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王

时间:2024-06-23 10:09:37编辑:奇事君

清朝最鼎盛时期是谁?

是康雍乾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此时期称为康乾之治。西方传统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支持的人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 ,即清朝的高峰期。不支持的人之指出此期间制度僵化,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扩展资料:康雍乾时期(1662~1795),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农业生产有较大提高,手工业、商业等也获得长足发展;政治上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矛盾相对缓合,秩序比较稳定,国力臻于鼎盛。文化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进入了总结期,军事上平定了叛乱,打击了侵略,维护了统一。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发展到顶峰。史称康乾盛世。康乾时期之所以能以盛世得名,在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经济创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奇迹:它在承受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在盛世时期,中国人口从1亿增至3亿)的同时,满足了清廷日益增加的财赋需求,并使经济发达地区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康乾时期,政府财政收入在长时期内保持了较高增长,户部存银大幅度增加,像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户部存银达7182万两,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的两倍有余。财政收入增加,使清朝得以发动多次战争消灭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并组织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工程,推动中国学术文化的繁荣。与繁荣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康乾时期的学术文化表现出全盛之世特有的恢宏气象,以考经证史为重要特色的汉学兴起,推动着学术向集大成方向发展。康乾时期古籍研究、整理所涉猎的范围异常广泛,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古算、地理、农学、医学等方方面面,从比较宽广的范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古籍整理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众所周知的《四库全书》。由纪昀等人在此基础上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古必衷诸是,持论务得其平”,反映了18世纪中国学术的最高水平。“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 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全国推广的结果。文化上的标志是康熙至乾隆年间《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的编撰。同时,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大大超过了前朝。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对内大兴“文字狱”。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康乾盛世”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是不值得称颂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雍乾盛世

国军西南王

可以这样说:北洋政府时期的西南王是唐继尧,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南王才是刘湘,龙云,王家烈、刘文辉等人。但准确的说真正的西南王是唐继尧,因为国民政府时期,名誉上已经归属老蒋的国民政府了,已经完全不像北洋时期唐继尧在西南的独立。大家对唐继尧的认识可能不全面,唐继尧是和孙中山、袁世凯时期,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唐继尧先跟蔡锷发动过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蔡锷死后,唐继尧管辖了“云贵川”3省,将其组成靖国军,护法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后任靖国军八省联军总司令。还被孙中山任命为副元帅,但唐继尧未到任……唐继尧巅峰时期在西南可谓呼风唤雨,刘湘、刘文辉、王家烈、龙云,包括四川的熊克武等,都还是唐继尧靖国军中的军长,师长。曾经在西南轰轰烈烈的西南王唐继尧只因为,一方面在管辖治理四川时“重滇军轻川军”遭到川军的将领的抗议,另一方面因为连年征战,滇黔军将领士兵早已厌战,于是川军将领联合一直想当云南王的唐继尧部下,即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顾品珍,联合倒唐,顾品珍在川军将领的支持下,滇军内部开始内讧,顾品珍先联合川军击败驻川滇军第一军,后率滇军撤出四川,直接回师直捣昆明,逼迫唐继尧下野,这是唐继尧第一次下野,唐继尧也就此失去了西南王的位置,后来唐继尧又东山再起,重回云南王位置,可又因为不得人心,被部下包括(龙云)在内的四镇守史倒戈,逼迫下野,最终龙云胜出,这是唐的第二次下野也是最后一次,……此后唐继尧便在悲愤交加中去世……国民政府时期,念唐继尧护国之功,国葬于昆明圆通山……


清朝是谁建立的?

清朝是皇太极建立的。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扩展资料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当时最强的四大军阀分别是谁?

