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遭遇暴风雪

时间:2024-06-24 14:12:38编辑:奇事君

纽约遭遇暴风雪是怎么回事?

2月9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一条宠物犬接住主人抛出的球。当日,一场暴风雪席卷美国东北部地区,多处道路被大雪覆盖,部分地区学校停课、商铺关门,给人们出行和生活造成不便。2月9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人们欣赏雪景。2月9日,一场暴风雪席卷美国东北部地区,多处道路被大雪覆盖,部分地区学校停课、商铺关门,给人们出行和生活造成不便。2月9日,一名男子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街头清扫积雪。 2月9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一名女子在暴风雪中遛狗。 

近期美国发生暴风雪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据分析,暴风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美国北部五大湖泊的“大湖效应”所致。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掠过湖面的冷空气从湖中获得水分和热量,形成暖湿气流。但当其冲向岸边,遭遇气温骤降,从而形成降雪。这被称为“大湖效应”。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位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是强降雪的催化剂。当冷空气从西北方向袭来,地理位置绝佳的五大湖同时发生“大湖效应”,令位于东南方向的城市遭遇强降雪。伊利湖就位于布法罗西部,这也是该市今年受灾的重要原因。“大湖效应”以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但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出现面积较小的雪带。比如美国东海岸的雪带,冬季以魁北克为中心的高压区使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600558,股吧)到达北美海岸,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为美国东海岸带来降雪。雪虽是大西洋而非湖泊带来,也被称为“大湖效应”降雪。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和圣劳伦斯湾都会产生大湖效应暴风雪。


近期纽约发生暴风雪的原因,造成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强暴风雪"乔纳斯"席卷美国东北部,美国11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部分地区的暴雪积雪厚度超过1米。
本次席卷美国东北部的暴风雪已经过去,目前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上万航班被取消。这场名为"乔纳斯"的风雪,自周五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周六午夜,给纽约中央公园带来了约68厘米深的降雪,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二高的记录。而华盛顿的部分地区积雪深达90厘米,也在历史排名的前五州。据美联社报道目前暴雪造成25人死亡,大多数是因为雪中路滑引起的交通事故,铲雪时发生意外以及暴雪带来的低温。美国东北部11个州以及首都华盛顿特区陆续宣布紧急状态。铲雪车在街道上来回工作,警车救护车等应急车辆则随时待命。纽约更是在大雪来临时发出了禁行令,不允许居民在城市中走动。百老汇演出或各类的体育赛事都被取消或延迟举行。暴雪来临后,美国东北部地区的航班基本已全面取消。在取消了周六5100多班次和周日的3300班次后,这次暴雪总共导致11000架航班被取消。华盛顿地区的市内交通在周日仍没有恢复,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等著名的旅游景点都被积雪封闭,而该地区的公立学校周一还将继续关闭。
美国国家气象局说,截至当晚,纽约的降雪量达到68.1厘米,是纽约历史上第二大暴雪。受此恶劣天气影响的人数达到8500万人。纽约和巴尔的摩市政府下令,除应急抢险车辆外的一切车辆均不得上路行驶。纽约、费城和华盛顿等城市宣布暂停部分公共交通工具,封锁所有的隧道和桥梁。
  本周末共有大约7000架航班被取消。不少美国媒体用“百年一遇”、“一生一次”来形容这场暴雪的严重程度。气候专家评论,这场暴风雪的级别“可以入选历史十大”。
  
