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国将领名单
曹魏:张辽、徐晃、张合、于禁、乐进、李典、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许褚、典韦、张燕、曹休、曹真、曹纯、文聘、毛玠、吕虔、郭嘉、荀攸、荀彧、程昱、贾诩、司马懿等。刘蜀: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马岱、关兴、关平、关索、张苞、张绍、李严、严颜、吴懿、吴兰、李丰、法正、诸葛亮、刘封、吴班、胡班、向宠、蒋琬等。孙吴: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凌统、韩当、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丁奉、徐盛、陈武、潘彰、蒋钦、周泰、朱治、吴景、孙静、孙翊、顾雍、虞翻、张昭等。1、张辽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 ,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2、夏侯渊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3、关羽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4、赵云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罕见的“胆大则勇,心细则智”的完美人物。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赵云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5、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辽
三国时期所有的名将?
1.吴国: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周瑜、程普、陆逊、吕蒙、鲁肃、陆抗、诸葛瑾、诸葛恪、韩当、周泰、黄盖、甘宁、蒋钦、太史慈等。2.魏国:曹操、曹丕、曹植、曹睿、曹芳、许褚、徐晃、典韦、于禁、乐进、张辽、李典、夏侯渊、夏侯惇、夏侯霸、曹洪、曹仁、郭嘉、许攸、荀攸、荀彧、贾逵、孔秀、韩福、卞喜、王植、秦琪、孔融、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曹真、曹爽、曹羲等。3.蜀国:刘备、刘禅、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魏延、诸葛亮、诸葛詹、庞统、徐庶、孙乾、简雍、马岱、关兴、关平、周仓、张苞、姜维、蒋琬、张南、冯习、孟获、祝融、李严、马忠、马谡等。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2.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三国时期的武将按综合实力排名,前五名会是谁?
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也不例外。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动荡的局势,早就了一大批英雄豪杰。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长沙王孙坚,忠义无双的关羽等。可以说三国的武将,在这个纷争的年代,是各路诸侯的中坚力量。按照综合实力来说,三国武将都有谁可以位列前五?我们先确认一下标准,衡量一个战将最核心标准有基本的三条:军事能力、个人武力以及忠义。根据这三条,依据演义资料,简要分析。曹仁善于阵法,精于用兵,可以位列第五军事能力:曹仁战绩不显,不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对他的记录都不算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他是曹操以下的曹魏军事第一人,地位远高于于禁张辽等五子良将。也就是说,曹操“灭黄巾,败吕布;降张绣、剿袁术;灭袁绍、征乌桓”,曹仁可算其中最大功臣。曹仁个人武力:曹仁武力出众。在于周瑜的对阵中一人深陷敌阵、全无惧色。全身而退后三军震服,感叹:“将军真天人也。忠义:曹操作为曹操自家人,其忠肝义胆自然无需多言。不论是赤壁溃退后守南郡,还是天下三分后守襄阳,曹仁一直出现在曹魏最危险的地方,也一直与关羽、周瑜等名将交战。虽然时常处于下风,却从未有任何叛变的行为。姜维的综合实力可以位列第四军事能力:姜维是季汉政权最后的一流战将,也是诸葛亮去世以后的季汉军事一把手。在他的带领下,季汉在雍凉地区屡屡获胜,不仅多次击败曹魏名将郭淮、夏侯霸,也引得雍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汉。北伐期间,由于两国国力差距巨大,姜维战绩不佳。在最后的邓艾钟会灭蜀一役中,姜维仍然能做做到拖住曹魏主力,说得上是可圈可点。总得来说,限于国力,姜维的战绩并不算特别漂亮,但我们也很难说把其他人放在他的位置上能做到更好。个人武力:姜维能与老年赵云战平,得到赵云的惊叹,《三国演义》写道: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应当说,姜维有个一流末端的武力值。忠义:姜维之忠义足可光照日月。其名言:“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实在让人痛心不已。哪怕是在刘禅投降之后,他仍想着通过反间计让季汉复国,用他自己的话说,叫“日月幽而复明”。邓艾的能力可以位列第三军事能力:可能是后三国时代的军事能力第一人。在与姜维的对战历史中,邓艾保持着全胜的战绩。虽然其有优势国力作为后盾,但能将优势发挥到最大本来就是优秀战将该做的事。在灭蜀一战中,其偷袭阴平小道的战术千古无二。个人武力:在《三国演义》中,能与姜维过招,略低于姜维。忠义:即便最后被鸟尽弓藏,邓艾也没有做出叛魏之事。其忠义可见一斑。周瑜文武双全可以排第二军事能力:周瑜的主要功绩就是取江东、战赤壁。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等于孙策取江东的过程都没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不过根据孙策的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我们可推断出,在取江东的过程中,周瑜的功绩可能仅次于小霸王孙策。