天知
119《治学》士要成功须定力,学无止境在虚心
120《治学》门前莫约频客来,座上同观未见书
121《治学》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122《治学》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後甜
123《治学》帘外五更风雨冷,案头三尺笔墨浓
124《感怀》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125《感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26《感怀》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
127《感怀》大隐何急避朝市,高人不独在山林
128《感怀》出没浪涛三万里,笑谈今古几千年
129《感怀》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
130《感怀》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131《感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132《感怀》所到总能增阅历,无求何处不神仙
133《感怀》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
134《感怀》久压尘中多苦趣,不知世外有仙缘
135《感怀》阅尽天下奇情事,方知世上路不平
136《感怀》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137《感怀》偶得佳句放声笑,欣见故人击地歌
138《感怀》除却诗书何所癖,独於山水不能廉
139《感怀》身入儿童斗草社,心如太古结绳时
140《感怀》胸无块磊心常泰,腹有诗书气自雄
141《感怀》宾壶酒尽人皆醉,苍山雪岭我独餐
142《感怀》山若有灵应识我,水如无意莫回头
143《感怀》须使青春闲有度,莫教白首禄无为
144《感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45《感怀》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头不与愁
146《感怀》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花开亦是缘
147《感怀》龙游溗馕r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148《感怀》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149《感怀》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150《感怀》根深不怕风摇动,干正何惧月影斜
151《感怀》松间明月长如此,耳外浮云何足论
152《感怀》人逢忠义情偏冶,事到颠危策愈全
153《感怀》金逢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见心
154《感怀》眼黑心馋封王易,品高德正做人难
155《感怀》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156《感怀》傍愁边到无恶客,从竹间来皆好风
157《感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8《感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9《感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0《感怀》莫道明年花更好,当惜今朝春正浓
161《感怀》去无所逐来无恋,月自当空水自流
162《感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163《感怀》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164《感怀》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165《感怀》到此己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166《感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167《感怀》松室夜灯禅影瘦,石潭秋水道心空
168《感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分六月寒
169《感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170《箴赠》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
171《箴赠》英雄气魄云为被,志士情怀海作家
172《箴赠》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173《箴赠》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174《箴赠》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
175《箴赠》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176《箴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177《箴赠》门大要容千骑大,堂深不觉百男欢
178《箴赠》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足清
179《闲雅》花朵幕开无艳色,风茎时动有奇香
180《闲雅》未出土时便有节,得凌云处尚虚心
181《闲雅》唯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专为春
182《闲雅》高敞轩窗迎海丹,预栽花木待春风
183《闲雅》云淡雨稀花世界,意浓情笃诗长江
184《闲雅》雅怀深得花中趣,妙虑时闻笔里香
185《闲雅》风扬茶烟浮竹榻,月移梅影上纱窗
186《闲雅》庭小有竹春常在,山静无大水自流
187《闲雅》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88《闲雅》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
