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地形图

时间:2024-06-24 23:48:52编辑:奇事君

南极古地图是怎么回事?

遥远的南极洲,终年风雪咆哮、天寒地冻,是地球上大洲中唯一无人定居的地方。可是,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绘出了与现代地图相差无几的极其精确的南极洲地图。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18世纪初叶说起。一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官,国家博物馆的马里尔·埃德亨先生正在清理一大堆先人留下的文物,赫然发现几张彩绘鹿皮地图。埃德亨先生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奇特的地图。他再仔细定睛一看,地图的绘制者是200年前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司令——比瑞·雷斯。并标明绘于1513年,在地图一角的附记里,比瑞·雷斯这样写道:“为绘制这幅地图,我参照了20幅古地图,其中的8幅绘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距比瑞·雷斯的时代有1800多年,距今有2000多年。在2000多年前绘制这样复杂的地图是什么目的呢?这些地图描绘的方位在哪里呢?懵懵懂懂的比瑞·雷斯不禁喃喃自问。


一晃200多年过去了。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几幅地图被辗转到美国地图学家、联邦海军水道测量局局长俄林敦·H·麦勒瑞手里。独具慧眼的麦勒瑞很快便被古地图所描绘的大体轮廓吸引住了。他马上找人来绘了一幅南极洲地图。两相比较之后,不禁瞠目结舌:这些地图中的一幅所描绘的不正是南极洲地图吗?可是,16世纪的人们并不知道南极洲呀——更不用说2200多年前的马其顿人了……


麦勒瑞先生深深懂得,位于地球最南端,被太平洋和大西洋包围的南极洲,终年冰天雪地,狂风肆虐。18世纪以前,人们从未到过南极洲,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738—1739年,法国航海家布韦才发现了南极圈东边的一个岛,即今天的布韦岛。到了1820—1821年,美国的帕尔默、沙俄的别林斯高和高扎列夫、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等一举登上南极大陆,人类才真正发现了南极洲。


麦瑞勒先生于是带上地图,与美国海军水文局制图员俄勒特尔斯共同研究。结果发现:古地图居然精确地描绘出从威德尔海到毛德皇后地的南极大陆海岸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麦勒瑞与俄勒特尔斯惊疑不定。


后来,古地图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尽漂泊。1957年,终于落在权威的美国海军制图专家、休斯敦天文台主任马拉里手里。在海军水图学院的同僚们的大力协助下,马拉里发现了古地图上更令人吃惊的地方。


首先,南极冰的平均厚度达1880米,最厚处达4500多米。直到1952年,人们用地震波才探测出冰层下面埋藏着高大的山脉。可是,古地图却精确地描绘出只有现代人才能够描绘出的南极洲山脉,并准确地标出它们的高度——与现代地图上的南极洲山脉高度完全相同。


其次,有一幅被命名为《译诺地图》的古地图,上面明明标着“1380年”的字样。但是,地图上的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轮廓及它们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却与现代科学条件下绘制的地图不差分毫!除此之外,这幅古图上还绘制着现在并不存在的岛屿。例如将格陵兰岛绘成两个岛屿——这虽然不符合现代地图的描绘,但据1947—1949年的科学考察,却正好反映了古代格陵兰岛的布局。


最后,有两块鹿皮地图的残片上分别写着:“回历919年”、“回历934年”的字样。它们上面的残图与其他几幅古图上显示的世界各地轮廓、陆地和海岸线都呈歪斜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采用正距方位作图法绘制的军用地图相似。难道这是从天空中往下航拍出来后绘制而成?但是,在古代,甚至在1513年比瑞·雷斯所处的时代,航拍地球纯属无稽之谈。


根据现代地球物理学的研究,6000多年前,今天的“冰雪大陆”——南极洲正值温带气候。许多连绵起伏的山脉并没有被封冰雪盖。于是,人们确信,古地图不容置疑是在6000多年前绘制的。不然为什么描绘出了6000多年前的南极洲面貌呢?


可是,6000多年前,地球人又是凭借什么先进工具绘制成如此精致的地图呢?带着一个个疑问,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地球以外的茫茫宇宙,向遥远的星空发出询问。


另一个线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吉·维豪普特在研究一张由法国数学家、地图学家阿朗斯·凡1531年所画的一张世界地图时,同样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情况。在这张400多年前所画的地图上,南极大陆的轮廓与我们当今所熟知的竟相差无几。维豪普特感到不解:南极大陆最早是俄国航海家于1820年发现的,而对它的详细描绘和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16世纪的人何以知道南极大陆的情况而且如此详实精密呢?