那么此次暴雪具体给美国当地的民众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据了解,这次“乔纳斯”来袭,美国民众提前一周就收到了相关的预警提醒,警方也提前发布了应对的提示,包括做好了除雪撒盐的准备工作,普通民众也都做好了心理准备,都早早去超市囤货。
  在纽约工作的华人吴女士介绍,华埠这边蔬菜的价格基本翻番,在纽约周六当天12点之后地面上的公交基本上停运,下午两点半的时候政府推送手机短信说两点半之后地面的私家车也不能运行,四点之后露天的地铁都停运。市区的主干道上的雪基本上清理干净了,但是一些支路部分基本上还是原始状态,积雪达到了半身高。
  因为恶劣的天气原因,百老汇剧院的多场演出被迫取消,拿着门票前来的观众只能失望而归。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雪,还有一些当地民众显得很兴奋。“我觉得太棒了,我喜欢烈性啤酒、热咖啡、苹果酒、大雪。”“我爱这一切,这太棒了。”“被白雪覆盖上以后这一切看上去很美。”民众感叹。
  有人欢喜有人忧,出差途中的苗先生就上演了美国版人在囧途。“本来我是在其他城市出差,要去纽约转机回中国,本来是想搭巴士,但是受暴风雪的影响巴士被取消了,然后我就改成了火车,火车开到了三分之二的地方就停了不能再开了,然后我又在车站等了很久,找到当地黑车司机把我带到了旅馆,本来说的是今天起飞的航班也因此被取消了,往后推迟了一天,我得比原定计划晚一天才能回去。我其实是这个周中就在美国出差,准备这个周末回去,很不巧就赶上暴风雪,挺倒霉。”


突然遭遇暴风雪怎么办

在户外活动中,暴风雪天气易发生冻伤、滑坠、被雪掩埋、迷路,暴风雪给行军和宿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既然来了就要静心处理。保存体力,不要盲动。
如果被困在车上,待在车中最安全,随便的离开车辆寻求帮助十分危险。如果没有车子,就需要找个安全点的地方固定下来别走动
如果是集体,那可以一起聚在一起,互相取暖,减少热量的流失。当然在有废弃的小茅屋,洞穴里更好。
如果是一人,露天受冻、过度活动会使体能迅速消耗,应该考虑舍弃部分行李,保留体力
在合适的地域挖个雪洞藏身,洞内温度比洞外高。只要物行李中的食物,水源充足的画,是可以坚持几天时间。
如果是行军中忽然遇到暴风雪,立刻做好固定保护,注意冻伤。时刻关注好帐篷的情况,必要时应加固帐篷。
及时清除帐篷上覆盖的积雪,以防帐篷被积雪压塌。遇到较大的暴风雪天气,高空风强烈,帐篷必须留人管理以防风把帐篷吹跑。
调整心态。适时休息。遭遇暴风雪时,恐惧、孤独、疲劳的生理容易造成心里负担,必须稳定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决定路线极为重要。
疲劳时要适时休息,如果是筋疲力尽了,这个时候不要闭眼睡觉,因为许多人一睡过下去就不再醒来。
应该是走一段,停一段,休息时,手脚要经常活动,手要定时给脸部,耳朵进行按摩。
如果天气允许,最好是尽可能的让身体干燥,因为湿衣服散热比干衣服的散热要容易流失热量240倍。有条件的能喝热饮能保持并储蓄更多的体温
严禁离营下撤或进行攀登活动。保管好防寒装备,计划好燃料、食品的使用。
在适当的时机,拿出电话,或者利用一切可联系外界的方式……给当地以及家里人进行回报情况,必要时方便拯救队伍前来。


纽约三大机场近半航班为何被取消?

美国东北部3月7日遭遇一周来的第二场暴风雪袭击,雨雪和大风天气造成约2700趟航班取消。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州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至当地时间8日上午,整个东北部地区仍有超过100万人没有恢复电力。美国东北地区的此次风雪伴随着打雷和闪电。根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有大约2100趟航班延误、2700趟航班取消,其中大多数是在东北区。单是纽约三大主要机场就有近半航班取消。此外,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国际机场和主要负责营运国内航班的纽约拉瓜迪亚机场有700趟航班停飞;波士顿和费城的机场也受到影响,近20%航班无法起降。新泽西州、纽约州、康涅迪格州和马萨诸塞州部分内陆地区的降雪量估计高达60厘米;缅因州的降雪量则估计高达45厘米。美国国家气象局说,强风可能导致雪盲现象,能见度会大大降低,各州促请人们尽量不要外出。