189《闲雅》看遍好花春睡足,醉残红日夜吟多
190《闲雅》庭中有竹春常在,天上无云月初圆
191《闲雅》小苑诗风淮淠す兴拜青藤
192《闲雅》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193《闲雅》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
194《闲雅》兴来临水敲残月,读罢吟风倚片云
195《闲雅》诗怀淡处临春水,文味闲时数落花
196《闲雅》梦中得吟诗天写,醉後挥毫笔有神
197《闲雅》花雨润时沾翰墨,竹风清处韵琴书
198《闲雅》六尺屏风遮宴坐,一帘细雨独题诗
199《闲雅》满眼河山此净土,四时风月属闲人
200《闲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201《闲雅》稀行种竹容风入,大字抄书就月观
202《闲雅》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
203《闲雅》结泉石烟霞伴侣,作江山风月全人
204《闲雅》雪窗快展晴时帖,山馆闲咏欲雨图
205《闲雅》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206《闲雅》春风堂上初来燕,细雨庭前新种花
207《闲雅》恐有闲人能见访,满庭凉影未关门
208《闲雅》春水无私雅爱我,修竹有节长呼君
209《闲雅》自喜轩窗无俗韵,亦知草木有真香
210《闲雅》宿雨暗滋书带草,春风先报墨池花
211《闲雅》烟霞尽入新诗卷,山水遥开古画图
212《闲雅》山径啸游寻野趣,梦中惊起写新诗
213《闲雅》闭户不知忙世界,开门恰对好湖山
214《闲雅》岩前拄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雁归
215《闲雅》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火睡轩
216《闲雅》花间酌酒邀明月,石上题诗补绿云
217《闲雅》云淡雨香诗世界,水流花放道根源
218《闲雅》不速到门惟夜月,无私惠我有春风
219《闲雅》花圃菜畦锄岁丹,药炉茶铛炼春秋
220《闲雅》半榻墨云摩晋草,一晚春雨润唐花
221《闲雅》一庭花发来知己,半卷书开见古人
222《闲雅》静夜不嫌虫读月,闲时还爱鸟谈天
223《闲雅》软红不到藤罗外,嫩绿新添几案前
224《闲雅》平生独以文字乐,此日攸然水竹居
225《闲雅》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
226《闲雅》人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227《闲雅》雨後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228《闲雅》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净香
229《闲雅》昼泥琴声夜泥书,醉闻花气睡闻莺
230《闲雅》茶香入座午阴静,华气侵帘春昼长
231《闲雅》窗含春色墨坐艳,笔吐豪情诗出新
232《闲雅》万树琪花千圃药,一庄修竹半床书
233《闲雅》客来古寺谈秋雨,天为幽人驻夕阳
234《闲雅》对丹漫题招鹤咏,临池带写换鹅经
235《闲雅》挥豪静写怡神赋,拍案长发浩气歌
236《闲雅》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237《闲雅》好书悟後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238《闲雅》洗砚春波临晋帖,焚香夜雨和陶诗
239《闲雅》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
240《闲雅》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241《闲雅》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
242《闲雅》西山载酒云生屐,甫浦寻梅雪满舟
243《闲雅》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香汤文思
244《闲雅》藤根揉就充书架,蕉叶斜分作砚田
245《闲雅》文泉似流水出峡,心境如皓月当空
246《闲雅》畅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字间
247《闲雅》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248《闲雅》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249《闲雅》秋气著人凉似水,晚山和我淡如云
250《闲雅》独坐只因天可对,野行常有月相随
251《闲雅》意静不随流俗转,心闲还笑白云飞
252《闲雅》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涛斋折露葵
253《闲雅》使我开怀惟夜月,令人涤省是晨钟
254《闲雅》闲邀野老论农事,兴共诗仙唱国风
255《闲雅》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後功
256《闲雅》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257《闲雅》一楣暗香薰醉梦,千峰秀色送馀杯
258《闲雅》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259《闲雅》春风又启鸡窗酒,古研新题蚁磨斋
260《闲雅》舞随柳絮诗吟雪,弹到梅花月满琴
261《闲雅》窗临水曲琴书润,人待花间字句香
262《闲雅》竹里书声来隔院,松间棋韵静虚窗
263《闲雅》清风绕榻传诗韵,雅蝶临窗掬墨香
264《闲雅》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265《闲雅》绕屋岚光三径客,满帘风雨一床书
266《闲雅》寒香嚼得成诗句,新月邀将入酒杯
267《闲雅》万事无如杯在掌,百年几见月当头
268《闲雅》渭水一竿闲试钓,武陵千树笑行舟
269《闲雅》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270《闲雅》陶琴不出诗书外,遣兴多因山水间
271《闲雅》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272《闲雅》舒卷天真任岚欤w沉自得乐禽鱼
273《闲雅》休道鱼游追活泼,消闲墨舞写天真
274《闲雅》几个清词联妙语,一杯白水伴奇书