在赤壁之战中,更是以少胜多,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以战绩论,周瑜向任何人低头。个人武力:周瑜的武力值并不出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周瑜肯定不是诸葛亮那样的纯文官或纯军师。周瑜出生于官宦人家,自幼与孙策一起习武。再不出色也不至于欧不入流。忠义:孙策与周瑜的关系不在桃园三兄弟之下。在曹操大军压境之时,也是周瑜帮年少的孙权顶住了压力。这份忠义,不需要任何怀疑。关羽因其忠义无双勇冠三军,可以位列第一军事实力:关羽的代表作是在襄阳城外水淹七军。在水淹七军之前,他就让曹仁镇守的襄阳城摇摇欲坠。水淹七军,曹魏震动,曹操甚至考虑过迁都。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对徐晃作战不力,但仍然进退自如。至于最后被吕蒙白衣过江,那是政治眼光不足,而非军事实力的问题。个人武力:关老爷的武力值不需多言。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尽皆知的故事不必再提。值得注意的是,斩颜良是被《三国志》记录在案的、也是三国正史中唯一的阵斩记录。忠义:关二爷的忠义,那自是人尽皆知的。曹操对关羽可谓周到备至。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最后把赤兔马都赐给他的时候,他来了一句,这样我就方便去找兄长了。要我是曹操,当时就能给气吐血了。最后关羽宁死不降,堪为历代忠义典范。
三国时期武将排名(前五)
首先说明:看提问者的意思是要评价武将的武力还是素质(个人武力、智谋、带兵能力等等)。
就武力而言,民间俗语: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颜良文丑和许褚,老将黄忠在后头。
关于黄忠。我个人认为不能完全以年龄的问题来推理。说60和关羽打平,20多就可以天下无敌,这样不准确。因为武术界的俗语:拳怕少壮,棍怕老郎!赤手空拳比的是体力、耐力和抗击打能力,但兵器比的是技巧和经验。比如魏国名将张合,后期表现更加优秀。这个问题也和武将的武功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典韦和许褚是比较明显的力量型,云哥是技术型。以黄老将军的射箭本领来看,应该是偏重于技术型的,所以老年人体力的减弱对他的影响应该不如关羽的厉害。
我个人认为:一档:吕布。早期吕布第一的地位几乎没有争议,近年来对吕布第一的争议也多了起来。但各种质疑的依据,也主要是说吕布的这个第一不是那么绝对,并没有哪个武将真正意义上能够撼动吕布的第一位置。
吕布的第一有以下依据:1)吕布拥有数个对超一流武将的可类比优势战例,但一个可类比的劣势战例也没有。应该说剩余超一流武将中也有对其他超一流武将的优势战例,但他们也同时有劣势战例,唯独吕布只有可类比优势战例而无劣势战例。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优于马超、张飞对于禁的战例;夏侯惇对吕布遮拦不住,优于夏侯惇对关羽的战例;吕布对公孙瓒的战例优于文丑。2)作者给吕布安排的对手独一无二,显示了吕布独特的地位。关张唯一的一次联手就是对吕布,而且还战不倒,让许褚典韦等六将群殴的也是吕布。3)对吕布的评价也是极高,“吕布英勇无敌”,“吕布非一人可胜”等。其他人能够将吕布比下去的只能通过有无比较,比如关羽有斩颜良诛文丑,赵云有长板坡等,并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对比优势,这些武将争第二尚不保险,没法来争第一。
第二档:张、关、赵、马
第一章:张飞VS关羽
间接战例比较方面,主要是通过纪灵比较,张飞10回合杀死纪灵,关羽与纪灵交战三十回合纪灵大叫少歇。关羽与张飞的差距在三点,其一是关羽尚未击败纪灵,由于此后纪灵有明显的怯战表现,估计离击败已经不远了,这个差距较小;其二是十回合与三十回合的差距,我向来认为回合数的差距属于量变,所以这个差距也不大;其三是杀死与击败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属于质变,我认为差距算是比较大的。
其他的间接比较方面还有许褚和徐晃,关羽有一个杀退许褚加徐晃的战例,另有一个右臂少力时战平徐晃,张飞有赤壁对许褚加徐晃加张辽的一个战例,都有其他因素干扰,此外张飞对许褚还有两个战例,一个是新野许褚面对张飞不敢恋战,一个是汉水许褚醉酒被张飞刺中肩膀。总体来说关张在这两人身上基本相当,许褚身上关羽略胜,但徐晃身上,张飞略胜。
综合评定,由于在纪灵身上较明显的差距,张飞优于关羽。
有无战例比较。关羽的优势战例有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战例,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战平庞德、战平黄忠的战例则低于平均期望值。张飞方面的优势战例有战平吕布、面对曹营八将的围剿从容脱身,擒严颜等,而与张合的几次交锋均未能抓住机会击败张合则是张飞的劣势战例。因此在有无战例比较方面,关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结论是张飞比关羽强。
第二章 张飞VS马超
张飞与马超有直接交手的记录,就是二百余回合平手。得出的结论是两人实力非常接近,那么究竟谁高一些呢?有些网友去分析具体战斗细节认为马超或张飞稍占优,但也较难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在我看来,这种细微的差别很难影响到胜负,比如认为马超体力吃亏,但在战斗中并没有看到马超受体力影响的描写,我不太主张在这种细微之处争辩,因为很难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所以我认为这场平局对于分出两人的高下价值不大。
张飞与马超有间接比较战例有四个:张郃、许褚、于禁、夏侯渊。
首先是张郃,这个是马超占优不多说了。其次是许褚,这个是张飞占优,马超与许褚的战例基本说上明了马超想在正常单挑中击败许褚很困难,张飞面对许褚三次都占上风,虽然其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但作者用三次战例有强化张飞对许褚优势的意思,张飞对许褚的优势非常,所以此处张飞表现优于马超。接着是于禁,马超是八九回合击败于禁,张飞是交手数回合之后刘备支援打败了于禁军,这个是马超占优,马超的战例是实打实的击败了,张飞的回合数虽然少于马超,但毕竟是刘备夹击才击败于禁,马超的战例效果更明显;最后是夏侯渊,马超交手了一阵撇了夏侯渊,直取曹操。张飞是在汝南奋力杀退夏侯渊,这里是张飞占优,马超撇了夏侯渊,夏侯渊无法阻拦,但毕竟不是直接击败,张飞杀退夏侯渊的回合数不祥,此处是两军作战,但根据前后文分析张飞军明显处于劣势,张飞最后杀退夏侯渊还是只能依靠他的个人武勇。
