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亭

时间:2024-06-23 03:47:25编辑:奇事君

请问战犯杜黎明最后是怎样处理的

我相信你问的应该是杜聿(yu四声)明。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这么看来杜聿明也算是善终吧,比其他很多将领结果好很多。


杜聿明字光亭的来历?

名与字是有关系的,像杜聿明的名:“聿”是排辈,“明”和“光”是对应字:“光亭”,取光照四方的涵义。
可以对照杜聿明的胞弟杜聿德,字茂亭。茂和德也是相对应的,茂有一层涵义是指:美,有才德。而“亭”是兄弟俩都有的字。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晋中之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晋中之窗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晋中之窗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杜聿明的经历?

  杜聿明(1904-1981),陆军中将,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24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受训6个月后,被分配到何应钦第1教导团第1营第3连当见习官兼军需上士,因善理财,升副排长。1925年春,随第1教导团参加第一次东征,在陈赓宣传队担任检察部队军容风纪的任务。1926年7月,加入张治中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任中校连长。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2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任该师第2旅第5团1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6团上校团长。是年冬,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师,杜任第12旅第24团团长。1932年初,率24团参加大别山“围剿”红军,在霍丘击败红军旷继勋部,得到师长徐庭瑶的赏识,晋升少将团长。是年冬,徐庭瑶升任第17军军长,杜也随之升为该军第25师第73旅旅长,不久又升为该师副师长(师长关麟征)。

  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第25师奉命开往古北口阻敌进犯。3月10日,日军第8师团及骑兵第3旅向第25师阵地发起进攻,关麟征负伤,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25师继续同敌浴血奋战。日军伤亡2000多人,始终未能攻破25师阵地。3月12日,杜奉命将阵地交与第2师,率部撤至密云整补。是年秋,杜聿明进入南京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进修。1936年3月毕业后由徐庭瑶向蒋介石保荐到南京陆军交辎学校任学员队队长。1937年,交辎学校战车营、交通兵第2团所属装甲汽车队合编,并补充一批战车,建成国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委为第一任团长。“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第1营的2、4两连,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经过激战,日军登岸的企图终未得呈。

  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扩编为第200师,杜聿明任师长。他全力以赴大举练兵,亲自到营地督导编练,同时自己也刻苦学驾驶和修理,常同士兵一样钻到车底检修底盘,把新发现的问题随时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饥似渴地探讨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战术,逐渐系统地掌握了这一新型兵种的作战指挥要领。在他的带领下,全师官兵钻研技术蔚然成风,形成了练兵高潮。当时,国民党随军记者评论说:“他虽非机械专科出身而钻研机械知识,极有心得,治军之暇,仍手不释卷,将来学问之造诣,兴事之成功,无可限量也。”同年12月,第200师扩编成新编第11军,杜任副军长,移驻广西全州。不久,改番号为第5军,杜升任军长,下辖戴安阑第200师,邱清泉新编第22师和郑洞国荣誉第1师。该军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成立的唯一的机械化新军。杜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新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的朝气。在杜聿明的训练下,第5军的战术技术日有长进,被重庆军事委员会列为全国第一。

  1939年11月17日,为截断我西南国防交通线,日寇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发起对华南的攻击。11月24日,号称“钢军”的日军板垣第5师团之中村正雄12旅团进占南宁,一个月后,又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12月16日,杜聿明奉命率第5军反攻昆仑关。这是第5军组建以来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役,杜聿明要求各师长:“督促本部官兵奋勇向前,一举消灭敌人的”钢军“,打出我们第5军的威风来,让日本鬼子知道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利害!”18日拂晓,在战车、炮火掩护下,第5军对昆仑关守敌发起猛烈攻击。郑洞国荣誉第1师担任主攻,与日寇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了仙女山。当夜各部乘胜进行夜袭,占领了昆仑关。可是,19日午后,日军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发动反攻,昆仑关又被敌夺去。此后,双方反复争夺,伤亡惨重。杜聿明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他运用灵活战术,机动作战,随时调整作战部署,成功地包围了昆仑关之敌。日军凭着“钢军”武士道精神和所占优势地形,顽固抵抗。杜聿明经过缜密的分析,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稳扎稳打,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从23日起,敌虽增援2个大队的兵力,旅团长中村正雄亲自督战,也不能挽回败局,反被当场击毙。第5军相继攻克同兴堡、罗塘堡、653高地。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亲自督军奋战昼夜,前赴后继,终于夺取了界首阵地。杜聿明情不自禁欢呼:“昆仑关大门打开了!”31日,邱清泉新22师以凌厉攻势突入昆仑关,这次战役遂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而告结束。日军1个旅团长、2个联队长、3个大队长被击毙,班长以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人,被俘1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12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强的军队……”