275《闲雅》随时尽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
276《闲雅》斗室不嫌容膝小,琴斋却乐养心宽
277《闲雅》和气春风贤者坐,静山流水主人杯
278《晚晴》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279《晚晴》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280《晚晴》无情岁月催人老,有限时光惜晚晴
281《晚晴》寿同松柏千年碧,品似芝兰一味清
282《晚晴》自是牡丹真富贵,果然松柏老精神
283《晚晴》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284《晚晴》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285《晚晴》花经雨後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
286《晚晴》黄花拟节凌秋晚,谏果回甘索味长
287《晚晴》万晴鸥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
288《晚晴》修竹气同贤者静,春山情若故人长
289《晚晴》万木梅花为我寿,一杯相属未全痴
290《晚晴》晨上高山观旭日,暮归静室读奇书
291《晚晴》文思苦扰两鬓雪,笔意欣盈三月花
292《晚晴》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
293《晚晴》人世难逢开口笑,老夫聊发少年狂
294《晚晴》考骥识途明向背,人生同欲是康宁
295《晚晴》野凫眼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96《晚晴》顶风傲雪苍松劲,沫雨经风翠柏葱
297《晚晴》自知性僻难偕俗,且喜身闲不属人
298《晚晴》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愈知字宙宽
299《晚晴》静看幽兰清躁气,长依翠竹畅情怀
300《晚晴》精神内守身堪健,动静合则寿有高
301《晚晴》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302《晚晴》山深自觉无寒暑,禅老无心计岁年
303《晚晴》不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域宽
304《晚晴》老牛力尽丹心在,志士年衰赤胆悬
305《晚晴》既效关卿卞服老,更同孟德有雄心
306《晚晴》种数竿竹能却俗,读半卷书可养心
307《晚晴》乍雨乍晴花易老,呵霜耐雪松长青
308《晚晴》远路不须愁曰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309《晚晴》惠风和畅昭春画,老景舒明壮晚图
310《晚晴》老境清闲如啖蔗,人间幸福重晚晴
311《晚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312《晚晴》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313《晚晴》老树著花偏有志,春蚕食叶倒抽丝
老师办公室门前的对联
登群山而知路无尽,览群书而明学无涯。横批,博学多识
夕阳下面谈心话 风筛月影竹自移 横联:名师(夕阳下面谈心话是名字 ,风筛月影竹字移是师字)
一枝粉笔,积淀千秋智慧 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
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我的老师教书育人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
丹心一片育新苗; 赞歌千曲颂园丁
乐做人梯通大厦; 甘当绿叶托红花
生敬师有礼有貌; 师爱生同志同心
毕生心血哺新秀; 一代桃李谱华章
甘做人梯托俊彦; 但求薪火有传人。
师无长少皆称老; 学有高低总是生
彩笔凌云,腾蛟起凤; 春风化雨,绽李开桃
妙笔生辉,作文本上洒心血; 忠诚可鉴,心灵深处勤耕耘
量杯量筒,怎能量老师情义; 卷尺直尺,何可测先生胸怀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悟真寺的净宗祖庭
净土宗流传千年以上,普化于今日之全世界,古今天下,念佛的人千千万万,往生之者更是无计其数,然而净土宗根源何处?身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传印长老一闻悟真寺重建之盛举,当即欣然命笔——“净宗根源”。如今,传老这四个雄浑苍劲、逎劲有力,饱含一股悲愍情怀的书法大字,已然昭示了答案:净土宗根在善导大师,源出终南山悟真寺。不过或许有人乍见此说,内心仍旧可能生起疑惑:悟真寺,好陌生的字眼,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寺院,居然配得上“净宗根源”之称?这并不奇怪,毕竟这段历史确实已经封尘太久了。唐朝之时,悟真寺的名字恐怕天下佛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自然景色绝佳,人杰地灵,自古高僧辈出,群英荟萃。最重要的是,隋唐时代,这里出兴了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正是在悟真寺开创了净土宗。善导大师所创立的净土宗,承续了道绰、昙鸾、天亲、龙树之净土正脉传承。完全以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解释净土经典,丝毫不夹杂圣道诸宗理念,依阿弥陀佛本愿为立宗根本,有统一、完备的净土宗教判理论,有一脉相承的法义师承关系,教理、行仪非常完备,宗派规模至为严整。历史上,其他祖师有关弥陀净土的解释,皆不具备上述特点,皆糅杂了诸宗混说净土,非纯依净土解释净土,故只是诸宗净土教,而非净土宗。如天台净土、华严净土、唯识净土、禅门净土等,即所谓“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教宗华严,行归净土”之类。故只有善导大师才被公认为净土宗开宗之祖。善导大师一生与之有关的寺院也很多,如山西玄中寺、龙门奉先寺、长安光明寺、实际寺、慈恩寺、香积寺、终南山悟真寺等,然而与大师缘分最深、最密切,称得上是大师根本道场的,还是悟真寺。自贞观九年(635年)至总章元年(668年),除中间四年在玄中寺求学,大师大部分时间都在悟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