民国四大军阀分别是:东北王张作霖、西北王冯玉祥、东南王孙传芳以及西南王唐继尧。谈起我们民国时期的历史,那必定是少不了四大军阀的故事,当我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灭亡之后,四大军阀因此登上了历史舞台。01、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这位历史人物,相信大家都是特别熟悉的,他的势力以及名声在四大军阀中是最大的。其实张作霖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却是一个善于学习并懂得抓住机会的人,便渐渐地自己在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大。要知道,历史上的日本在侵略中国之时是特别害怕张作霖的军队的,毕竟张作霖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北王。02、西北王冯玉祥冯玉祥在自己十五岁的时候就应该成为了一名士兵,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以及起义。因为滦州起义失败,冯玉祥最终投靠了袁世凯的阵营,成为了他阵营下的一名补军。历史上关于冯玉祥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他曾参与推翻直系军阀的政变,自那以后就成为了中国西北部的军阀首领。03、东南王孙传芳或许很多人对孙传芳这位历史人物不太了解,但是要知道他本人的学识以及军事能力都是很高的。孙传芳在作为东南王期间,不仅能够妥善地管理军营,同时还实行减免赋税,这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04、西南王唐继尧唐继尧出生在一个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富裕的家庭,但是这个家庭却侍奉注重教育,这也就使得唐继尧从小就十分热爱学习,并且懂得很多学问和知识。青年时期他在日本留学,回国后毅然地选择了参加护国运动,创立了滇军,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一个王朝都有其特点,我们在对比朝代的强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对比,不能忽略时间去对比,毕竟时代在进步,后面王朝的武器要强于前朝,尤其是出现了热武器之后,如果抛弃时代特点,单纯对比军事实力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将朝代至于当时,来看军事实力,看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力最强。以上面的条件作为对比,我认为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为什么是汉朝了,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有短暂的新王朝,但是整体军事实力都是非常强悍的,尤其是作为当时来看,汉朝是不受外族威胁的。汉朝期间,如果说受到外族威胁,也只是在汉武帝之前,匈奴鼎盛时期,汉朝甚至要称臣来保证本国的休养生息,积蓄对抗匈奴的力量。不过当汉武帝强硬态度下,汉军不断的进攻匈奴,不断消耗匈奴的力量,终于将匈奴击败,汉朝北方再也不受到匈奴的威胁,从此汉朝基本没有外患,因为自身的军事实力是在是太强悍了。汉朝的军事实力强悍在末期体现的更加明显,即使汉朝都要亡国的时候,其军事实力都对外族形成碾压,周边国家根本没有能力进攻汉朝,即使后来军阀林立,不管是公孙瓒、袁绍、董卓、马超,在面对北方名族的时候,随便一个军阀都能对其形成碾压,更不用说整个大汉的军事实力了。有人会说唐朝和秦朝也很强,确实不错,但是唐朝和秦朝不如汉朝的地方在于,不能对周边国家形成碾压,甚至长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虽然秦朝让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但是统一后的秦朝,衰败的实在太快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

我国历史军事名人故事

1、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2、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3、卫青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4、班超班超(32一102),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属今陕西咸阳)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5、孙膑孙膑,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

旧中国:有几大军阀分别有那些?

旧中国的军阀有直系军阀,晋系军阀,滇系军阀,西北军阀,北洋军阀。1、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2、晋系军阀是民国时期以山西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军阀的统称,1912年中华民国肇始,山西省拥护共和宣布脱离清朝“独立”,中国出现了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1927年南京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进而北伐之后消失,1930年中原大战是其最鼎盛时期,“抗战”胜利后一直在解放前夕山西解放之后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主要代表人物有:阎锡山、徐永昌、商震等。3、滇系军阀为西南军阀派系之一。辛亥革命后,唐继尧及其部下顾品珍等统治云南,不断派兵进占贵州、四川等省,被称为“滇系军阀”。滇系军阀早期以唐继尧为首,主要辖滇、黔两省,后向四川扩张。1927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云南四镇守使倒唐,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 4、西北军阀泛指清朝末年、中华民国初年在中国西北地区发迹的军阀,主要成员有冯玉祥所统帅的“国民军”。后来杨虎城所部17路军也被称为西北军。于1919年改编为“西北边防军”,是为名称之始。5、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的称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系军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系军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滇系军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军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有几大军阀?