维豪普特尤其不可理解的是,在这张地图上竟然没有现在的罗斯陆缘冰。这块大冰覆盖了半个罗斯海,有些地方厚达700米,该大冰在1531年时早就应形成了——因为要冻成这么一大块冰,至少要经过1000~5000年时间,换句话说,如果阿朗斯·凡在画南极地图时还没有这块冰的话,那么今天也不可能有,或者规模要小得多。但是这块巨大的罗斯陆缘冰现在明明白白是存在的,因此只能得出两点结论:一种可能是,这张地图上的南极洲只是凭想像画出来的;另一种可能是依据某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资料或图样画出来的。不过这就更让人费解:在那遥远的时代,是什么人、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航行到南极,而且测绘出如此准确的地图的呢?


由于难以理解,让我们沿着前面的思路,继续把疑问放在“航拍”的可能性上吧。


在《众神之车》一书里,瑞士学者厄里希·丰·丹尼肯推测:大约6000多年前,有一批天外来客造访地球,这几幅古老的南极洲地图便是这次造访的结果。以后,世人据此多次临摹、复传,古地图方能流传至今。人们能认同这种推测吗?


正因如此,在《古代海上霸王们的地图——冰川期高度文明的遗迹》一书中,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凯恩大学的科学史专家、地球运行学权威查尔土·H·哈布古特教授将古地图之谜列为世界最为重大的文化奇谜之一。


火星上是怎么样的?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火星的内部结构图。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都有壳、幔和核,但由于数据不完全,火星核的组成和大小仍然未能确定。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 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个大型湖泊,甚至是海洋。现在我们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的众多纵横交错的河床,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此外火星表面的许多水滴型“岛屿”也在向我们暗示这一点。 火星表面有一条巨大的“水手谷”。这是一个长约4000公里的巨大峡谷,它是在远古时期的洪水和火山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火星上的巨大火山——奥林匹斯山高约2万7千米,是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三倍。它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峰。火星有两个微小的卫星,直径都不到80公里,看起来更象是被俘获的小行星。 一直以来火星都以它与地球的相似而被认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还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个荒芜死寂的世界。尽管如此,某些证据仍然向我们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例如对在南极洲找到的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石头中存在着一些类似细菌化石的管状结构。所有这些都继续使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极大的兴趣。 质量 6.421e+23 kg 赤道半径 3,397.2 km 平均密度 3.94 gm/cm3 平均日距 227,940,000 km 自转周期 24.6229 小时 公转周期 686.98 天 赤道地表重力 3.72 m/sec2 赤道逃逸速度 5.02 km/sec 最低地表温度 -140 ℃ 平均地表温度 -63 ℃ 最高地表温度 20 ℃ 大气压力 0.007 bars 大气组成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5% 氧 0.13% 一氧化碳 0.07% 水 0.03% 其他 0.000291%