后两个战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不够明显,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张郃和许褚这两个战例比较。张飞和马超也是各占了半边便宜,当然这个便宜的差距相对来说有些大,已经不便于用互相平衡的眼光来分析了。所以分析的重点在于哪一个不成立的可能性更大。在许褚方面,通过马超与许褚的交锋,基本得出了马超难以击败许褚的结论,通过张飞与许褚的多次交锋,张飞隐然已经成了许褚的克星,虽然每次都有各种因素,但次数多了,印象也就强化了,恐怕难以相信许褚正常单挑面对张飞也能支持如此之久。在张合方面,马超击败张郃是实实在在的,张飞面对张郃多次,没有一次干净地击败张郃,这属于给了机会没抓住,所以是劣势,但此处的重点是描写张飞智取瓦口,突出的是张飞的智力,通过分析可知如果张飞在这里过于依仗他的武力反而会对他的计谋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第一次张飞如果直接干净地击败张郃,后面张郃还会不会与张飞纠缠四五十回合,以致让魏延和雷铜袭寨得手?我还是倾向于在张郃这个方面不成立的可能性大,即作者在此处的描写并非强调张飞不如马超,而是要强调张飞的智力。而如果作者要强调马超比张飞强,在许褚这个点上,马超与许褚的战例受历史影响不便调整,但张飞对许褚的战例则比较好调整。
虽说我认为张郃这个点间接比较结论不成立的可能性更大,但还是先判断在间接比较方面两人打成平手。
最后是有无战例的比较,这方面马超和张飞差距就比较大了。首先是曹洪,先是面对曹洪的缠斗马超四五十回合拿不下,而在下面再次强化了一下印象,马超面对曹洪选择的是紧守不出,马超与吴兰迎战曹彰也是马超的弱点,“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曹兵败走。曹彰正遇吴兰,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三军混战。操收兵于斜谷界口扎住。”,很有虎头蛇尾的意思,从前面交待来看,仿佛马超要立功了,谁知最后是混战一场,吴兰还被杀死了,感觉此处出彩的是曹彰,而马超则较失望。马超当然还有一些优势战例,比如杀死李通、力敌五将等,但总体来说,亮点并不是算特别突出。
张飞的亮点相对就多了,战吕布一百回合独此一人,面对曹营八将的围剿从容脱身也是独此一家,刺死纪灵、生擒严颜等等,把与张合的战例拿开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张飞的瑕疵几乎没有了,在多数战例中,我们会看到,张飞基本达到了期望值的较高层次,很难要求张飞更进一步。此处张飞优势明显。
结论,张飞比马超强。
第三章:张飞VS赵云
张飞与赵云的间接比较主要有下列武将:许褚、张郃、徐晃。
赵云对许褚有两个战例,都在汝南,第一个是三十回合平手,第二个是突围的时候,“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应该说与马超对许褚的战例相比,赵云的战例还不能形成赵云无法击败许褚的结论,因为连吕布也是与许褚二十回合平手,要求赵云三十回合对许褚取胜不大现实,赵云这个战例属于平均期望值。第二个战例的情况就很复杂了,变化很多,但从结果来看,此后赵云出现在营救刘备的战场上,并杀死高览、击败张郃,而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则再没有提到了,从结果反推可知,三将对赵云的战斗目的没有达到,赵云的战斗目的基本达到了,赵云的表现超出了平均期望值。因此在许褚这个点上,赵云的表现要好于马超,但与张飞对许褚的明显优势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赵云与张郃有四个战例,由于张飞也与张郃有四个战例,直接比较会非常复杂,因此本人简化了一下,张飞、赵云均跟马超比较,比较的结果是赵云与马超在张郃这个点上基本相当,马超略胜一点(其分析见赵马比较章节),因此,参照第二章的分析,赵云与张飞在张郃这个点上,赵云也是具有明显的优势。
张飞、赵云面对徐晃都是取胜战例,徐晃也都是与他人合力,在这个点上,两人并无明显差别。综合分析,在许褚这个点上,张飞占优,在张合这个点上,赵云占优,综合考虑,后者的优势更大一些,在间接比较这个层面上,赵云略占上风。
有无比较方面,张飞还是战平吕布、面对曹营八将围剿、杀死纪灵、生擒严颜等战例。赵云的优势战例有杀死鞠义、高览、长板坡等,劣势战例主要是五十回合与文丑战平。
至于赵云对周仓的战例,我认为算不上什么劣势战例,这里重点分析一下:原文:仓曰:“某未至卧牛山之前,先有一将单骑而来,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仓到彼招诱人伴时,止有这几个过来,余者俱惧怕,不敢擅离。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因此来报主公。”
一般来说,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山贼没有什么组织严密性和忠诚度,目标不过是为了活命和混碗饭吃,遵循的是强者为王规则,谁厉害就跟谁。所以赵云要夺取山寨,首先要杀掉裴元绍立威,杀了裴元绍之后,山贼也就归顺了,跟鲁智深和杨志夺取二龙山的情况类似。所以当周仓去招降时,山贼无疑是遵循谁强跟谁的原则,对老领导周仓的忠诚度显然先不能考虑了。赵云并未对周仓的招降举动采取什么措施,比如出击迎战周仓之类,说明赵云根本不怕周仓的招降。