  捷报传出,举国欢腾,全国各地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当时《中央日报》在题为《记杜聿明将军》的文章中称“我国机械化部队开始歼敌,则杜将军聿明督率始,在昆仑关大捷后,敌人开始认识到,我国军队已踏入世界近代军队行列。”昆仑关战役结束后,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了一座“陆军第5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含着热泪亲笔楷书了400字的悼念碑文。他对记者们说:“这次抗战胜利……需要着重宣传的是,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本军的胜利,其实也是民众的胜利。”

  1941年2月,杜聿明作为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成员,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作军事考察。杜聿明在考察报告书中指出:日本截断滇缅公路,是为了达到夺取英殖民地,又封锁中国的目的,中英两军为确保仰光海港,应集结主力在缅甸边境预先构筑阵地采取决战防御。当时正在缅甸的英国驻新加坡总督波普汉中将看了这份报告书,不觉大吃一惊,问杜:“象你这样富有理智而又刚强果断的将领,中国有多少?”杜聿明自豪地回答:“俯拾皆是。”波普汉中将听后,两脚一并,给杜聿明行了个军礼,说:“那末,胜利属于你们!”

  1942年初,中国派出远征军,以罗卓英为第一路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美国将军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指挥第5、第6、第66三个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杜聿明第5军为中路,其先遣部队戴安澜第200师于3月8日到达同古,9日接收英军防务完毕,18日在皮尤河与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发生激烈的前哨战,歼其大部。杜聿明根据所获敌人文件,判断当面之敌最多不会超过2个师团,决心集中主力,击破当面敌人,进而协同英军收复仰光。杜并亲赴同古,指导200师固守同古,掩护我军主力的集中。3月20日,同古序战开始。一连数日,日军每天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城进行狂轰滥炸,日第55师团集中主力猛攻第200师,并施放糜烂性毒气,我200师将士英勇抵抗,始终拒敌于城外。3月29日,自私自利的英国人抛弃了中国盟友,未打招呼就仓皇撤退,把同古的侧翼暴露给了日本人。第200师已在同古连续战斗12个昼夜,补给中断,而日军增援部队第56师团已到达同古附近,很快即可加入攻击,第200师有被歼灭的危险。杜聿明审时度势,决心放弃同古会战计划,令第200百师突围,以保全战力,伺机再与敌决战。但史迪威坚决反对,仍坚持以不足的兵力向敌攻击,双方争执至闹翻。在杜聿明看来,史迪威好大喜功,一心指望打大仗出风头,第200师是中国的精锐部队,也是杜聿明的本钱,拿别人的本钱作赌注当然不心痛。杜聿明未理睬史迪威的命令,命令新22师在南阳车战发动佯攻,掩护第200师撤退。第200师成功突出重围后,杜聿明令新22师在斯瓦河南北岸构筑逐次抵抗阵地,以掩护主力集中,准备平满纳会战。他根据当前地形、敌我战术特点及同古被围的教训等,制定了“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的攻击”的战术,这种战术虚虚实实,使敌人捉摸不清,不敢冒进。新22师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抗击日军2个师团近5万人的兵力半月之久,毙上日军4500人,而自己只伤亡1500人。至16日,我军安全进入平满纳既设阵地。杜聿明的成功指挥,达到了以少胜众、以劣制优的目的,创下了抗日远征史上罕见的成功战例。