美国大规模冬季风暴来袭,将会对人们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在极端天气方面没有办法很好地进行应对,也不能够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对它进行控制,大家能做的只能是在极端天气的侵袭之下,保护自己,降低损失。虽然说世界目前处在一个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之中,但是美国它还是面临着冬季风的侵袭。在2021年开始,美国已经遭受到了多场暴雪的袭击,给当地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损失,根据一些消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在2月14日美国部分地区又遭受到了一场超大规模的冬季风,并且这次冬季风覆盖了很大的一部分的地区,包括一亿6000多万人民可能会受到威胁,像这种大规模的冬季风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我们知道,这种大规模的冬季风暴肯定是会带来当地的降温,同时会造成当地出现大规模的降雪,如果时间延续的长的话,那么当地的积雪厚度肯定可以是非常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出行肯定是特别不方便的,因为路上的积雪太深,交通工具无法正常的出去,大家外出行走的时候也非常容易滑倒,所以这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第一个影响,就是出行不便。另外,大家出行不便的话,孩子没有办法去学校上学,大人也没有办法去工厂上班,所以就会造成学校停学,而工厂停工的这种状况。同时,冬季风暴的来临会引起大规模的降雪,然后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一方面就是会出现冻伤的这种情况,因为冬季风暴的来临会造成当地的气温大幅度的降低,那么有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没有地方居住,就可能会被冻死在街头。而且如果积雪过厚,首先在路上的一些电线就非常可能遭到破坏。同时,一些水管也会被冻裂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人们的生活可能出现断水断电这种情况,现在水电对每一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说这次的冬季风暴一方面是会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以及各种潜在的危险,根据一些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一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停电,停水的情况。

冬季风暴袭击美国东海岸地区,这对航空业是否会造成打击?