文中交待是周仓主动向赵云挑战,这点很重要,对于周仓来说,赵云是一个大障碍,需打败之,但对于赵云来说,显然周仓已经成了过去时,不再重要了。两人交战还不只一次,而周仓也中了三枪,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周仓向赵云挑战,赵云刺中周仓,周仓再次挑战赵云,赵云再次刺中周仓。通常来说,两武将交锋,被对方的长兵器击中,即使是受伤也极可能失去战斗力,如吕布击伤武安国,张飞刺中许褚,曹洪砍翻何曼,受创程度都是很高的,之所以是受伤而不是战死主要在于未击中要害部位。只有周泰、典韦这种被士兵击伤的情况下或被弓箭射中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保持战斗力。所以当看到周仓数次受伤依然活蹦乱跳时,我认为赵云很可能是有意识的行为,并不想要周仓的命,让其知难而退就可以了。赵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1、周仓的招降举动没有效果,赵云一点后顾之忧也没有,可以和周仓随便玩;2、赵云越是这么打,手下喽罗的信心愈加倒向赵云,赵云如果杀死周仓,喽罗难免有兔死狐悲的心思,实战既显示了强大的武力,又显示自己非好杀之辈,只会使喽罗更加拜服。如果赵云真的是一心要彻底打垮周仓,那么通常刺中周仓后正常应该追杀之,周仓就不会有再次挑战的机会了。
综观赵云的战例,杀了很多将领,但真正有分量的单挑其实并不太多,这也是赵云的一个缺陷之一 五、赵云与张飞的比较难度相对大了一些,不象前两项那么清晰,赵云在间接比较中占据优势,但在其他方面确是张飞占优势,最后我还是把张飞排在赵云的前面。
关羽VS赵云
这两人一向是武评中的焦点人物,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两人,原因之一是他们游离于吕布-张飞-马超-许褚-典韦这个系统之外,原因之二是他们的很多战例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可比性相对差了点。
间接比较方面,主要例子是文丑、许褚、徐晃、黄忠、朱然。
关羽战文丑,文丑战不三合心怯而走、关羽追斩之。赵云战文丑,少年赵云与文丑交锋五六十回合平手。关羽占据当然的优势。关羽战许褚是奋力杀退徐晃和许褚,赵云对许褚是两个战例,第三章已经提过了,关羽还是占优。
关羽对徐晃除了上面例子外,还有就是樊城时右臂少力的关羽被徐晃八十回合战平,这是关羽的劣势战例,相比赵云对徐晃获得全胜,其中一次徐晃还不敢迎击,所以在徐晃身上,赵云占优。
关羽战黄忠先是百回合平手,关羽有斩杀黄忠的机会,但缘于黄忠马失前蹄,否则关羽的拖刀计对付黄忠也不一定就能成功,而黄忠射中关羽也有其他因素干扰,如果不是黄忠先前有意放水,关羽也不见得会大胆追击。赵云对黄忠则是汉水之时,张合、徐晃围困多时无功,赵云出现后,两将不交锋就直接跑掉,赵云对黄忠的优势明显。
关羽对朱然,朱然直接就跑了,赵云对朱然,不一合刺死,赵云占据战例上的优势,不过朱然根本没给关羽交手的机会,关羽这里亏得有些冤枉。
综合考虑,在间接比较方面关羽的优势更明显,更大。
有无战例比较方面,关羽有斩华雄、斩颜良的优势战例,但也有拿不下纪灵、庞德这样的战绩,赵云有杀鞠义、杀高览、败张合、长板坡等战例,没什么劣势战例。相比赵云为优势。
评论及其他,关羽有被称神人的称谓,赵云也在曹营威名颇高,两人分别保卫刘备和诸葛亮去东吴,威慑力都很强,难分高下。
所以最后我也很难把关羽位列赵云之上,两人就并列吧。
关羽VS马超
关羽与马超可比的间接战例有许褚和黄忠。关羽杀退许褚和徐晃的战例无疑比马超战许褚平手的战例要好。
诸葛亮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马超)。”直接排斥黄忠,意思是黄忠对马超不可敌,黄忠不如马超,当然由于有张赵的存在,诸葛亮完全没必要提及黄忠,毕竟提名一个完全没有取胜希望最多战平对手的黄忠没什么意义。不过再已知黄忠能与关羽大战三天的情况下,如果是换关羽寇关,诸葛亮还会不会丝毫不提及黄忠呢。所以以黄忠为参照物,马超对关羽还是有些许优势的。需要指出的是,我认为不可敌不能理解为不可抵挡,作为旁观者首先是评定两武将的强弱,其次才是预测两武将的战斗结果,无疑前者的判断是容易的,后者的判断难一些。所以可敌意味着占优,有取胜和平手两种结果,不可敌意味着劣势,有失败和平手两种结果。
综合评定在间接比较方面,关羽优于马超。
有无战例比较。马超主要有杀死李通、击败张合、于禁、力战五将这样的优势战例,也有面对曹洪、曹彰这样的劣势战例;关羽主要有斩颜良、诛文丑、斩华雄等优势战例,劣势战例主要是与庞德战平、右臂少力时与徐晃战平、未能击败纪灵等,两人的有无战例比较方面大体相当。
评论及其他,曹操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称关羽“神人”,关羽略胜。在这里着重讨论诸葛亮的两段话,该评论不仅涉及马超和关羽还涉及张飞、赵云,可以说是评论关张赵马优劣最直接的话语。
原文: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玄德曰:“子龙引兵在外未回。翼德已在此,可急遣之。”孔明曰:“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却说张飞闻马超攻关,大叫而入曰:“辞了哥哥,便去战马超也!”孔明佯作不闻,对玄德曰:“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曰:“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孔明曰:“翼德拒水断桥,此因曹操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今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六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
原文: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玄德只恐云长性急,便教孔明写了书,发付关平星夜回荆州。平回至荆州,云长问曰:“我欲与马孟起比试,汝曾说否?”平答曰:“军师有书在此。”云长拆开视之。其书曰:“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先说第一段,焦点在于诸葛亮拿出关羽来激将是否能说明关羽在张飞之上,我认为是不能的。激将本身就是采用一些夸大性的词语激怒他人,如果摆的是事实,那么激将的效果反而会差很多。比如曹操说关羽无人能敌,曹将心里想,是啊,确实这样,无法起到激将的作用。诸葛亮后来采用的激将中提到,“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明显就有这种意思。因为张飞刚刚击败张郃,拿张飞举例别人没法反驳,而自己要想证明比张郃强,最好的办法就是出战,正中诸葛亮的下怀。同样,诸葛亮拿关羽来激张飞也有这个效果,关羽不在军中,张飞无法反驳,关羽是张飞的兄长,张飞也不会去驳关羽的面子,张飞要证明自己只能找马超出气。