  4月18日,史迪威与罗卓英决定放弃平满纳会战,重新部署曼德勒会战,计划将第5、第66军分布于长达300余公里之平曼公路上。杜聿明认为这样分散兵力,被敌人各个击破,主张要么在平满纳打下去,要么退守棠吉,守住腊戍的前方门户,反对无准备的曼德勒会战,但未受史、罗采纳,杜只得服从命令,放弃了棠吉。日军趁势占领裳吉,并于4月29日占领腊戍,从西南面截断了集结于曼德勒附近准备会战的中国远征军后方。至此,史迪威和罗卓英制定的曼德勒会战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宣告破产。远征军陷入三面被围困境。当天,中、英、美三方指挥官举行了最后一次联席会议,英军总司令亚历山首先宣布:英国准许中国远征军到印度避难,但入境前须申报难民身份,由英国军队矛以收容。杜聿明对这一带有侮辱性的“邀请”极为愤慨,当即站起来说:“我的部队不能接受亚历山大将军的‘好意’。既然我们从中国来,就该回中国去。我想我有自己的国家,不必上印度去做难民。我相信日本人挡不住我的道路!”说罢戴上军帽,凛然退场。4月30日,远征军各部分头实行总撤退,从此走上惨绝人寰的惨败境地。孙立人率新38师随史、罗撤往印度,杜聿明第5军遵蒋介石的命令撤向国境。各部经过之处,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蚋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困难。加以原始森林内潮湿特甚,蚂蝗、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沿途官兵死亡相继,尸骨遍野,惨绝人寰。杜聿明亦感染重病,几乎殒命,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因重伤殉国。8月,杜聿明率残部回国,向蒋介石请求处分,蒋却反而擢升杜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5年10月初,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用武力把“云南王”龙云赶下了台,得罪了龙云。于是蒋介石将杜聿明调离云南,于10月16任命他为东北保安司令官,接收东北。

  1945年11月15日,杜聿明以2个军向三海关进攻,次日破关而入,一直打到锦州。国共两军不断增兵,仗越打越大,双方主帅杜聿明和林彪,都是当年黄埔学生,杜为一期生,林为四期生。1946年5月14日,杜聿明集中10个师的兵力围攻四平,林彪主动撤退,杜进入四平,接着又占领了长春、永吉。此后,由于占地广、战线拉长,兵力不足,他不得不在松花江以南停了下来,再也无力北上。于是,杜聿明决定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计划先消灭南满共军,尔后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地区,进而占领全东北。林彪针锋相对,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作战方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杜聿明南北满来回跑,损兵折将4万人,被迫放弃“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转而采取“内线作战,持久防御”的作战方针,杜林二人攻守之势骤然互易。杜聿明转入防御后,仍未摆脱占地广而兵力不足的窘境,整个防御体系显现出捉襟见肘,首尾难以相顾的危险状况。为此,杜向蒋介石要求增加2个军的兵力,但蒋在关内各个战场都陷入泥潭,哪里还有兵力调给他。杜无奈地对他的副司令官郑洞国说:“明知不可为,也只有勉力为之了。我估计林彪很快就会向我们发起进攻,我们只有坐等挨打了。”杜的估计果然应验了。1947年5月,林彪渡江南下,展开大规模的夏季攻势。6月15日,对四平发起总攻,四平守将陈明仁顽强抵抗。杜聿明以郑洞国指挥沈阳主力,孙立人指挥长春新1军,南北对进,解了四平之围。虽然四平解围成功,但杜聿明在林彪的整个夏季攻势中损失了8.3万人和42座城镇,处于更加不利和被动的地位。杜聿明忧郁成疾,于7月8日离开东北到上海治病。

  1948年6月,杜聿明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10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攻破锦州。蒋介电召杜聿明到北平开会,讨论收复锦州事宜。杜认为目前收复锦州是凶多吉少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蒋介石似乎老糊涂了,有六成把握就想同解放军决战。于是他引孙子兵法对蒋介石说:“庙算胜者得算多,庙算不胜者得算少,多算胜,少算败。现在我们算到六成,只会失败,不会胜利。” 但蒋执意收复,即命令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辽热边区司令官,指挥沈阳主力和葫芦岛部队东西对进,收复锦州。杜聿明无可无奈地接受了这“跳火坑”的差事,重返东北收拾残局。10月28日,廖耀湘西进兵团10万人马在辽西会战中全部被歼,11月2日,沈阳失守,杜聿明即指挥东进兵团5个军12个师由葫芦岛乘船撤逃。