在美国当地时间的2月1日,宾夕法尼亚州遭受到了冷空气的来袭,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暴风雪天气和恶劣天气,并且这次暴风雪也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糟糕了,已经限制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同时因为暴风雪,所以美国的航班都被迫取消,高达上千次的航班都被迫停运了,而且有很多的地方疫苗接种根据点也因为风雪,所以被取消了,而暴风雪也袭击了美国的东海岸地区,让美国迅速的进入了应急状态,让美国人民惶恐不安。而这次暴风雪的影响给航空业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每一次航空停运都会相应地带来损失,更何况美国已经进入了31天的应急状态,也就是说如果31天之内都是这样的天气的话,那么航空肯定会受到大大的打击,因为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所以不能够进行飞行,飞机在天空上飞行,所以非常受天气的影响,不然暴风雪这样的天气就很容易对于飞机进行袭击,很容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所以不管是暴风雪还是龙卷风这样的恶劣天气,都会影响飞机的出行。在暴风天气下,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航空业和交通业,包括水电力系统,都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因为天气的恶劣性,所以导致很多居民都不能随意的出门,就算是出门了,有非常多的交通工具也是不能使用的,因为道路全部都被大雪覆盖了,除非靠人力走路,不然开车的话根本行驶不动,再说开车的话,恶劣的天气会对能见度造成影响,那么能见度低了的话就会危害到行人的安全,所以这样恶劣的环境是不建议开车出门的如果需要买一些生活用品,最好的就是步行。每个城市的航空业都是国家投资非常多金钱打造的,不管是机场还是飞机的购买和制造,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才能够打造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的飞机,和足够数量飞机停靠的机场,这样大的耗资情况下,如果停运一次就会相应带来非常多的损失,更何况是受暴风雪的影响,飞机并不能进行使用,那么相应的,只要暴风雪的天气一天没有消失,那么飞机就会停运,而带来的损失也是可以想象到的,但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谁也没有办法,最重要的还是应该要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青岛市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必修1 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一、宇宙
  定义:“宇”是无限的空间,“宙”是无限的时间,宇宙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特性 物质性:宇宙由天体组成  天体 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
  分类:按照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星云、恒星、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
  星际物质
  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运动性:宇宙中天体是运动的 天体系统 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以质量大的天体(公                            
  共质心)为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分层: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思考](1)必须离开地球大气飞行方可称天体,例如:北极星、星际空间的气体、运行的人造卫星。
  待发的人造卫星、空中飞行的飞机、课桌、陨石不是天体。
  (2)哪些天体系统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3)总星系是宇宙(×)总星系是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
  中心天体:太阳   质量大,其他围绕其运转
  八大行星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见
  巨行星(木星、土星)
  (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文望远镜可见
  [思考](1)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2)运行方向 :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
  (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
  (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 
  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
  (6)在太阳系中,与地月系并列的天体系统还有5个,即有卫星的行星还有5个
  (7)三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类地行星,居中的是远日行星。
  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特性 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
  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身条件 适宜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大气的保温作用
  适宜大气   质量、体积适中
  液态水   日地距离适中
  宇宙环境安全 八大行星互不干扰   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辐射 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      紫外区、红外区
  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   电磁波 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
  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
  1、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种
  分层特征周期相互关系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黑子光球层温度比周围低,所以显得暗一些11年时间、区域相关性:黑子变多的时候和区域,耀斑也频繁暴发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耀斑色球层突然爆发并增亮,释放能量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另外还有,日珥:色球层,巨大火焰喷射物,太阳风: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高峰年,反常气候多
  11页的探索要会读图并总结规律 黑子低峰年,气候比较稳定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现象
  [极光出现在极地(例:加拿大)夜空,低纬地区或极地极昼时看不见]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自转与公转
  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恒星日(23时56 分4秒,自转360°,真正周期)、太阳日(24时,自转360°59′,昼夜更替周期)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南北极点为0,其他均为15°/小时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0
  公转太阳同上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1°/日30km/s
  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会读17页图1-3-4,地球公转示意图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思考]“右手定则”判断南、北极和自转方向:右手拇指指向北极,四手指弯曲方向为自转方向。
  二、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自转 赤道面 夹角为黄赤交角,23°26′ 地轴和黄道面斜交角度为66°34′
  公转 黄道面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回归年:会读19页图1-3-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会填19页表.
  [思考](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位置 从春分到秋分,在北半球
  从秋分到春分,在南半球
  移动方向 从冬至到夏至,向北移动
  从夏至到冬至,向南移动
  (2)春、秋分时黄赤交角为0(×)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昼夜现象形成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间 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
  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昼夜更替形成原因:昼夜现象和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
  晨昏线 定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特点 垂直于太阳光线
  所在平面过地心: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在任何时候平分地球
  [思考](1)晨昏线的画法 ①过地心 ②与太阳光线垂直(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注意极昼和极夜)
  ③画上夜半球
  注意:会分析太阳回归运动晨昏线的变化。
  (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分界线
  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分界线
  2、地方时
  (1)回忆 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东西半球划分:西经20°—东经160°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处地方时一样
  [思考] 东边比西边地方时要早,15°相差一个小时,即1°相差4分钟。
  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最西端约在东经73°,当最东端地方时为12时,最西端地方时是几时?(7时52分)
  (3)时区和区时(20页图1-3-8,时区的划分)
  ①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的时间,即区时
  ②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的区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
  ③中时区以东、以西各分12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
  [计算]
  ① 经度判时区