我们知道第二段的描写首先来源于历史,历史上关羽对马超位列高位不满,演义改成了要比试武艺,意思完全变了,所以只能根据演义推断。从这句话的直意,当然是关羽高高在上,马超和张飞并列。但考虑到诸葛亮的目的是阻止关羽入川,只有抬高关羽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此句的可信度也是比较低的。
为什么关羽会提出和马超较量呢,张马大战为一场长时间的平局,那么给众人的印象只会得出马超和张飞相当的看法,那么关羽的不服也是针对于此,即认为马超不该与张飞并列。既然仅仅是一场平局,为什么关羽还会不服气呢,这个缘由还得怪关羽自己。关羽曾在曹营众将面前直言张飞比自己强,正是由于此言铺垫,张飞得以在长板桥上喝退曹操大军,成就张飞的显赫战例,此事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在旁人看来,一方面是张飞和马超相当,另一方面是关羽不如张飞,两种传言加在一起,不是就得出关羽也不如马超的结论了?在关羽看来结义弟弟高于自己就认了,但被马超压倒就没面子了,所以要来比试证明一番,只要关羽能够战平马超,那么对己不利的传言自然不能成立了。诸葛亮也很会理解关羽的心思,还是把张飞与马超并列(这点没法否认),但却把关羽抬在张马之上,实际上直接否定了前面关羽自认不如张飞的话语,关羽于是满意了。
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关羽为什么要遍示宾客呢?说明他已经听到一些传言了,关羽要驳斥传言而已。这两段话对于关羽都是有利的言论,但经分析之后,对关羽压倒其他三将的帮助并不明显。
五、结论:关羽主要在许褚身上对马超优势明显,马超难以在别的方面挽回,关羽高于马超。
三国时期4大最猛武将排名,说出你心中的排名是怎样的呢?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凡好三国者,读三国必不下三遍,凡读三国过三遍者,心中难免会将其中武将默默排名一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估计一百个人排名,就会有一百个结果,那么你知道三国名将有哪些吗?哪一位是三国最牛武将呢?下面是小编粗读三国后排出的三国武将排行榜,聊为古人担忧,博诸君一笑。1、吕布吕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城破被俘,被处死。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2、赵云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3、马超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4、典韦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5、许褚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三国十大名将
三国十大名将排行榜:周瑜 陆逊 邓艾 魏延 张辽 吕蒙 徐晃 孙策 麴义 羊祜
第一名:周瑜
本来第一名这个位置当之无愧是属于曹操的,但无奈曹操此公实在是一等一的人物,在整个三国历史中,曹操是绝对的主角,也始终处于战略主动位置,剿灭袁术、平定两淮,灭吕布、占徐州,降张绣、稳定许昌后方,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趁势平定冀州、幽州、并州、辽东,周围的乌桓、匈奴纷纷归附,统一北方,后来东伐孙权、西取马超,最终占领天下有其二,虽然有了赤壁之战的败绩,但其仍然不愧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此公之利害,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的政治家和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且其死后被追谥为武皇帝。所以在此就不将其列上榜了,姑且多让一个名额给别人。
周瑜的历史形象是完美的,他出身宦之家,为人谦恭有礼,不失大度,其少年得志、风度可人,文采超群且精于音乐,他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横行天下的抱负,堪称一代风流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赤壁怀古就是对周瑜最好的写照。在三国时代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是绝对的主角:与黄盖谋划、指示阚择献书、授计庞统、智斗蒋干、巧设苦肉计,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计谋环环相扣,率领三万吴军和两万刘备军打败曹操的十六万魏军和三万荆州降兵,一战成名,从此名扬天下,令三国记住了此公,令中国历史记住了此公,也让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记住了此公(如苏轼和罗贯中),更让近代的外国人对其谋略进行了现代研究(比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可惜周瑜一代天骄,和同时代的谋士郭嘉一样英年早逝,但仅仅赤壁一战,足以使其名垂千古。周瑜的赤壁之战,让另一位天骄曹操停下了统一中国的步伐,而周瑜的英年早逝,也让吴帝国从此北进中原、统一中国的伟业永远成为泡影。而周瑜和曹操身处同一时代,又在同一战役相遇,历史注定两强相遇必有一伤,两人的相遇,使得中国的统一步伐停止了下来,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中原文明发展的滞后,也使得赤壁之战一百年后“五胡乱华”(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中国进入了更大、更长时期的分裂期。所以说,周瑜排名十大元帅首位,当之无愧。
第二名:陆逊
按理说第一名已经是吴国周瑜了,第二名好歹也要让给魏和蜀,但无奈三国时代三大战役(第一官渡之战胜者为曹操,第二赤壁之战胜者为周瑜)中的第三战役夷陵之战中,陆逊是绝对的主角和胜者,所以说此公排名此位绝非等闲。此公一出手,便将关羽、刘备、曹休这些前辈英雄送上了不归路,真不愧是一代“夺命书生”。赤壁之战后,孙权想借机北进,在合肥濡须一战中,陆逊将才显露出来。当孙权想夺回荆州时,陆逊和吕蒙一起策划,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将关羽送上不归路。后来蜀国刘备率领八万精兵来打吴国,陆逊指挥五万吴军,火烧连营,一战千古成名。再后来魏国大司马曹休来犯吴国,陆逊临危受命,取得石亭之战的辉煌胜利,令曹休最终惶惶而死。除了临阵指挥谋划,陆逊还有通观全局的战略眼光,当击败刘备后,左右将领都主张乘胜追击,而陆逊却下令班师,他认为击退了西面的刘备,北面的魏国会来攻打吴国,果然魏国“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至境”。后人评价陆逊是东吴的擎天柱,三国后期最杰出的将才。