  11月6日,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11月10日,杜聿明奉蒋命飞徐州,仍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指挥解黄百韬第7兵团之围。此时,总司令刘峙正对共军的作战企图无法判断,束手无策。刘峙见到杜聿明后,简直如见到救星一般,立即将作战指挥权交给了杜。12日,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两大兵团由徐州东援黄百韬,但遭华野阻援部队顽强阻击,眼看着黄百韬兵团被围歼而无可奈何。11月28日,蒋介石把杜聿明召到南京开会,决定放弃徐州。杜认为既要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既要恋战,就不能放弃徐州。建议徐州主力经永城撤到蒙城、阜阳地区,以淮河作依托,再向共军进攻。蒋当即批准了杜的计划,命杜马上返徐州进行部署,一定要想法把徐州的3个兵团安全地撤出来。杜聿明回徐州后立即召集各兵团司令官开会,提出“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原则。要求各部在撤退中以“滚筒战术”行进,即各兵团形成一个圆球或圆筒式态势,以免被解放军包围。12月1日,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3个兵团撤离徐州,向永城方向滚进。但在12月3日,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空投的手令,令其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解黄维兵团之围。杜认为蒋的命令违背了当初他提出的“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允诺,将导至全军覆没。他最初想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按原计划继续向永城方向撤退。但转念一想,如不解黄维之围,蒋必将整个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于是,他把各兵团司令官召来,出示了蒋的手令后说:“大家考虑一下,我们敢于集体向总统负责,就继续向永城方向撤退;不敢负责就打,这是军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最后,众将决定服从蒋的命令,停止撤退,前去解救黄维兵团。杜聿明即下令采取“三面掩护,一面攻击,逐次跃进”的战术,向濉溪口发起攻击,结果没救成黄维,自己也被包围于陈官庄地区,陷入外无援兵,内缺粮弹的绝境。杜聿明向蒋介石呈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供其选泽。上策是集中武汉、西安的兵力与解放军决一死战,中策是持久固守,以争取政治上的时间,下策是冒险突围。但蒋介石选择的是下策,杜大失所望。1949年1月6日,华野对杜部发起总攻。9日晚,杜聿明见部队陷于混乱,无法控制,遂决定各部队分头突围。他自己带着副官、卫士10余人单独行动,10日凌晨即被解放军所俘,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战俘生活。

  1959年12月,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特赦。1961年3月,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1964年11月,当选为第4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同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终年77岁。全国政协在悼词中给予杜聿明以高度评价,称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


《精武英雄》里面光子的扮演者是谁呀!

电影《精武英雄》里面的山田光子是由中山忍扮演的。中山忍资料介绍:中山忍,1973年1月1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小金井市。日本演员、歌手。曾就读于亚细亚大学经济系。参演的影视作品:《精武英雄》、《哥斯拉大战机械哥斯拉》、《加美拉:大怪兽空中大决战》、《加美拉3:邪神觉醒》、《战争弥撒曲》等。扩展资料:中山忍参演的《精武英雄》相关人物介绍:1、中山忍饰演山田光子,日本女孩,跟陈真是同学。陈真在受师父之命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学习科技时在学校与陈真相识,喜欢陈真。在陈真回国替师父报仇之后,她也来到中国,并在法庭上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来替陈真解围。2、李连杰陈真,霍元甲的弟子,在日本留学,听说了师父的死讯之后返回中国,找到战胜霍元甲的日本武士之后并将其打败,还查出霍元甲其实是中毒而死。真凶日本将领藤田刚下战书挑战,陈真和霍元甲的儿子一同前往,终报杀师之仇。