  某地所在时区=某地经度/15 余数〉7.5,则+1
  余数≤7.5,舍去
  若是东经则为东时区,若是西经则为西时区。例:东经40°(东三区),西经31°(西二区)
  ②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序号,西时区为西经,东时区为东经。
  例:东八区:15°×8=120°,即东经120°。
  ③时区范围:中央经线度数±7.5
  例:东八区范围:东经112.5°~东经127.5°,东西十二区范围:东经172.5°~西经172.5°
  ④已知一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有两种方法: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直接用20页图数
  不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B地区时=A地区时±两地时区差 ①±号:东加西减(B位于A东,则+)
  ②时区差:同减异加(AB均为东或西时区则大—小,若一东一西,则两个时区数相加)
  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180°经线),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例: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8时35分,问西九区是什么时间?(4月30日15时35分)
  ⑤常用时区:北京、山东(东八区)、伦敦(中时区)、纽约、华盛顿(西五区)、悉尼(东十区)、乌鲁木齐(东六区)、东京(东九区)
  (3)各国实际使用的时间
  中国“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120°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一个时区采用同一时间
  北京地方时:116°E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经度不同而不同
  例:(1)北京时间正午12时,天安门上游人看太阳在哪个方向?(东南)
  (2)我国新疆、西藏学生为什么上午10点才去上学?(东六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时)
  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而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4、地球形状的形成: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练习]
  (1)判断某地地方时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24时或0时。
  ②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直射点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同一经线圈的另一半)的地方时为午夜0时。
  (2)判断日出、日落时刻
  ①某地的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
  某地的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②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赤道上全年为6时日出,18时日落。
  (3)日期范围的确定:180°和0时所在经线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0时经线以东为今日,以西为昨日,180°经线以西为今日,以东为昨日
  当二者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四、自转与公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示意图
  白昼,角>0° 昼半球上,角>0°
  晚上,角<0° 夜半球上,角<0°
  早晨和黄昏,角=0° 晨昏线上,角=0°
  (2)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90°,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达到90°。
  (3)两分两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节气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达全年最大值处达全年最小值处
  春秋分日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夏至日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
  冬至日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弧所跨经度越大,则昼越长,夜弧所跨经度越大,则夜越长。
  (1)昼夜等长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天数越多
  (3)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好相反)
  日期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北极
  夏半年(春分-秋分)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周围极昼
  冬半年(秋分-春分)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点周围极夜
  夏至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极昼
  冬至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极夜
  两分赤道昼夜等长昼夜等长
  3、季节更替
  (1)季节更替的纬度差异
  地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更替特点
  赤道变化不大数值大,变化小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中纬地区变化大变化大季节更替明显
  极地等高纬地区变化最大,有极昼和极夜数值小,变化大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2)四季 形成原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含义:夏(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短),太阳高度角最大(小)的季节
  划分:我国以四立为起点,欧美以两分两至为起点划分,气象统计:12、1、2为冬季
  4、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类型传播速度媒介特征
  纵波(P波)较快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
  横波(S波)较慢只可通过固体传播
  1、地震波
  2、内部圈层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以莫霍面为界  地壳:厚度不一,大洋较薄,大陆较厚(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分为上地幔(17-1000千米)和下地幔(1000-2900千米)
  以古登堡面为界 地核:分为内地核(固态)和外地核(熔融状态) 
  [思考]软流层:上地幔上部,熔融状态,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气圈
  (1)组成成分干洁空气 氮气(78%):含量最大,生命体的基本成分
  氧气(21%):第二大气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成分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光和所用,地面保温
  水汽:成云致雨的原料
  固体杂质:降水的凝结核
  (2)垂直分层
  厚度直接热源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
  高层大气平流层顶-3000km
  ——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先垂直运动后向外散逸电离层,无线电通讯,航天飞行
  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水平运动航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km
  中纬12km
  高纬8-9km地面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6℃上冷下热,对流显著最密切,天气现象,集中了大部分大气、水气和杂质
  [思考]对流层厚度分布规律:纬度:低纬〉中纬〉高纬;季节:夏季〉春秋〉冬季
  2、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3、生物圈 不单独占有空间,分别存在于整个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层
  最活跃的圈层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吸收 、 反射 和 散射 作用 ,大气吸收的太阳能主要转化为 热能 ,部分转化为 化学能 能储藏于生物内。
  2.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 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
  3.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红外线 部分,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 长波辐射 。
  就整个大气层来说,根本热源:太阳辐射;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作用参与物质选择性削弱波段举例
  反射云层、较大尘埃无全部波段A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散射空气分子、细小尘埃有蓝紫光B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 / 日出江花红胜火
  吸收臭氧有紫外线C紫外线导致白内障、皮肤癌等
  水汽、二氧化碳有红外线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例:A、阴天的夜晚或早晨,比晴朗的温度高一些 B、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面损失的热量得到补偿。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了气温的 日较差 ,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适宜的 温度 条件。
  6.总结 削弱作用
  太阳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问:1、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怎样的天气状况下气温日较差最大?(全天都晴朗)
  2、撒哈拉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天气以晴朗为主)
  二、大气运动
  (一)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空气的水平的运动即为风。
  500 1000
  冷却收缩 受热膨胀
  下沉 上升 490 1010
  480 1020
  A(冷) B(热)
  热力环流 高空(北) 近地面(南) 近地面(北半球)
  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只考虑冷热;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地面气压比高空大
  (二)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1、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如图)