势力分布:1、直系军阀: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头目是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靠山是美国、英国2、皖系军阀:分布在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头目是段祺瑞、徐树铮、王永泉、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靠山是日本3、奉系军阀:分布在奉天、黑龙江、吉林,头目是张作霖、张学良,靠山是日本北洋军阀内部为了权力分配而各树派系。他们利用幕僚、门客、同乡、同学、师生、姻亲和结义拜盟等封建关系,结合在一起,相互依附,进行种种争权夺势的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宗派的特点都是彼此依附和进行阴谋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4,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6页。)北洋军阀集团在创建时期就有北洋武备学堂学生的纠集,显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至民国以后,除车庆云一人外,这一伙人都得到了省长的位子(注:陈志让:《中国军阀派系诠释》,见《中国现代史论集》五,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20页。)这是同学关系的结合,但是,这种关系并非绝对牢不可破,往往随着权力的不断再分配而使原有的关系发生变化,并形成派系间的倾轧,如段祺瑞与曹锟是保定军官学校同学,但分别是直皖两系的首脑,在矛盾趋于尖锐时,甚至可以兵戎相见,直皖与两次直奉战争都是明显的例证。直皖战争中,曲同丰以老师之尊被他的学生吴佩孚所俘而成为阶下囚。不过,当损及整个集团的根本利益时,又可重修旧好,如奉直的“反赤”联合。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各派系都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信条。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一朝失势,树倒猢狲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北洋军阀集团派系势力消长的真实写照。如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内部派系明显分立。段祺瑞以资深继起,权倾中外,门生故吏、亲信爪牙无不飞黄腾达,窃居要津,平步青云,不可一世,而被目为皖系军阀。但当直皖战争后皖系失败,直系登上北洋政府舞台,于是直系人物沐猴而冠,弹冠相庆;而皖系要员如徐树铮、吴光新、曲同丰、曾毓隽、段芝贵、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鸿志、姚震、李思浩、姚国桢等则被明令通缉,身等罪犯,狼奔豕突,声名狼藉,几无立足之地。扩展资料背景民国军阀的地域性最早来自于清朝末年,其中央军队八旗和绿营战斗力低下,在征讨太平天国等势力时,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比较著名的有湘军和淮军。随着清廷的衰落及日益腐败,地方团练的势力也日趋扩大,已经可以影响到中央的政策决定。民国军阀无不于这些地方团练有千丝万缕的瓜葛。清朝末年,由于义和团事件清廷受到严重打击,慈禧太后体认到面对西方势力的冲击诉诸传统武力乃毫无作用,因此开始主导新政执行。其中一环乃新军建立,此新军之核心部队由袁世凯建立,史称“小站练兵”,乃日后的北洋六镇。此新军计划原先预定扩展至全国建立36镇约五十万正规军,并成为全国主要武力核心。新军的计划本身就有极大的问题。由于当时中央为了庚子赔款之财源筹措已经阮囊羞涩,除了北洋六镇之新军之外清廷根本拿不出经费来建设各地新军,因此各地新军之经费筹措基本上是各省自行办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中央财政负担,但显而立见的负面影响就是这些新军基本上都是地方自筹自招自练,中央根本无法掌握其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注定了各地军阀出现之必然定局。除了各地自筹之新军以外,位于中央的北洋六镇在忠诚性问题上对于清廷也是极大的隐忧,北洋新军在核心架构上是以袁世凯于小站练兵时所训练的军官做为军队骨干,对于袁世凯的效忠性还比清廷来的大。此点清廷并非不知情,因此袁世凯在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失势,基本上就是为了削弱袁世凯对新军之影响力,不过此作法完全失败,辛亥革命发生时,北洋六镇虽接获清廷的讨伐命令,但是却抗命没有进行任何动作,清廷不得已重新重用袁世凯以求抵抗革命的力量,这些原来效忠清廷的北洋新军就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而地方新军则成为各地军阀之骨干。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推派各省都督进行治理,都督在各省掌握了政经大权之地位,成为了军阀养成之温床。护国战争之后,各地军阀正式成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国军阀

上一篇:宁郡王府

下一篇: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