第三名:邓艾
按理说,排名第三名的应该是名垂千古的司马懿了,怎奈司马老先生也是与曹操不分伯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一生功绩数不胜数,也就不详细说明了,其死后也被追谥为晋宣帝,所以和曹操一样,就不将他选入排行榜了。
将邓艾列入第三名,最大的理由就是:三国时代不能永远处于分裂、动荡中,总得有统一的进程,然而推动中国历史统一的,邓艾功不可没,正是此公,直接导致了蜀国的投降。曹魏政权之所以在三国后期实力最强,与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是分不开的。在军事上,邓艾主要是和蜀国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交手,数次交手中,双方不分胜负,也使得姜维的北伐事业在邓艾的防御下毫无建树。在魏国兵分三路进攻蜀国的征程中,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经江油、绵竹、直趋成都,先于钟会灭蜀,取得头功。邓艾入成都,约束部众,进城后,没有发生抢掠。他安抚投降的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受到蜀人的拥护。虽然在灭蜀过程中,同为魏国另外两路将领的钟会和诸葛绪功不可没,且后来邓艾因政治问题被其上司司马昭诛杀,但整体来说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第四名魏延
将魏延排名第四,不是说此公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和伟业,完全是考虑到作为三国之一的蜀国,理应有一员上将名列上榜,否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但是,在三国时代璀璨的武将名单里,蜀国真的是人才凋零,能拿的出手的也只有魏延了(如果有人说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姜维的,我得说你只看演义不懂历史,更不懂何为名将,这个最后会详细说明)。在蜀国,能上三国名将前十位的,有且只有魏延一个了。作为蜀汉不可多得的将才,在取汉中、平南蛮、北伐等过程中,魏延都曾立下汗马功劳,他有勇有谋,性格直率而自视甚高。刘备死前,捉冷苞、杀张任、败张颌(此公将才不在张辽、徐晃之下),魏延都有参与,而且在斜谷界口一箭射中曹操(估计不符合历史),差点要了他的命。刘备死后,魏延更是南征北战的主将,擒孟获、收姜维、斩曹遵、诛王双,功勋卓著。在魏延传奇的一生中,最有可能改写中国历史的时期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献出兵出子午谷奇谋,此计大胆创新,连后来的司马懿也在假设中替蜀国想到此方案,但谨慎的诸葛亮未予采纳(此事件直接暴露出蜀国话事人诸葛亮的弱点之一,当然诸葛亮北伐是其并非想打败魏国,更多的则是为了政治目的,这又是另外话题了)。在魏延将自己毕生才华献于兵出子午谷而未得上司采纳后,忠诚的魏延开始慢慢轻视起上司诸葛亮来,并消极怠工,逐渐他被大权独揽、胸无气量的诸葛亮所嫉恨并污蔑“有反骨”,最终被马岱诛杀。魏延的死无疑是蜀国政治斗争的结果,说到蜀国的政治,不得不说蜀国政治的“传统”,蜀国做为一个典型的帮派性质的独裁国家,能获得上司信任,则风光无限,如果失宠,则再有才华也不得展现,且蜀国帮派老大为了巩固地位,只是将手下人做为能办事的小弟和棋子使用,而不像吴国那样,对后继者的培养比较重视,主公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像家庭成员那般和睦,所以说蜀国从未出现过像吴国那样的“东吴四杰”,随着时间的流逝,蜀国人才凋零的状况逐步显露出来。昔日魏延任蜀国汉中太守时,魏延曾对刘备说:“若曹操举天下之兵而来,我为大王拒之;若是偏将十万之众至,我为大王吞之。”在那个武将群星璀璨的时代,魏延的这番话有着何等的自负和自信,也永久的回荡在三国那个遥远的年代。
第五名张辽
在大魏国众多的武将中,张辽绝对是一位名将,因为在曹操带兵东征西战中,张辽始终做为另外一处军事重镇的总指挥,可见其深得曹操的信任。结合史实可知,早期张辽曾先后追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贾诩一样,数易其主。丁原被董卓所害,张辽不但没有为主报仇,反而随吕布跟随了董卓。吕布命殒下邳,张辽被擒,经关羽求情,曹操便将其招降。从此张辽开始在三国舞台上大展身手,为曹操屡建奇功。张辽跟随曹操转战南北,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都有张辽的身影。征二袁时,乌桓王率兵来迎,张辽趁其立足未稳,冲入敌阵,即斩乌桓王蹋顿于马下。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中计大败,关键时刻也是张辽射伤东吴名将黄盖,助曹操脱身。经数易其主了解多路诸侯运兵特点和多年征战生涯的洗礼,张辽逐渐从一名只知道冲锋陷阵的虎将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赤壁之战后,张辽坐镇合肥与吴国交锋数次。第一次孙权欲取合肥,使伏兵潜入城中,结果被张辽将计就计,杀得大败,还折了太史慈等大将。后来孙权乘曹操征战汉中的机会,率领十万军队来取合肥,张辽仅率手下“敢死队”八百人冲锋陷阵,连杀吴兵无数,直冲入孙权帅旗之下,吓得孙权夺路而逃。当孙权发现张辽仅有几百人后,又卷土重来,面对重兵围困,张辽毫无惧色,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这一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得江南人人害怕,但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啼哭。做为中原王朝的“半边天”,张辽排名第五,名符其实。
第六名吕蒙