  2、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位置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冬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夏亚洲低压北太平洋
  高压北大西洋
  高压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
  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
  季风环流成因分布地区
  冬季风夏季风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印度半岛、中国西南地区
  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表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其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热
  带热带雨林
  气候主要南北纬10°之间主要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草原
  气候主要南北纬10°-20°主要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
  气候主要北纬10°-25°大陆内部、大陆东岸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全年高温,干湿季节交替
  热带沙漠
  气候主要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夏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主要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副热带高压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温带季风
  气候主要北纬35°-50°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夏季风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
  气候主要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夏热冬寒,干旱少雨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以温定带
  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最热月气温<15℃寒带气候
  2、以水定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
  三、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的特点 简易天气图
  1、冷气团和暖气团(P42)
  2、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晴朗 晴朗 晴朗 晴朗
  连续降水 降水(雷雨)
  3、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
  天气系统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
  水平方向从四周流向中心从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方向中心暖空气上升中心气流下沉
  天气状况阴雨天气晴朗天气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中国东南
  沿海地区的台风中国长江流域的伏旱,
  北方的秋高气爽天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 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10.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 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 一朔望月29.53 日
12.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 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 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 15 °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 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地转偏向力。
15. 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 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 黄赤交角 目前 23 °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 北半球春分日( 3.21 )或秋分日( 9.2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夏至日(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冬至日( 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 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 6.22 达到最小。 南 . 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 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 -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 - 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2. 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23.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
24. 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25. 岩浆岩 :侵入岩— ( 花岗岩 ) :晶粒较粗;喷出岩— ( 玄武岩 ) :晶粒小,多气孔
26. 沉积岩 : 层理构造 ,并有 动植物化石 ,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27. 变质岩 : 片理构造 ,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28. 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29.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30.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31. 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32.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
33.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34.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
35.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
36. 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37. 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38. 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39. 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40. 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 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4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42. 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
43. 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44. 赤道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 降水比较丰富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45.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 1 月南移, 7 月北移
46. 季风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 ( 亚洲东部季风 )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南亚和我国西南 )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
47. 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48.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49. 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
50. 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
51. 梅雨——准静止锋 6 、 7 月
52.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
53. 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
54.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55. 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施加一定的影响, 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 ----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
56. 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57. 洋流分布的规律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58 .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59. 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
60.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
61 . 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 , 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
62. 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 ,以降水补给为主, 积雪融水 为辅。 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63.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64. 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