郭汝玫这个起义将领的简介有吗,他是哪人

  解放战争中,由于郭汝瑰与中国共产党多年工作关系,1949年以72军军长职务于四川宜宾起义,加速了西南地区的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的粽子:传奇“共谍”郭汝瑰
  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率部在四川起义,突如其来的行动,使西南数十万蒋军手忙脚乱。国民党当局不知所措,大骂郭汝瑰是“共谍”,后来检讨“戡乱”失败原因时,他们把郭汝瑰的起义归结为其中之一。
  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铜陵县一个家道衰落的“书香之家”。1926年,年轻的郭汝瑰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并准备进攻武汉,大革命面临失败的危机。一天,中共党员、黄埔军校校务委员吴玉璋将郭汝瑰叫到办公室,神情严肃地说:“现在形势十分危急,蒋介石已公开叛变,很可能要进攻武汉,四川军阀杨森将配合蒋介石进攻,你尽快返回四川,想尽办法让郭汝栋阻止杨森出川攻打武汉。如果阻止郭汝栋无效,可让他待杨森出川后,伺机打其后方,使其崩溃。如果这也办不到,要郭汝栋无论如何不要出一兵一卒帮助杨森。”
  是时,杨森是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军司令。郭汝栋是郭汝瑰堂兄,时任副司令,驻防涪陵,拥有两个师的兵力。接到吴玉璋交待的任务,年轻的郭汝瑰感到说不出的高兴。他此前就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到阔别两年的故乡,郭汝瑰感到心情舒畅,不久就被安排在政治部任科员。一次,郭汝瑰找机会向郭汝栋转告吴玉璋的三点心意,郭汝栋听后说:“杨森和我感情不好,平时互相猜忌,我无法劝他。袭击他,我力量不够,不过如果杨森出兵,我一卒一兵也不帮他。”吴玉璋交给的任务,郭汝瑰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地完成,心情未免沉重,但是他不泄气,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国共合作,写文章和发表演说都坚决拥护武汉政府。1929年,地下党组织根据郭汝瑰的表现,决定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员。
  1930年,郭汝栋奉蒋介石令将二十军调入湖北,并奉命加紧“清共”。郭汝栋为人圆滑,听人说郭汝瑰是共产党员,他既不愿意过分伤兄弟感情,又不想让有“红色”色彩的堂弟继续呆在自己身边,否则会连累自己,于是就说:“这样吧,干脆我送你到日本的士官学校读书。”
  同年冬,郭汝瑰踏上东瀛求学的道路,从此有十几年时间与中共失去联系。
  受宠于蒋介石的“共谍”
  与地下党失去联系后,郭汝瑰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心里十分苦闷。1943年,郭汝瑰卸去国民党第五师师长之职,进入国防研究院学习,并兼任教官。
  抗战胜利后,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内和平。参加过芷江、南京受降仪式的郭汝瑰,看到冈村宁次的颓丧神态,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中国总算到了和平建设的时候了!但他的这种天真乐观,不久便被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狂妄叫嚣残酷地击碎了,他与共产党恢复联系的愿望愈加迫切。
  1945年冬,郭汝瑰意外地遇到了曾在郭汝栋部共事的共产党员任逛猷。但任说自己与党组织也断了联系,“就看廉儒是否与党有联系”,向他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廉儒即任廉儒,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军事情报处负责人,1929年曾与郭汝瑰建立联系。事过两三天,任廉儒果然出现在郭汝瑰面前,令郭又惊又喜。郭当即指出:“我对共产党十分怀念,我请求组织恢复我的党籍”,要求到延安工作。中共在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后,决定由董必武亲自接见郭汝瑰。
  不久,中共地下党根据敌我斗争形势的需要,要求郭汝瑰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工作,希望他为共产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并决定此后任廉儒与郭单线联系。
  以后郭汝瑰一直担任国民党军队的高级职务,1947年3月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主管作战。
  向共产党提供绝密情报
  蒋介石哪里知道,就在他们提拔、重用郭汝瑰时,郭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断地向共产党提供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实际上,自1945年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后,郭汝瑰就给共产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主要有: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国民党军陆总徐州司令部所辖兵力配制情况,徐州司令部解围兖州计划;国民党军解围长春方案;解围双堆集的企图;国民党江防计划及京沪地区江防图等。
  这时,郭汝瑰对自己的言行十分注意,因为稍有失误,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就曾怀疑过他,并对何应钦、顾祝同谈郭不可靠。1948年11月,蒋介石召杜聿明等商议解围双堆集黄维兵团的计划,杜聿明一方面明放烟雾,另一方面又和蒋介石密议办法,而不让主管作战的三厅厅长郭汝瑰参与其事。12月,杜聿明部被围。郭汝瑰作为负责作战的厅长,依例向蒋介石提建议,但蒋既不愿听,也不让郭听见他与空军司令王叔铭的谈话,只是问“还有什么意见?”郭回答:“更无其他意见”。蒋介石就随意地说:“那么,你去吧!”郭汝瑰听后暗吃一惊,研究作战,为何不让作战厅厅长知道?
  摆脱蒋介石,率部起义
  1949年2月4日,是郭汝瑰难忘的日子。这天新任72军军长的郭汝瑰终于结束“卧虎之侧”的生活,乘飞机由上海飞赴重庆。
  郭汝瑰何以能够离开国民党巢穴而如愿地回到四川呢?1948年,国民党在战场上连吃败仗,根据多年经验,郭汝瑰知道蒋介石一遇作战失败,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迁怒于人。特别是到了1948年10月以后,总感到有人在盯着自己,蒋介石对自己不信任了。郭汝瑰不敢往下想,再次动了到解放区工作的念头,并把自己的念头告诉任廉儒。任对郭的处境也十分担忧,很快将郭的要求转告上级。上级组织很重视这一情况,经过研究后,认为郭汝瑰到西南比解放区作用大。
  得到中共指示后,郭汝瑰立即呈递请辞第三厅厅长的报告,并请顾祝同从中说情。
  蒋介石远没有顾祝同好对付。蒋介石怀疑郭汝瑰,又没有具体证据,一时任命郭为第十军军长,一时又改任第十八军军长,“望早日到职”,但不久又莫名其妙地将其免职,改任第72军军长,立即开赴四川。郭汝瑰的心情也随着七上八下,最后总算石头落地。
  郭汝瑰到重庆后,就着手整顿部队,积蓄力量。
  1949年12月11日,郭汝瑰在宜宾正式宣布72军起义。这一消息发布后,震撼了尚未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