按时间先后,排名“东吴四杰”第三的吕蒙(第一周瑜,第二鲁肃,第四陆逊),最杰出的贡献就是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令关羽败走麦城,使得吴国处于巅峰时期,也使得老百姓心目当中的“武魂”关羽永远的退出历史舞台,也永远使得关羽仅仅单纯的做为一名忠勇武将而非名将活在人们心中,关羽的失败,也造就了吕蒙成为三国舞台上一颗璀璨的名将和吴国的擎天柱。我们抛开三国演义的偏见不谈,结合正史来审视这位大将,就会发现吕蒙的确是一代将才。吕蒙早先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武将,孙策广纳人才时,吕蒙前往投奔,后来在剿灭吴郡城外山贼的战斗中初露锋芒,获得孙权器重。吕蒙早年没有上过学,被人蔑称为“吴下阿蒙”,但孙权发现他是个可造之才,便劝他多读书(以此可见孙权敢于大胆用人,这也始于孙权自己本身就从小坐得大位)。这就是有名的“孙权劝学”,从此吕蒙开始苦读兵书,加上他天资甚好,数年间便有了很大长进。后来鲁肃与他论事,吕蒙皆对答如流,令鲁肃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即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此后,吕蒙成为吴国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将才,上阵英勇当先,虑事机谋深远。曹操再下江南时,吕蒙曾建议于濡须口筑坞以防曹操骑兵冲击,此谋充分体现了吕蒙的远见。后来吕蒙在荆州“白衣渡江”,轻而易举的骗过关羽的烽火防线,并趁势赚取荆州。进城之后,吕蒙又严令不得掠夺,并善待关羽及其将士家属,以至在襄阳、樊城的荆州兵听说家眷安全之后都全无斗志。由此可见,吕蒙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代杰出名将。
第七名徐晃
将徐晃列入此位,原因有二:首先徐晃和张辽一样,也是曹操麾下一名有勇有谋,能够坐镇指挥一方的名将;其次在魏、蜀、吴三国背景下的“小三国”要地——荆州、合肥、汉中,做为三国角逐最激烈的荆州,最终被吕蒙和徐晃瓜分,使得吕蒙和徐晃从此青史留名,也使得关羽从此从三国名将行列中退出。换句话说,是关羽的失败,造就了吕蒙和徐晃的功成名就。徐晃原为军阀杨奉手下,李傕、郭汜作乱时,曾协助保护汉献帝,击退郭汜的追击,后来曹操派满庞说服了徐晃来降,从此徐晃开始了他为魏国的南征北战,平吕布、灭袁绍、败马超、降张鲁、战赤壁等等战事,徐晃都有参加,且多有战功。徐晃智勇双全,胸有韬略。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和袁绍的争斗中,由于双方仇恨较深,所以曹操每占据袁绍的地方,往往有屠城之举(有点类似霸王项羽的不良作风)。徐晃认为,这样做会适得其反,更加激起袁绍势力的反抗,阻碍北方的统一,于是他攻下易阳时,劝曹操不要再屠城,而应该善待投降者,曹操采纳他的意见(由此可见曹操善于接纳下属意见),果然从此顺利平定了北方。后来,蜀国关羽占领襄阳,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又以大军包围樊城,樊城主将曹仁仅以几千人苦守。眼看关羽就要势如破竹,进军中原,曹操准备迁都避其锋芒。徐晃临危受命,声东击西,指挥曹军深入重围,大败关羽,成功解除樊城之围。此战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谋划的天下有变时,派遣一名上将军(姑且认为是关羽)率军从荆州出击中原,另外一路由刘备率领从汉中北上中原,统一中国的方案,彻底成为了泡影。此一战,也使得三国角逐的荆州,逐步从舞台中退出,合肥和汉中从此成为了新的焦点。所以说,在三国竞争最激烈的历史关头,徐晃展示出了他出众的才华,走上了三国前十名将的行列。
第八名孙策
将孙策选入名将第八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孙策和曹操、刘备一样,都属于开疆拓土的诸侯豪杰,理应不被列入,但孙策死后,其弟弟孙权仅仅将孙策追谥为长沙桓王(司马炎称帝后,尚且给父兄司马师景皇帝的谥号),所以,孙策应该被列入帝王和名将之间的行列,排名也应该靠后。遥想孙策,往往让人想到霸王项羽,所以孙策在那个时代被称之为“小霸王”。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孙策是“籍父之名”,然而孙策真正从其父亲手中继承的,只有一块传国玉玺,没有半点土地,兵马也少的可怜,然后孙策去世时留给孙权的却是江东基业和十万精兵,可见孙策确实是一代枭雄,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令人叹憾。孙策十七岁时,父亲孙坚被刘表的部下射死,孙策即前往淮南投奔袁术,并以传国玉玺做为抵押,向袁术借了三千兵马,以此起家。孙策武艺高强,骁勇无比,是一个驰骋疆场的青年英雄。与刘繇对阵时,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其威风令人骇然。孙策不仅只是勇武,还善于用兵。诈死赚秣陵,计降太史慈,都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在征战中,孙策既是统帅,又是将领。攻城略地,他总是冲锋在前,手下士兵无不拼死效命。而且孙策还注意安民恤众(这一品德项羽是始终不具备的),因此江南之民,无不仰颂,投者无数。在他的带领下,早先的三千军马迅速壮大,席卷江南,开创了吴国基业。开基创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孙策对此也十分重视。他本性豁达,善于结交笼络人才,而且还能知人善任。周瑜、张昭、朱治、吕范、张紘等文臣武将,都是他结交并重用的。他死的时候,吴国已具雏形,如果再给他多一些时间,或许东吴的疆域会是另外的样子。
第九名麴义