65. 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
66. 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 。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67. 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69. 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70. 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71. 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72. 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73. 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74. 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75.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76. 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 ,容纳动物。
77. 能源资源 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78. 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
79.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
80. 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
81.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82. 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②地域性(因地制宜)
83.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84. 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
85. 城市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
86. 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
87. 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
88. 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89. 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 - 淮河;粗放畜牧业——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地区,我国四大牧区;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90. 商品化程度很高,基本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91. 为国际市场提供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92. 水田农业——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南亚、东南亚——雨热同期。
93. 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工业区位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条件;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土地价格。
94. 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甜菜制糖,水产品和水果等食品罐头。
95. 接近能源供应地 ——炼铝
96. 接近消费市场 ——棉纱织布、石油加工等工业;瓶装饮料等食品工业、家具制造、印刷工业
97.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钢铁厂、火电厂)——应布局在盛行风(主导风)的下风向 ;季风盛行地区,应布局在 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98 有水污染的工厂(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99. 需洁净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等)——应布局在 河流上游
100. 装配厂(如电视机装配厂)——应布局在 劳动力充足的地方
101. 钢铁工业布局有 “煤铁复合体型”和“临海型”
102. “煤铁复合体型”——接近原料地和燃料地——美国的五大湖沿岸、德国的鲁尔区、乌克兰的克里沃伊罗格—顿巴斯,我国的鞍山—本溪。
103. “临海型”是远离原料、燃料地而接近消费市场,如 上海宝山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
104. 工业区按形成条件划分 ①采矿型——鲁尔,加利福尼亚,辽中南;②加工型——日本京滨,沪宁杭;③混合型——京津唐
105. 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大单位—— 工业地带
106. 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北美工业地带
107. 工业化最早、经济第二位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108. 资源型的重工业地带—— 东欧工业地带
109. 对外依赖率最高的加工贸易型的临海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10:商业区位条件:交通、人口、集聚、地价。
111: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112.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113.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持续衰减 。老龄化问题还带来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14. 发达国家的人口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115. 老龄化: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7% 为 老龄化, 10% 为 严重老龄化
116. 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的国家——瑞典;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的国家——孟加拉国
117.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大。
118.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措施:实行或赞同 计划生育 的政策,以期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 119. 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 人口年龄构成轻 。 * 人口的经济结构长期没有改善。 * 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低。 *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政策: 坚决贯彻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0. 人口迁移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121. 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 (人 / 千米)。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122. 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亚、欧洲 60 ° N 以南、北美洲东部
123. 人口密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南亚
124. 人口稀疏区:①寒带(西伯利亚)②热带雨林(亚马孙、刚果)③沙漠(撒哈拉、塔克拉玛干)和干旱草原④高原(青藏高原)、高山
125. 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黑河 - 腾冲线
126:城市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活动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127. 城市分类:按城市规模:各国的标准不同我国的标准—非农业人口 100 万以上的为特大型城市; 50~100 万的为大城市; 20~50 万的为中等城市; 20 万以下为小城市
128:城市规模: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中心城市(香港)、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重庆、天津、沈阳、大连)、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县级中心城市、县以下中心镇。
129. 城市职能:我国的标准—综合性和专业性。 ①综合性:全国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各特大型城市和主要的大城市。 ②专业性:工矿城市、农林城市、交通枢纽、旅游城市、文化名城、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130. 城市内部的职能分区——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131. 城市化 :是指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批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32. 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 。
133. 城市化的本质 —— 居民由从事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是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革的过程。
134. 城市化中的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135.郊区化: 是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
136. 逆城市化:十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137:影响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口、民族迁移因素;文化自身因素;时间因素。
138:世界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
139:中国地域文化:东北黑土文化;华北平原文化;黄土高原文化;内蒙古草原文化;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四川盆地文化;云贵高原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华南妈祖文化。
140:海派文化。
141. RS——遥感 ; GPS ——全球定位系统(至少 3 颗卫星定位);GIS ——地理信息系统


上一篇:牌匾

下一篇:蒙牛乳业商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