国军名将杜聿明打仗怎么样?请大家用打仗的胜负实例略讲一下?

总体还是不错的,属于国军后期少有的合格的战区主官。这个人的优点是思维比较开阔、能用人(后期GJ装甲兵、空降兵、主要机动部队的主官多为5军系统出来的),善于运用间接路线战略,缺点是过于服从老蒋的命令,不敢当机立断,往往丧失战机

他的成名之战是担任教导4师12旅24团团长,当时杜聿明率部攻入霍邱县城,击败红25军军长旷继勋所部。
此战,相比黄埔同学,4师旅长关麟征的正面苦战不下,杜在战术选择(采取迂回战术)方面更胜一筹

第二次亮相是在长城抗战中,当时杜担任25师73旅旅长,后任副师长,25师师长关麟征。在防御线选择(老杜的意见正确,可惜官大一级压死人)和对待友军(当时防守一线的东北军116师嚷嚷着要撤,老杜拿军令压他们,而老关确是出于火气,把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放走了,白白失去一大助力 ),杜都显得比关更胜一筹
战斗开始后,师长关麟征在第一天就被手榴弹炸伤,被送下去了,由杜指挥25师
客观的说,25师打的并不好,尤其是在撤退过程中缺乏有效掩护,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但相比同样在此次战役中上阵的2师和89师,25师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说明当时,在师一级指挥官中,杜的战术修养还是不错的,但战场感觉一般

此战之后,杜去了机械化学校,直到昆仑关之前,没有太大表现

昆仑关战役的确国军损失惨重,但这不能简单归罪于杜,主要因素是上级给的时间太紧,缺少有效的战场侦查。同时国军在山地攻坚方面缺少经验
但能重创日军21旅团,这个胜利非常大

第四次亮相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杜作为团员考察东南亚战区,其提出的日军可能动向令当时的英国驻新加坡总督动容,其大为惊异中国竟有此等军事家

第五次亮相是第一次入缅,的确,损失惨重,但大家要看一下,背后的因素是什么?政治因素的影响更大,杜有多少主动权?把屎盆子全扣在他头上是否公平?还有人拿孙自行撤往印度和杜走野人山比,以此为理由批杜。但请想一下,一个指挥官违背最高统帅的命令,擅自行动,这算什么?足够枪毙了

第六次亮相是回国后当昆明防守司令,组建了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同时快速解决龙云问题。其眼界可以说在国军将领中比较超前
在解放战争中,前期和东野作战,也是战果累累
别的不说,就说2打四平,老杜当时在北平做手术切掉一个肾,回到战场后,成功做出战场判断,随后做出先南后北,先打本溪清除腹背之敌,然后迂回四平侧后的策略。一战成功,一口气打到长春
此后,东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而杜受制于机动兵力不足,只能由攻转守,双方基本处于均势
在夏季攻势前期,的确林彪把杜打得有些抬不起头,但在第三次四平战役中,杜的指挥非常出彩
先以新6军、53军击败南满的3、4纵,确保沈阳安全
然后以新6军、93军、53军,3个军的兵力,采用迂回攻击,击破正面狙击的东野16个师,迫使东野从四平撤退。请注意,当时国军在其他战场很难做到这一点

被调离东北后,在济南战役结束后,提出的利用GJ休整之机发动攻势,力图重创GJ的想法,在战略上却有可行之处
淮海战役中,提出的三种打法实际也属上乘,此后的徐州撤退中要不是听老蒋的,很可能把三个兵团大部带回去

这么算下来,他的指挥能力属于准一流,大局观强,思维敏捷,但韧性不足,不善抗命。可能当个参谋长更合适些


上一篇:蔡锷路

下一篇:岛国动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