请大家记住这个看似陌生的人名,因为他在三国历史上意义非凡。三国历史,是一个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在这个年代,袁绍最先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召集一大批文臣武将,逐步兼并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称雄天下。天下九州,袁绍独得四州(后来称帝的刘备最大地盘时也仅仅是荆州、益州和汉中),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鲁肃为孙权“榻上策”构想中(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要早整整十年),三国将是北方的袁绍,东吴的孙权和荆州的刘表,可见当时袁绍的声威在诸侯中有何等影响力。抛开后来的官渡之战袁绍败北不说,袁绍能够鼎足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并非一位昏庸无为之徒,而在此开疆拓土过程中,麴义则是其手下不可多得的将才。麴义原为韩馥部下,初平二年(191年)叛变,击败韩馥,又击败叛变袁绍的匈奴单于於夫罗。麴义成名之战就是在界桥之战中以八百弓手大破公孙瓒引以为自豪的“白马义从”, 斩杀严纲,又回救被围的袁绍。这一战是袁绍争夺河北霸业的奠基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步兵击败骑兵的典型战例,意义非常(张郃也参加此战,但表现不佳)。兴平二年(195年),麴义合兵乌桓峭王、刘和破公孙瓒于鲍丘,杀邹丹等二万余人。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麹义军粮尽,士卒饥困,余众数千人退走。瓒徼破之,尽得其车重。三国时代汉人能够争斗百年而没有被北方游牧部落乘虚“乱华”,这与麴义做为汉人北方边疆的顶梁柱分不开,麴义率领的汉人军队以步兵击败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永久的成为游牧民的噩梦,他们所做的,只有服从中原诸侯。当然三国演义中麹义撞着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那不是历史。所以从为袁绍鼎足四州和民族角度考虑,将麹义列入排行榜第九,毫不过分。
第十名羊祜
将羊祜入选,理由和邓艾的一样:三国时代不能永远处于分裂、动荡中,总得有统一的进程。最终协助晋国灭亡吴国的,羊祜功不可没。晋武帝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当时风俗,官长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继者便说居地不吉,往往拆毁旧府,另行修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属,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设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 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晋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武帝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所以说,羊祜是三国末期晋国最著名的武将,理应上榜,但考虑到其未在有生之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且其已处于三国末期,没有了群雄逐鹿时期的强劲对手,所以只能排名第十位。
三国十大战将是那些
十大虎将
1。吕布三国第一猛将,在虎牢关一战杀得18路诸侯闻风丧胆,就算和刘关张也只是战个平手,所畏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说的就是他,排他第一大家没意见吧。
2。典韦曹魏第一猛将,有万夫不敌之勇,古之恶来就是说的他,在宛城一战为保护曹操,一人力敌张绣数万人马,曹操因此捡了一条命。他第二理所当然。
3。马超西凉名将,枪法骑术一流,在散关一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与虎痴许诸连战300回合不分胜负足见其勇,锦马超说的就是他,第三非他末属。
4。关羽蜀汉第一名将,忠义与刚强的化身,一生传奇不断,就不用我费话了吧,擅用青龙刀,排他第4,好像有点低了。
5。赵云蜀汉名将,长阪坡一战成名,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那种,一身大小数百战,从未败过,且一身都穿白袍骑白马,三国最帅的武将怕就是他了
三国第五,受之无愧。
6。甘宁东吴名将,在濡须口一战,在陈武,董袭相继战死,他确以百骑成功夜袭了曹军,在杀败曹军还有安然无恙而还,不折一人一马,足见其统帅能力
有世之虎将之称,三国中我最崇拜的武将,排他第六。
7。张辽曹魏名将,在合肥逍遥津一战名声大噪,巧妙的用计谋以二千兵马杀败东吴大军,足见其智勇双全,排他第七。
8。张飞蜀汉大将,燕人张飞,大家都不陌生吧,在长阪桥上力敌曹操十万大军,足见其胆量,本应排二,可是应贪酒,丢徐州,失小沛太另人失望,排他第八。
9。许诸曹魏名将,与典韦齐名,负责统领保护曹操的虎豹骑,曾赤身与马超力战百回合,虎痴说的就是他,排他第九。
10。姜唯蜀汉最后的名将,在孔明死后,连续九次问鼎中原,都差点攻下长安,全是因为后方的原因,而遭失败,排他第十
三国十大战将排名榜
1、吕布。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
2、赵云。常山赵子龙可以说是最受三国迷欢迎的人气角色,文韬武略,机谋胆色,赵将军无不是上上之选。作为一员虎将,他实在完美。
3、马超。字孟起,今陕西省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
4、典韦。陈留人。曹操名将。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
5、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
6、魏延。蜀国名将。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
7、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张辽勇谋兼备,难怪《三国志》里把他列为魏国五大将第一人。张辽勇谋兼备,可以算是曹操手下第一名将。
8、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字汉升,南阳人。黄忠的最大的厉害之处,却是那百步穿杨的箭术。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他斩杀,足以使黄忠坐享三国第一箭的美名。
9、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10、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