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生活习惯分宿舍

时间:2024-06-25 00:18:37编辑:奇事君

南大新生是如何按生活习惯分宿舍的?

 近日,南京大学对新生试行新举措:新生按“相似度”分宿舍。南大工科试验班的大一新生小霞告诉记者,大学宿舍和自己入学前畅想的完全不一样。“来报到之前,我悄悄找学姐打听过,说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宿舍,宿管阿姨站宿舍门口喊一声‘×同学’,宿舍里四个人能同时抬头答应‘唉’。”想了老半天,小霞和舍友们在晚上睡觉前找到了答案,“晚上睡觉前,我们发现了大家的共同点:睡的时间都不早,作息都有点‘夜猫子’。”小霞宿舍里的四个姑娘,每天晚上差不多都在11:30入睡,早晨起床的时间也差不太多,“六点半起床,到了大学里同样要用功,哪能睡懒觉。”谁知道,小霞宿舍里的四个姑娘不仅姓名“不连号”,连来自的省份都不一样。“我们宿舍四个姑娘都来自不同的省市,我是江苏人,就是南京的,宿舍里其他三个同学分别来自浙江、北京和山东。”生源地不一样,姓名也不相同,这四个女孩子为啥能排到一起,安排在同一间宿舍呢?很快,小霞便和舍友们“打成一片”,“我们同样也喜欢干净,甚至生活都有点洁癖,喜欢用自己的东西,洗澡和洗衣服都勤快得不行。”开学前小霞对宿舍的顾虑烟消云散,“我还担心过呢,我习惯晚睡,万一摊上一个睡得早的舍友,大家会不会起争执。现在看来,嘿,学校这么给我们安排还不错。” 学工处: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南大为什么要在今年首推“宿舍匹配系统”呢?南大学工处处长龚跃介绍,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矛盾主要是由生活习惯差异所造成。宿舍问题的处理,属于私人空间的层面。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的表现衡量着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因此南大为2017级新生推出了“南京大学2017级本科新生生活习惯普查”,用数据规划学生宿舍安排,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高科技:大数据分析新生个人信息不止是小霞这一间宿舍,南大2017级新生的学号顺序和宿舍安排,差不多都是按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卫生特点、学习特点等“个人元素”来“合并同类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相似的同学更容易“连号”,被排在一起。能够“合并同类项”的前提,是基于学校对新生的个人习惯“摸底”。记者在南大学工处看到了这样一张调查表,上面分为“夜晚休息时间”“早晨起床时间”“平均换洗衣频率”“您对宿舍共同消费的态度”等多个选项。新生需要按照自己的个人情况填写。同时学工处还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保证,不会透露新生的个人信息。今年是南大在新生中首度试点使用住宿匹配系统,调查了部分新生的习惯。没有接受调查的新生,依然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我们通过该系统的调查,搜集了800+新生的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以及其他一些私人问题,来帮助评估新生的相似度。”学工处郭老师介绍,收集完学生的个人信息后,通过大数据整理的模式对学生的信息做分析。 

大学宿舍怎么分配的

大学宿舍的分配方法如下:1、网上预挑宿舍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里面一般会附带学校的官网,并且详细指出网上预挑宿舍的相关事项,等到指定时间,就可以开始预挑宿舍了。学校的宿舍都是分几人室的,一般有四人间和六人间,这是由个人作出决定。不同的房间价格也不一样,通常四人间要比六人间贵多三分之一的价钱。一般网上预挑宿舍的学校,学生都是在新生群里找比较聊得来的同学,然后报在同一个宿舍。2、按学号分配宿舍学号是根据姓氏排的,比如我姓杨,那么我的室友姓氏基本上都是Y开头。但是也有例外,学号不是连起来的也可能分配在一起,这个主要看学校怎么安排了。虽然这样做的随机性很强,毕竟我们来自天南地北,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都不一样,难免会发生些小摩擦,但我们出去社会以后免不了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相处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3、先到先得的分配顺序以前小编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宿舍就是按照报道顺序来的。也就是说,报道来得早,选择的机会就多,来的晚,可能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少。如果你学校是先到先得来分配宿舍的,那么小编就要提醒一下你了。你来得晚的话,别人早就安排好宿舍了,剩下最后的,只能和别的班级同学凑在一起。也就是说,你的室友可能和你不同专业,他们上课的时候你不用上,你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在宿舍里睡觉。4、学校自行分配部分高校的学生宿舍是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分配的。学生在被学校录取后,学校接会将同一专业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宿舍。当然也有例外出现,可能你的宿舍里面全部的舍友都不属于同一专业。

南大用推荐算法分宿舍有何意义?

又到新生开学季。“00后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翻开他们人生崭新的一页。而南京大学为了帮助新生们更快找到志趣相投的舍友,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在去年给新生按照生活习惯分宿舍的基础之上,今年推出了算法推荐2.0优化版本——通过校园迎新网的数据调查,统计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再通过大数据“推荐算法”,量化评估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舍友分配。推荐算法分宿舍,可以看做是高校人性化的一大体现,毕竟让“早起鸟”和“夜猫子”住在一起,简直是互相折磨。日常相处中少不了遇到些琐碎的问题,这些无法磨合的细节,日积月累会导致大家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凉凉”。而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的相似则会有效地减少摩擦,让宿舍关系更加和谐,让大学生活更加舒心。而且,南京大学的宿舍分配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据悉,南京大学在8月就发放问卷调查了本科新生们的“作息时间”“空调使用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共用物品和消费倾向”,以及“兴趣爱好”。然后通过大数据“LFM推荐算法”,对信息进行量化处理。这种做法类似于如今很多网络平台的算法推荐,通过对用户的累积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精准画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去年的“按生活习惯分宿舍”的反馈也显示,参与宿舍分配的17级新生,宿舍和谐度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正向效果初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算法也不宜过分迷信。所谓的大数据,说白了还是新生们自己填出来的,难免会有“失真”情况。况且这些数据所映照出的只是一个人的横截面,毕竟人都是会变的,冰冷的数据总是难以刻画完整。此外,能够和性情相投的人住一起固然很好,但如果能和性格互补的人住也不错,或许还能拓宽眼界。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共同成长,于己于人,并不是件坏事。大家从互相不了解到渐渐熟悉,不断地尝试理解、沟通、磨合,终成挚友,这个过程也足以让人心动。南大此番另辟蹊径地用推荐算法分宿舍,可以说彰显了一座学校的人性化。在自主选宿舍机制仍需探索的情况下,用推荐算法分宿舍,是对“互联网+”的灵活运用,也是校园管理思路的拓展。接下来,该举措是否值得广而鉴之,不妨且看且期待。来源:新京报

上一篇:护士之家

下一篇:李仲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