南极洲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地理学中的一桩秘案——1513年的南极洲古地图的测绘南极洲在世界七大洲中是被人们发现得最晚的大陆。尽管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依据当时流行的“对称美”的观念,天才地精测到“南半球必定有一些大块陆地存在,以与北半球的那些大陆相对称”。然而这毕竟是人们对南极大陆的“合理想像”。公元2世纪时,希腊地球学家托勒密在其专著《地理学》一书中则断言:地球的南半球是和亚洲、非洲相连接的大陆块,浩瀚的非洲大沙漠应该一直延伸到南极地带。这一权威论断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们完成了三次著名的冒险远航后才被打破。但是由于大块浮冰区和冰山的重重包围,也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使人们对南极洲的认识十分艰难。直到1675年,英国人安东尼奥·德、拉·罗奇在一次航行中偶然发现了南乔治亚岛,南极洲才首次进入人类的视野。又过了100年,英国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在给英国海军部的报告中描述了他的南极探险。他的考察船曾到达南纬71°10″,这里距南极大陆海岸仅200公里,但是在风暴和浮冰的阻隔下,他们终于未能登陆。由此他在报告中断言:“我已在这样高的纬度完成了对南半球海洋的环行,并已达到了不可能有大陆存在的地步,至少是探险家们所示接近的顶点。”可见,在19世纪之前人类对南极这块神秘大陆的认识是十分贫乏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无知的。可是1956年,美国海军部文职人员、一位以研究旧海图见长的阿林顿·马勒里宣布,他在一份1513年绘制于羊皮纸上的古地图的摹本上发现了南极洲部分陆地。在这份地图的下方用淡淡的颜色绘出了未被冰川覆盖的南极北端沿岸地区——莫德女王地,其地形特征与1949年人们测定的南极地形轮廓惊人地相似。这一重大发现引起学术界的极大震动:因为人们确切地知道,1895年1月,挪威船长伦纳德·克里斯坦森领导的考察组在阿德尔角登陆成功,这是人类第一次脚踏南极大陆的实地。1933~1955年,美国著名探险家理查德·伯德才使用船只和飞机对南极大陆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其周围水域进行了勘探和测绘,1934~1941年间再次对太平洋海岸线进行了标界,对从罗斯海到威得尔海之间200万平方公里的未知地区作了考察。那么,在此前400多年的古地图上怎么会有南极洲的地形图呢?美国学者查理斯·哈普古德教授决心解开这个令人费解的谜。经查证,地图的绘制者是皮里·雷伊斯。他原是一名颇有名气的海盗,后来效力于苏莱曼一世的远航船队。在地图的说明中他声称,绘制这幅地图时他参考了20份海图。于是哈普古德着手搜寻皮里·雷伊斯同时代及其以前人绘制的地图和海图。其间,哈普古德教授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一位名叫奥伦狄奥斯·菲南乌斯绘制于1531年的地图上,他清楚地看到与北极遥遥相对的南极,其大陆形状几乎同现代地图绘制的一样准确。该地图上的莫德女王地与皮里·雷伊斯地图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份图上的南极大陆地形中有突兀而起的山峦和奔流入海的河流。真是旧谜未解新谜又生:地理学家的研究早已证明,地球冰川时期最后阶段结束于大约公元前1万年。其时南极洲的冰川曾向北延伸到今天的阿根廷的巴塔戈尼亚地区。即使现在冰川已收缩至南极洲大陆架一带,整个南极大陆仍几乎全被冰川覆盖,何来奔涌的河流和无冻的海域呢?大惑不解的哈普古德教授不想轻率断言这是地图作者的意想之作。经过格外缜密的考察和研究,教授了解到,南极洲边缘罗斯海的海底岩层是南极冰川时期以前,经河水冲刷入海沉积而致。这些沉积物已愈万年,最晚的是五千年左右。他的考察和研究还证实,公元前3世纪初,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亚历山大城的博学园曾是收藏和研究古代航海地图、日志、文物和史料的中心。只是当罗马的恺撒入侵埃及后,博学园毁于战火,许多珍藏的古代地图及其摹本或散乱丢失,或被转移到拜占庭帝国。而当1204年威尼斯人攻占拜占庭时,一部分地图又被掠往欧洲。据此,哈普古德教授在1966年正式出版一本名为《古代海王地图》的专著,就南极洲古地图之谜他作出如下推断:早在史前时代可能就有人绘制出南极大陆绿洲时期的地形地貌图,这些图是远古时代一些富有探险精神的航海家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的。1513年皮里·雷伊斯绘制的地图是参照了藏于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王宫或图书馆内的古地图和摹本。这是对南极洲古地图之谜的一种言之成理的破解。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又一次震动。赞成者认为,据此现代人应对远古时代人类的航海能力和范围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作出全新的评价。反对者更不乏其人。他们指出,哈普古德的推断虽然言之成理,但却持之无据。他的书中推测性的论点过多,却提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确凿证明史前时代即有人绘制了世界地图。他们诘问道:如果史前时代就有过南极绿洲时代的地形地貌图,它们又能奇迹般地流传到皮里·雷伊斯生活的时代,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些史前地图或摹本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这确实颇让教授难以对答。于是,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想像力异常丰富的瑞士业余考古工作者埃里奇·冯·丹尼肯提出,皮里·雷伊斯的地图是描摹了太空拍摄的一幅照片。这幅照片是外星人从他们空间站俯视地球时拍下的。这一大胆的假设更难得到确切的求证了,而且一些学者轻而易举地推翻了这一说法。因为据说是照片翻版的皮里·雷伊斯地图上所绘制的许多地方,其地理位置就与实际不符。即便有人再用沧海桑田、板块漂移之类的说法予以解释,恐怕也难令人信服。但是这样一来,对早在人们探测南极大陆及其海域400多年前,就有人绘出南极大陆的古地图又怎么解释呢?看来猜测、争论及至考察、研究还将继续下去。

高二地理 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题目

第3题 C PQ海拔为100米,等高新地形图中的等高距是一定的,桥下的等高线只有一条50米的,所以高差范围在50到100就正确。第4题 B 河流发育在沟谷,谷地的等高线特征是数值由低值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如图,不难看出河流从右向左流。甲丙在河流下游,丁位于鞍部的东北侧,都不可能,唯一可能的是乙,农药随着河水发生迁移。

上一篇:7.11ufo

下一篇:南极立法列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